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9600000028

第28章 毛泽东的遗产

毛泽东逝世之后,在这个世界上让李敏牵肠挂肚的,就是妈妈了。妈妈半身偏瘫,卧床不起。可李敏却不能在妈妈的身边,这使她内心感到很不安。

李敏无法在上海长期居住,照顾妈妈,有种种的原因。儿子上大学,女儿上小学,需要她照料,这是一个原因。孔令华身体不好,胃病时常发作,还住过院,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她自己也病了。

李敏的生活也不富裕,去看妈妈来回的路费,对她也是沉重的负担。她同孔令华都是靠薪水吃饭,两个孩子上学花销还很大。

毛泽东生前一再告诫儿女们要艰苦朴素,生怕在自己身边娇惯坏了,以后无法适应平民的生活。李敏自从搬离毛泽东的住处,在中南海另辟住所后,就是自己做饭吃的。她有了工作和工资,就停止领取父亲给她的津贴,靠工资过着与普通干部一样的生活。

李敏生活的省俭,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冬天的熬白菜吃了一顿、两顿、三顿,还没有吃完,她舍不得倒掉,下一顿热一热,接着吃。东梅正在长身体,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怎样又省钱又让东梅吃好,这可难为了李敏。她出门买菜,常常要在菜摊转好几圈,拣便宜的买。在冬天,为了给东梅换口味,她买暖房里出来的黄瓜和西红柿,净挑那些处理的黄瓜头和青颜色的拉秧西红柿。

李敏的穿着也不讲究。屋里屋外,常年就是一套布军装。女儿不穿的运动衫,她拣来穿。有一次,一位亲戚从鞍山来看她,发现三九寒天李敏身上穿的竟不是纯毛毛衣,而是腈纶织的,袖口和衣边都已经破了。李敏解释说:“好衣服我有,平时没舍得穿,留着出门或来客时才穿。”

的确,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的纪念日,是李敏穿得最好的一天。客人一走,她马上脱下来,叠好,收藏起来。有几年,孔令华每年特地给李敏买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让她在主席生日那天穿。她穿过以后就收藏起来,压进了箱底,再也没有穿过。这些衣服式样都变老了,她还舍不得拿出来穿。

李讷在这一点上与她的姐姐是一样的。

李讷的家,也是一样的朴实无华。半新不旧的家具和沙发,反映了主人今日的生活水平。只有墙上挂着的毛泽东的巨幅生活照片,说明了屋主人的身份。

长得高高大大的李讷,身穿一件只有五六十年代的干部才穿的深蓝色干部服,扣子从领口一直扣到下面,下面穿一条深灰色的布裤子,一双黑布鞋,就像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而当时李讷不过才48岁。

这些,都是女儿们从她们的爸爸那里继承下来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使她们安于普通人家的清贫生活。

看到她们如此简朴的生活,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没有给她们留下遗产吗?

毛泽东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的,也可以说是富有的。

毛泽东每个月的工资是有规定的。这些工资,他用来支付全家的生活费用,包括3个孩子的学杂费用。此外,老家故人来访,他们在京的花费,回去的路费和带回去的礼品,全部要从这里开支。毛泽东的工资要精打细算,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否则就会出现赤字。50年代时,毛泽东个个月要查家庭的收支账,就是避免超支。

说毛泽东富有,是因为他拥有大笔的稿费。在50年代,他的稿费就达到100万元。这些钱存到银行里。每年按五厘利息计算,当年利就有5万元。这笔钱存到今日,数字相当可观了。

毛泽东是怎样处理这笔钱的?他把稿费全部交到中央特别会计室,由他们保管处理。特别会计室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个单位,负责管理党费和党的活动费用的支出。

毛泽东的稿费,都派了什么用场?

稿费的一部分,用来给毛泽东买书。毛泽东稿费的另一项用途是搞调查研究。毛泽东不时感叹自己下去搞调查,人们只给他看好的,不给看坏的,他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他建议组织一个机动的干部队,人员从各地、各县调来,一方面担任警卫任务,另一方面回去搞调查研究,调查结果直送毛泽东。他说:“这些人的路费由我来出。”他是用稿费支付调查费用的。

毛泽东个人生活很简朴,对自己要求很严。他除每月的工资外从不因个人生活动用公家的钱。他的伙食补助费,是由中办负责人开条,经毛泽东批准,从稿费中开支。

由于工作关系,他常要留人吃饭。对一般客人,他从不让人家请他;除外宾外,他也不动用公家的钱,总是用稿费来请客。毛泽东请客,从来是四菜一汤。他自己点一个菜,请客人点一个菜,然后配两个素菜,一碗汤,就完了。毛泽东爱吃红烧肉,每次总点红烧肉。

毛泽东的稿费,有时做了春节的礼金。毛泽东是个重感情的人,对支持过、帮助过他的人,念念不忘。在毛泽东年轻时,曾教过他语文的王老先生,还有他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时,曾慷慨为他解囊的章士钊先生,他一直惦记着。每年过春节,都要给他们送点钱作年礼。

毛泽东的稿费还曾用来退赔身边一些工作人员的多吃多占。60年代初,毛泽东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下去时,买东西不给钱,随便收礼物,多吃多拿多占。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一面进行整顿,一面派人下去退赔。从天津开始,然后河南、山东、上海、杭州、江西、湖北、湖南,一路退赔过去,共退了两万多元。

江青也有这个毛病,走到哪里,多吃多占到哪里。在广州,买进口照相机不付钱,照相洗印相片不付钱,做衣服穿走了也不给钱。毛泽东知道了,都一一替她还了。

毛泽东的稿费,还用来给贺子珍买过药。贺子珍在新中国成立后,身体不大好,时时生病。毛泽东从李敏处知道后,很是着急,四处打听治病的良方,打听到后,不惜花钱买药送去。有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给贺子珍送去1000元钱。

毛泽东的稿费,他自己动用的,每年不到一万元,光利息都花不完。在他的晚年生病以后,深居简出,这方面的花费更少了。

在毛泽东晚年,江青伸手要过钱。毛泽东从稿费中批了三万元给她。

在毛泽东去世后,有几年时间,没有任何人提起毛泽东的遗产问题。直到1981年,中办派人找李敏,了解她的生活和要求。李敏听到谈这个问题,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她在1961年离开中南海时,毛泽东曾说过每月补助她生活费60元。1963年,李敏有了工作,拿到工资后,自动停止领取这笔钱。这些年来,她的经济一直很困难,是妈妈帮助她分担了孩子的抚养费,才支撑过来的。她对中办的同志说:“我没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想要爸爸原来要给我的—份。”

这样,在1981年,李敏得到中办送来的8000元现金,一台20寸彩电,一台电冰箱。

这时,李讷已搬出中南海。中办给她送去一台20寸彩电,一台电冰箱。在1975年,毛泽东曾批给她8000元。毛岸青也得到同样的—份。

贺子珍重返上海后,她自己说,中办给她送去了两万元,她用这些钱买了一台20寸彩电,一部高档的录音机,放在病房里使用。

李敏知道妈妈只分到两万元,说:“妈妈应该得到的比我们多,现在她拿到的太少了,我爸爸生前曾经对我说过,他在井冈山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写的东西,很多是妈妈帮他抄写的,有的是根据她的意见修改的。这个时期写的东西的稿费,其中有你妈妈的一半呢。”可是贺子珍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这是她的品德高尚之处。

李敏拿到8000元后,没有使用,也没有让家里人使用。她说:“我妈妈有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钱,不能老麻烦公家,这笔钱留着妈妈急需时用。”

贺子珍并没有用上这笔钱,但女儿的心意表达出来了。

1976年9月,当毛泽东遗体被护送到人民大会堂供人们瞻仰时,在这位老人的身后,除有几套毛式中山服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没有任何金银珠宝,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的遗嘱;在这位老人的身后,只有他终生酷爱痴迷的8万多册书籍!只有海外出版他的著作所付、归“中办特会室”管理的稿酬120多万元人民币。后由有关部门安排,他的子女每人仅分到8000元。这就是领导了近10亿人口、时间长达27年的共和国领袖的家当!

(参见王行娟:《李敏、贺子珍与毛泽东》,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同类推荐
  • 恨水百味

    恨水百味

    《恨水百味》精选了一百例有关张恨水的故事,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一个完整、真实的张恨水形象,举凡张恨水的人生节点、写作历程、家国情怀、闲趣雅趣等,无不娓娓道来,加以作者独特的考证和点评,更显亲切可信。
  •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特殊材料铸人生

    特殊材料铸人生

    本书是颜鸣皋院士的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情节、传奇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主在曲折和苦难中漫漫求索,在风霜及忧患中拼搏奋斗,在使命与责任中攻关创新,在光荣与自豪中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中国科学家真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忠诚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曲折前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本书不仅适合航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阅读,尤其还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捡来的男友是剑仙

    捡来的男友是剑仙

    她,2109世界顶级杀手,一次任务中失手死亡,意外重生在了夏府的废物小姐身上;他,世界管理者的亲传弟子,一世剑仙大帝,被师父丢到其他世界领悟奥秘,失去一些记忆。两个都是穿越世界的人,他们能否在另一个残忍的世界变强,成仙?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till Writing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了不起的吹吹历险记1

    大童话家朱奎童话·了不起的吹吹历险记1

    这是一本关于吹牛皮的书,吹吹在游览过埃克斯特岩石后,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吹吹把房子吹上了天,他吃云絮,喝干了河水,眼泪变成了珍珠等等,吹牛的故事不胜枚举,看似不可能,却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古时候,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为了趋利避祸,在取名时爱挑些吉利的字眼。汉代及以前,有“无忌、无咎、弃疾、去病”一类的命名,也有仰慕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尽量选些相近或相同的字眼,如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张良,后来便有姓张的取“学良、效良、忠良、新良”之类的名字。
  • 国学文化经典读本:现代散文精萃

    国学文化经典读本:现代散文精萃

    我们这套丛书,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一点国学而编写的。我们很愿意把我国文化遗产中发人深省的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文,上至孔子老子,下至鲁迅冰心,有选择地向读者们介绍,并且稍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注释。我们希望,广大的青少年能够从这套丛书中,接受到祖国优良的文化传统的教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材。
  • 农门娇女:撩来汉子偷个崽

    农门娇女:撩来汉子偷个崽

    苏陌,前世雷厉风行的顶尖营销大师。一朝被害陨落,魂穿附身农妇之身,从此改写命运……周玉楼,隐秘于民间的高手,一生护着她宠着她。夫妻二人联手暴打周家门狗,新仇旧恨一起算,一律不留活路……经商、种田、复仇,且看一家四口如何从从名不经转到大名鼎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欲胜

    欲胜

    科幻,异能,武术将摩擦出一个可歌可泣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