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1900000003

第3章 从不管开始

以人为本,化有形管理为无形领导

在多人汇聚一堂的场合,员工们经常称上面管着自己的人为“领导”。在这“管”与“领导”之间,其实大有学问。

1903年,亨利·福特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公司自产的T型汽车问世并进入汽车市场。在美国,这种车型赢得了1909—1913年的多项汽车比赛,福特汽车和福特本人都因此声名远扬,福特的事业当然也日益扩大。

同行是冤家,有些人出于嫉妒而诬告福特。有一次,福特受到法官带有偏见的审问:“尊敬的福特先生,我们知道您的公司很成功,但我始终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您的福特T型车总共使用了多少个车锭?”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就算回答的车锭数量过多或过少,那也不足以成为控告T型车质量有问题的理由。福特既没有惊讶,也没有生气,稍加思索后回答道:“法官先生,我确实不知道车锭的具体数量,但我可以清楚地告诉您在我的公司中谁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身为一厂之长的福特,知道自己没有必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才会有那样从容的应答。这件事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但时至今日,福特的智慧仍没有得到普及,还是有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常有自己焦头烂额,业绩不涨反落的苦恼。所以现在存在一个让人堪忧的现状:管理者不计其数,而真正的领导者却少之又少,优秀的领导者更是凤毛麟角。

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对领导者自身而言,其实是他们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许多领导过多地做了管理者的工作。详细说来,这样的领导者一是没有分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二是把管理工作干成了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甚至干成了越俎代庖式的干预。

管理与领导不是一回事。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管理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是整合人力、物力资源达到某个目标的过程;领导是“率领并引导”,是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激发员工兴趣、潜能以达到某个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和管理都涉及“目标”这个关键词,但相比之下,管理的目标是具体的、日常性的、非决策性的,而领导的目标是方向性的和决策性的,更多针对的是员工而非目标本身。

管理侧重的是技术和手段,过程和方法;领导侧重的是人文和目的。管理更具可操作性,领导更有全局视角和艺术性。领导者的工作往往是无形的,而纯粹管理者的工作是具体的、情境性的。员工的尊严、价值、潜能和发展,都属于领导视野,领导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努力程度、资源的利用率则是管理者的关注点,管理是以物质为中心的。

领导者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未必是领导者,因为领导这门艺术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掌握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曾一语道破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差别:“管理者试图控制事物,甚至控制人,但领导者却努力解放人才与能量。”这个说法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几乎把管理与领导两种工作看成是互相对立的了。不错,一位管理者如果只想做好人力和物力的管理,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赔了夫人又折兵。

解放人才和能量的领导,才是真正的领导者;只控制、安排人力与资源的管理者,不妨称其为纯粹管理者。纯粹管理中第一个常见的表现是对员工与物质的控制,第二个常见的表现是装模作样。通用电气史上最年轻的CEO杰克·韦尔奇说:“一些部门经理把管理等同于高深复杂的行为,认为管理是最体现智慧的说法……而我不喜欢‘管理’一词所带的特征——控制、抑制人们。”以今天的眼光,也就是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和主张来看,无论是故作高深还是指手画脚,都是领导者失败的管理方式。

没有人愿意被管理,优秀的人才更不愿意。然而,没有管理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生产经营活动就无法继续。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在无形中管理。无形的管理就是领导,即把人力引到工作秩序所要求的方向上。

有的管理者可能会问:“人员管理可以无形化,物质资源的管理也可以无形化吗?”答案是同样可以。所有生产活动都是由基层员工操作工具、消耗材料实现的,工具和材料应该由他们而不是由他们的上级来保管和安排使用。也就是说,物力管理者就是基层员工,一旦涉及人力管理,这位管理者就应该转变工作重心,由此走上真正的领导之路。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学主张。

总之,领导者应该管的是员工,核心管理理念应是以人为本,工作重点应是无形的率领与引导,而不是生硬的指使与安排。

给员工一个自由空间

员工的工作潜能因其性格不同有不同的激发方式:一种员工是在有压力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种员工与上司相处时会紧张,上司离开后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轻松高效地完成工作,所以他们需要自由的环境。

某电脑公司的业务经理陈先生做事素来仔细周到,他手下有不少勤勤恳恳的员工,但他不管有什么工作安排都亲自下指令,对员工的工作成果也要一一验收。公司大会上,他的下属曾经当众反映了这个问题,并表达了不愉快的工作感受。陈经理当面向其致歉,并承诺尽量去改,但散会后,他私下找到总经理说:“我之所以事无巨细,是因为他们做事没有效率。”

一次,陈经理因公到日本出差10天,出差过程中,他一直在担心手下的人会把业务搞砸,于是不定时向下属索要工作进程的报告。他惊奇地发现,下属不但没有耽误正常工作,反而比他在的时候更有成效。原本他向总经理要求缩短出差时间,现在,他决定延长行程。听到这个消息,他手下的员工都很兴奋,工作热情和效率变得更高了。

当人具有成熟的心智和行动力,也就是能够独立生存以后,他会有两个基本需求:一个是一定的生存空间,另一个是一定的行动自由。前者保证他的活动不受约束,是实际的物理空间;后者保证他的行为出自个人的真实意愿,是无形的心理空间。所以,两者可以合称为“自由空间”。

领导要给员工一个自由空间,实际操作起来可以像上述事例中的陈先生一样,暂时离开他们一段时间。领导则可以利用这个空当验证“他们工作没有效率”“我不在他们肯定偷懒”“他们工作很马虎”之类的猜测是否属实。

对员工来讲,这更是一个证明自己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因为领导给予自由空间让他们放手去做,是对他们莫大的信任,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新人。对大多数人来说,被信任是一种动力。一般来说,被信任的员工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我要证明领导对我的信任是正确的”,另一种是“既然让我放手去做,那么犯错的责任自然也要由我承担”。前者是纯粹的动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后者是员工自觉施加给自己的压力,这种压力能够自然地转化为动力。有了这两种心理,员工在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时会更加努力,做决定时会比在领导指导的情况下更加谨慎。

所以,放手让员工去做,本身也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过程。没有人是天生的人才,每一位领导也都是经过无数次试错后才成为领导的。相反,如果不给予员工自由,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心生埋怨,或者泯灭了最初入职时的雄心壮志并开始偷懒,或者终于忍无可忍选择跳槽。

以公司的视角来考虑,放手让员工工作意味着责权的明确划分,意味着管理层次的清晰化。公司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以组织的形式完成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事业,也就是分工合作。为了合作事业,谁来领导,谁来执行,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些必须要明确,而且最好不要互相插手。对管理者来说,管理层次清晰和责权划分明确后,他才能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有时间去思考公司文化、企业发展等更重要的事。

不肯放手让属下施展才干的领导,不是不知道放手的好处,只是害怕放手的危险性。比如:放手后会缺少对工作细节的掌握,细节越少,对工作进展的控制越弱;过多让员工或属下亲自去做,自己就会有被架空甚至被顶替的危险;等等。这些担心都是人之常情,但可以克服。领导害怕缺少控制可以让员工定期汇报;高级职位是给德才兼备者准备的,担心被超越就应该提升自己。

总之,给员工以自由,让他们放手在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能,这是对员工起码的尊重,也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胸怀。

精准定位自己的领导阶段

“天助自助者”“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要关爱他人,先关爱自己”,这些格言的共通之处是:人渴望得到或希望施加于别人的东西,自己先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领导对员工的管理,那就是要管人,得先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的前提是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办法是把自己与同类人进行对比。对领导者来说,同类对比就是看看别的企业领导是怎样做的。如今有人已经对领导者做了系统阐述,形成了较成熟的管理学经验,这对茫然不知的领导是一条捷径。他们只需把自己放进这样的系统中,就能看清自己处于怎样的位置,找准将来工作的起点和依据。

从一个优秀的员工到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或者从一个平庸的领导者到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的修炼。

第一阶段,先做事,后做人。因为当今是一个唯才是举的时代,人们会由衷地佩服和服从才能超出自己的人,而才能要通过做事展现出来。“后做人”中的“做人”不是指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而是指处理自己与同事的关系。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套用在这一阶段就是“本职工作优则利用多余精力从事管理”。

第二阶段,人和事同时做。这是一个关键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员工有机会升职,但由于还没有升迁,说得太多、管得太多很可能会不进反退。建议不要放下本职工作,甚至应该像第一阶段一样以本职工作为主。如果本身已经是管理者,这个阶段是个人影响力提升的关键,由于管理能力不足,还是应该在具体的事务和低级管理中摸索、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多做人,少做事。第三阶段是正式成为管理者或成为高级管理者的阶段。管理者要把以前所做的事务更多地交给员工或下属,自己则更多地从事指导、培养、纠正的工作。

第四阶段,只做人,不做事。到了这一阶段,管理者才真正成为领导者。领导者在这个阶段可以只负责管理人事关系,以及公司制度的维护、公司文化的创建。这个阶段要求领导者在行为上有全局观,且具有相当高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

企业领导通过对比自己日常做人与做事的比例,即可定位自己是哪个阶段的领导,同时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同类推荐
  • 失序的金融

    失序的金融

    如今,金融已经不再单纯只是各大投行机构、财团之间的资本角逐,他正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看清投资市场的本源,这对保卫我们的财富来说尤为重要。在本书中,作者以其在华尔街各大投行机构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高度专业的金融知识,深刻分析了投资领域的种种乱象背后所潜藏的逻辑。这些看似“失序”的金融现象却揭示了最真实的经济规律。通过本书,我们可以逐渐理解金融活动的本质,从而掌握规避风险的窍门。
  • 爱岗敬业:优秀员工第一守则

    爱岗敬业:优秀员工第一守则

    各行各业、各个企业都将爱岗敬业放在各项职业道德规范之首,并以此作为选择、培养和考核员工的首要标准。爱岗敬业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立足点和基本点。爱岗敬业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敬业爱岗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上。本书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是成就员工职业辉煌、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
  •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务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务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方面。财政监督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具有治标与治本的双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近些年来政府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的推进,要求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职能。
  • 水煮商人

    水煮商人

    浅尝商人性格特点,品味经商谈判技巧。本书将各地商人的品性及经商特点细细地慢火“煮”来,供您有滋有味地细心品味……《水煮商人》一书是商人的“四书五经”,是经商者的谈判高参,是枕边的阅读书,是生意场上的活字典。并教您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与不同商人做生意,打交道的技巧。
  • 无印良品世界观

    无印良品世界观

    热销全球的懒人沙发、直角袜等产品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扩张速度远快于欧美各国?曾长达六年无法如愿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的隐情是?无印良品在海外“中产消费”的形象是如何确立的?·建酒店、开餐厅、办书店、造房子,并不是MUJI“不务正业”。无印良品不等于“极简主义”。良品计划前会长松井忠三继前作再次披露无印良品的海外战略。从英国伦敦的海外一号店到中国成都的世界旗舰店,讲述由一家中小企业起步的无印良品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与宝贵经验,并从产品开发、企业理念和品牌战略、经营机制和人才选拔等方面为企业进军海外,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法。
热门推荐
  • 诸天幻戒

    诸天幻戒

    一个被社会所抛弃的弃婴,一个生活在底层的青年,一枚神奇的戒指,一件穿越位面的宝物,秦木如何依靠一枚戒指走向人生巅峰!!
  • 人性的弱点(卡耐基经典励志系列)

    人性的弱点(卡耐基经典励志系列)

    (美)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年)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著名演说家、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家。代表作《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沟通的艺术》等。这些书出版之后,立即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他辞世半个世纪后,他的书仍占据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榜前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
  •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汉文化的珍贵遗产,或来源于生活,或出自于寓言,或产生于神话传说,或脱胎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它们以一种别样的形式阐释着我们的文化。侃侃编著的《中华成语故事》选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通过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来展示,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精神和智慧。我们还对每则成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帮助孩子理解成语的意义并自如地运用这些成语。同时给出的成语出处,体现了成语的源远流长以及有案可查。本书既可以让孩子在故事的海洋中徜徉,又对孩子熟练掌握和运用成语有很大的帮助。
  • 萱园遗事

    萱园遗事

    春天的时候,我跟着母亲回到我们被焚毁的家。屋外的竹林和蜿蜒的小河还是我们离去时的模样,干干净净的。可是房子没了,我们看见的是一幢摇摇欲坠的焦黑残屋,像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畏寒地颤抖着,骨节在风中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家具都没有了,满地乌黑的残渣。我惦着我的玩具,想要奔进去,被母亲一把捉了,丢在屋外,嚎啕大哭。透过不再完整的墙壁,我看见母亲发疯似的在灶洞里翻找,土灶早已经冷却,如今与这烈焰后的房屋一样冰凉。灶灰被母亲翻腾起来,如雾一般笼罩了她。母亲始终没有说话,我在屋外的哭泣也渐渐变成干嚎。透过雾蒙蒙的眼泪望着我们的村庄,我看见很多人也陆续地回来了,沉默地收拾着空落的家园。
  • 从末世开始的战争

    从末世开始的战争

    “基地车,动员兵,灰熊坦克,兵营,空指部.......这是......红警系统?!!!”“这是战争系统!这是战争系统!这是战争系统!”“可这些就是红警里面的东西啊”“只是以红警为蓝本而已,再次强调这不是红警!!!!”“好吧好吧,红警系统”“我*@&#*%$@”
  • 黑夜

    黑夜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的代表作,回忆了他少年时代与家人在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两所集中营的真实遭遇。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却愈演愈烈。始终以为“集中营”只是谣言的匈牙利犹太人,包括威塞尔一家人被送往集中营。威塞尔的父母和妹妹相继死去。威塞尔见证了集中营里惨绝人寰的苦难,无数信念和生命在眼前化为烟尘。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仍然心存希望。《黑夜》让我们看见了残忍和慈悲的极限,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勇气。
  • 拿来就用的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心理学

    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可是,当人们翻开心理学那厚重的课本时,可能就会感到困惑:涉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如此之多,要从何读起?为什么感觉如此枯燥难懂?为了使更多的人轻松了解心理学,本书以漫画的方式,生动地讲解了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解释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希望人们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下,快乐阅读,快乐收获。
  • 让学生勤劳节俭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勤劳节俭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奇谈百物语·眩

    奇谈百物语·眩

    我是怪物,还是世界拒绝了我?一成不变的生活,在我的眼里发生了扭曲。走在路上的我,忽然发现电线杆有一些歪斜,紧接着当我在教室里拿出铅笔的时候,笔是歪斜的;吃午饭的时候,筷子是歪斜的;甚至准备洗澡的时候,母亲映在水面上的脸也变得像达利的画一样扭曲……眩晕来自日常的失衡,这世上至为恐怖之事不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妖怪,而是那些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突然变得陌生。
  • 我真的没有钞能力

    我真的没有钞能力

    获得一张来自未来的内存卡,从此周叶有了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