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000000004

第4章 视角的选择

1918年,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将赴日本留学,他的朋友、时年二十五岁的毛泽东题诗赠别,有句云:“君行我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诗中祝愿远行人能够像鲲鹏一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同时,劝慰他胸中要有日月常新,视宇宙如微末无比的稊米,从而忘怀得失,而不以“沧海横流、世事纷纭”为虑。这里用了取义于《庄子》的“鲲鹏”与“太仓稊米”两个典故。前此,唐人白居易也曾为诗:“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毛、白诗中的“要将宇宙看稊米”和“临高始见人寰小”,其真理性已经获得了太空归来的宇航员的证实。世界首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回到地球之后,写了一篇回忆录。他说:“当我们踏上月球之路的时候,眼看着地球越来越小,第一天的时候,看着地球还像圆桌面那么大,第二天的时候,地球像篮球那么大,第三天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只有乒乓球那么大。”其实,这类景况,中国的古人也早就注意到了: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看来,这里有个眼界、视野与视角、视点的问题。《庄子?秋水》篇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使两岸和沙洲之间,远远望去,分不清是牛是马。于是,黄河之神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却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才改变了原先得意的脸色,望着海洋,面对北海之神海若感叹地说:“现在,我总算目睹了你的难以穷尽的广大。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将永远遭到有道之士的耻笑。”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谈海,因为它受到空间拘束;夏虫不可以语冰,因为它受到时间限制;浅薄之士不可以同他论道,因为他受到礼俗的束缚。现在你出乎河流,观于大海,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鄙陋,这才可以同你谈谈大道的条理。”这段对话说明了:眼界越开阔,视野便越扩展,那么,所见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便会越加宽广了;而随着视点、视角的变化,客观对象则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人们的认识也会有新的领悟,新的提高。

所谓大道条理,指的是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所谈的,从不同立场、视角观察客观事物,会得出不同结论,获取不同结果。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在庄子看来,客观上有两种境界:物的境界是有形的,任何人都举目可见、挥手可触,这样,就能够计量、可以权衡,从而必然产生层次高下、形体大小、数额多少的比较;而道的境界则异于是,它并非实体,因而是无形的,隐蔽在物的境界的背后,属于本源性的存在。在道的境界里,一切比较、计算都泯除了,事态与物性是齐一的。

道,公正客观,无党无偏、无私无蔽。如同孔子所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在道的视界里,纷纷万物、芸芸众生,都是一体平等、没有差别的。人也好,物也好,“以道观之”,一切等级、畛域都泯除了。一个大前提,是立足点高。犹如我们乘坐飞机,刚刚起飞之际,俯视地面,举凡村落、屋舍、河川、林峦,高低大小,历历分明;但当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再向下俯视,就会发现种种差别尽皆模糊,以至统统不见了。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是非的争竞,闹得沸反盈天,其实,如果立足点高一些,就会发现,完全没有太大的必要。以道观天下,就能摆脱重重束缚,采取新的视角,破除井蛙式的“拘墟之见”,换上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从一人一物看来,都把自身看得高贵,不可或缺;而把他人他物看成委琐、卑贱,可有可无。这种视角,亦即前面所说的物的境界中的视角,是浅层次的、外在的。由于取径甚低,不能不受到种种私见、偏见、成见的遮蔽,所以,观察事物、认识问题,必然缺乏应有的客观态度。比如“文人相轻”,这是世间常见的典型例证。依曹丕说法,文人相轻,一是因为“善于自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一是因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钱锺书先生评论说,“善于自见”适即“暗于自见”或“不自见之患”;“善自见”而矜“所长”,与“暗自见”而夸“己贤”,事不矛盾,只是说法不同。其结果都是以己所长,轻人所短。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世俗的立场,是缺乏定见,随人俯仰。《庄子?在宥》篇讲:世俗之人,都喜欢别人与自己相同,而厌恶别人与自己不同。其实,也可以翻过来说:世俗之人,都习惯于自己与众人相同,而没有勇气特立独行,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结果是,众人说贵,自己也跟着说贵,众人说贱,自己也跟着说贱,人云亦云,赶风潮,随大流,还美其名曰:“吾从众者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世俗之人经常通过周围人们的反映来认知自己,以致凡事都须看别人的眼色,毫无自己的主见。庄子提出:“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不会更加积极),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沮丧,消极)。”世俗之人所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自信力与心理定力。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这里说的是,万物的大小、差异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当相互进行比较时,选取什么角度。从等差上看来,顺着万物大的一面而认为它是大的,那就没有一物不是大的了;顺着万物小的一面而认为它是小的,那就没有一物不是小的了。明白了天地如同一粒小米的道理,明白了毫毛如同一座山丘的道理,就可以看出万物等差的情形了。

——“以功(用)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这里说的是,有用与无用属于价值判断。凡是价值判断,都取决于主观视角,就是说,最后的结论都是相对的,而没有一个纯客观的标准。而有用与无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庄子讲,脚下方寸之地,供人驻足就够了,周围的土地并无实用价值;但是,如果把周围的土地全都挖掉,那方寸之地还能用吗?同样,东、西,大、小,上、下,多、少,既彼此对立,又互为依存。所以说:“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

——“以趣(取向)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取向、取舍,属于价值判断范畴,因而也是相对的,都依主观视角的改变而改变。这里体现了典型的庄子的相对主义。庄子认为,一切都是辩证的、相对的,依主观视角而决定;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盈虚消长,周而复始,无时或息。因此,面对着出处进退、辞受取舍,应该顺时应变,一切本于自然,与道相通、相契。

哲学研索本身,就有一个视角或曰立足点的选择问题,视角与立足点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判然有异。有人谈到,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这个艺术形象,你如果从“目的论”的视角去看他,觉得十分荒诞;可是,若用“过程论”的视角去看他,又会觉得他很了不起;假如用世故的眼光去看他,觉得他简直是个疯子,实在不可理喻;而用小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会觉得他非常有趣,竟然是个天真的赤子。

庄子的视角,博大开阔,既不拘限于人类,更不拘限于自我,而是推及宇宙、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道观之”,世间许多认识都会随之而变化,不要说各种社会事物、文化现象,就连自然界也是如此。比如,我们通常说的益鸟、害鸟,益虫、害虫,什么东西有营养,什么东西对身体有害处,这些都是基于人类主观意志的认识;就自然来说,从天道来说,各种生物的生存价值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此高彼低、此益彼害、此是彼非的差别。一切事物,“固有其所是,固有其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正是基于道的立场,建立了他的“齐物”思想,从而获致了一种超拔境界与恢弘气象。宇宙千般,人间万象,在庄子的视线内,物我限界一体泯除,时空阻滞化为乌有,大小不拘,久暂无碍,通天入地,变幻无穷。

把相对意义绝对化的一个典型事例,是人对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的认识。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有四十六亿年的高寿了,在她诞生了十多亿年之后,才开始有生命形成,而人类的出现大约只是二三百万年前的事。人和一切生物都是自然的创造物,自然则是人类诗意的居所。在直立之前,人类和所有的动物共同匍匐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依靠周围世界提供必要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原本没有资格以霸主自居,摆什么“龙头老大”。可是,后来人类逐渐地把这个最基础的事实、最浅显的道理淡忘了,结果就无限制地自我膨胀,恣意攫取;声威所及,生态环境遭到惨重的破坏,制造出重重叠叠的环境灾难。“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种种苦头,人类自身今天算是尝尽了。

庄子生活于战国的乱世。作为艰难时世的产物,《庄子》所探究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在乱世中养性全生,摆脱困境,其中饱蕴着一代哲人对其所遭遇的种种痛苦的独特体验。这样,每逢灾祸频仍的时日,那些处于“倒悬”之境的士子,穷途失意的文人,或者虽曾春风得意、后来却屡经磨难而豁然省悟的“过来人”,几度沧桑历遍,世事从头数来,他们都会想起《庄子》中那些警策的教示,祈望从中获取灵魂的慰安、心理的平衡,寻找解脱的路径。因而有人说,《庄子》是失意者的《圣经》。它告诉人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活下去,可以从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观察事物。长期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先生有言:“中国人在得意的时候是儒家,在失意的时候是道家。道家这种‘以退为退’、‘顺应自然’的态度,曾经减轻了中国人在失意的时候的苦恼,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苦中的乐趣。”也正是为此吧,所以,明代诗人祝允明有“医经士典都余策,一卷《南华》万物平”之句。

人在本质上是有限的存在,不仅要受到空间、时间的拘缚和种种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的约束,而且,很难摆脱名缰利锁的诱惑、折磨,以及忌妒、猜疑、贪婪、骄纵、恨怨、攀比等心灵毒素的侵蚀,这样,精神上就难免出现种种愁烦、般般痛苦。前贤指出,庄子齐物的思维方式与超越的视角、旷达的心态,为后世读书士子提供了一副醒心丹与解毒剂。

在庄子看来,事物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的失去,从另一面来看却是获得。“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肝胆之近有如楚越之远)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种发展的、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助于防止、避免认识上的绝对化,为“拿得起、放得下”提供一种开阔、多元、超拔的认知视角。世俗间的般般计较、种种纷争,置入他的价值系统和“以道观之”的宏大视角之中,纵不涣然冰释、云散烟消,也会感到淡然、释然,不足介意了。

《逍遥游》篇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为喻,慨叹人生的短暂。辽西地区有一种鸟化石,是一亿四千万年前形成的;而人,即使是上寿百年,也只是这种鸟化石的一百四十万分之一。经过这么一比较,就会觉得那些俗世纷争、人间龃龉,蝇头微利、蜗角虚名,真是连“泰山一毫芒”也谈不上了,闹腾个什么劲头?真该抓住有限的瞬间,干些有意义的事!特别是记取庄子“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却(阳光掠过空隙),忽然而已”、“此身非吾有也”的警世恒言,确实有助于人们看清世事,变得清醒一些、聪明一些,从而自觉地戒贪贿、厌奢华,少往身上套几条枷锁。

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与流转之中;人生的种种际遇,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视角不同,衡量标准有异,情况、状态就会随之而发生变化。看开了这个道理,逐渐养成以超越的眼光、旷达的心胸观察和处理客观事物,努力从一己的小天地中解脱出来,祛除心灵的拘缚,化解许多胸中积闷、眼底波澜,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

一个人活得累,小部分原因是为了生存,大部分原因来源于攀比。庄子说:“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任何人的作用都是有限度的,没有理由无限度地期求,无限度地追逐,无限度地攀比。这种人生的有限性,构成了知足、知止的内在根据。老子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有见及此,就可以在现实物质生活中“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能够自觉地摒弃,而不是贪得无厌。以此来观照客观事物,处置人生课题,就会摆脱种种烦恼,除掉无谓纠缠,免去般般计较。

(2013年)

同类推荐
  • 柔石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

    我底家庭底平和的空气,恐怕从此要破裂了。母亲以前是最爱我的,现在她也不爱我了,为的是我不肯听她底话。我以前一到极苦闷的时候,我就无端地跑到母亲底身前,伏在她底怀内哭起来,母亲问我什么缘故,我却愈被问愈大哭,及哭到我底泪似乎要完了为止。这时母亲还问我为什么缘故,我却气喘地问她说:“没有什么缘故,妈妈,我只觉得自己要哭呢!”母亲还问:“你想到什么啊?”“我不想到什么,只觉得自己要哭呢!”我就偎着母亲底脸,母亲也拍拍我底背,叫我几声痴女儿。于是我就到床上去睡,或者从此睡了一日一夜。这样,我底苦闷也减少些。
  •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指出中亚细亚高原,它不但是中国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国的精神高度,每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他都有必要渐时地从琐碎和庸常中拨冗而出,来这里进行一次远行,洗涤灵魂,追求崇高!阅读此书,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罗布泊的神秘和壮美,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是民国期间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创作的散文集。文笔朴实、典雅,隔着一些时代的风尘,仿佛谁家里藏着的一幅有年头有来历的名画。他的文章流畅而自然,既有点缀期间的阳春白雪的典雅,又有下里巴人的朴实随和,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杭州呼吸

    杭州呼吸

    《桂雨文丛》网罗了众多杭州地区的优秀作家的作品,其中《杭州呼吸》这本书在培养、壮大杭州创作力量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斯蒂芬·克兰的诗,写法自由,无韵,诗无行数、音节数限制,文笔精练,用词精当,构思殊妙,视角独到,洞察入微,刻画深,意象奇,似寓言,启深思,抒幽情。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斯蒂芬·克兰的诗歌原文,第二部分是译文,第三部分是欣赏。译作基本按原作诗行数意译,诗行齐整字数相当,有形式之美、语言之美、音韵之美,从中可窥见译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光储存器

    时光储存器

    生活中总有很多瞬间值得记忆,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或所思所感,把这些记忆转化成文字,让它慢慢沉淀。当以后年龄大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泡一杯茶,半仰在躺椅上,胡乱地翻翻这些文字,或许会微微一笑,或许会轻轻一叹,谁知道呢?
  • 从铠甲开始变强

    从铠甲开始变强

    14岁的少年穿越各个世界,不断变强,然后收获爱情的故事
  • 重生之盛宠录

    重生之盛宠录

    颜蓁躺在病榻上回顾自己的一生,虽然不圆满但也没有遗憾。就在她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却被告知自己一生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重生回十五岁那年,颜蓁决心不再沦为别人手中的棋子。
  • 赌毁灵生

    赌毁灵生

    相敬如宾的妻子,精灵乖巧的孩子,一切都成为了过去。也许是报应,因果循环。自从妻子因身体健康关系堕胎不久,我便患上了狂躁忧郁症,接着更是染上了赌瘾,烟酒度日,债高如筑。妻子忍受不了压力,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家。如今我只身一人,后悔莫及。只有每天继续努力地工作,希望早日把债务还清,恳求妻儿从新回到我的怀抱。狂躁忧郁症导致我每天都会出现幻听、幻视甚至幻觉。尤其当夜幕降临,只身一人躺在客厅等待着黎明来临的时刻,不时会看见幽灵在我耳边微微细语、唏嘘,向我述说着他们的过去和希望。而我则帮助他们记录,把他们寄托于我的事编辑记录成书,希望有缘人能看见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早日解脱,投胎从新做人。赌毁了我的一生,伴随着幽灵陪我度过每一个难过的夜晚。真希望能够回到过去,别再犯上同样的错误。可时间哪会回头!如今只有做好本分,努力弥补过去所犯下的错!曾几何时我也曾想过就此轻生,一了百了,没勇气再生活下去,可我放不下远在家乡的年迈母亲。母亲还不知妻儿已离我而去,日盼夜盼着我带着妻儿衣锦还乡。我对不起她,我要活着!有一天,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妻儿回家乡,陪伴着她度过余生。
  • 青藏风景线

    青藏风景线

    本书由《青藏高原之脊》、《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3部系列中篇报告文学组成。歌颂了战斗在高原的军人和他们的妻子的高尚情操。
  •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

    创业十五年,从草根到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可谓传奇。传奇的背后,是马云对失败的极度重视。本书虽然不是马云想在退休后写的《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却包括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对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常年观察研究。正如马云所言:“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能带给创业者生机,但失败的教训,能使人警醒。
  • 天幕西风东渐

    天幕西风东渐

    天幕之下,几方水土交织撕离,几多人物积情累怨,何处依凭?
  • 终极刺杀

    终极刺杀

    在兰希大陆上,有个国家暗中组织的暗杀队伍,他们专门暗杀对他们帝国不利的人。但是他们面对的都是很厉害的对手,每个都是强敌。不过不怕,因为他们有四圣器在手,龙吟剑,虎啸枪,凤鸣刀,龟嘶扇。他们有着全大陆最强的组合,怕什么,就算他是最强的恶灵法师,也照样不是他们的对手。虽然不想到处杀人,但是为了大陆的安全,国家的安宁,没有办法了,对那些危害国家的人,只能是杀!
  • 星空夜歌

    星空夜歌

    逃婚逃到外星球,波折不断。诡谲的形势下,见证个女人的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