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燃烧着淡淡的香气,清雅之余也让人昏昏欲睡,三个夫人就在竹席上歪着,面面相觑有些冷淡,忽然之间都笑了起来。
“太夫人福泽深厚,如今已是儿孙满堂,等过几年孙媳妇们都进了门,带着儿媳妇女婿孙女婿,一并给太夫人请安,怕是笑得合不拢嘴。
长盈妹妹膝下有一女,想来明太夫人也是知道的,天生下来是个全乎孩子。可被那起子不要脸的算计,左腿上留下了点残疾。
若是太夫人不嫌弃,可愿意带回家中做孙媳妇,您家次孙看上去就不错。”那是人品过关的孩子,才干学问也能过得去,长乐长公主只负责说和。
因为看中这个明昭思的人,就是女孩子的亲妈长盈长公主本人。毕竟虽然是长公主之女,但也是不上玉牒没封爵的人,与皇室关系藕断丝连。
表面看上去是比其他侯府女儿尊贵,但实际上也就是看着格外富贵,比起正经的皇室郡主县主们,那就要差上好几个层次,除非有额外恩宠。
更何况孩子身上落下点残疾,不管是男女孩子都很麻烦,男孩子仕途上就已经到了末路,能做个富贵闲人就不错,女孩子说亲肯定困难。
说是找个出身高的孩子,对方勉强迎娶了这姐儿,心里头难免落下些不痛快。不用说什么宠妾灭妻,明里暗里的嫌弃就叫人难受。
还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事求上门,纵然不乐意帮忙办,长盈长公主也必须咬着牙办,否则夫家指不定还有多少的为难,受苦的还是孩子。
说白了门当户的人家对愿意娶这么个儿媳妇的,无非就是为了利益或者是人情,若为人情还好,若为利益而来,还不知要提出多少过分要求。
倒不如找个出身略微低点,首先女孩算作是低嫁,受到欺负娘家可以找上门去,其次夫家的人品值一定要高,未来女婿一定要才干可行的。
这样女孩子未来才有盼头,长盈长公主挑来选去之后,也不知从哪里看到了明昭思,加上这两天姐姐家要跟明家结亲,就拜托了长乐长公主。
看来长乐长公主还真是说亲上瘾,尤其是对明家的哥儿姐儿,那是真爱的不行了。再加上是亲妹妹所托,趁着如此良机自然就说了出来。
顾甄氏首先就笑了,这个侄媳妇真是太有趣了。“长公主就这般喜欢名家的哥儿姐儿,成日不是要求人家姑娘,就是非得嫁个侄女过去。”
明太夫人沉思了片刻,随即拍手笑道。“这样如意的亲事,老身只怕长公主还嫌烦,不肯继续操心。小儿不知烧对哪注香,得了这么个好亲家。”
在旁人看来这女孩不好不如意,那愿意给孩子娶这么一门婚事,毕竟是个带残疾的女孩子。明家这样好的门第,找的人家也不可能差了。
谁知道明太夫人居然一句话,丝毫不犹豫的就应下来,不仅是顾甄氏觉得意外,长乐长公主也觉得喜欢,原本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来着。
长乐长公主深受感动啊,其实明太夫人是很好说话,不然无论什么样的亲事,好像都是轻松的说出来,明璃珊还得了明太夫人几句担忧来着。
心中固然是高兴的,长乐长公主继续说了一句。“那回头就告知长盈妹妹,请她遣人上门提亲如何?太夫人可不要嫌弃仓促啊。”
一般来说都是男方上女方提亲,但是偶尔还是有例外的情况,长乐长公主让妹妹上门提亲,就是要先给明太夫人一个体面,免得旁人议论。
首先谢绝了长乐长公主的这个建议,明太夫人再次表现出会做人。“姑娘都是娇客,那能叫还没进门,就受到如此的委屈。
若是长乐长公主信得过,倒不妨婚事等一年以后,新媳妇进门之后再定。到时候将哥儿记在继室名下,姑娘面子上也能过得去。”
做事情就是要做的漂亮,明太夫人既然决定要这么个次孙媳妇,那么就不会让女方家里不好看。豁出脸面上门求婚,首先让长盈长公主有面子。
什么叫做聪明人,顾甄氏今日才算是见识,明太夫人做事多漂亮啊。分明什么利益都不放过,但是还让人给记着他们的脸面。
因为女儿身上不方便,虽然比明家次子只小一岁,却早早地就再说着亲事。也打算了明家不同意的下一步,却不想人家开口就同意了。
并且做得还让人放心,首先给她们面子,长盈长公主脸上这么好看,只需要坐在家里等明家上门,再做个降格以求的姿态,面子里子都有了。
“真真是命中注定的亲家,两个都是绝顶的聪明人,如此一来,明家三子的婚事只能往后拖拖再定,太夫人不怕耽误了孩子。”顾甄氏问道。
随后自个就清楚了,明太夫人自然是不担心的,哥儿可不比姐儿,姐儿过了十七八岁之后,再想找到合适的亲事,就是相当的困难了。
可是哥儿的情况截然不同,别说是十七八岁,就算是二十好几,只要是条件好,难道还愁娶不上媳妇,就跟顾湛鸿似的。
别看现在年纪一大把,真要放开消息去找媳妇,多少人家捧着真金白银,也准备上前到顾家去说亲事,这就是现实的考量。
以明家的条件也是如此,明家的家世放在那里,成丁凭着祖先的荫封,就能够入朝为官,若是通过科考出仕,今后更是平步青云一路风顺。
只要让孩子下场考试一番,也不用取得什么好成绩,只需要榜上有名。哪怕是最后一名也好,都是婚姻市场的抢手货。
明太夫人笑着,表示一点都不可能。“到时候只管交给儿媳妇去办,老身在后面掌掌眼,儿媳妇总不能耽误了孩子吧。”
反正明太夫人是绝对不怕,就这么直接压死这个续弦,因为这绝对是个合乎礼法的事情。新媳妇进了门,就是嫡子的继母,还不大好管教嫡子。
但是对于庶子来说,区别那是一点都没有,前头那个固然是嫡母,但是现在上任这个也是嫡母,明沈氏对待庶子庶女多好啊。
别的东西暂且不说,就说现在明家子嗣兴旺的表现,人人都只会夸赞明沈氏贤良淑德。至于孩子成家立业的事情,这本是最大的一道坎。
可惜明沈氏还来不及插手,就已经风风火火的下线,成家女若是当真嫁进明家,首要就是解决儿女婚姻的事情,并且还要解决的漂亮。
这么一道关卡拦在前面,果然是前途无量啊……明太夫人眼下的主意,也是这么为难儿子继室的,只是孩子的教育不让插手而已。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