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000000021

第21章

200年后的10亿元只值现在的500元!——贴现率

假如你拥有300万元,有一笔可以让你赚300万元的生意,你认为有利可图吗?绝大部分的人肯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有!”其实,这笔买卖也不一定就保证你真的有利可图,这要看这笔能赚到300万元的生意需要多长的时间成本。一年能赚到300万元,利润率是150%;肯定谁都愿意干,两年赚300万元也不错,第一年的利润假设是150万元,利润率是50%;第二年的利润仍然是150万元,但是利润率却不是75%了,而是33.33%,因为资本金已经不是300万元了,因为还有第一年赚到的150万元。如果是20年能赚300万元呢?那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年平均利润率才只有5%,表面上获得的300万元利润其实都是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没有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因为金钱存到银行里也会生利息。假设这20年之内银行的月平均利润率是0.625%,那么年平均利润应该是7.5%,就是说300万元每年什么都不做,一年就会有22.5万元的利息收入;如果计算复利,将每年7.5%的增长一起再存入银行,那么300万元经过20年能够达到多少呢?是1274.36万元,利润是974.36万元,年平均利润率可以达到16.24%。比投资赚300万元的那笔生意多赚674.36万元,利润率高出11.24%。

可见,资本的增值是需要时间的,时间的积累才可能实现利润的增长。所以说资本具有时间价值。资本的时间价值还向我们表明,一定数额的金钱,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价值。同样一笔资金,作为费用,早付出比晚付出要付出得多;作为效益,早得到比晚得到要得到得多。因此,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无论是财务分析还是经济分析(费用效益分析),都不可以将不同时间内支付的费用和获得的效益简单相加,而必须消除因收支时间不同而导致的资金增值或者损失的差异,即按照一定的比率把费用和效益都折合到同一时点上的现值。

比如你手中有1万元,你将它存入银行,按7.5%的年利率计算,一年之后你的1万元就变成了10750元。如果反过来说呢,一年之后的10750元,只可以折合成现在的l万元。在经济活动中,这种将未来的价值、效益折合成现在价值的计算问题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我们建设的三峡水电站,假设它的寿命是200年,我们非常关注的是它现在每年可以为我们发多少电,创造多少效益,但是没有人去计算它报废的时候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拆除它。为什么呢,因为200年以后的资金折合到现在,时间已经将它变得微乎其微了,甚至达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假设三峡大坝的清除费用是10亿元,那么10亿元折合到现在是多少呢?

结果告诉你之后,你一定目瞪口呆,是500多元!可见,时间的力量是多么可怕!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经济现象,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贴现。

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兑换现金的融资方式我们称为贴现。

未来的款项折合为现值的利率就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下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称为再贴现,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利率”。再贴现率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吸引商业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从而增加商业准备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就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

银行同意之后,票据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期间的利息银行要按贴现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如果知道了未来的收入和现值,则贴现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贴现率:期数/型塑金额,现值1比如,6个月后收入10615元,其现值为10000元,则月贴现率为:

./10000小数字大学问II写给爱思考的邢些人看㈣同样,知道了未来的收入和贴现率,也可以上述公式计算出现在价值。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1元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1元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就越低。

后来,社会学家将贴现率的概念移植到社会学中,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天看来价值很小,而且将来社会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情,相对于今天来说都没有多大的意义。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逢场作戏等,都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社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恶化的突出标志。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程度、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等,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

人们对发生在未来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其原因是因为纯粹的时间偏好,就是说人们通常喜欢选择今天消费,而不是明天消费;人们希望今天享受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明天。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疾病、死亡、战争、灾难都是难以预料的,这些因素使人的个体,急迫需要得到现在的满足。虽然政府代表它的公民,而且它的行动是富有理性和明智的,但也存在社会时间偏好问题。因为政府中的执政者也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他们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他们的利益更多的是和当前人们的利益联系得更紧密,政府也必然认为现在的1元钱比将来的1元钱价值更大。

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准备金率

2010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自1984年至今,存款准备金率先后调整了33次。1984年到2003年9月20日,在近20年的时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了6次,自2003年9月21日到现在,才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存款准备金率就调整了27次,平均每年调整4次以上,真够频的!然而这还不算频,调整最频繁的一年是2008年,一年就调整了9次。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人民银行老拿它说事呢?

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商业银行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放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这种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叫做存款准备金率。即: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存款总额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法定存款准备率,它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相对应的存款准备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为多少,什么时候调整,是升是降,幅度多大,都由中央银行决定,各商业银行执行。二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所谓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指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大小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为什么近年来人民银行频繁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呢?

这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也就是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是客户的存款。为了应付客户随时取款的需要,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中央银行规定,银行不能把全部存款放出,必须保留一部分准备金。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全部存款中所占的比例,我们就称其为准备金率。这个比率一般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必须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准备金,其余的部分才可以作为贷款放出。

银行将储户的存款贷给需要货币的客户,而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然后以支票、银行本票、汇票的形式使用这些货币。这样我们就发现,其实银行贷款的增加就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本身就是货币,所以,活期存款的增加其实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依靠自己的信用,无形中通过存款与贷款活动就创造出了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流通中的货币量却增加了。

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创造货币,那么它能创造出多少货币呢?中央银行怎样控制他们创造货币的数量呢?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领教一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现在假设商业银行法定的准备金率为20%,如果最初商业银行A吸收的存款为1000万元,这样该商业银行可以贷出的货币就是800万元;得到800万元贷款的客户把这笔贷款存入另一家商业银行B,该商业银行又可放款640万元;得到640万元贷款的客户把这笔贷款存人另一家商业银行C,该商业银行又可放款512万元……这样继续下去,各个银行存款的总和一共是:

1000/0.2=5000(万元)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创造”货币的过程。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1000万元存款,通过存款、贷款的不断循环,现在银行的存款增加到了5000万元,即通过1000万元的存款,银行又额外创造出了4000万元的货币。

因此我们得到了如下公式:

存款总额=最初存款/法定准备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向央行存放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其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就下降,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或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当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是由英国创设的,其以不成文法的形式创建于18世纪。当时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扩张,许多私人银行发现,将部分资金以活期形式存于英格兰银行进行清算较为方便,19世纪英格兰银行执行清算职能以后,所有银行都在英格兰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并成为了一种传统。到了1971年,英国正式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2.5%,但是英国一直不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才最终完成它的使命。

美国是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国家。1842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先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规定在全州范围内银行必须将存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存款准备金。

1863年国会通过了财政部长提出的《国民货币法》,该法案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此后,美国一直在采取措施,不断地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制手段。

1992年以后,美国开始大幅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尤其是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最终被放置不用。

目前,在日本、欧元区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是一项基本的货币政策制度,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英国、加拿大等部分国家,则出现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存款准备金制度弱化,甚至取消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现象。

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在一些国家正在走向衰亡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西方国家的央行并不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与不用交存法定准备金的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没有利息收入,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二是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降低存款性资金成本,让商业银行更容易进入资本市场。三是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始建于1984年。当年,中国人民银行转变成专门的中央银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时把企业存款的准备金率定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存款准备金率过高,管理比较刻板、僵化。1985年,为了促进商业银行自求平衡,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不再按存款种类分类,而是统一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10%。由40%、25%、20%一下子就调整到10%,这种调整透视出当时我国管理金融的手段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起伏比较大。

1987年和1988年,为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1987年,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个百分点。

1988年央行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经过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此后的长达10年之久的时间内,我国没有再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同类推荐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一直是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演化经济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范式,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动态制度演化框架和技术变迁范式。
  • 体系的力量: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体系的力量: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寻求可供参考的发展样本。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德国恰可为中国的下一步发展提供颇具价值的借鉴。
  •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套装共5册)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套装共5册)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
  •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报告包括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地区报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报告和研究报告五个部分,从全省总体情况,各个行业、各市和绥中县、昌图县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等层面,回顾了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 掘金印度

    掘金印度

    这本书的视角是冷静客观的,尽管作者充满了乐观精神,但他的分析判断确实值得对投资印度感兴趣的读者认真了解。作者用了两章篇幅生动介绍了印度的概况,其中引用了多个案例进行说明。本书并非投资指南,但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印度主要土邦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并让读者对于印度的国体、政体的关键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投资人最感兴趣的印度经济、金融体系和价值投资(私募股权和股市投资),其系统性是目前市面上其他同类书所不具备的。印度即便现在和可见的未来不会是一个发达国家,但确实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和投资机遇。它的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业都存在巨大的机会,而其民主政体也更合乎世界发展的大潮流。
热门推荐
  • 中国电子政务十年(2002~2012)

    中国电子政务十年(2002~2012)

    本书从总体进展、体制机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典型经验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过去十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行总结回顾,全面展现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并围绕重大决策、重点工程、模式创新、网站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通过对近40位电子政务有关领导、国内外专家和一线建设者的深度访谈,解读政策背景,剖析关键问题,探索下一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 黄昏晨晓

    黄昏晨晓

    高耸入云的界壁既是保护人类的庇护所,同时也是困住人类的屠宰场。隐藏在迷雾中的真相,越壁而来能否拨开迷雾……
  • 西夏死书3:决战贺兰之巅

    西夏死书3:决战贺兰之巅

    唐风和韩江成功破解第二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找到了在频繁的地震中仍保存完好的黑鹫寺上寺。在探险中,他们遭遇了一系列诡异事件,最后发现,所谓的皇家寺院,居然是谅祚的母亲没藏太后的墓葬!而黑喇嘛的死、克格勃的学员暴动、军统的秘密任务……一切的疑团,全部指向一个地方——中蒙边界无人区。
  • 我能改变他人锻位

    我能改变他人锻位

    不知名对手:“我锻位九锻,你八锻,不是我对手!”洪天:“你马上不是了!”淡定的用了十亿锻位点,把对手降到同一锻位,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对手。嗯,如果还不行,那就降到零,一手捏死!PS:这是一个走在氪金路上的故事!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5)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狐妖有点飘

    狐妖有点飘

    少林寺毕业的白小糖业余爱好就是吊打自己的死对头祁尘,可能老天同情祁尘的遭遇,一经穿越白小糖竟然生活在祁尘统治的妖族,新仇旧恨一起算......(已完本)
  • 蜗触蛮三国争地记

    蜗触蛮三国争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莫里茶传奇

    莫里茶传奇

    “平身!”康熙帝从吴正枋手里把画接过来,让他坐下回话后,才把手里的画交给苏克萨哈。苏克萨哈展开,只见是一幅山水画图,画上题有“勐卯山水图”的字样。康熙脸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这是谁的画?”吴正枋恭敬地回话道:“万岁,这幅画就是莫里茶的祖传秘方!”“这幅画是莫里茶的祖传秘方?”康熙帝问。吴正枋点点头:“是的,圣上,您一会就知道了。”他说完,便含了一口莫里茶水,“噗”地往画上一喷,接着,叫女儿吴琳生起火炉,请衍散峰和李庶民、吴琳帮忙,四个人各自捏着画的一个角,在火炉边烘烤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画上的山水慢慢隐去,几行行书渐烤渐明晰……
  • 一梦成谶:大佬的小太阳

    一梦成谶:大佬的小太阳

    20岁的肖乐乐重生了,回到17岁的这一年。肖乐乐正是因为在这年的校园晚会上扮演的因爱发狂的高中生而被左奕看上,从而过上了金丝雀的生活。说什么肖乐乐也不会重蹈覆辙。既然重生一次,肖乐乐要好好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远离左奕。————————————A市众人皆知左家大少喜欢波大性感的尤物,却不知在大少知晓情爱之事后,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在自己的春梦中惊醒,主角都是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孩,可是总是看不清她的长相。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左奕看见了马路那边的肖乐乐,自己做的梦才终于圆满了。(简介无能,预知详情如何,请看正文分解)
  • 关键时刻,曹操是这么干的

    关键时刻,曹操是这么干的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有议的人物。拥之者称之为英雄,反之者称为枭雄,但无论如何,能从一个叛经离道的顽皮少年,左右冲突,一步步造就霸势,走上高位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他的智慧超群。本书将曹操的一生的功过、成败细致点评,同时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为读者送去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