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8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在抗战初期,关于如何表现抗战生活,作家们有各种写法。我是较着眼于抗战期间坚决抗日与阻碍抗日两种力量的斗争,进步力量与顽固力量的斗争,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的斗争。通过写这种斗争,表现中国人民同时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我看见封建势力的普遍存在,而这种现象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基本特征。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爱国进步力量的坚决抗战,使各种阶级力量发生了大动荡,大分化,重新组合,不能用简单化的阶级出身来划分阵营。从整个时代趋势看,是人民的大觉醒,历史的迅猛发展,而顽固的势力终究挡不住历史的前进。为着容易表现这一时代的特点和集中表现这种抗战中的社会矛盾,我设计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经过红色风暴的大别山地区的小县城中,虚构了一个封建家庭,父亲是曾经率领全县地主武装(民团)协助国民党军“剿共有功”的大绅士,大儿子是国民党员,二儿子是地下共产党员和积极的救亡青年,掌上明珠的女儿跟着共产党走。另外还要反映较宽广的时代背景和纵深的历史根源。遗憾的是,原计划这部小说要写三部,只写了第一部就停笔了,小说的各种人物和各种问题还没有充分展开。

我写《春暖》时所遵循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方法为基调,融合了浪漫主义方法。个别章节,我有意识地发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小说中曾经脍炙人口的“红灯笼故事”是浪漫主义的,而且有些曾经被读者所喜爱的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也是浪漫主义的色彩较浓。

我的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融合浪漫主义在内的写作方法,从《春暖》开始,而在《李自成》中得到了充分发展。

我在创作时将努力的重点放在塑造人物性格;情节跟着人物性格走,为塑造性格服务,即设计故事情节和细节是为着塑造人物。这一创作方法,贯穿在我的其它中、长篇作品中,在《李自成》中得到较大的发展。由于《春暖》是我青年时期的作品,所以对塑造所谓“三女性”特别感若趣。假若我是到了中年或中年以后写《春暖》,重点的塑造对象大概就不会是“三女性”了。

回顾我几十年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我对文学语言的学习较为认真,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我受了三十年代初期大众语问题讨论的影响,对文学语言问题思考较深,形成了我自己的一套意见,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理论认识。我的短篇《差半车麦秸》和中篇《牛全德与红萝卜》,都是摆脱了“欧化文”习气和“知识分子腔”,使用经过提炼的河南农村大众口语写农民性格,在当时绐读者非常新鲜之感。但是,《春暖》中写的是城市生活和从“洋学堂”出身的新知识分子,再用河南农村的大众口语写便格格不入。我使用从明、清到五四时代白话文学的传统语言,凭着我个人的文学修养加以运用,成为我自己的白话文学语言。在我的白话语言中,有以下三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避免了“五四”以后在新文学中习见的倾向,即避免使用欧化的词儿和欧化的句法,避免生吞活剥地使用那些在人民口语中已不习见的文言词儿,更避免不恰当地自遣词儿。作家自造不通的新词儿,这种现象在当前的文学作品中仍然时有出现,如我读过的一篇散文作品中不说“早晨的太阳”,不说“晨曦”,而自造了一个词儿“朱曦”,以不通自诩新鲜。

第二个特色是,在叙述和写景部分,尤其是情景交融部分,力求将散文写得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可以朗诵,有的地方还要求音调活泼铿锵,带有音乐感。关于散文音调的音乐感,古典白话小说并不讲究,我是从古典文言的散文作品悟出来的,将这一美学遗产吸收到现代小说中,运用于大段抒情和写景的部分。不仅《春暖》一部书有此特色,而且这是《春暖》与其它几部中、长篇小说的共同特色,也包括用中原农村大众口语创作的《牛全德与红萝卜》在内。

尽管我在描写技巧上要求精细入微,还要求字句流畅、讲究音乐感,但是竭力反对文字雕琢。李白有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一直将这两句诗作为散文美的一条主要标准。

以上第一个和第二个特色结合起来,达到我所要求的“语言三顺”,即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另外,在有些写景部分,要做到第一,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第二,音调美与画面美互相结合。

最后,第三个特色虽然不是主要的,但不妨借此机会一谈。“五四”以后,我国的新文学作家和新知识界,为着使文法严密,表意准确,将形容词尾使用的“的”字一仍明、清以来的习惯不变,而将副词词尾使用的“的”字改写为“地”字,还有所属的关系用的“的”字改写为“底”,如“我底”,“你底”。后来,“底”字一般不使用了,通常使用的是“的”、“地”二字,都读“de”音。我在《春暖》和解放前的许多作品中都只用一个“的”字。解放后我“随大流”,所以在《李自成》中也分用“地”、“的”二字,但思想上一直不安。

我主张在小说作品中只用一个“的”,不必分用“的”、“地”二字,有什么道理呢?

通过三十年代前期的大众语问题讨论,我认为文学作品与理论文章不同。文学作品,应该面向广大一般读者群众。

面向读者的渠道有二:一是让读者通过眼睛阅读小说,二是让群众通过耳朵听别人读小说。三十年代我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广播的发明,不知道小说可以广播,只是从对群众朗读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只用一个“的”字。

作家各有各的道路,深刻的道理我不懂,大概是由包括不同的学养、环境和气质等许多因素形成的。我有自己的关于长篇小说美学的思想,虽然我不敢着书立说,但通过我的长期写作实践和思考,到了中年时候,即《李自成》开始创作以后,逐渐形成了我的关于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历史小说美学的认识体系。可以说,我的关于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几个主要方面都是开始出现干《春暖》,完成于《李自成》。所谓几个主要方面,如: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根本,适当地容纳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重视写生活,典型环境表现在典型的生活细节之中;重视写入物性格,生活细节围绕着典型人物;在相连的几章中,或在同一章中,追求笔墨变化,丰富多彩;讲究小说的散文美;重视小说的多种语言艺术,形成中国风格或民族气派。

我的以上自白是否有误,请读者读过《春暖》后进行检验。

检验过后,对于《春暖》在出版后为什么能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为什么在大陆绝版多年后仍在香港和南洋华文读者中深入人心,这道理留待大家思考。

四关于修订本的话四十年代,正是我三十多岁的盛年,曾有心继续将《春暖》写完并将已经分三册出版的第一部略作修订,但都不能实现,而我一九四五年初到迁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教书去了。解放以后,生活在强劲的极左思潮之中,直到我被错划为“极右分子”,一来什么运动,我在解放前的作品几乎除《差半车麦秸》之外,都成了负数,当然从来不敢起将《春暖》重新出版的念头。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提倡实事求是之风,解放了思想。有朋友开始读了《春暖》,向我建议重新出版,而且不必修改。我同意可以考虑重新出版的问题,但又抱十分慎重态度。

当一九三九年秋天在湖北老河口开始一边写一边寄到重庆发表时,日本飞机经常来狂轰滥炸,我只好坐在郊外的庄稼地里赶写。既没有充分思考的机会,更没有将原稿推敲修改的时间。一九四三年在重庆出书之前,因为时间很紧,要继续赶写一部分稿子,全部稿子的推敲工作都没有做。《春暖》的第一部分作三册出版之后,四十年间我自己并没有再看一遍。在解放前的五六年中,有些人恶毒地攻击它是“色情文学”,甚至骂它是“娼妓文学”,我且不管,可是我的朋友中也有人写评论文章,解放初所出的新文学史着作中,也往往对《春暖》评价很低,还有的朋友在其编着的大部头现代文学史中,对《春暖》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干脆一字不提,好像抗战期间并没有出现过这一部曾经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既然有这些客观现象,我对于是否有必要将《春暖》重新出版,就需要持慎重态度了。

一九八二年夏天,我在大连棒槌岛住了一个月,分出十来天时间将《春暖》认真地读了一追,得出了我自己的结论:这部书值得重新出版。理由是什么?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抗战初期国统区内地小城市爱国知识青年的救亡生活。如今过了半个世纪,会使当代读者通过小说认识当时的救亡生活,社会环境,历史脉搏,读小说如亲历其境。

第二,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产生的,目前我们的历史任务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是反帝反封建,而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促进国家的现代化。但是我们时时可以看见封建的习惯势力成了我们向前迈进的沉重包袱。读了这部小说,可以使读者从一个内地小城市看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面貌,尤其是看见封建势力的根深蒂固。

第三,《春暖》虽然是我青年时期的作品,有幼稚的毛病,但它在艺术上并非苍白的、色彩暗淡的作品,所以仍然能够给读者提供较有特色的艺术享受。

第四,我是从现代文学史走到当代文学史的老作家之一,贯穿着两个时代,一步一步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我有责任将从前的一部分作品编选为《姚雪垠文集),让读者了解我几十年间的创作道路,而《春暧》作为文集的第一卷最为合适。

这次将《春暖》编入文集中重新出版,作了两次修改:一次是去年夏、秋住在湖北通山县凤池山庄将全书初步地校改一遍,但不是定稿,不肯拿出来。近几个月又进行一次修改,完成定稿工作。既然《春暖》在四十年前就是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为什么还要作许多修改?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认为一个真正作家,不但要在生前对读者负责,也要在死后对读者负责。从作品的内容到艺术,全面负责。

我已是接近八十高龄的作家,趁着《春暖)收入文集时作一次修改,偿我宿愿,以后大概不会再有修改的机会了。

第二,《春暖》原计划写三部,共约百余万字。在重庆出版的只是第一部,人物和故事发展都在后边。既然第二、三部都不写了,第一鄣单独存在就很不完整。假若我现在只有五十岁,或解放初我的处境许可,使我能够较自由地从事创作,我当然乐意将二、三部都写出,完成我原来的创作意图。但是,历史的命运决定了《春暖》只能以三分之一的面貌留在人间。

较好的补救办法我没有,我只能作一些小的补救。例如本来要留在第二部或第三部让读者明白的,如今在第一部写明或暗示出来。总之,我通过这次修订,尽可能使读者感到这是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

第三,《春暖》第一部写作和出版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我的写作受到了许多限制。当时国统区的书报检查制度很严,有些情节不得不回避,而一回避便说不清楚。例如吴寄萍在北平读书时加入了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去延安一趟,没有见到丈夫,将婴儿留在延安,自己返回开封,又由开封回到家乡。

这样的故事经过对写出吴寄萍的精神痛苦非常重要,但在原出版的《春暖》中回避了一些文字,很不清楚。又如抗战初期,由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暗中牵线,国民党右翼有对日投降活动,在原书中不敢明言。小说中所写的地方在行政建制上属于河南省,在军事上属于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李宗仁既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又同蒋存在派系矛盾。这一情况,在原书中写得很朦胧,使一般读者不易理解。郭心清是中共地下县委负责人,原书中回避了他的身份。另一方面,关于共产党内部的某些不健康的现象,不但在当时不能写出,在解放后也同样不能说一句,只有到了今天才可以在修订《春暖》时通过陶春冰这个虚构的人物写出一点。

第四,从艺术着眼,将垒书推敲一遍,或在字句上作了修改,或在细节上作了修改。有的地方改动很大,近于重写。例如有一章叫做《红灯笼的故事》,原是作者多次在晚会上讲述的一个比较感动人的象征故事,后来写进《春暖》中作为一章,同时也作为短篇小说单独发表。这故事曾被译为俄文,同《差半车麦秸》一起编入莫斯科出版的俄文《中国短篇小说选》。按一般道理讲,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有名的故事,可以不必再修改了,然而这一次改动很大。原来所追求的是故事的精炼和集中。但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美学上的问题往往也是如此。

做到了不蔓不枝,却影响故事内容和艺术趣味的丰富性。现在小说中的《红灯笼的故事》,从增加故事容量和艺术趣味的丰富性着眼,利用我对汉民族神话和上古历史传说的知识,对这一章作了改写。

当然,这个修订本还会留下许多毛病,但以后不可能再作一次修改了。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于无止境斋

同类推荐
  • 罗家大院

    罗家大院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归去来(大结局)

    归去来(大结局)

    唐嫣、罗晋主演年度热门青春大剧《归去来》同名小说。萧清、书澈、缪莹、宁鸣等人因为家庭、理想、爱情等种种原因相聚美国,成为海外留学生中的藤校精英后,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一步步完成蜕变的故事。书澈和缪盈本是情侣,没想到两人父亲有利益往来,为求避嫌而强迫二人分道扬镳。萧清在几人中是个另类,她深为清廉的父亲自豪,并坚持只享受自身的劳动成果。面对身边所有人的质疑,以及母亲车祸带来的生活压力,毫不退缩。她的品格终于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以及与书澈的爱情。经历洗礼的几个年轻人,从象牙塔走向社会,都收获了成长,一步一步完成蜕变,对人生、对价值的理解回归了正确的轨道。
  • 车祸

    车祸

    方晓,31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本职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路魂

    路魂

    这是一首中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颂歌,凡曾经抑或正在参与者,必然引起共鸣而与之唱和。
  • 爱在穿行中沉淀

    爱在穿行中沉淀

    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的袁励武,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一所军事院校,农家子弟的朴实性格在军校的锤炼中,更添了一份坚韧。凭着优异的成绩和才华横溢的文笔,袁励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高校,登上讲台成为一名被人羡慕的大学老师。工作期间,袁励武被借调到一家工厂,帮助工厂开展宣传工作,并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舒琴。漂亮能干的舒琴,身边不乏追求者,袁励武和舒琴从相识到相恋,习惯投机钻营的岳奉秦从中百般阻挠、使绊子,两人历经误会和波折,总算终成眷属。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曾经的工友们,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削尖脑袋往上挤,三尺讲台上的袁励武却渐渐成为被人漠视的“穷酸文人”,与妻子舒琴之间的感情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热门推荐
  • 基因背后

    基因背后

    张赫在学校实验室的一次事故中,穿越为平行世界一家私人福利院里的孤儿。除了挣扎求生,他还发现体内的异能开始觉醒……在普朗克尺度下,意识才是一切的根本!即使,面对的是更高层阶的生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侵权,告知必删!)
  • 智慧比拼(智商总动员)

    智慧比拼(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是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
  • 思考机器之微笑的上帝

    思考机器之微笑的上帝

    《微笑的上帝》为杰克·福翠尔夫妇合作完成的作品。两人的合作方式有些不同寻常——第一部分《暴雨幻影》由福翠尔夫人独立创作,叙述了一个匪夷所思、无从侦破的案件,第二部分《房子的秘密》由福翠尔先生完成,讲述了在思考机器的帮助下,通过逻辑推理侦破案件最终查出事实真相的故事。
  • 暗恋是一场不可言说的意外

    暗恋是一场不可言说的意外

    在你年少无知的年代里,是不是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不经意间就牵动了你的所有情绪,存在于你的所有幻想,放肆在你的整个青春。他,似毒,入骨。
  • 绝世魔王系统

    绝世魔王系统

    想成为神豪么?想成为有权有势的人吗?想迎娶白富美吗?哈哈哈,如果想,那,,,,,你就找错人了。(首富是我重点扶贫对象←_←)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成为救护神

    重生成为救护神

    朱夏冰本是个古代公主,她娇宠跋扈没想到一个肉夹馍竟然把她给噎死了。肉身虽死灵魂却穿越到二十一世纪一个初中生李一依的身体里。她以为这只是个简单的投胎问题没想到却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
  • 生意人必知的1000个商业经验

    生意人必知的1000个商业经验

    本书浓缩了1000个经商者必知的经验,是广大生意人成就老板梦的实战指南,是处在困惑之中的老板的醒脑枕边书,是所有老板的商业圣经!本书内容是针对“我想把事业做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类人编写的。全书共分为九大篇目。即创业起步篇、决策经营篇、内部管理篇、财务税收篇、人脉资源篇、领导艺术篇、老板修炼篇、谈判签约篇、法律常识篇。对中小企业老板如何提升个人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与介绍,是一个内容丰富全面、结构系统,有很强的思想性、逻辑性、知识性的老板实用经验参考大全。
  • 浩渺长生途

    浩渺长生途

    ——苍茫宇宙,道途万千,我只走长生途,证长生道。【温馨提示:无脑小白文,不喜勿入】
  • 泰王国民商法典(亚非译丛)

    泰王国民商法典(亚非译丛)

    《泰王国民商法典》是泰国现行的民商法典,我们可以通过本书全面、系统地了解泰国民商事法律的基本原则、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合同制度、侵权制度、公司制度、票据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继承制度等民商事法律制度。相信本书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家更好地在泰国开展经贸活动,并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法学家研究泰国法律制度提供基础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