登陆注册
14799900000006

第6章 阳关三叠

第一次读王维的《渭城曲》是上中学时。

开春不久,几丝刚刚泛绿的柳枝在窗前摇来摆去,惹逗着人们的情绪。显然是诗情与景状交融的缘故,老师兴致极好,他把一幅中国地图挂在黑板上,不紧不慢地说道,阳关在历史记载中有两处:一是古代地名,在山东的泰安之南汶水之东。二是古关名,关也有二,一处是战国时巴国的关隘,与扞关、江关并称三关,现在叫石洞关,在重庆附近;一处是西汉设置的关隘,在今天的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当时,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门户,西出玉门为北道,西出阳关为南道。

宋以后,与西方的陆路交通逐渐衰废,玉门依然,阳关却渐被岁月风尘湮没。王维在渭城送客,客人走的是南路,故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说完这些,老师才把《渭城曲》念了一遍,虽抑扬顿挫音韵铿然,却溢散出许多悲怆来。而我,则认为老师过于渲染西风残照故人远去的离情了。在我看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极大气极豪壮的,我甚至认为它是可以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相比的,一杯饮尽,义无反顾,这就叫英雄气概。至于阳关的出处,倒给了我显摆的谈资,离开学校后,每遇人说及,总把老师讲的那些说上一遍,而地名也罢,关名也罢,至今我一处也没有去过。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师似乎特别看重古典文学,课文中只四句的一首诗,却要求你背相关的许多首。于是,那会儿的学生都能背诵一些诗词,只是时间一久,便记不全了。《渭城曲》还有一名:《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何许人无考,安西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汉时即设都护府,由此看,元二不是赴任便是出使。

一九九九年的暮秋,我曾与几位同志一起去库尔勒附近的某核试验基地。飞机从北京起飞一个多小时后,眼底便是一片土黄了,间或可见地表深深的褶皱。两个多小时的航程,硬是看不见一抹绿色,直到库尔勒的林带和博斯腾湖浩大的湖面出现在眼底。在我的感觉里,库车和轮台都应该在附近,一问,我们要去的基地在库尔勒东南,而库车和轮台则在西北,看来,此行无法感受历史的遗韵了。出机场,车驶离库尔勒不久,便见一条虽然不宽但却极为清澈的河,基地的同志说这河便是孔雀河,再往下流,便在沙漠戈壁中渐渐干涸,几千年前,孔雀河是直接流经楼兰古城的,楼兰废弃了,河也没了旧时模样。不能一睹库车和轮台的风采虽然不无遗憾,但我清清楚楚地感觉到,现在我们踏着的这片土地甚或这条道路,王维是走过的,王维所送的元二则也是走过的。数千公里的路途,艰难坎坷,风飞沙扬,戍边的军人就在这大漠戈壁之上镇守着古中国的疆域,铸造了一个民族的魂魄。是的,只要站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将军,无论士卒,无论文人,无论墨客,谁都会顿生无限豪迈。王维来了,于是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岑参来了,于是有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高适来了,于是有了“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诗句———因为他们,今天的我们有了被称之为边塞诗的文化遗产,有了被边塞诗所激发出的永远不会衰竭的爱国热情。

《渭城曲》的前三句并无惊人之处,只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才使得离别之情如大海涌潮草原奔骑,把人心搅得激动万分。也正因为如此,《渭城曲》成了友人相送的绝妙寄语,而且在唐代便有人将其谱入乐府,因谱曲后将“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反复重叠歌唱,人们又称此曲为《阳关三叠》。白居易和刘禹锡比王维晚了一代,有资料说,他们诗中写到的“阳关唱”“唱渭城”,指的便是《阳关三叠》。这些,老师讲《渭城曲》时都曾说过,记得,我们曾央求老师唱唱,老师说不会,但又说曲调是极凄婉的。我心里自然不同意老师的说法,我依旧按自己的理解想象《阳关三叠》的旋律,那该是高亢昂扬的,像辛弃疾的《破阵子》一样,像岳飞的《满江红》一样。

真正听到《阳关三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旋律果然如同老师所讲,不仅凄婉,而且缠绵,全然找不到一丝一毫激昂的感觉。“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确是反复咏唱,但还增添了一些句子。唱《阳关三叠》的是上海昆剧院的张静娴女士,伴奏者是古琴演奏家龚一,也是来自上海。据介绍,曲谱来自明代的《杨抡太古遗音》一书,全曲共分三段,是否是自唐代传下来的不得而知。《阳关三叠》是首琴歌,据懂琴歌的人说,琴歌多为附庸风雅之作,优秀者不多,《阳关三叠》是流传最广的,它的音阶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然而在我听来,却感到和昆曲差不许多。我想弄明白增添的是些什么句子,那日张静娴女士唱完下场后,我请她复述了一遍。没想到增添的部分比原诗长出数倍,张女士极热情,复述完还将唱词抄录了一遍。

第一段是在王维原诗的前后各添写了些句子: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故人。霜夜与霜辰,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第二段是按王维的诗意添写的:

依依顾恋不忍离,泪已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

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

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第三段最长,也是按王维的诗意所写:

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

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冺,

无穷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麟。尺素申,尺

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

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添写者无署名,也未见过有什么资料记载,是在唐代便有了还是唐代以后写的,自然更无人能说清。从字面看,是在南方所写,要不,不会说“楚天湘水隔远滨”的。

《阳关三叠》之所以叫琴歌,当然是因为用琴伴奏,而且只一把古琴。那日,演唱者站在台中,将下颌向伴奏者微微一点,伴奏者则将上身向琴面微微一伏,双手随之也覆于弦上。就在大厅里静得落针可闻时,琴声山溪一样流淌起来,叮叮咚咚,铮铮淙淙,玉落珠滚,银瓶乍破,满耳金石碰撞之声。演唱者唱得端的美妙,那嗓音与琴音时而并行,时而合一,并行时如两条云缕各自舞动,合一时如一川清流潺潺远行。泛音和颤音从弦上飘出,悠远得近似恍惚。到了激越之处,演奏者右手在弦的右端猛弹,左手在弦上乱云一般拂动,这时,你便如同走到飞瀑近前,一任那如雪的山泉在周身迸溅。猛然,那瀑布声消迹无,你努力地寻觅,半天,你才发现瀑布远去了,远得如同天边细细的云缕。最妙时是那声住音绝时,琴声和唱腔全停了,可是你分明感觉那旋律还在进行,那音韵还在飘散,愣是在歌者和演奏者所创造的意境里半天出不来。再看台上,演唱者已经在鞠躬谢幕。想起白居易《琵琶行》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的句子,这段空白原本是情绪的最大奔涌啊。这时,掌声雷鸣般地爆响了,而我却觉着,这掌声反倒把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尽情思给打碎了。

自听过《阳关三叠》以后,我对它的凄凄婉婉似乎开始有些认同,对这添加的部分也逐渐欣赏起来。如实说,这添写的部分也是颇有文采的,也把那离情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当然,与王维的诗比起来,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但它能和王维的诗一样流传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这以后一段时间,我常把录有《阳关三叠》的音碟拿出来听,闭上眼睛,让那叮叮咚咚的琴音渐渐弥漫四周,享受它所传导的情感。

一日,听着听着突然想到,若是王维有知,他见到后人这般改动他的诗作,会作如何想?当年,王老夫子被安禄山封以官职之事,已经让不少人说三道四了。我认识一名老将军,抗战爆发前是阎锡山部的一名见习参谋,因同情共产党,险些被活埋,卢沟桥事变消息传来,他连夜逃出,参加了八路军。将军早年上过私塾,很有些古典文学底子,如今赋闲在家,不但时时作诗填词,还与离退休的老同志一起办了一个诗社。一日与将军闲聊,将军对王维很不以为然,问何也,将军说王维气节不保。我说,是指安史之乱么?将军点头。我不好悖逆将军,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而且在战争年代功高勋著。但对将军的观点又不能苟同,便委婉说道,有的史料记载,王维是在张九龄遭贬后,出于对唐玄宗的不满,辞官在家的,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认为自己已是平头百姓,才未随玄宗撤离。被安禄山胁迫至洛阳,这是他自己不曾料到的事,被委以官职也是不得已的事。安禄山叛乱平息后,王维确一度受罚,但其后曾官至尚书右丞,大概不能以此定他个气节不保吧。将军极固执,说,毛泽东同志对王维也持变节的看法,他便是受毛泽东同志的影响。面对将军,我不再说什么。告别将军回到家里,我又翻开王维的诗,毛泽东同志在什么文章中这样评说王维我没看到过,既然将军如此肯定当不会有假,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喜欢王维的诗。那些大气干云的句子,读起来,实在让人胸襟无比开阔,何况对一个人的历史功过,从来不会有一致的评价。毛泽东说王维气节不保,可老人家晚年的诸多失误,叫我们这个民族走了不少的弯路,大概也是他不曾想到的。如此一想,心里便替王维开脱:不要说前人已逝,不能对后人如何,即便能如何又怎样呢?嘴长在别人脸上,笔执在别人手中,谁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古今中外,时时处处想让别人的嘴按自己意愿开启、让别人的笔按照自己意愿舞动的人,是最愚蠢也最无奈的人。你若有些权势,别人因为畏惧,也可能说些你爱听的,写些你爱看的,但心里怎样想,你是无法左右的,况且,一些骨硬气傲的人,你是无法掀动他的唇、摁住他的笔的。如今,信口雌黄的事多了,各种各样的媒体多是推波助澜,能一正视听的又有几何?即便有,又能影响几只眼睛?几只耳朵?《阳关三叠》添写的部分与王维的情绪不仅极其一致而且更加强烈,有了《阳关三叠》,王维的《渭城曲》又多了一种传播方式,真要理论起来,王维倒是应该感谢添写者的。

虽然作如是想,但认为《阳关三叠》从词到曲竭力在凄婉上着力,未必合乎诗的本意的念头却一直没有散尽,特别是一日看到一幅《阳关三叠》的写意画,那画面上是古人在几缕柳枝下道别,一人捧着一只酒杯,一人袍裾飘然,当胸揖手,身旁,一匹乌黑骏马正昂首长嘶。我顿时想起,元二是身负君命出使安西的,雨后,客舍青青,柳色新新,王维把酒相送,实在不比那通常儿女离情。虽说聚散离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送与别所表现的情感是可以区分开的,只不过平素我们看到的多是它的无奈罢了。送,所附着的更多是寄托和希望,特别是王维送元二,元二出使当是传导帝命,建立功业,若过于凄婉,怕要把元二鼓起的一番雄心消解得一干二净。即便真的是一别成永诀,也该是“勿使燕然上,独有汉臣功”(陈子昂句),也该是“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岑参句)。虽是觉得这样认识更有道理,但也感到如自己这样的一家之言是否有些矫情了,直到有一日翻开纪晓岚勘误的《嬴奎律髓》,才为自己的揣测找到了佐证。这《嬴奎律髓》由元人方回选评,纪昀纪晓岚勘误,是一部极受诗学者推崇的诗歌选。全书分四十九卷,登览怀古、升平宦情、春秋晴雨、边塞忠愤、仙逸伤悼、闲适旅况无不辑录其中。书中专将送别题材的诗编作一卷即第二十四卷,辑录唐宋诗一百四十二首。对送别,纪晓岚便是分而视之的,他在卷前批道:“送行之诗,有不必皆悲者,别则其情必悲。”纪氏如此评点甚合我意,心中飘浮了许久的云翳霎时散去。虽然方回没有把《渭城曲》收录在内,但《阳关三叠》的曲调实在不该如此凄婉,包括添写的词,在这一点上,添写者是多少违背了王维的初衷的。这么多年了,无数次地读此诗,我着实不曾想过悲凉二字,在我心里,和读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感受是一样的,那种壮怀激烈,早把凄凄婉婉的儿女之情拒之千里了。故纪晓岚一句“不必皆悲”可谓精到。

话又说回来,凄凄婉婉也好,壮烈豪放也好,《阳关三叠》作为我们精神家园里的一朵奇葩,一千多年了,非但没有凋谢,而且绽放得绮丽无比。我们当然应该为前人这种堪称经典的情感自豪并引为榜样。但我们自己呢,这些年来,在物质生活给了人们巨大实惠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里,无论是参天大树,无论是如寸芳草,有的正在枯萎,有的则正在死去。再过一百年,再过一千年,当后人在我们留下的精神土地上耕耘时,除了能翻掘出一些叫人疾首扼腕的记载,他们也能如我们读《渭城曲》听《阳关三叠》一样,收获至真至纯的情感么?也许,这就是一种代价,一种尚未被更多的人意识到的代价。

2010年6月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一路守护,诺言凝固了时间

    一路守护,诺言凝固了时间

    《一路守护,诺言凝固了时间》——收录了林徽因的散文、小说和诗歌作品,共分“追忆波心一点光”“才情毕露显锋芒”“万古人间四月天”三部分。恬静飘逸,清丽婉约,有时透露出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迷惘、沉郁的情愫。
  • 背影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精选集。2019年新版《背影》以朱自清儿子朱乔森先生所主编的《朱自清散文全集》为底本,除完整收录一九二八年开明书店的初版《背影》外,还精选了《踪迹》《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的名篇。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朱自清的好文章,远不止《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细腻清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真挚动人的《给亡妇》,恬淡温暖的《冬天》,犀利贴切的《谈抽烟》,妙语如珠的《论做作》,等等,为你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朱自清,完美诠释散文之美。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精选散文作品,部分内容首次在大陆出版。本书内容由作者亲自编排,依据宋词词调分类方式,将文章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部分。短文唯美动人,长文气势雄浑,篇篇精致。张晓风将对生活的热爱赋在优美的言辞中,你能读到女子柔情、家国情怀、国学典故与普世仁爱。愿在本书中你能得到向上的力量。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富在深山

    重生之富在深山

    大元有明君,因而太平百年。老熊岭有熊,因而凶名在外。陆家…有女,因而…鸡飞狗跳!老爹书呆,大哥愚孝,二哥莽夫,三哥腹黑,初来乍到的陆小米欲哭无泪…人家穿越非富即贵,偏偏她就艰苦到吃饭都吃不饱?陆小米表示不服!谁说家住深山不能发家致富,谁说穷山恶水只能出刁民?看她左手大棒,右手美食,带领全家奔小康!不过,这位公子,你要在我家养一辈子伤吗?那伙食费怎么算!以身相许?你真是想得太美了!
  • 水货法师

    水货法师

    上辈子是渴死的,这辈子无论如何不能再缺水了。没错,我就只有水系元素亲和力,和你们这些动辄双系三系精通的魔法世界土著没法比。但是你要是真的觉得我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那你的脑袋一定是进水了。我自称水货法师是没错,难不成你还真以为我是个水货啊?!
  • 乱江山:心系毒妃

    乱江山:心系毒妃

    我是杀手,有心无情,他是帝王,有情无心。我以为我这一生一世都要刀尖舔血,浪迹天涯,魂断一人刀下。他以为他那一生一世都要开疆扩土,泽被苍生,亡于帝王座上。哪知我拿走了他的情,他偷走了我的心,从此:我成了一个被拘于皇城之中的杀手,他成了一个折服于美人膝下的君王。江山天下纷纷乱乱,我与他都少了半边,好在:我分了半颗心给他,他分了半份情给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猎户星座”行动

    “猎户星座”行动

    毫无疑问,这《“猎户星座”行动》将使阅读产生一种力量,如同白昼使工作、高山使远瞩、游走使风景产生越来越远的期待一样。无论是写战地风采,还是绘边塞风情,还是叙京风民俗,邓友梅作品中涌动的都是那份中国文人的传统道德。生活故事、人生体验,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向读者诉说着多彩的人生,读之启人心智,催人奋进。
  •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从领导力的内涵和起源入手,以东西方理论互相借鉴、中外思想互相参照的方式,分析如何提升领导力:提升领导力应注重行为、态度和风格;提升领导力应考虑权变和情境;提升领导力应把握好权力与政治的运用;提升领导力应注重激励和沟通;提升领导力要善于变革和创新。同时,提出通过领导胜任力模型、领导者的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力开发技术与实施等方面进行领导力的开发。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表现为“跟我来”、“看我的”、“一起干”。制约领导力提升与开发的因素主要有:道德失范;权力滥用;决策失误;用人失察;协调失衡;思维僵化;心理障碍;言行失体;眼界限制。
  • 苏醒之帝之传奇

    苏醒之帝之传奇

    一代神帝,重生于一个新世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的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项重要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丹武至尊

    丹武至尊

    一代绝世仙尊因意外不幸陨落,却不想重生于两千年前,那个让他念念不忘的年代。叶凡弥补遗憾,修先天道体,一路横推天下敌,踏遍八荒九界,弹指间,诸天匍匐,八方震颤。
  • 爱在左 情在右

    爱在左 情在右

    爱情就是,有着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却也有着令人不舍的东西;爱情就是,笑着面对一切的猝不及防。爱与情之间,充斥着太多缺乏逻辑却饱含情绪的故事,于是,离开的记忆,都化作了菩提,于是觉悟,于是懂得。《爱在左,情在右》,包含了182篇散文,这个秋天,重磅出击。本书的语言赋有诗意,灵动的文字,漫无目的地穿梭于我们的精神领域中,不经意地触碰着你我心灵中那片关于美好生活的柔软领地。有血有肉的生活,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彼此最刻骨铭心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