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000000006

第6章 要有一点书卷气

先说“书卷气”的“气”。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反映人的属性,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气质、气度、仪态、格调、风貌、气概等内涵。

这个“气”和“书卷”叠加在一起,应是指在气质、仪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高雅的气度与风貌。晚清的陈其元有言:“学者苟能立品以端其本,复济以经史,则字里行间,纵横跌宕,盎然有书卷气。”他原是就书法而论,但因其植根于“敦品励学”,这就道出了根本,因而具有普适性。

书卷气,诚然是优良素质的外在表现;但它却是由内在品格所决定的,所以强调“立品”;而它又肇源于书卷,就是说,这种内在品格与外在表现,都是通过“济以经史”亦即读书、励学来完成的。苏东坡有两句诗讲得很好:“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个人角度,读书、励学,是健康成长的助推器、发展前进的导航针,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品格修养和精神境界;往大处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与活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兴替。当然,敦品有赖于励学,却又不完全依靠读书,它还要从社会实践中来,从学以致用中来,从自我修养中来。

现实生活中,与书卷气相对应的,有江湖气、市侩气、痞子气、粗俗气、酒肉气,还有书生气,等等。顾名思义,前面几种气,看来都要不得;那么,书生气呢?也不太好。“书生气十足”,是政治上幼稚、处世上呆笨的表现,比书呆子—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说,要有一点书卷气,绝非提倡“本本主义”。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最后必须落实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长才干上来;落实到增强思辨能力、廓清思想迷雾、提高政治觉悟上来。

现在有一个说法:凡是活着的人都是一种“耗散结构”。这是借用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名词。比利时普利高津教授1968年提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就可能由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稳定的有序结构。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同外界交换能量,充实、提高自己。现在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天的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不同外界持续地“交换能量”,就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尤其是教师、作家、编辑、记者,也包括负一定责任的各级各类干部,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范围广、要求高的知识经济时代,整天在那里输出知识、沟通思想,甚至做出判断、进行决策,更是迫切需要注入新的能量,不断地补给营养,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否则,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必然导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贻误工作,损害事业,实在是咎莫大焉。

我们提倡要有一点书卷气,强调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除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前几年,《人民论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比较少:34%的受访者,每周的读书时间为零到三个小时,27.6%为三到六个小时。就是说,六成以上的干部每周阅读时间在六小时以下。47%到4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许多人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思想平庸、作风浮躁,带有普遍倾向。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同志从现实功利出发,认为读书无用,“远水不解近渴”。有的甚至认为,要想得到提拔重用,首要的是在领导那里“挂上号”,这就要下力气搞好关系,拉小圈子,上面有人推荐,下面有人投票;不然,读书再多,“票决”不过关,也是白搭。这样,就经常置身于各方酒筵、同学同乡聚会、迎来送往之间,把本应用于读书的时间,投入到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称兄道弟,攀高结贵上。还有些同志单凭一己经验部署工作、处理问题;觉得书本上的脱离实际,不切实用;还美其名曰“不做书呆子”、“不搞本本主义”。

加之,现实社会中,诱惑多,应酬多,娱乐多。一些同志缺乏定力,摆脱不开这些方面的牵扯,置身其间,不能自拔;反过来,却又抱怨工作忙、事务多、矛盾错综复杂,没有片刻清闲,腾不出时间来读书学习。

不少同志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心浮气躁,日常以上网、看电视、QQ聊天、网络游戏来代替读书。结果是,精神生活趋向符号化,阅读流于感官化、快餐化、传媒化,欲望的满足取代了意义的追求,思索代之以官能享受;即便读书,也往往停留在浅层次上,浅尝辄止,“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不读原著,满足于从报刊上摘抄几句警语,或者寻找一些小感悟、小道理、小情趣的东西;缺乏计划性、目的性、连续性,零敲碎打,杂乱无章。

前人慨叹人生的无奈,说过这样两句话:“好(hǎ 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是,年轻时头脑好使、适合读书,却优游岁月,不去认真读书;迨至中老年,知道读书重要,想要去认真读书,却因头脑迟钝,记忆力差,不容易读进去了。正所谓牙口好时吃不着肉,待到珍馐满桌了,却又牙口不好,嚼不动了。

当前,影视、录像、电脑、网络等各种大众传播方式普及应用,确实为文化知识的快速传播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社会文化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一般地说,电子传播文化是以快捷性、直观性、休闲性、趣味性为其特征的,它的巨大的吸引力和“图像化”、“浅阅读”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书氛围的形成,造成了人们阅读能力的下降和读书人群比例的降低;文字的地盘日益被音像所挤占;接受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天长日久,人们的想象力、理解力以及思考习惯,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德国电影导演赫尔佐格说:“读书让人拥有世界,看电视让人失去世界。”

再深入一步探索,在社会重大变革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秩序的重建,工具理性及相伴而生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会加速膨胀,而价值理性则处于失落、衰萎状态。对于正当与否的考虑会被能否现得利、能否行得通的现实计较所代替。当人的欲望被市场化力量全面煽起而失去制约时,人们的精神追求会逐渐弱化;而金钱、享乐、感官刺激,则会相应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读书学习,弘扬人文精神、审美情操,树立高尚理想,就成为必不可少、刻不容缓的了。

要读书,读什么?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一个从经验型、自发型进入理论形态、系统形态、超前形态,提升理论自觉和思维层次的问题。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重要的,它既能为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又能统领与整合各种知识、学问。喧嚣浮躁的世界需要深刻的思想;高品位的、健全的人生,不能没有哲思的陪伴、智慧的导引。

所谓智慧,是经过转化的知识与思想观念的升华。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则关乎人生,反映问题的实质,触及深层底蕴,属于哲学层次。马克思把哲学比喻为“迎接黎明的高卢雄鸡”,说明哲学是武装头脑的,是在前面指导人生的。黑格尔说,哲学是反思的科学,是事后的思索,他把哲学喻为“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两位大师讲的都是关乎智慧、关乎人生的。智慧是哲学的应用化、实际化,为带有全局性、预见性的领导决策与战略抉择所必需。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

历史意识或者历史本身,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与精神价值。知晓历史,敬畏历史,这是造就现代公民素养的必要前提。历史资源有资治、垂范、借鉴、参考等社会功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历史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环节,可以发挥凝聚人心、益人心智、传承文明等重要作用;而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学史有益于陶冶情操,铸造人格,增强现代人的历史责任感,判别何为善、恶、美、丑,明辨何为公正、进步、正义,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有所进取,等等。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集人生智慧之大成,我们应该通过读书学习,发掘并弘扬这些文化瑰宝,汲取丰富的精神资源,掌握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文化精髓和具有普世性、前瞻性的中华智慧,从而增强理论自觉、道路自信,充满活力,奋发向上。通过读书学习,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又有所作为;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位取舍,实现人际和谐,相互信任,最终达到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共同要求;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对待自我、提升自我,消除不良心态,达致精神平衡的理想境界。

古人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是把读书同个人修养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同样,我们也应该做到,徜徉于浩瀚无际的书的海洋,从先秦诸子的哲学,左氏、司马的史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韵文,庄、韩、欧、苏的散文,到明清小说、鲁迅杂文,通过读解、消化、涵泳,以增长智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借用一个天文学名词,就是要培植“正能量”—激发一切引导人积极进取、给予人以希望和信念的动力与感情。

要读书,如何读?

关于如何读书,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据说,爱因斯坦庆贺五十岁生日时,弗洛伊德发个贺信,说:“你是一个幸运的老头。”爱氏不解地问:“我搞科学研究,劳形苦心,刻苦勤奋,怎么能说是靠幸运得来的呢?”弗氏说:“你这学科谁也不懂,你说啥是啥,怎么说怎么是,多幸运啊!我就不行了,研究精神分析学、人类心理学,谁都能说上几句,说东道西,指手画脚,老挨批评。”读书方法也是如此,谁都有实际体验,谁都能说个“一二三”,这不是等着当“箭垛”吗!况且,每个人的情况差异很大,很难提供一种普适的经验。所以,最好是从宏观上讲,大而化之。比如说,读书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一种自我意识,一种人生追求、生活态度,一种生命存在方式。不过,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还得说得具体一点。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做好实际工作,不可或缺;用在读书上,同样至关重要。读书思考,可以有两个路径:一是在博览基础上,进行对照式、联结式的梳理,发掘出这些思想资源的继承、批判、发展、创新的脉络,从中汲取营养,借鉴思维方式。一是大胆吸收,博采众长;但又绝非集纳式的、撷花缀锦式的,囊括无遗,全盘吸纳;而是采花酿蜜,大冶熔金,重视选择与扬弃,自出机杼,熔铸新机。“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鲁迅语)

中国传统社会,在文化心态上,是“以过去为定向”的;要勇于突破这种习惯思维、习惯做法。过去学习理论、研读哲学有一个偏向,就是往往满足于背教条,记结论,而不善于以理论为指导,去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提倡,读书与思考同步化、一体化,要习惯于找问题,找课题,也就是培养和提倡“问题意识”—在主客观实践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自觉性的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在读书过程中,脑子里经常挂着问号,也就是“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理论是关于问题的理性思考;或者说:理论始于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不是知识学,而是问题学。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常解常新,是永不过时的,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解与阐释方式发生变化。它与科学不同,科学的问题一经找到答案,问题便成了知识,不再具有问题的性质;二是,如果说科学给人以知识,那么,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提出问题本身就体现了哲学智慧。哲学家的贡献,不在于解决了多少实际难题,处理了什么具体事务,而在于他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开创性的问题。问题是哲学的发展动力,问题开启了思维探索之门。

再者,每番读书、思考,都应注意寻找一个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视角和眼光是联系着的。爱因斯坦看人看世界,用的是宇宙的眼光,因而能够跳出“人为中心”这个成见,得出“人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埃尘—没有骄傲的理由”的结论。一部《红楼梦》,鲁迅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在组织集体学习方面,近年来摸索出多种有效的做法:比如举办学习讲座,有组织、有目的,选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普适性;再比如,选择、推介有价值的书籍,在班子内统一部署,分散阅读,然后集中讨论,各抒己见,最好能够展开争论,最后由班长归纳、总结,博采众长,并有所升华,有所发展。

就整体来说,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读书学习的大环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关于读书学习的引导、评价机制,比如,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都能与学习成果挂钩;二是在全社会倡导、培植、弘扬读书学习精神,树立尊重知识、读书学习光荣,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可耻的社会风气、舆论氛围。

(2013年)

同类推荐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地下2:应许之地

    地下2:应许之地

    《地下2》是继《地下》之后,村上春树的第二部纪实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寻求疗愈的他们为何制造了“地铁沙林”这一毫无救赎可言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他们为何难以在现世中正常生活?他们追求的梦想国到底在哪里?直面奥姆信徒进行的彻底访谈,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间的不设防对话实录,揭示现代社会包裹下的内心阴暗的一面。本书是《地下》的续集,同样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
  • 试飞英雄

    试飞英雄

    《试飞英雄》是国内首部关于试飞和试飞员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试飞是全世界公认的高风险职业,担任试飞工作的中国空军试飞员被称为“在和平时期离死亡最近的人”。军旅作家张子影历经16载,追随这支英雄群体,亲历他们投身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细致记录描绘了历代试飞英雄们叱咤风云、气贯长虹的试飞壮举,解密中国历代各型战机试飞内幕,表现了他们为了理想信念“千金不求,万死不辞”的赤胆忠诚,让我们在感佩时代英雄拼搏奉献精神的同时,也为我国试飞人所取得的一次次试飞奇迹、为我国航空事业的腾飞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杜甫和草堂

    杜甫和草堂

    一座草堂,几间茅房,坐落在乡野,掩隐在绿荫,堂前有花木,宅畔有流水,春燕在屋檐下筑巢,秋雁在屋顶上落脚。寒风吹过,屋上茅草飞扬,冰雪袭来,梁架摇摇欲摧。一座最普通的乡间草堂,为什么风雨无法摧毁,冰雪难以掩埋?一千多年,荒而不废,塌而又起,亿万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站在柴门边看草堂内外的景象,亲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倾听园林里的天籁。杜甫草堂,是成都的魂魄所在,也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块举世无双的碧玉。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间的风霜和苦难。
热门推荐
  • 老板,本宫知错了

    老板,本宫知错了

    自古穿越皆美女,倾城绝色小清新。南朝端妃娘娘却穿越成冰山脸助理,冰山助理从此走上逗比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限愿望

    无限愿望

    被手机炸死的黄穹灵却幸运得到了世界珠和去幻想世界的机会!但是他人的愿望成了他的任务!而且世界珠小得可怜!最惨的是竟然阴差阳错转世成为了喵喵!看他怎样以灵兽之身开始了游玩、进化和收集之旅!看他怎样以最简单的方法来实现他人的愿望!自己的任务!看他怎样收集各个世界的美景、美食、美。
  • 埋藏于心的暗恋

    埋藏于心的暗恋

    苏忆的忆是回忆的忆,沈回的回是回忆的回,林陌的陌生陌生的陌,卢伊惠的惠却不是后悔的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它通过对精神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神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决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引导了20世纪的人类文明。
  • 重生之无敌驸马

    重生之无敌驸马

    穿越成为美男,被美女捡到。美女想要控制他去接近另一个美女,那是不可能从的。他要成为驸马,让公主老婆打死那些敢惹他的人。
  • 查理九世之如影璃殇

    查理九世之如影璃殇

    那天,电闪雷鸣。或许只是缘分,他遇见了流落街头身为流浪儿的她。在电光火石之间,两双明亮纯洁的眼睛互相凝视着对方,不约而同的流露出同一种感情色彩——好奇。他在好奇:这个女孩子,为什么会在寒冷的街道上光着脚丫,穿着破衣裳来回走路呢?她不冷吗?不累吗?她在好奇:这个男孩子,好奇怪……为什么他,会在意一个流浪孤儿呢?他带她回了家,认她做妹妹。女孩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叫落雪茵。唐晓翼微笑:“很美的名字,像你一样。”阴差阳错,落雪茵恰好就是唐家的灾祸煞星。唐晓翼到底是没能忍心伤害自己的妹妹,将冰凉的匕首,放回了属于他的黑夜中。那漆黑的深夜之中。影影绰绰。与此同时,神秘女生黎曦出现了。她的出现,彻底打断了唐晓翼所有的思绪。那一段他只敢在幻想中创造出的画面,就那么残忍而真实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破碎吧……“我没有心思继续这段因缘了。”“我是你的起点,你是我的终点。”“在这无解的闭环里,你我同生,永远。”“因为爱上你,我才成了我,愿让一切随风散落……”“因为爱上你,我便没了我,共你沉没……”
  • 凤起云澜

    凤起云澜

    悦君风华年少,感君柔骨温情,不知何时情根已深埋,大抵只有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方得其中滋味。惜卿窈窕温婉,念卿巧笑嫣然,哪知晓红线原已牵,怎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道得个中灵思。
  • 逆时光

    逆时光

    这是作者的第三部散文集,收录了沙爽十年散文创作中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为两部分:“左辑:方向”和“右辑:时光”。正如辑名所暗示的,这些文字记录了作者对时代和生命的感知和思索,以其敏锐的知觉力、内省式的叙述、唯美欧化的句式、奇崛繁复的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令人惊异的文学天地。敏锐、疼痛、细腻、幽默而又不失优雅。正如《当代作家评论》所评述的,沙爽关注的是个人的历史和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对成长的关注成为其作品中最重要的母题,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中更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