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1900000008

第8章 静功

修炼强调修德,认为“无德不养道”,试问修炼和修德有何关系?

传统道家学说认为,出生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念想难除,妨害道修。

从静修的角度来讲,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去妄归真

若无修德之熔炼,则心神不清,性地不纯,如此心态,去做修炼功夫,无异沙地造厦。

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

道家修炼,为何从静功入手?

道家修炼,在于炼气。

《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

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气生”,这个“气”,乃是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气。

静则内气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气,而为丹本。

真气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气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

因此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

做功的时间,应当如何选择?

做功的时间,对于初学者来讲,可以有所选择,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

丹道认为子、午、卯、酉四正时,正是阴阳二气相互消长的特别时机,因为子时纯阴生阳,午时纯阳生阴,卯、酉二时阴阳相胜。

此时做功,便于体察阴阳二气的动静,兼又多在工作之余,也便于自我安排。

如果针对专习丹功来讲,当以子、丑、寅三个时辰为要,因为子时一阳初升,丑时二阳来临,寅时三阳开泰,皆为炼气之特殊时辰。

故应于子时做功,以俟阳气之来复,则效验易得;丑时乃为二阳来临,更能得气;

如果子、丑二时不能保证起来炼功,寅时生出三阳,自身阳气旺盛,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就应当于寅时醒后即起,开始做功,以采取阳气。

否则此时醒而又卧,阳气即散,不复为我所用,则修炼失去良好时机矣。

据说本人所在地区的太阳位置,正午时的时间比起北京时间迟了一小时零五分,所以当地时辰的正午时应当从北京时间的十二点零五分开始,不知此种说法对否?

古人所定时辰与节气,是以中原地区为标准,如今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这一时间,与其他偏远地方存在不同的时差。

所言你方所在地区的时辰,应以太阳为准,而将时差计算在内,理宜如此,其他时辰,亦应当作相对正确的调整。

但是对于丹道修炼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侧面,要知所有炼功时辰的确定,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丹书云:“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虚比。”“不易”之外,尚有“变易”,更有“中易”之“活”时辰,并非死法不变的,应当注意体会之。

盘腿打坐之后,可不可以马上下坐?

盘腿打坐之后,两腿疲劳,注意不可马上下坐,最伤筋骨。

有人辛辛苦苦坐了一辈子,就在这个关口不知注意,坐完马上下地,到老落下毛病,筋骨难伸,举步维艰,悔之迟矣!我们不可重蹈此覆辙。

如果打坐之中,遇到其他事情,只要不是火烧眉毛,就不要勿忙下地,应在收功之后再作处理。

因此做功一定要选择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以防碰到其他外来干扰。

过去道家有“三不起”之说,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坐不起”,意思是说,打坐之时,无论遇到何人来叫,也不起身招呼。

打坐之后,应当如何收功?

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

收功的方法很多,随着师传不一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坐完之后,须先将舌头从上腭放下(因在做功时舌顶上腭),再将掐诀之两手分开(上坐之时的顺序与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诀而后舌顶上腭)

而后慢慢将两条腿向前伸平,双手轻抚于两膝之上,闭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称为“文火封固”。

如此静养一会,使鼎内蓄养之气,自动散布全身,否则恐有积滞而成淤气,则易倾漏,直至此气运化到周身为止。

此时但觉神清气爽,浑身轻灵,即是气布全身之象,

诀曰:“退符至身轻”,是其候也。或者此时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气血之流通。如此“退符”之后,方可下地。

有的炼师在上坐、下坐之时,还传有密咒,亦可见对于“退符”之慎重。

请问何种人可以炼气功?

何种人可以做静功?

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

气功和静功二者,由于其炼功内容和炼功特点的不同,可以有所分别,以便同志们选择炼习,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争取获得最佳功效。

一般来说,凡是能够自我控制,对于自己的意念能够把握,如果自己感到不对劲,就立刻停止不炼,或者变换另外一种形式以应付之,象这种人可以做气功,不会出现偏差。

若是心思死板而不灵巧,不善于自我控制,难以把握自己,等到身体发生特别的现象之时,又不知如何应付,炼气功一定要出毛病。

对于道家静功而言,就没有什么特别限制,无论性别男女、年龄老幼,身体强弱、心思灵活或不灵活,都可以做。

好动不好静的人,不喜欢这种功夫,假若愿意试一试,也能做出相当的效验来,但是比较那些性格沉稳的人,见效要慢一些。

至于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凡是一切本元亏损的病症,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多梦、烦躁、惊悸、易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健忘、头重脚轻、肌肉瘦削、少食乏力、营养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劳、生活没有兴趣等等……

这些症状,服药难以见效,检查身体又难以查出病在何处,唯一的办法,只有实行静功修炼,可望痊愈。

当然这仅仅是针对静功调养特别有效的数种病症而言。

若从道家修炼的角度上说,静功对于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远大于此。

做到入静的境界,对于身体有什么好处?

人体内部原有天然抗病的本能,但是由于身体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碍,致使抗病的本能难以发挥出来,因而难以抵御疾病和衰老的侵入。

静功的作用,就是通过入静的手段,使人体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消除身心上的障碍,恢复人体之本能,使得人体进入自我调节状态,逐步培蓄人体内部的能量,把原有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增长自身的抗病能力,不光可以治愈疾病,并且可以达到自我更新、延缓衰老的积极状态,恢复对于人生的信心,永远保持青春活力。

再者,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无论物质享受如何充足,平时缺少的就是一个“静”字。

昼夜二十四个小时之中,身体虽然能够休息,思想上却从来难得片刻清静。不但醒着的时候脑筋运用不停,就是睡着了也会做梦,而且睡梦里面所感觉疲劳的程度,和醒来之时所感觉的没有什么两样。

这样积年累月下去,精神消耗越来越多,各种疾病乘虚而入,人体逐渐进入衰老状态。

对于一般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每天忙里偷闲做两次静功,如果能够持之以恒,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能够延长寿命,这种长寿是必然的、健康的、积极的生命果实,每个有心修炼的人都有资格享受。

针对初学而言,假如没有一定的做功时间作为保障,则难以收到静坐的功效,但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任何东西,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容易走向反面,古人云“久坐伤肉”是也。

笔者最初学道之时,每天打坐至少保持四个小时,而且这也是在专事修炼的条件而言,平常的人恐难取法。

一般来说,锻炼静坐,开始应当有一定的时间,充分作为保障,每天可以保持半个或一个小时,或者有可能的情况下再多一点。

等到具备一定功底之后,也就可以灵活一些,可长可短,均能收效。

但也不是说就可以偷懒怠惰,而致荒疏,则无以建功。

当然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丹道修炼,要求全身放松,一松而无有不松。

如果着意放松身体某一部位,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坏全身之整体放松。

整体不松,则气血必有停滞之处,雍塞成患,容易发生问题。只有做到全身放松,方可处处皆松,气血流行全身,而无丝毫阻滞之患,恢复人身自我调节之天然本能。

如此气血周流,无时或滞,日日积累,自可坚固形体,保健延年。

进一步还可以和合精气神,达到更高层次的修为。

道家修炼,是否就应当盘膝打坐?

道家修炼,非必盘坐。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形式。

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

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里。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

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

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气。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

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

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

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

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

舌顶上腭的位置在何处?其作用何在?

舌顶上腭,是炼气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

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

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气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气,修炼家言“口开神气散”,即是此义。

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气。

神气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

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做功的朝向,以何方为宜?

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气,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

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气。

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

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

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

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

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身体外部的动作,平常生活之中,能够受自己的意识支配。

学做静功之时,忽然不听指挥,自发动作起来,就怕长期下去,弄得收拾不住,整天手舞足蹈、摇头摆尾,那将成何体统,不知可有方法能够自我控制?

静功之中身体自动,对于人身是否有好处?

请问究竟是控制好还是放纵好?

有时身体想动,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会跳起来,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

只要能够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正确去炼静功,呼吸之气顺其自然,身体的动作不要用意助之,等于做柔软体操一样,那就没有大的妨碍,动的时间一长,自己就会停止。

如果不想自动,要他停止下来,也有办法做到,只须停止做静功的方法,精神上放松下来,思想上稍微抑制一下,身体马上就不动了。

不动之后,稍停片刻,仍然可以继续炼静功,这样就能令身体不动。

在古代修炼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讲到身体内部会发生气机震动的景象,从来没有主张身体外部的自动。

道家也有太极之类的内家拳法,属于动功,但这与静坐自动是两码事。

外部自动的结果,只会出现身体紧张,而且扰乱内部天然气机,故为道家修炼所一贯反对。

所以静功之中身体自动,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此时如能控制,才可进一步放松身体,静养身体内部气机。

因此道家静功之法,总以身体不动为最大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令身体外部入静,而内部气机自己发动,从而达到调节和升华生命的高深层次。

身体自动只是例外情况,不要误认为凡是做静功的人,身体必定出现自动的情况,这个错误的思想一旦注入意识(或潜意识)之中,也会诱导发生自动的现象,反而成为弊端,这是不可取的,违反了道家“静”的准则。

如果身体自动,甚至想要跳将起来,那就是发展严重,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现象。

必须赶紧控制,否则容易发生意外的情况。

须知道家修炼是从不自然走向自然,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故不可任其自动,而以身静为上。

所言静功做到一定的程度,内部丹田之气就会发动。

是否须要经过外部身体自动这个阶段之后,丹田才会出现有气发动的现象?

不然。根据很多人做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少数做功夫的人,在身体外部自动将要结束的时候,丹田之内即开始有气发动。

又有些人,身体自动的阶段过去之后,而内部毫无动静,中间再经过一段完全安静的时期,才慢慢地觉得丹田有气发动。

更有些人,日积月累地把功夫做下去,身体内外并未发生什么特异的情况,但是自己的身体,无形之中已经发生了许多好的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出现的。

还有些人,身体外部并无自动现象,功夫做到一定时候,丹田之气便会有自己发动之感觉。

所以外部身体自动,和内部丹田气动,并没有直接关联;

也不是必须要经过身体外部的自动,才会出现丹田气动。

因此切切不要误认为做静功一定要身体发生自动才行,否则就是引魔上身。

静功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体内部有气冲动,请问这时候应当如何对待?

此时身体应当仍然静坐不动,让内气自己发动,只要运用轻微的意思照顾之,

切记不要用意念去帮助之或引导之,也不要在心中存在疑虑或害怕,丹法有一句口诀,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惧”。

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气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回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二三十分钟,然后收功下坐即可。

内气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将静功罢休,更不可受惊吓、被干扰、起妄念、动情绪,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静功之道,所授听息、观光两大法门,一边要做听呼吸的事情,一边要去观眼前的光。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这样做不是分散精力吗?怎么能够入静呢?

这里所讲的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各有各的用法,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然后才会知道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非惟如此,两大法门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

笔者所讲的听息法门,是要自然呼吸,然后凝聚注意力,专一于听呼吸,但又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

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

所以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

笔者所讲的观光法门,是在听息的基础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静之后,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发现。

因为通过听息,使心神凝聚为一,而当心神安静之后,则散乱的心性随之聚起,而性光亦随之逐渐现出。

这时所讲的观光,是在有光之后,以似观非观的意思去体验。

不是说在听息的时候,再分出心来去观光,这样自然无法专一用功。

而是说通过听息,达到入静之后,性光发生,同时也就体会到了光的存在。

这个“观”光,是在“听”息的功夫有了效果,然后自然也就“观”到了光;

而这个“听”息,如果在“观”到了光之后,也才会真正明白“听”息不是听到声音。

二者之间有连带关系,但又能够自然进入道家静功之正轨。

听息是随息而听,观光是有光而观;听息是有为的,观光是无为的;观光之后,听息也成为无为。

由听息进入观光,也就真正达到了入静的境界。

这样由不自然进入自然,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才符合道家修炼的基本原则。

古代道书上面讲“回光返照”,是要把光照入丹田,这里所讲的观光,为什么只是观看祖窍?

古代道书上所讲的“回光返照”,这个“光”是指的目光,因为平常人目视于外,心神随之外游,为了达到内修的目的,须要将其收归于内,以此光照入丹田,返照身内,然后从事内炼之功。

这个“光”和我们静功所观的“光”,虽有连带关系,但不是一回事。

当然修功深了,回光返照的“光”,也就是性光的作用了。

我们在筑基功夫第二步进入炼气的层次之后,也要把性光返照身内,去从事修炼丹田内气的功夫。

但是在静功初层,性光还没有聚起来,怎么能够返照身内呢?

而且我们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达不到修“性”的深层次功夫了。

所以把意念放于祖窍,因为此处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乱之心会聚一处,只有收归于此,才能见到性光。

一般的人,心性散乱而不知觉察,倘若还没有做到聚合性光,就令其回光返照,则心性尚未聚于其本来根源,又分到别处,反而阻碍“性”功的修炼。所以道家筑基之正法,静功入手第一步,须要修性于祖窍,从道理和方法上面,自有其深刻含义。

为什么我守静多日,还是两眼漆黑,从来也看不到光的现象?

这是入静还没有深入的缘故,继续静下去总会见到。

不要着急,但是也不要追求。

须知光的发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是想来就来的。

还应当在入静上多下功夫,逐渐领悟。

将来就会发生眼前见光的现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追求。

依照静坐之法,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着高兴起来,这个光就忽然看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心性未定阶段的表现。

前面有言,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阶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会有不稳定的时起时伏,所以就要在具体功夫之中修正之。

看到光之后,心中就跟着高兴起来,说明心性还未降伏,如果心性已伏就不会起心动念。

须知修炼之中,不好的心念属于杂念,好的心念亦属于杂念,所以必须做到心不动方可。

即前面所讲的由初成“身不动”,进入中成“心不动”之后,才可以说心性初步定下来了,直至上成“意不动”之后,方可以说是心性大定。

心静之后,见到性光,是在心无所思、一念不生之时所发生,此时心性已聚。

但是一旦动了心念,则已聚之心性,又被扰乱而分散,自然性光随之消失。

所以我们说根据性光,可以检验自己的功夫。

性光不见,即心性尚未进入清静,性光现而复失,则心又动念而入于散乱。

所以根据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

这时就要注意扫除一切思虑念想,再从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动念,则已现之性光,必然时时光明,而无得而复失之忧。

学习静坐已有年余,总是感觉杂念难除,无法解决,是否自己就不适合做静功?

静坐之时滋生杂念,这是初学做功常有的现象,丝毫不值得奇怪。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均无时无刻不在起念,只是不自觉察,常常忽略过去。

静坐之时,却才感觉杂念纷扰,浮游乱想,难以制止。

有的人做功之后才知道,不做功夫好象什么都不想,上坐之后什么都会想起来了,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

其实静坐之时,分明感觉到了杂念的存在,证明已经初步入静,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并不值得烦恼。

犹如明镜一般,蒙尘日久,失去光明,不照有尘;及至初现光明,方才映出灰尘。

人之心体如镜,杂念如尘,觉察杂念存在,是心体初显光明之兆。

证明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入静,并非不适合做静功。

须知有一分静,便有一分光明;有十分静,便得十分光明。

因此,初学静坐感觉杂念存在,可以不去理它,如果理之,成为一种负担,反而难以守静;亦不可故意放纵之。

只须稍稍收摄心神,坦然求静。

久则光明自现,杂念自息,恍然一觉,不知物我矣。

这一境界,要在做功之中实际印证之。

静坐之时,为何杂念愈斩愈多,甚至烦躁不可持久,最好的止念之法是什么?

止念,是静坐的关键所在,杂念不去,静功难以进步。

若欲强行斩除,效果适得其反。

比如一杯混浊的水,当其混浊之时,无论如何作用,而浊者自浊,只有待其逐渐澄清,自然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变为清浊分明。

《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即是说“浊”者,只有以“静”之法,才能慢慢澄清,这就是静功的作用。

水浊之时,好象念生之际,不辨清浊动静,强欲使之变清甚难。

而且人的念头是无形之物,不似有形之物斩之即断。

无形之念,往往斩而又生。

故用方法止念,难以彻底奏效。

追究念头生起之处,其根在于自心,杂念犹如枝叶,欲使杂念不生,必应在其心地下功,断其根源,自然枝蔓不生。

仅仅斩其枝叶,必致其根愈生,杂念愈多,难以制止。

且易勾起心火,变得烦躁,难以久坐。故当寻其心性清静之本体,返还本根,以清静之法,逐渐涵养,不求斩除杂念,久则杂念自去。

此自然无为之道,实为静坐修真之大法,胜过一切有为法门,且无弊端。

正在静坐的时候,有的人会发生身体自动的现象,但是有的人却不会发生自动,大家同样做静功,为何有的动,有的不动?

自动之时身体不由自主,各人出现的姿势又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动作的姿势也是每次常有变换。

但又不是自己让身体动起来的,请问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这是某些人在静坐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

因为每个人素质不同的缘故,所以因人而异。

比如用同样的药物,治疗一样的疾病,每个人获得的疗效,不会完全相同,也是这个道理。

静坐之时,当身体还没有完全放松,存在局部紧张,或者心中尚有隐藏的念头作怪,没有去除干净,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这种现象在气功上叫做自发功,或者有的功法认为这是出功能。

在道家修炼却认为此仅属于未能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是身心尚未进入静功境界的一种现象。

就是说心里面虽然好象已经入静,其实在潜意识之中还有念头作怪,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出来捣乱,所以在做静功时就会引动身体发生自动。

凡做静功的人,是否都要经过身体自动这一阶段?

自从第一次做静功出现自动开始,将来是否每次做功必动,永久如此?

并非人人都会出现自动,身体动的是少数,不动的是多数。

不要认为凡做静功的人都会自动,这样容易产生自我诱导,也容易造成在做功的时候不由自主会动起来,千万不可形成这样的错觉。

有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还以为是自然出现的现象。

其实这是尚未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因而不可以认为做功一定自动,或认为做功自动就是一种好的现象。

入静功深,做静功就是内部气动,而不是外部自动,二者之间存在根本上的层次差别。

身体出现自动的情况,也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全身放松、心念大静之后,这时静坐,身体即可安稳不动。

但是,外部的安稳是一方面事,静功进入到一定深度之后,内部丹田之气将来或者可能会发动,这是应该预先知道的,免得临时发生忙乱,不知如何对待,以致耽误功夫的进展。

所以形体外动和内部气动是两回事,须要认识清楚。

只有外部形体不动,内部气机才会积聚发动。

同类推荐
  • 我有十个天赋位

    我有十个天赋位

    在这个奇妙的世界,天地万灵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在其他人只有一个本命天赋的情况下,李初却可以将他人的天赋化为己用,同时可以将丹药、阵法、法宝、符篆统统化作自己的天赋,更可怕的是他还可以随意的组合、融合出新的天赋!灵魂双生+血肉分身=身外化身千里眼+顺风耳=天视地听伪装+变化=多重假面身外化身+多重假面+真名蒙蔽+天意难测=通天苟道???翩翩少年大声的立下誓言:“若不证仙,绝不下山!”
  • 英雄联盟之我真是召唤师

    英雄联盟之我真是召唤师

    穿越、灾难、外挂,通通到账的陈凡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虽然这个世界外挂有些泛滥,自身的外挂还是个共享版本,但是凭借自身的独特性,怎么也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吧。“不就一只不入阶的怪物吗?新手福利而已,看我顷刻之间取其性命。”十几秒后,“救命救命,系统大爷救我,Helpme!”有灵无智的系统,自然不会回应陈凡。当曾经的幻想被证明真的存在,过去人类的想象力有多么令人惊叹,如今的生存便有多么艰难。
  • 我不小心成了创世神

    我不小心成了创世神

    一个不小心成了创世神,这可把萧轩给愁坏了。创造世界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真香。然而萧轩的创造大道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我重生成了废铁

    我重生成了废铁

    废铁?不存在的,上一任告诉我,其实我是把神bing。……魔剑也算神bing的话。 * 某剑语录: 就算是剑,我也是个有原则的剑。 小姐姐小姐姐,缺挂饰吗?御剑飞行,脚下踩的那种。 生而为剑就得jian,不jian怎么当剑?
  • 法相之主

    法相之主

    国术大宗师孟钟,因突破更高境界,逆转时空降临异世界。在异世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孟钟”这个名字被后人提起次数最多。拂袖压群雄,一剑退真仙抚顶授长生,世无这般人站在长生路尽头,孟钟背负双手,俯视九天十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热门推荐
  • 驱魔信条

    驱魔信条

    人生有如一场梦,有的人是美梦,有的人确实噩梦。因一场游戏而带来的噩梦或许只是一个开端,噩梦可能会接踵而来如附骨之蛆缠绕着你,使你感到冰冷刺骨。作者是新手可能没有华丽的辞藻、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讲故事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有女如此,王爷小心

    有女如此,王爷小心

    楚淡墨一朝身死,带着系统穿越到墨玄大陆。为了报仇步步为营,可惜路上总有贱人挡个路。毕竟系统在手,不开外挂都对不起自己。于是以后有贱人拦路,她就来一个干一个,来两个干一双!可是……为何有个妖孽王爷缠着她?
  • 其实你也没有多难忘

    其实你也没有多难忘

    其实你也没有多难忘
  • 江苗苗她辞职了

    江苗苗她辞职了

    年轻人不愿意工作是普遍现象,不是有周日和周一综合症么?那么,辞职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真的就是大家理想的生活么?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和江苗苗一起来体验辞职后的生活吧!
  • 住在我背上的好朋友

    住在我背上的好朋友

    麦克斯是个大块头的男孩,因患有学习障碍,总被欺侮嘲笑。凯文聪明过人,却因天生畸形,同样被封闭在孤独的世界中。直到七年级暑假,两人成了好朋友,麦克斯当凯文的脚,凯文则当麦克斯的头脑。他们自封为怪物骑士,斩妖屠龙,闯荡江湖,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然而麦克斯不知道,凯文的时间不多了……最后,麦克斯克服学习障碍,在凯文送的空白本子上,第一次写下两个人的故事。
  • 我不想当你女朋友

    我不想当你女朋友

    【1V1甜宠善良闷骚的钢铁直女VS外暖内黑的竹马哥哥】李稻前世是个工科女汉子外加工作狂,今生变成了陈家的小外孙女猪猪,有一个小太阳般的小表哥和一个没心没肺的小表姐,还有一个表面温和内里黑成炭的竹马哥哥…
  • 美容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容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身为女性,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这份美丽呢?对很多人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化妆品,通过化妆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但是,对于怎样使用化妆品才是最科学的呢?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相应的化妆品知识、学会科学的卸妆、学会保管化妆品、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化妆品、学会用食物美容。总之,要想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有诸多的方法,读者朋友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现或发明更好的、更科学的美容方法,打造一份个性美,展现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此,祝天下女人美丽、健康、幸福。
  • 血燕

    血燕

    本书收入作家近年来动物小说的荟萃。在《荒野》中,独眼的断尾老豹为了年幼儿女,和隼雕展开了怎样殊死搏斗?在《血燕》里,面对人类对燕窝的赶尽杀绝,母燕们展开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抗争?在《狼途》中,迷路的女司机和沙漠狼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她最终能否逃脱?作者用雄浑大气的笔调,描绘动物界的爱恨情仇,呼唤生命的野性,给读者带来了情感激荡和生命的思考。
  • 汐颜泎

    汐颜泎

    冷漠王爷遇上神偷少女,她未曾失手过,却被他偷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