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8100000009

第9章 鸳鸯赏罢觅金针

2006年,在法兰克福度过了难忘的异国中秋之夜。那天,辽宁出版集团盛情款待我们这些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作者。席间,著名作家苏叔阳以他那特有的清亮而标准的京音,吟诵着一首首关于中秋与月的古代诗词名篇,豪情与酒兴争辉,面颊共灯花一色,赢得了与会者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文友们尤其为这位文章大家慨然承允《西藏读本》的写作而感到振奋;当然,也深知这是一项难度颇高的硬任务。

概言之,其难有三:读本中许多话题都是很敏感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不太容易把握。此其一;其二,书的篇幅虽说不大,不过十几万字,但它对作者的哲学(宗教)、史学、文艺学素养的要求却是很高的;当然,最难的还是第三点——如果就是一部政治著作或者学术著作,也还好说,可是偏偏要求:既要从历史的、学术的角度,客观地撰写一部西藏历史和今天的真实范本,又必须采用文学手法、形象思维,写出一部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来。科学性与艺术性,史笔与诗性,逻辑与具象,纵令不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起码也是相互制约的。弄得不好,就会成为一部“正襟危坐”的标准史书;或者,变形为猎奇笔记、戏说历史、民俗趣谈。我们都为叔阳先生捏着一把汗。

而他自己却从容不迫,好整以暇。这使我想起了“草船借箭”的诸葛公了。“三日之内,拜纳十万枝箭”的重担挑在肩上,可是,“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叔阳先生也像当日的孔明那样,只顾喝酒、吟诗,纵情谈笑。我们这班“鲁肃”们却傻呼呼地兀自在一旁……着急!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弄出来的,(至于报道中说的翻阅文献典籍达二三百种,并观看几十种相关题材影像资料,中间一次次卧病,一次次奋起,我觉得都不足以状写“戛戛乎其难哉”的本真情貌。)反正两年半过去,“十万雕翎”如数奉上——《西藏读本》出来了。通读一过,惊讶于文笔是如此地优美,形象是如此地生动,结构是如此地巧妙,堪称一部精美的历史文化散文;同时又立论谨严,事实准确,具备学术著作所必备的科学性。关于成功的秘诀,他在《后记》中只字未提,只是谦虚地说了句:“无论我的才智还是体力,都不足以爬上藏学这个珠穆朗玛峰。”听了也莫名所以。这就叫作袖里吞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这样,探觅“金针”的差使就落到评论者身上了。作为作家同行,我不知其他,只想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试加破解。

如果把《西藏读本》看作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那么,作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心雕龙》语)的对这座宫殿的设计与构思,便首先体现在作家的叙事意识、叙述方略上。全书分为七章,作者把最醒眼的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放在最前面,尔后再掉转笔锋讲述创世神话与传说,接下来,顺势展开对西藏历史、地理、宗教、艺术的言说,中间揳入西方殖民者的欺骗伎俩与掠夺行径,最后,以西藏的现在与未来收尾,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作家把他几十年创作话剧、电影的经验,通过运转巧思,精心布局,成功地应用到散文创作上。

从前两年撰写《中国读本》开始,他就练就了一种独特、别致的文体风格。主要表现是,在铺陈史实的基础上,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充分调动文学的各种艺术手段,诸如环境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心理的刻画等,把压扁在书册中的史实化作生动的可感可悟的场景、形象;在展开叙述时,采用他惯用的时空互换、自由穿梭、纵横交错的方式,以避免平铺直叙地罗列史实。

请看下面这段描写:

在皑皑的雪原、莽莽的高山、澄碧的湖泊中间,往往有游吟歌者的身影。他们肩背皮囊,里面只有些糌粑和牦牛肉干,斜挎一把三弦琴,走到集市和村落,便坐下来弹唱诗歌,或者吟唱《格萨尔王传》,藏胞们便从四面八方围拢来听他们的长歌短唱,随着歌吟而感慨、流泪乃至起舞。这时,风会停,雪会住,星月齐辉,一切都凝神细听游吟者的歌唱。这是怎样动人、怎样美丽的场面啊!倘若兴致不衰,歌者会在篝火边吟唱通宵,而听者也唏嘘一夜。那些游吟者并不索取报酬,有糌粑和青稞酒,有《格萨尔》可以唱,就是他们幸福的一生。

他掌握了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从现代性的意识(体现当下的需要)出发,抓住过往与当下这两头——以尽可能开阔的现代视野对最原始的材料(神话、传说、民歌、图画等)加以整合、升华,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在这里,“悟”是关键一环。没有“悟”这一“九转还阳丹”,材料便是死材料,观念也是空观念。作家通过“悟”这一精神体验,实现创作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双向交流的“潜对话”,形成感人的艺术魅力。

明代思想家李贽讲到艺术创造时,说一个是“画”,另一个是“化”。头一个“画”,说的是要有形象;第二个“化”,就是要把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化成心灵的东西,成为所谓“心象”。大前提是头脑中要有这个东西;尔后,再进一步想办法把脑子里的东西化为诗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飞翔。

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饱含着诗意,犹如苹果饱含着汁液一样。我以为,诗性往往肇源于使作者动情的物事与神奇、微妙的心境——这是激发和酝酿诗性的触媒剂。这种诗性很奇妙,很空灵,有如薄雾轻纱,晶莹的水月,神秘的迷宫,能把作者和读者带入一种神思荡漾、意兴悠然的境地。

诗性也好、意象也好,作为文学作品,最后都要落脚到语言表现上。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如果说,小说尚有离奇曲折的故事可以扣人心弦,那么,散文就要凭借扇动艺术语言的翅膀来引人入胜。情感是虚无缥缈的,要使它呈现出来,需要赋形,需要有一个物质媒介,使之成为可以同他人交流的一个物质存在,这就要诉诸语言文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语言是创作者进入文学殿堂的身份证;同样,文学语言也是认定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尺。所以,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特别强调“传达”功能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文学语言不同于认知语言,不同于逻辑语言,不是知识、理性的堆砌,而是意境的生发,它要有比、兴,要形成文学境界和美感性质,往往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征实的。

在这类政治性很强的读本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政论性的理性文字。叔阳先生经过一番艰苦的文字转换功夫,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美感性质:

几百年过去了,西方中世纪“政教合一”的血腥与黑暗已沉入现实底层的深处,暗紫的血迹已洗成了淡白。只有发黄的历史书页和那些伟大人道主义文艺大师的作品,还保留着喑哑的控诉、抗议。可惜,这不再是今日一些政治家们衡量人权、人道主义的统一价值观。有些人似乎忘记了他们今天的人权、人道正是同自己的过去做斗争所取得的。没有先前的民主革命,就没有今天西方社会的一切。

一些更为“新潮”的艺术家,已经把西方的中世纪改造成豪华的宫殿游戏,演绎帝妃们的爱恨情仇,至多有游侠在夜半劫富济贫,俘获美女的芳心,或者拉帮结伙将失意的王位备选者送上皇帝的宝座,将这一切搬上银幕、荧屏,蛊惑今天的心。那些如雨果一样的大师们一定会在云端叹息,或者发问:是什么让人们这么快地遗忘了当政权与宗教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还有什么人权?难道人们已经背离或颠倒了人权的概念?

如何使具有严格的逻辑性与学术性、证明事实、以理服人的政论,也能具有文学的品格,这是这部著作需要重点突破的一个关隘。既然是政论,必然离不开说明和论证道理,因而说服力是必备的前提。只是在写法上,应该在事实的基础上,用鲜明的艺术形象,以及类比、对话、反诘、谐趣,诗意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来实现预期的目的。为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陈述了“笑的哲学”的意义。内容的严肃性、形式的独创性、风格的多样性、语言的形象性,是这一文体的重要特征。

这种政论与诗性的联姻,应该说是十分不易的。素常的习惯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严格学科轸域,“井水不犯河水”。而《西藏读本》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偶然一曲亦千秋”,只此一点,也值得很好地言说一番。

(2008年)

同类推荐
  •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选取晚清多位文苑名流的生活,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这些名士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悲欢,从一个全新的视域审视这些名流鲜为人知的有趣的另一面。该书是“述往”丛书中的一部文学作品,“述往”丛书是一套历史类图书,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做了梳理,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史海钩沉,探寻事件的由来或渊源。本丛书不仅有对名人、旧闻、旧物的叙述,还有助于还原被那些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现场。
  • 荆江安澜

    荆江安澜

    长江穿越湖北荆州市“九曲回肠”的江段称为荆江。荆江大堤的万寿宝塔附近,有三处显著的纪念物:“盛世安澜”的巨型石碑;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九八抗洪烈士纪念碑。这三处纪念碑石,兴建时间前后虽相距50多年,却共同记录着荆江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水患的英雄壮举。在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作者饱蘸激情,用生动的文笔描绘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相信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还有深深的感动与思索……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精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样,萧红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开拓视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 说人与说诗

    说人与说诗

    这是一本抒情散文,运用了积极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说人和说诗的角度,写出了什么是诗歌,诗歌的作用等,让读者对诗歌有进一步的理解。
  • 新世纪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作品选

    新世纪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作品选

    本书收集了新世纪以来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的作家创作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戏曲(节选)四个体裁。收入的作品均为在洛杉矶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文作家的优秀作品,
热门推荐
  • 总裁独爱萌娇妻

    总裁独爱萌娇妻

    应该被唾弃的身分,却因为对马家有用,而被留了下来的馬丽,成为了马家联姻的一粒棋子,结果却遇上的美豔男公关,经过一晚后,原本以为会身败名裂,没想到他却找上门来要娶她,还给了价值不斐的聘礼,这个男人到底是谁?
  • 关于我所创造的那个世界

    关于我所创造的那个世界

    这里写的是一些比较虐的故事,慎入。这本书是作者空闲时写的。我会努力更新的。如果太监的话,我会发单章。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壶怪

    壶怪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应该看到,这个赞美并不过分。但是如果古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信的话,宜兴的紫砂陶在北宋时就与龙泉窑的青瓷水注或哥窑的笔架山一起摆在文人墨客的案头了。不过它一开始并没有以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像其它许多陶瓷器创始时一样,是作为日用品解决生活问题的。直至明代洪武七年,废龙团茶改散茶以后,它才逐步成为文士把玩的茗器或案头清供。
  • 联盟之大主播

    联盟之大主播

    当陈亮穿越到了跟地球差不多的平行世界。什么情况?s3赛季,s6的版本,s9的英雄?匮乏的打法。发达的直播行业。仿佛都在告诉陈亮。快来当主播吧。你就是下一个直播叫父!陈亮:呸!是直播教父!
  • 竹修

    竹修

    江筝海觉醒竹血脉,凭着听力超群和智慧,在这乱世收家臣,闯东海,崛起于竹林海……【凡人流,家族修仙,谍战,权谋,种田,爱情,幽默,慢热】友情提示:主角在前面几章突然消失,因为被我藏起来,要耐心找哦!总之越到后面越精彩,最起码看到五十章,再来评价我的小说值不值得看
  • 高武全球第一人

    高武全球第一人

    站在武大校园门口,我请求学校特招入学,别看我才17岁,我也是急着去秘窟拯救人类!如果不让入学,错过半年成长期,就只能去工地搬砖了。这是高武的世界,谁都渴望成为学生武者才有资格去到秘窟世界。秘窟星是疯狂的玄幻世界,面积和兰星一样大,隔着数百万光年的距离【不是同人文】书名和简介无力……
  • 骁将传

    骁将传

    看一个少年如何从凄凉寂寞的寒夜中,从无穷无尽杀戮中,从不分真假的世界中走上世界的舞台。看一个少年背负着压迫,憧憬着自由。看他如何解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从而以自由的身份笑傲苍穹。
  •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能承受之“痛”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能承受之“痛”

    重金属污染中国耕地。土壤污染正变成生存危机。中国是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污染虽然从表面难以看到,却早已开始侵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健康。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受污染耕地总和已达1.85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2006年7月起,中国进行首次土壤污染普查,而结果至今仍未公布。本书作者分赴湖南益阳、甘肃白银、内蒙古包头、贵州赫章等重灾地,深入镉米污染、污灌污染、矿坝单体巨量污染、工矿企业污染等重大案例,力图展现这些被污染的土地现状及带来的健康威胁。污土上的生民之痛,至今未被官方直面,解决更无从谈起。但它确实到了必须直面的时候,不能再拖,也无法再拖。
  • 我的骄傲王爷是鬼魂

    我的骄傲王爷是鬼魂

    她原是天上的神女,因犯错啊被罚。轮回五世,方能重列仙班。他是她转生五世都遇见的凡人。他们相爱相杀四世,到了最后一世,他因意外变成一缕幽魂,她依旧守在他的身边,她为他愿意放下仙籍。而他的魂魄回归正身后却忘记她的存在。“即便你忘了我,我也要陪在你身边。”“姑娘,请你自重”她与他能否在最后一世中修成正果呢?让我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