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8800000004

第4章 水市:1974年12月

沿着上面这条路一直往下就是长江了。你注意看,左边有一个巷口。那天晚上,齐叔叔就站在巷口,等候着少年和他的母亲。少年记得,齐叔叔披着一件烟灰色的棉大衣。

那年,少年高中毕业,在这年的冬季来临的时候,少年的生活里发生了不少大事。班上的男同学正踊跃报名参军,虽然兵种不够理想,但至少可以不下农村当知青了。少年被县征兵办公室安排去街头绘制大幅的宣传画。在石镇,少年的绘画才能受到普遍称赞。树立在镇中心的大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便是他几年前的杰作。人们谈论这个孩子时总要联想到他的父亲,说那是个多才多艺鹤立鸡群的男人,只可惜当了右派。实际上,少年最初对父亲的判断就来源于石镇居民的传说。少年自己的印象里没有父亲,或者只有一个轮廓,完全没有面目。这是一个假想的轮廓。有一次,他在阁楼上对着镜子画自画像。他下了很大决心,在自己脸上做了富有想象力的安排。

但这不是父亲,倒应该是未来的他。石镇的人都说少年长得像他母亲。少年从不向母亲问及自己的父亲,母亲也一次没说。所以父亲很多年来一直是处于失踪的状态,只有特殊的时刻,少年才突然想起他还有一个父亲在世上。比如说,现在。你不要报名参军懂吗?母亲说,你有一个右派的父亲。母亲就说了这么一句,就奔医院去看护她自己的父亲去了。这个瘦弱白皙的女人是石镇出色的黄梅戏演员,但在舞台之外的地方,她的言语很少。1974年是母亲的本命年,36岁,命中注定会有一道深坎。果然在这年冬天,她刚入古稀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外祖父的死对少年的打击很大,从此这个家就只剩一个小男人了。那无疑是一个阴冷晦暗的冬天。少年捧着外祖父的遗像走在送殡队伍的前列。扶棺的是他的母亲。已患上白内障的外婆领着三个外孙女跟在棺材的末端。这支由石镇剧团组织的送殡队伍携带着唢呐、小号和萨克斯管,一路吹奏着《国际歌》,来悼念这位黄梅戏前辈艺人。但是不久,组织者便受到了撤职的处分,说他做得离谱了。那人不服,便质问:无产者为什么不能唱《国际歌》?被质问的人拍案而起:难道还要下半旗吗?这人最后又暗示,死去的那个唱戏的老头曾经有一个划为右派的女婿。

外祖父送上山的第三天,石镇的新兵连出发了。这天仍然没有阳光。少年在桥头看着一辆辆带篷的军用大卡车从眼前驶过,心里很难受。他的几个好同学都在车上。最要好的冯维明现在担任了新兵连的班长。他的军帽让少年用大搪瓷缸装开水熨得平平整整。现在他们都在向他挥动着军帽,在笑。雨后的道路上没有烟尘,少年目送着军车走完了大桥,似乎还能看清同学的面孔。后来他又沿河边走了很久,他发现河水淌得很慢。忽然间,一件东西被脚带出了沙土,那是一副样式很老的眼镜。于是他在河里将眼镜洗干净,戴上,眼前的景物模糊一片,大桥整个扭曲了。谁遗失了这副眼镜?直到1990年秋天,一个省城下来的水利勘测队,在这条河的边缘无意中刨出了一堆眼镜。大家对此惊愕不已,一时间都弄不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第二年,一个小说家把它记进了自己的笔记:

1957年初,琴河拓宽河道,绝大多数劳工均为地区之右派分子。其时天寒地冻,劳工风餐露宿,营地皆扎河滩,虽垫有稻草棉絮,仍难御寒气。一宿之后,棉絮均被浸湿,如儿童尿床一般。至翌年全面跃进,劳工每日工作量骤增为十八小时。年底,新河开通,而劳工伤病死亡者众,一般以芦席裹尸,就地掩埋……

二百多年前的一个雾霭迷蒙的早晨,一叶扁舟由青云山而下,在石镇码头做短暂停靠后,便顺流通江直达水市,再北上进京。那时谁也无法料到,这条仍不起眼的小船日后竟会载起半部中国戏曲史。发生于公元1790年的“徽班进京”正是从琴河开始的。后来大闹天桥,轰动紫禁城的程长庚、杨月楼,都是石镇这一带人,史称“无石不成班”。北上的徽腔很快成为京昆的基础,而散落在江河湖泊上的,逐渐演变成了采茶调、花鼓调和黄梅调。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黄钟大吕的京剧相对,小桥流水的黄梅戏一夜间独领了风骚。但很少有人知道,黄梅调的正宗韵律源于石镇。

1953年春天,一个在水市大学学习外语的青年,本应该去朝鲜战场当志愿军的翻译,却因战争走向尾声未能成行。这个青年人后来竟丢弃了自己的专业,来到石镇从事黄梅调的搜集整理工作。那时的水市还是省政府所在地,青年的家也住在城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手工业主,主持着水市一座著名的酱坊。不过在那时,酱坊已开始衰败,坐落在江边的那座小楼刚刚被没收充公,成为征纳航运税赋的公事房。青年是到石镇文化馆上班的,负责剧目的整理。文化馆位于石镇的西端,一座木制穿枋带回廊的二层楼。青年住在楼上,他的后窗下是一片莲花塘。青年住下的头一个晚上,就听见了莲花塘对面的孙家祠堂里单调的锣鼓声。他可能因为旅途劳累而感到厌倦,但是不久他便为纯正的黄梅调寝不安席。这个晚上后来青年就去了孙家祠堂,在忽明忽暗的汽灯下,他看清了一个小姑娘正在有板有眼地唱着《小辞店》。在侧幕边上,立着一位穿长衫的中年男人,他的表情与这出伤感的戏文似乎毫不相干,显得平淡而枯燥。中年男人要做的,便是把端在手里的泥陶壶递给唱戏的小姑娘,让她下场后喝上几口。台下的青年注意到了这个细节,由此断定他们的关系是父女。他很想上台去同他们聊聊,同时对一把胡琴的伴奏提出意见。这胡琴太干巴了,他自语道,还不如清唱呢!这时候,有人递给了他一碗茶。青年侧过身,想掏出零钱付给这位在戏园子卖茶水的妇人。可是妇人没有接,妇人说:你这位先生是大码头来的吧?青年有些局促,说:我是从水市来的。妇人又问:严先生近日可还在城里登台?青年说还在,并说:我和严先生是朋友。青年说的这位“严先生”便是日后名声大噪的严凤英。青年这才知道,卖茶水的妇人和台上的父女是一家人,和严凤英曾在一个班子里搭过伴,中年男子即是著名的青衣由之先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情绪在青年心中涌动着,他觉得自己和这一家人的缘分似乎已是前定。五年后,他被他们所接受,成了他们的女婿。

据说由之先生当初对这门亲是显得冷漠的。在婚期临近的前几天,他脾气很坏,几乎每天要摔烂一只碗。但他深知独生女儿的个性,覆水难收已是事实。他也奈何不过自己的堂客,在妇人看来,男人的不满是嫌女婿比女儿大了十一岁。她觉得这不是个问题,因为她也小由之先生十一岁。然而在1957年元旦后的第三天,当女儿被众人送上石镇文化馆的那座木楼时,由之先生竟独自关在家里号啕大哭了。这让他堂客十分生气,她骂道:你这辈子在台上还没哭够吗?养女总是要给人的,你就不为姑娘讨个彩头?由之先生用衣袖拭尽泪痕,然后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张签文。堂客不识字,但她知道这是一道凶签。

签文出自青云山脚下的一个瞎子。半年后,这个家庭发生的事证实了瞎子的预言。

我还在梦中徜徉,父亲推门进来弄醒了我,接着告诉我一件事:剧团昨夜烧了。我问是怎么烧的。父亲说事故的原因正在调查。有人说是遭到了雷击,电线起火。我匆匆穿上衣服,随便洗了把脸,骑上自行车往剧团去了。那一片天空仍是灰暗的,像一块旧补丁,余烟尚在升腾着。一路上,我碰见的差不多都是剧团的职工,他们的脸上滞留着悲痛与沮丧。我问:烧得怎样了?他们说:你看看就知道了。远远看去,剧场的轮廓还算完整,我得到了一点安慰。可是当我迈进烧焦的门槛时,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

我说不出话。我的胸口完全堵住了,耳边似乎还回响着焚烧发出的爆裂声。这把天火烧掉了我的摇篮。我是在戏园子长大的。五岁那年,我触摸写有母亲姓名的广告灯箱被电流击过,我的右手小指至今还是略显弯曲。我帮助过这个剧团画过许许多多的布景。我父亲创作的剧目,最初是在这个舞台上立起来的。而我的母亲在这个舞台上站了近半个世纪。现在,它已成了废墟和焦土!我从剧场走到后台,从逆光中看见了母亲瘦削的身影。

母亲面对的位置应该是一面镜子。那是她的穿衣镜。镜子的左边是一个衣柜,放着她常用的行头。右边还有一个脚箱,那是外祖父生前使用的。在没有戏的时候,老人总是坐在这箱子上吸着黄烟。这面镜子记录了我母亲的一生。她九岁随外祖父走江湖,十二岁顶梁演《金钗记》,石镇剧团一组建,她便成了当家花旦。母亲的戏路很宽,除花旦青衣,她的小旦和刀马旦也十分出色。中年之后,她开始演老旦或者反串小生。1987年,我陪同一位戏曲史学家来石镇考察,便在这个剧场看了母亲主演的《孟丽君》。那一年,母亲五十岁。她在舞台上的扮相依然光彩照人。这个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女人凭着过人的天赋与毅力,在这个舞台上挺立着,耗尽了全部的心血。

我走近母亲,轻轻扶着她。早已泪痕满面的她此刻无力说出更多的感叹,她只是喃喃地说:太惨了。

母亲只说了这一句。

——1997年10月15日

那个阴冷的下午,少年离开河边后又去了老街的一家日杂商店。他想选购几件农具。县“五七”办公室已通知,凡下乡插队的学生必须于年底前去所在地报到。日杂商店的人对少年很热情,因为他们常请这个孩子来这里写楹联。那都是些根据客户需要现写现卖的货色。日杂商店的负责人是一个精瘦的老头,据说从前和少年的父亲私交甚好。在他看来,少年的字比他老子的更有风骨,面目也清秀得多。所以在少年选购完农具之后,他又额外送给了孩子一条毛巾和两块肥皂。1988年,当石镇人争相议论一部关于天灾人祸的长篇小说时,这个刚从日杂商店退下来的老头却在添油加醋地介绍着该书的作者,同时也炫耀着自己的先见之明。

少年又一次走过了那条小巷。一个小女孩正在巷口踢毽子,毽子踢飞了,落到矮屋的瓦楞上。少年放下手里的东西,替小女孩取下了毽子。小女孩用水市的话谢了他,少年有些意外,来自水市的声音让他在这一瞬间想起了小丹。

小丹一家是武斗平息后的第二年迁回水市的。算起来已过去五年了。搬走的那天,少年随外祖父回了老家,那是个离石镇十五华里的乡下,叫罐子窑。外祖父走江湖之前,是一名手艺不俗的陶工,能从一团熟泥中拉拽出各式各样的罐子和壶。那天,少年正在简陋的作坊里用心制作着花盆,他想把这件东西带回来送给小丹。半个月后,他回到石镇时,母亲把一封信交给了他。信是小丹来的。信上只说水市的中学很乱,那些同学把她看作是乡下人,她很苦恼。少年感到有些失望,他觉得这封信写得差劲,也写得干巴,而且字也相当难看。但这毕竟是他有生以来收到的第一封信。于是他撕下了它的邮票,夹在笔记本里。第二天,他在带回的那只小花盆里栽下了一朵花。这花后来养了两年,少年却叫不出它的名字。不过,他还是很喜欢那张邮票,时常会拿出来看看它。

很多年后,在一次特殊的场合,他突然意识到这张小图画带来的某种暗示,感到了刻骨的忧伤与悲痛。

老街是狭窄而陈旧的。

你如果对建筑感兴趣,便会发现这条不长的街上还存有一些徽派的老房子。从街面上看,这些房子显得单薄而简陋,但它们鳞次栉比,纵深广阔,一个门洞的后面有十几户人家。少年的家就在这条街上,在最里面,后门正对着一条小河。那天下午,少年就是从后门进家的。他看见三个妹妹都在小院里吃着包装很漂亮的水果糖,尚未从丧期步出的外婆在生煤炉,用蒲扇驱散呛人的柴烟。少年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想接过扇子。外婆说:你于阿姨来了,在里屋。

于阿姨就是小丹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员。她是从水市来的,她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过石镇了。少年兴冲冲地推开里屋的门,看见于阿姨正和母亲坐在床沿上交谈,但是他有些惊讶,因为母亲的双眼已经红得厉害,而且于阿姨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喜悦,她只叹了声:孩子们都大了。少年这时似乎感觉到,一件意外的事已经发生了,但他不能确定是什么事。

母亲站起来,平静地说:收拾一下你的画,我们去水市。

少年问:就走吗?

于阿姨说:我是来接你们母子的。你爸爸回来了。

谁也不会注意那个黄昏从石镇驶出的一辆装粮食的大卡车。少年的母亲和于阿姨坐在驾驶室里,少年陷在粮食堆中。车向东行,他看见渐渐退后的西边天空突然整个地红了,像在焚烧。这一天里阳光失踪了,却意外地给天空涂抹上了最后的晚霞。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这个黄昏的晚霞沉淀在少年的记忆深处,变得古怪而奇异。

很多的时候,这怪异的图案被理解成沙漠,没有飘逸却日益凝重,它的形状又时刻为风沙改变。在这片沙漠上看不见旅人的足迹,你听到的只是那个人粗重压迫的喘息之声。

父亲的突然出现,在少年心中引起的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感觉。那是激动伴随着恐慌、欣喜搅拌着悲凉、亲近又不想亲近。1957年秋天这个孩子从母腹爬出时,他的父亲已经成为右派。到了1962年,父亲平反无望只能遣返原籍。他曾经想把儿子带走,但遭到了拒绝。你自身难保难道还要把儿子弄死?年轻的母亲这么争辩着。于是,男人和石镇梨园这一家人分手了。他们对各自的组织打了报告,却不被允许对簿公堂。他们最后由组织出面代办了离婚。男人就此离开了石镇,第二年有消息传来,说这个男人在兴修水库时淹死了。女人感到困惑,她不相信这个事实,因为这个男人的水性实在太好了。1954年石镇遭受前所未见的大水,正是这个文化馆的干部挨家挨户给剧团的人送来粮食的,他怎么会淹死呢?但是女人也不敢去验证这个事实。1962年女人不过二十五岁,却已是一个五岁男孩的母亲了。过去的一切像是一出苦戏的彩排,这个女人还没有来得及弄懂戏文的意思,大幕便落下了。她不经意中扮演了一个无人替代的角色。1965年,女人有了第二次婚姻。但这一次还是没有给她带来好运气,在跌跌撞撞几年之后,她自己走上了法庭,放弃了一切财产而要回了三个女儿。这一天,正是她三十五岁的生日。

天渐渐黑了。少年站起来已经可以看见水市的灯火。风很大,但少年浑身发燥。他在这前后两小时里思绪纷乱,他感觉到父亲的轮廓在慢慢清晰起来,但面目则更加迷离。他现在离父亲越来越近了,近到伸手可触,可他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这感觉在折磨着他,他甚至感到了疲倦。他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日子,现在这一切突然改变了,他显得不知所措。他难以想象一会儿将有一个男人被指认为自己的父亲,而他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汽车便在此时驶进了市区。与石镇相比,水市显得要繁华得多。街道宽阔,楼房高大,灯火灿烂。卡车没有直接进市区,而是在西门的一个路口停下。他们都下车了,然后就沿这条路往南走,走上坡面,远远地就看见齐叔在那个巷口等候着,但少年没有见到齐叔的女儿,他的小学同学于小丹。

当年那座老房子业已拆除,你见到的仍是一个复制品。1974年12月的那个夜晚,水市的街面十分冷清,走动的行人都将大衣的领子竖起来,那一夜风大却不显出声音。无声地逼迫着你。齐叔领着他们走进这座房子时,里面已坐满了人。他们都是父母的朋友,在等候着这离散一家三口的团聚。少年已有些紧张,他在判断着谁将是自己的父亲。而这时候听见齐叔说,父亲刚刚去邮局给石镇剧团挂电话了。少年的心有所平缓,他坐在靠门的那张椅子上,屋里的大人正打开他的画夹,在传看着他的画。不断有人推门进来,都还是父母的朋友。他们得知某某人从巢湖边上回来了,必须见上一面。毕竟,他们也是分别了十几年。这些人都是黄梅戏的有功之臣,从最初的《打猪草》《闹花灯》,到鼎盛时期的《天仙配》《女驸马》,都有他们不同程度的付出。这些是很长时间之后少年才知道的,那时,他已是一名小说家了。那个晚上,人们更多谈论的是母亲当年的演出和眼前少年的画作。少年显得有些羞涩,这时,他看见坐在对面的母亲表情发生了变化,她的视线落在了少年的身后。少年便下意识地转过身,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穿着一件略显臃肿的棉袄的男人正从门槛迈入。接着他听见母亲轻声地说:

这是你父亲。

1974年12月我在水市与父亲见面,其时我刚满十七岁。如果走在街上,他不会认为我就是他唯一的儿子。他离开我们母子已有十二年。一个轮回。实际上,这个父亲对于我是刚刚诞生——童年的记忆早已消失得一干二净。依稀可辨的是1962年秋天,我随母亲去水市,和一个男人一起吃西瓜,但我无法记起他的形象。所以当他被母亲指认后,我显得很尴尬。面前这个男人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伯伯,与石镇人所说的那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简直格格不入。我难以把诸如大学、外语、志愿军翻译、戏剧家这些字眼与这个陶俑似的形象联系起来。但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我喊了他,接着一种亲情的气息非常自然地在我们之间传递。很多年后,我写过一篇小说,其中一个细节是讲一个产妇怀疑护士把自己的孩子抱错了。那个护士质问她:你凭什么说抱错了?产妇说:我一嗅就知道这不是我的儿子。她的话被视为不可思议,但却是对的。原来这个母亲的孩子生下后就死了,丈夫怕她受刺激,才借别人的儿子一用。我要表达的,正是这种“一嗅就知道”的亲情。

那天晚上,齐叔后来烧了一锅胡辣汤,姜味也浓,大家都喝。大人们谈论着这些年发生变化的一些人事,比如说谁得肝癌死了,谁摘了帽子,谁已调动改行了。我才知道,这些人往日也是不多走动的,尽管这个城市很小。然而正是这些人促成了一个家庭的团圆。在那个年代,他们只能自己帮自己。夜已深,人们陆续离去。我已经知道小丹陪她的一个表姐去城西住了,今晚不会回来。我似乎有些失落,很想见到她的一张照片,可是没有找到。这时候,父亲才开始看我的画夹,那都是些素描和速写,也有两张色彩写生,其中一张画的就是我从罐子窑带回的那只花盆,但栽的是一棵向日葵。父亲看过,没说什么,又让我写几个字。我便用钢笔写了“鲁迅先生”。他还是没说什么,接过钢笔也写下了“鲁迅先生”。这让我诧异,因为他的字写得实在太好了。

我们在水市住了五日,父亲又返回了巢湖农村。不久,我收到了由齐叔转来的父亲的第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让我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你这辈子是想留下几本书,还是留下几张画?”他这样写道。我回信十分肯定,我说我此生必须做一个出色的画家。那时我还不知道达利和毕加索,心中的偶像是列宾、苏里科夫,甚至包括列维坦这样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

现在我得说说小丹了。第二天,大人们要去另一个地方聚会,于阿姨便安排小丹回来替我做饭。那时我还睡在床上。我的床头挂着一件钢丝背心,那是齐叔用的。他回到水市以后被安排到码头当搬运工,腰椎受了重伤。齐叔和父亲是同一批在石镇划上右派的,为此父亲一直感到内疚,因为当年是父亲把他拖到了石镇,他们想在黄梅戏的渊源之地大干一番伟业,结果却双双成了右派。那个上午我有些懒散,靠在床头看一本过期的什么杂志。昨夜的事对我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只是觉得突然了一点,忧伤却是在一年之后。这时,门外有了声响,小丹回来了。第一眼见到小丹我还不敢相信,她已完全像个成人,而且长漂亮了。这或许得助于她的一面口罩,这个平常的东西使她眉眼呈现出极大的诱惑,也使她的头发显得更加亮泽。我喜欢女孩子戴口罩一定源于此刻。这种喜欢同欣赏雪后的景象心理上是完全一致的。雪使一切删繁就简,于是在你的视觉上便产生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效果。我记得小丹取下口罩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你饿吗?她的口音已完全变成了水市腔,软软的,但听起来很舒服。我说我不饿。她又问我的鞋码多大。我说三十九码。她就有些吃惊,说你只比我爸爸小一码呀。小丹说她妈妈让她今天为我买一双球鞋。我想这应该是送给我去农村的礼物吧,就问小丹:你下乡吗?小丹说,怎么不下呢?我的户口都寄过了。我们就这样随便说着话,我起床时,她就把我放在椅子上的毛衣什么的一件件递给我,然后又去厨房替我准备洗脸水。她问:你带牙刷了吗?我说忘了。她说那就用我的吧。我看见她把牙膏挤到一把小牙刷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画面仍是那么鲜活生动地保存在我的记忆里。我在感到寂寞的时候,总是凭借着这样的记忆来慰藉自己。某种意义上,我们其实已经长久地占有着对方。但小丹不是我的初恋。

——1997年10月17日

同类推荐
  • 股市操盘手(连载二)

    股市操盘手(连载二)

    金董事长与余小姐在晚饭前,看了会儿盘子,金董事长研究了666的走势及成交情况,又查看龙虎榜软件中666成交的主要账户,不觉微微一笑。他问余小姐说:“有关666的消息发出去了没有?”余小姐说:“今天下午二点多钟,已将消息发了出去。”金董事长满意地说:“没错,从二点十五分起,从盘口上能看出发生了异动。从操作手法上看,也已不是程兴章的风格了。”“程兴章与新娘一起到四川度蜜月了。”余小姐回答说。“那很好,程兴章远离上海会省却我们不少麻烦。”金董事长高兴地说。
  • 妖手

    妖手

    走进魔术师惊世骇俗的魔术人生,揭示诡奇且不可思议的魔术真相。水夜在和同事袁青朵观看了魔术表演《妖手》后,发现魔术师男助手的照片出现在公安局张贴的“认尸公告”里,之后男助手又离奇复活在舞台上。与此同时,魔术师荆井的女友文澈在即将上台表演时自杀。为了揭开《妖手》的惊天秘密,水夜作为警方卧底打入魔术团内部,却不知不觉卷入魔术团一系列恐怖离奇的事件之中……魔术弹指间的真假虚实易辨,但人生的魔术,却不是芸芸众生皆可看破。谁杀了文澈?男助手是生是死?袁青朵的真正身份是什么?究竟谁才是那些“魔术陷阱”的幕后主使?
  • 月表之下

    月表之下

    今天是第一千二百七十二个工作日,兰登记得很清楚。日子如此漫长,时间似乎有意停下了脚步,一千多天漫长得如同一千年。兰登驾驶着矿车在坑道里缓缓前进,坑道壁上的矿石闪着绿松石一样的光芒,纤细的轨道无穷无尽,向前延伸,它不但承担了矿物的重量,还如同一根指示方向的白线。让兰登在地下四通八达的巷道内不至于迷失方向。不少巷道简直是历史的遗迹,埋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还要行驶一千多米,兰登才能回到提升站,提升站是矿工整修的地方。兰登将在餐厅进餐,休息一阵子后再继续工作。
  • 寡妇村官

    寡妇村官

    “轰隆”一声闷响,打破了坪岗村的宁静。村支书刘大华正在村委开会。一群小伙突然神色惊慌地闯进来:“刘书记,不好了,不好了!闸垮了!村头的闸垮了!”村主任石金、村会计刘登、妇女主任周小琴、团支书陈丽都紧揪着心,跟着刘大华往村头赶去。村民们都来了,跑在最前面的是老大爷熊大耕。港堤已被洪水冲出了20多米长的溃口,滔滔大水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把围垸里的庄稼地冲了个干净。熊大耕眼望着满垸大水,猛一跌脚,大叫:“完了!今年的庄稼全完了!”
  • 大哥,你好

    大哥,你好

    大哥要出院了。大哥这次从鬼门关上拣回来一条命。情况的严重性,只有大哥自己述不清楚。此刻他的脸色还很苍白。但大哥说什么也不肯在医院里继续住下去。他说什么也要出院。大哥说,“既然死不了,那就让我回家慢慢养着吧。”大哥还说:“本来不住院,人还好好的,身上挺有劲儿的。现在这医院一住,越查病越多,住得人半死不拉活的,身上也越发没劲了。连端杯水也费劲了。再住下去,我看就甭想出院了,就直接奔黄山(火葬场)去得了。”大哥的玩笑让人笑不出来。都知道,他其实是心痛花钱。
热门推荐
  • 校园修仙狂少

    校园修仙狂少

    从深山中走出来的修仙高手,奉命出关前往花花都市,还成为了校花的贴身保镖。医术相术巫毒术逆天针法样样精通,踩人泡妞打流氓扮猪吃虎轻轻松松。看我如何驰骋校园,纵横都市...
  • 那个17岁的女孩

    那个17岁的女孩

    如果现在是人生的开始,我宁愿当初回到起点……我无法改变,所以自己一定要改变。不想就这样被生活压倒,最后还是学着坚强一点。
  • 互宠秘籍

    互宠秘籍

    普通车祸穿越的舒锦附身于一破落贵族世家小姐上,看着年幼的弟弟和病重的娘亲,舒锦毅然决定把自己卖给江南第一富豪家族——秦家,准确的说,是嫁给身有顽疾的秦家大公子——秦陌之冲喜。然而万万没想到……这是一个互相以为对方弱鸡互相宠溺保护对方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华胥引

    华胥引

    若用生命换一个过往完美的幻境,你可否答应?或许你会摇头,但她们应了。在这个发生在乱世的故事里,卫国公主以身殉国,依靠鲛珠死而复生。当她弹起华胥调,便生死人肉白骨,探入梦境与回忆。以命易梦轻叹悲欢离合一场戏,黄梁之后,尚剩几何?而她与亡她国家的陈国世子一次一次于幻境中相遇,身份两重,缘也两重。对他们而言,世界的倾塌只需要那么轻轻一句话,无奈痛苦的现实,难以承受的痛,不如只求在梦中得到一个圆满。
  • 王者荣耀:攻略英雄

    王者荣耀:攻略英雄

    大唐西有蛮夷进攻长城,东有扶桑血祸起,内有秦统一七国,楚汉之争,蜀魏吴三足鼎立,虎视眈眈。两位天命之人降临,最终赢家是创世or毁灭?李白:毁灭?那将毁灭什么?无论你想毁灭什么我都就陪伴你。
  • 与你同行的甜蜜时光

    与你同行的甜蜜时光

    两个学霸偶遇,只不过一个是普通女孩儿,一个却是霸道总裁,普通女孩儿深深爱慕着总裁,可总裁却不屑于顾。但两人的梦想一致,两人一起工作,在女孩儿的努力下,最终总裁也深深的喜欢上了女孩儿,十分甜蜜,最终完成了梦想。
  • 她是孤的心尖宠

    她是孤的心尖宠

    新书《我怀了暴君的崽》“顾岑,别动不动对孤投怀送抱,矜持些,你看孤有一点心动的意思吗?”“……太子殿下,您误会了,微臣只是想为您疗伤。”后来,太子把自己拥有的所有印章都找出来,一一排列在她面前。“殿下这是?”某太子不动声色道:“孤攒的老婆本。”“恭喜殿下。”“太子妃客气了。”太子把那些印章一窝蜂送给她。顾岑:“???”【只对太子软对外高冷武力值爆表顾小四x表面温文尔雅背后威势腹黑丧心病狂太子殿下】【排雷:本文非女强文,非打脸虐渣文,恋爱风,前期虐,不喜勿入】【完结文推荐:小公主她很甜很软糯、太子妃她总是想和离、狐王他是个影帝】
  • 翰苑

    翰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