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00000061

第61章 曾氏经验:阴沟里也能翻船(4)

第四节流血的仕途,为理想饱受痛苦

【曾国藩语录】

心血全枯,无水可汲,故作文艰窘异常耳。

【曾国藩剪影】

一直以来,曾国藩希望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是朝廷里的事情似乎不容他喘息。在马新贻遇刺事件以后,曾国藩终于有一点闲暇时间读书了。这段时间,他经常重温一些书籍,比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读书之外,就是作文,曾国藩彷佛有他永远都还不清的文债,在1871年前后,他还写了很多文序,记录自己读书时的感受,也会对一些经历过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评价。可是在那之后,他很少有时间梳理自己的心情。他一直想给父母写祭文,所以当他闲下来的时候,回忆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写出了感触颇深的文章。

可是,尽管完成了很长时间以来的心愿,曾国藩的心情也没有因此好转。他的心绪,充满了懈怠,总会走神想一些别的事情。渐渐的,曾国藩觉察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心血全枯,无水可汲,故作文艰窘异常耳”,表达出自己的无力与无助。

其实,在这个时候,曾国藩已经向朝廷打了两次辞职申请,希望可以告老还乡。曾国藩的内心,早就没有了对官位的眷恋,因为他深深地明白,即使再用心,也不可能再施展自己的满腔抱负了,所以莫不如及早回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朝廷哪里肯这么轻易地放他回去呢?两次申请,两次的批文都是一样的:不予同意。

这样的批复让曾国藩的心情非常不好,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两次在京,皆因不善应酬而倍遭百官的白眼,加上‘天津教案’处理不当,很多人都对我议论纷纷,以后无论大事小事,总有人对我指手画脚,这是故意与我为敌啊!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力施展,环境将我渐渐逼入了被动,我的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呢?”

没错,曾国藩的心情的确没办法好起来。他一直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够实现,可是,奔波了不大半辈子,现实环境还是与理想存在很大的反差,这的确是很容易让人失望的。曾国藩守着这份失望,一直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曾释怀。

曾国藩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收获,他觉得自己的一生都白忙了,什么理想都没有实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如此,以为自己的付出多于收获,或者理想是这样,生活却那样,它们之间存在着太大的差距。于是,我们悲观、失望、悔恨,将生命中的宝贵时光就这么浪费了。

于是,我们开始认为,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到最后我们不过是白白忙碌了一场。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尽管我们收获不多,但是在为了理想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最少知道了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能够分清楚这些,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成长。

【经典妙用】

努力过,就会留下痕迹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农场。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桌边读《圣经》。

一天,他的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圣经》,但是我不懂得《圣经》里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我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圣经》能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但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说完让孩子再试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去房间里拿了一个水桶。老人说:“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篮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接着,他来到屋外,看着孩子再试一次。

现在,孩子已经知道用篮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尽管他跑得飞快,但是,当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喘着气说:“爷爷,你看,这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篮子上面了。“孩子,这和你读《圣经》一样,你可能什么也没记住,但是,在你读《圣经》的时候,它依然在影响着你,净化着你的心灵。”

很多事情,看似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可是在心底,我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理想的实现,人们习惯于看现象,却常常忽略了内在的变化。所以,人们常常说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太远的距离,也常常会因为理想没办法实现而悲观失落,可是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其中的变化,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就不会患得患失了。

同类推荐
  •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其实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人的视野和成就。如果抱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在风雨之后迎来彩虹;如果悲观消极,哪怕微不足道的一根稻草也足以把自己压垮。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得失,以轻松的心情感受工作中的快乐与不平凡!
  •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本书汇集中国国学与西方文化的智慧精华,以上下篇的形式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全景展示。国学院,教会我们审时度势,上善若水的智慧令我们体会为人的谦虚和韬光养晦;哈佛园,令我们激昂振奋,在现代史化的熏染下攀登事业的巅峰。
  •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收录了66条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这些法则都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总结,内容涉及之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在很多女人眼里,她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她几乎拥有女人幸福的所有资质:智慧、美貌、气质、机遇。然而,鲜有人知,至今日,每一步,杨澜都走得很不容易。她的成功,她的幸福,靠的是对艰难困苦的战胜,靠的是孜孜不倦的勤奋,靠的是永不放弃的信念和乐观从容的心态。《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将杨澜的精彩成就与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她在不同场合说过的精彩语录,一一呈现给读者,并围绕天下女人所渴望的幸福二字,为每一位女人讲述幸福的必经之旅,教会女性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者,仁义也。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热门推荐
  • The Red Cross Girl

    The Red Cross Gir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迟来的录取通知书

    迟来的录取通知书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高考中落榜了,大学失之交臂,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该何去何从?他带着一条伤残的腿,又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可是曾经的那个大学梦,还会在吗?她不愿复读,却又走上了这条道路,复读的震撼,原来不是想象中的灰色。他为了那个梦想,坚持选择复读,不达目的绝不休吧!可是人生好像并不仅仅是读书,还有更多的事情有待领悟。她不是复读生,却踏进了复读班,命运的捉弄还是缘分的使然?不管原因如何,大学梦是永远都不会变。他玩世不恭,成绩差的要命,却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他也来复读了,是煎熬还是蜕变?他....她.....太多的他(她)辛苦的走在这条复读的路上,未来属于他们的未来,会存在吗?
  • 英雄,叛军和女儿 (皇冠和荣耀—第六部)

    英雄,叛军和女儿 (皇冠和荣耀—第六部)

    17岁的西瑞斯,来自帝国提洛斯城的一位美丽却可怜的姑娘。她从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她被斯蒂芬尼娅囚禁了起来。魔法小瓶的毒药夺取了她的力气。西瑞斯的命运遇到了残酷的低点,并且她无法阻止命运的车轮碾过她。萨诺斯杀死路西斯后,踏上了回提洛斯城的旅程。他要拯救西瑞斯,拯救他的家乡。但是飞灰城的舰队已经起航了,裹挟着全世界的威力压向提洛斯城。可能为时已晚了,他无法挽回他所拥有的一切。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史诗般的战争,决定着提洛斯城的命运。《英雄,叛军和女儿》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复仇、背叛、野心和命运的史诗故事。充满了令人难忘的人物和令人心悸的动作情节,它将我们带入一个永远难忘的世界,让我们再次爱上幻想。
  • 任正非这个人

    任正非这个人

    华为是一家十分独特的企业,其分散的股权结构、出众的国际市场业绩以及对自身形象和战略的严密保护,使得华为成为一条罩上了神秘面纱的“中国龙”……
  •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生活中,我们除要正视自身的存在外,还非常需要且非常必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王舍人诗集

    王舍人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赋注

    心赋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级游戏穿越系统

    超级游戏穿越系统

    周显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一个神秘世界,在这里他会遇到什么呢?
  • 足球斗罗

    足球斗罗

    中国足球,这个可笑的词,在中国成了一个笑话,自从2002年世界杯以来,中国队只进入过一次世界杯。使中国足球不断走下坡路,足协尝尝说的一青训,重视青训,从娃娃抓起,就完全成了一个口号。
  •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孩子有如一棵小树,需要家庭的温暖来呵护,需要赏识的阳光来照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他具有独立的个性,也应有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以为然,对表扬也毫不在意,父母的话似乎起不到一点作用了。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企图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驯服孩子。实践证明,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远远胜过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家长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得到的教育结果会出乎意料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