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0900000002

第2章 两见巴金先生的回忆

彭荆风

巴金先生的长篇小说《家》,在1931年出版时就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年轻人,很少有没读过《家》和他的其他作品的,就连我们这些当时的中学生少年也能如数家珍地谈论小说中的觉民、觉慧、鸣凤、梅表姐……

大约是1943年前后,抗战中的大后方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很是困苦,赣江源头那座山城有家报纸的副刊报道了巴金先生在桂林的困境,编辑还提出:如果巴金先生来了赣州,我们怎么办?

这立即在小小山城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这地方的读者几乎都没见过巴金先生,但被他的文学力量所感召,纷纷写信给报社,这个说,我有祖宅一栋颇宽敞,愿拨出几间给巴金先生居住,不收房租;那个说,我家是开米店的,愿每月无偿赠送白米两担;开杂货店的则说,油盐醋都可奉送;还有人说,我是个穷孩子,但我愿为巴金先生跑腿干粗活……

以后巴金先生虽然没有迁来赣州,但这些真诚感人的书信,他是读到了的,似乎还通过这家报纸,写过一篇感谢的短文。

五六十年过去了,这事我还难以忘怀。

但我是迟至1956年9月才见到心仪已久的巴金先生。那年我刚刚写完电影剧本《芦笙恋歌》,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著名作家陈荒煤看过剧本后,来电通知我去上海参加由他主持的有苏联专家讲课的电影剧作讲习班。开课不久,巴金先生就以上海作家协会主席身份,在“文化俱乐部”举行午餐会招待我们。

那可能是法国富豪遗留的一座两层楼的建筑,宽敞、明亮,还有花园、游泳池、保龄球等设施。我们近百人进去,也不嫌挤。

那年巴金先生不过52岁,正处于盛年。他穿着一件藏青色的薄呢制服,戴着一副宽边玳瑁眼镜,笑眯眯地用浓重的四川话与人打招呼。

人多,我想过去问候,又怕过于冒昧,恰好刚从云南访问归来、路过上海的天津作家协会主席方纪也来了。我们是熟人,方纪立即把我引见给巴金先生,并告诉他,我来自云南。

他用那温暖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云南好地方!早就想去,就是没有机会!”

方纪先生点头说:“云南确实是好地方,太美丽了,应该去。”他又指着我说:“他们会好好招待你,他在云南可熟了!”

我忙点头:“巴金先生,你来吧!我陪你去滇西南边疆!”

他笑得更慈祥了:“我一定来。真想去云南看看。”

方纪又补充说:“我和徐迟说,生活在云南的作家是最幸福的!”

这是真实话,他在云南就这样感叹地向我们多次说起过。他那次和诗人徐迟结伴云南行,就创作甚丰。他写出了诗集《不尽长汀滚滚来》,徐更是以诗人形象、精练的语句称赞云南是“神奇、美丽、丰富”,而成为传之甚广的名言。

巴金先生问我:“从前来过上海么?”又说:“这地方不像你们云南,没有什么好玩的!”

这时候,正式的招待会要开始了,我忙与他握手告别。他又亲切地说:“饭后,还可在园里走走。”

离开巴金先生后,我埋怨一个背着相机的熟人,“怎么不给我们照张相?”他说:“我只顾尊敬地望着他老人家,哪里会想起这事!”

我笑了:“真是高山仰止。”

第二年(1957年)就“反右”了,文艺界乱成一团,被整得落花流水,我也成网中鱼,即使巴金先生来了云南,我也陪伴不成了。

这一晃就是20年,“反右”、“文革”我被整得很惨,没想到德高望重的巴金先生也难逃厄运,“四人帮”对他下手之毒,读读他的《随想录》,就可见一斑!

1979年冬,第四次文代会和第三次作代会同时在北京举行,那是十年浩劫后,文艺界的大团圆,巴金先生来了。会议时间紧张,我们代表团驻地与他又相隔甚远,也就不能去看他。我想,当时匆匆一见,过了24年,他可能完全把我这个小青年忘了。

他在作协代表大会致闭幕词时,那洋溢着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却鲜明地令我难忘,他说:“有个旅美作家问我,还会不会出现像‘四人帮’那样的人物,我说很有可能再出现,这要看我们是不是愿意再受迫害。要是我们民主和法制不健全,不完备,那就很难说了。”他说到“文革”以前历次政治运动作家的一再被迫害时,语重心长地说:“这对部分作家的不合理、不公道的惩罚,我们都是点头默认过、或者举手赞成过的。我们当时不想弄清是非,不敢弄清是非。我说不出这是不是遵守了明哲保身的古训。可是作为真正的作家,是于心有愧的。我们自己终于也受到了惩罚……”

他说得这样坦率、真诚,引起了与会者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次作代会选举新一届领导时,有效票数482张,他获得了最高票数475票。可见作家们对他这位人品、文品都正直高尚的作家的敬重。

1984年11月是巴金先生80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经历了旧中国的苦难和“文革”的动乱还能活到如此高龄,真是不容易,虽然多病,还在一篇又一篇地写他那令人深思的《随想录》,这是很令人敬佩的。我和女儿鸽子在11月25日往上海发了一封贺电:“恭贺我们敬爱的作家巴老80寿辰,并祝健康长寿。”

那次给巴金先生发贺电送鲜花的人很多。我那些年和他又没有直接往来,也只是表达一点敬意而已,但没想到老人却没有忽略我们的心意,几天后托王蒙送来了一本有他签名、当年10月在香港三联书店刚出版的《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这繁体字直排的版本国内书市买不到。我想,巴金先生手头的样书也不会多,很是珍贵,也令我感动。

1985年3月,我在北京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会议期间,驻会的《解放军报》记者告诉我,巴金先生来北京参加政协六届第三次会议了,1983年、1984年的两次会议,他在病中没有与会,这次来北京很是难得……他又说:这次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部队代表只有两名作家,刘白羽和你。刘白羽因病请假没有来参会,你作为部队作家代表应该去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正合我的心意。我请他去打听巴老的住地。

他去联系了后,回来说,巴金先生由于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这次不想见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所以全国政协会议不愿把巴金先生住地告诉他。

他又说: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协应该知道吧?

我只好打电话给作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唐达成。达成爽快地告诉我,巴老住在北京饭店新楼8层8042房。但他又特意补充,巴老这次是由他女儿李小林陪着,活动安排全由小林做主,你要先和小林商量,不然娘子军会挡驾的……

说完,他又风趣地补了一句:你在昆明的活动不是也常由你家鸽子安排吗?

我大笑。好女儿都是这样关心爸爸。巴老已是81岁的高龄,更要尽力护持。

于是,我在3月31日上午打电话给李小林。这位把《收获》办得很出色的副主编很客气地说:“欢迎!不过张光年同志刚来,正在向爸爸汇报工作,你能不能10时半以后来?”她还说:“去年接到你和鸽子给我爸爸的生日贺电,很高兴。我们请王蒙同志带了一本《随想录》的《病中集》给你,收到了吗?”

我说:“早收到了,谢谢!”

我们住的京西宾馆与北京饭店都在十里长安街上,虽然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只要不堵车,车行还是迅速的。11时李小林送走了光年同志,就出来接我们。

她还是那样客气,一再说对不起;但我想到巴老与光年同志长谈后,还要见我们,会不会太累了?却有些不安了。

虽然和小林是第一次见面,她对我们还是颇了解,我们沿着长廊走过去时,她说:我知道你和我叔叔李济生很熟悉,你家鸽子好吗?在写什么……

走到8042房前时,巴老已拄着拐杖在客厅门口等候。这使我深为不安忙疾步上前问候。与1956年在上海相比,饱受折磨的他,满头银发,衰老多了,但精神很好,仍然是那样慈祥谦和的笑容,似乎还是那身朴素的藏青色中山装……

他亲切地把我领到客厅正中的长沙发前坐下,自己却坐在旁边一张罩着淡黄色布的椅子上。我怎敢僭越,忙请他居中坐,他说:“我要坐硬椅子。”

我也就挪到他旁边的小沙发上,挨得近些好说话。

他微笑地听着我对他的问候,高兴地轻轻点头,还说:“你这些年写得多,也写得不错……”

打倒“四人帮”后的那几年,我虽然出了七八本书,都没敢给巴老寄过。我想,他年岁大,又多病,还忙于写作、翻译,怎么可能去看我那些还处于练兵状态的作品?但有一件事,却是与他作为主编的《收获》有关。1979年我的长篇小说《鹿衔草》在出版前,曾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送一份清样给《收获》。编辑部看了,认为不错,准备发表,并由副主编肖岱通知了我。在这期间,他们另一部准备发表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回声》的作者李克异在忙着修改小说时,猝死于案头,为了安慰生者与死者,他们想提前发表《历史的回声》,但那部作品较长,要刊登两至三期,而我的《鹿衔草》又即将出版,往后推移不得,他们颇为难,肖岱来信问我怎么办?我回信说:李克异是我的好朋友,他死了,我很悲痛,怎能与他争版面?我可以把稿件抽回,让给李克异发表。肖岱又来信感谢……

我猜想,这事可能汇报给了作为主编的巴老吧!

我为高龄的巴老思想仍然这样敏锐且写得这样多这样好而感佩,他却仍然是那样谦逊:“我年岁大了,身体不好,仍然锻炼着写……”

一代文学大师还用“锻炼”一词来叙说自己,真令我感动。

我问他:对这几年的军事文学有什么看法?

巴老坦率地说:近年看的少。但最近评奖,一些好作品都是部队的。不错。

谈到部队,巴老又充满了感情地说:1952年抗美援朝时,我去了朝鲜,对部队很怀念。

我们都知道巴老那次也是一身戎装上前线的,和战士一样,一件棉大衣半垫半盖睡在坑道里,从而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特写。那篇《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更是在部队里广为传诵。

听我这样说,巴老又微微笑了:那段生活是很感动人的。

谈起创作时,我说了一些自己的困惑:极“左”横行多年,我虽然一再受迫害,但在文学观念上也受了那些框框套套的影响,如今丢起来还是很吃力……

巴老沉静地说:不要受那些影响,作家还是要独立思考。

谈到创作自由,巴老说:其实作家们已在这样做了,只是不明显。作家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当然这是需要勇气……

我想起了他说的那句话:“勇猛的闯将将会打破任何精神的枷锁,冲破一切的禁区。”“一个真正有良心的作家,绝不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看看巴老这一生的文学创作,哪一部不是勇猛地向旧势力恶势力挑战,《家》、《春》、《秋》、《寒夜》和他大量的小说散文是这样,近几年的《随想录》更是如此!

我真想和他多聊聊,但临近中午了,不好再逗留,只好告别。

巴老又扶着拐杖站起来,要送我到客厅门口,我劝也劝不住,只好以军人礼节,肃然地向他立正敬礼告别!

小林又客气地把我送到电梯口上。巴老这次来北京,很少见客,我很感谢她为我们看望巴老特意开了“绿灯”。

同类推荐
  • 散文:文苑灿烂散文

    散文:文苑灿烂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刻有长达三五百字的铭文。这些句子和铭文就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当时的散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一种是诸子散文。两汉的散文在许多方面继承先秦传统而有所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散文家。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
  • 都是打嗝惹的祸

    都是打嗝惹的祸

    《都是打嗝惹的祸》收录的作品分为今古传奇、人生百味、人间真情、超级想象、世相百态五部分。作者的文字轻快精准,文如其人,极具穿透力,同时又丰满而有温度,通过一篇篇文章,你可以触摸到作者独特的心灵气质——既拥有清冷的理智,又不乏湿润的心情。在看似微小的故事情节中,你能读出作者四溢的智慧灵光,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都是打嗝惹的祸》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城下笔记

    城下笔记

    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 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爱情是残酷的,也是美好的,翻开本书,你将在爱情世界中永不孤独。一部全方位讲述“懵懂初恋”、“疯狂热恋”、“爱情消退”、“分手疗伤”的爱情圣经散文集。
热门推荐
  • 镇神纪

    镇神纪

    少年偶得一块奇异金属,被人迫害却涅槃重生,自此人生发生巨大改变,一路踏天骄、败妖孽,独战七圣五王、力挫人皇大帝,登临绝巅!可他并不知道,冥冥之中有天意,让他如此之强的,也正着手将其毁灭……神心之恶,尤胜凡人!能否揭开那些不为人知的神裔秘密,能否真正的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能否结束那种万千生灵被神裔肆意摆布的悲哀局面……且看主角沈青步步执掌星河,让那诸天仙神烟消云散!
  • 你与时光皆微甜

    你与时光皆微甜

    四年后,她们再次重逢,她被他堵在墙角,“林悠,你欠我的,我会让你一一偿还。”当年的深情似乎都付诸东流,剩下的只是男人的冷漠和无情。他恨她,恨她当年走得决然又无情;她怕他,怕当年的深情再次被讥讽与遗忘。当她撑不住了,要走时,他却发了疯似的拦住她。“林悠,你是我的女人,还想跑到哪里去?”那一刻,他为她折下头颅,他输了。
  • 二胎是个照妖镜

    二胎是个照妖镜

    二胎就像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爆炸。当二胎政策来临时,孟家三姐妹的人生轨迹瞬间颠覆。孟怀玉有了二胎,却为此几乎失去了生命。孟锦玉为了二胎,弄得家庭差点支离破碎。孟漱玉被逼拼二胎,几近崩溃……二胎时代已经到来,生命有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因此兵荒马乱,但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愿每一个女人背后都有人深情以对,愿每一个家庭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种出一座城

    种出一座城

    一个人一只狗,一座城。来到了启明之地,得到了系统精灵,从一堆篝火开始。建立英雄祭坛,士兵靠种,女仆靠种,城堡靠种,只要有种子你就可以种遍诸天万界。【危险!系统可以被杀死!】团结才能生存下去
  • 德川家康的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

    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曾纯粹爱过你

    我曾纯粹爱过你

    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这么一个人。你疯狂热切的爱过他。痴迷得不顾一切,为他做了一切可笑的傻事。你用尽全身力气去爱,不求任何回报。就算他是你人生中无法企及的光,你飞蛾扑火,在所不惜。大二那年,陆则灵就遇到了这个人。她爱他爱得魔怔,爱得全无矜持。她不求回报,不怕受伤。只求轰轰烈烈爱过一场。即使他不应允,不动心,不理解,也绝不动摇,不放弃,不后悔。人生很短,岁月很长。总要有那么一两次,纯粹去爱,输掉世界也无妨。
  • 渡光

    渡光

    迷茫的人们,他们将走向何方?不断的轮回,为了什么?“我想...拯救你们啊...”
  • 帝姬传奇

    帝姬传奇

    若她不是那个叫作南宫迟念的女子,必定不会遭受这生离死别之痛。六年之后,她还是那个身份尊贵,宛若桃花的女子,手中却多了一把断魂剑。起初不过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他放过她的亲人,她让出她的王位。可不知何时起,一切都变了。子洵,子洵,百姓爱戴的楚文宗,心里究竟是恋她还是恋天下?世人皆道慕容家主心似利刃,容颜曾让月光失色,孤身直取十三洲。天下于他,唾手可得,却只能叹息:如果我在汀州种满桃花,你就会回来吗?一朝风起云涌,她与她最爱的人执手天下,用她的过往给最爱她的人陪葬。君王亦微尘,浮沉人世间。三生苦尽,三生有幸。
  • 人笙后半生

    人笙后半生

    江笙从未想过嫁给他是一种幸福,不,是地狱。傅先生,我只求你放过我。从爸妈死去的那一刻起,她不过来就是一条被遗弃的“野狗”,连肚子里的孩子都被他喊“野种”,不过他还是如期娶她进傅家,如此,噩梦也来了……傅恒,你从来就不信我……孩子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