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100000007

第7章 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4)

《先知》是蔡仪小说的代表作,写楚人卞和屡献宝玉,反被刖足,郁愤而死的故事。小说是从卞和第二次刖足写起的,“卞和拖着他血淋淋的右脚和刀痕斑剥的左脚,怀着那块‘假充宝玉的石头’”爬回家去,一路上受尽冷嘲热讽,甚至家人也不理解,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的生活是以这石头为中心--也可以说他正是为这石头而生活,而有这石头他才能生活的;说得恰当一点,他就是这石头,石头就是他了”,“他望着眼前闪耀的希望之光,过了四十多个年头”,最终抱着那块被认为“假充宝玉的石头”冤死荆山,孤愤终身。只是在他死后,那“石头”才被承认是宝玉。我是在这小说问世五十多年之后才看到的,今天读之,仍然深受触动。它被选入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小说选》。编者说:《先知》“是一篇孤愤之作,小说通过一个先知者遭受残害以至毁灭的悲剧,愤怒地控诉揭露了统治者的愚昧残暴,歌颂了先行者的坚持真理不惜牺牲的高贵品质。”好像小说的内涵不止这些,有时感到用理性语言很难说清。

另一篇小说《重阳节》,《华北日报》副刊一九三一年四月三日、四日连载,署名蔡南冠。这篇小说可称道之处,在于其情节构思之奇特。大革命失败后***清乡队天天杀人,一个姓胡的“教练”,杀人成性,被视为“英雄”,他传授杀人技巧,如何“一下断骨而留皮”。这天他外出,手下人又逮来一胡姓之人,只因他系了一条红腰带,被争相砍死。胡教练回来,听说杀了人很高兴。等仔细一问被杀者情况,脸色大变:原来是他弟弟。

还有一篇小说《绿翘之死》,发表于一九三三年的《沉钟》,署名蔡仪。写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挞杀婢女绿翘的故事。史载,鱼玄机在诗集中留下不少情场失意、悲惋自悼的诗歌,大胆坦率、激情烂漫。然而,她追求爱情,一再失败,她的热切期望一再落空。小说写她由失意、猜疑、嫉恨、憎恶以致发展为杀害一个婢女。蔡仪企图用现代心理学阐释鱼玄机,创造了一个多才但狡黠的形象。

在日本写的小说《旅人芭蕉》,大约也是发表于一九三三年的《沉钟》,署名蔡南冠。写十七世纪日本大诗人松尾芭蕉在行吟生活中与“妄念”作斗争的故事。芭蕉原想通过旅途行吟作为断绝现世妄念的手段,“俳谐之外,不谈别的话”。忽然,从草堆中钻出两个小孩,前头那七八岁的女孩子似曾相识,“原来这女孩儿正像她呢!”小说写道:“他的衰老了的血液忽然由温热而沸腾似的在全身奔窜……他平时努力而又努力地压抑着的所谓有碍俳谐修业的妄念,正是冬眠醒后的蛰虫样在这时蠕蠕地动起来了。”但最后终于平息了,“不安反而淡了,他老了。”这段心理描写十分出色,即使拿到今天,仍然非常光彩。而且,它的风景描写,诗一般美。杨义在《他在东京琢玉》一文中论曰:小说把握着一个微妙的心理学的也是诗学的契机,剔出一个真诚的老诗人从窥探自然界的玄妙到反观内心中失落的半分自我的心理波折,并把它消融在日本旷野的美妙风光之中,于情景交融处,颇浸染着一点印象派画的明丽、苍凉和空朦了。

此外,还有一篇《混合物的写生》,见于一九三四年第三十三期《沉钟》,署名蔡南冠。这是蔡仪先生根据自己一九二七年在武昌一个同学家见闻写成。该同学父母是乡绅,被农会逼迫;该同学妹妹却是农会妇女会长。不同身份、不同倾向的人天天坐在一起,讨论时局,形成一个“混合物”。

有一次,蔡仪先生同夫人谈到苏曼殊,因为有人将他同曼殊比较。蔡仪先生说:“像曼殊那样的心情我是没有的,我的小说《先知》、《旅人芭蕉》,都老老实实依照事实描写,我也想过,浪漫主义一点吧!写了《绿翘之死》,从鱼玄机的角度设想绿翘如何如何,甚至大胆写了一点色情,终于还是写不下去,……后来又想自然主义地如实描写,又写了一个《混合物的写生》。结果是不成功。只能老老实实一笔一划地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忽然发现了文学蔡仪--小说家蔡仪。这真是现代中国文坛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

但是,在中国现代和当代叫得最响的还是那个进行抽象思维的学者蔡仪,理论家蔡仪,美学家蔡仪。

美学蔡仪

蔡仪先生的理论活动、理论着作,根本上说是美学活动、美学着作。除了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写了少量的史学论文,五十年代初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他的所有理论着作,都可以说是美学着作。他的第一本专着,四十年代初写的《新艺术论》,是艺术哲学,按今天的说法,是“文艺美学”。它是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谈艺术问题的,而且最后归结到艺术的美是什么的问题。蔡仪先生在解放后五十年代写现实主义问题论文和其他论文,以及《文学知识》;六十年代主编《文学概论》等等,都可以归结到“文艺美学”这个大范畴里面去。

蔡仪的文艺美学思想,用一句话概括: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石,阐述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认识,而其特性,则是形象的反映或认识; 文艺的最高成就,则在于真实地反映现实,要达到现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个别性的真实和普遍性的真实,要用个别性反映普遍性,也即创造艺术典型。这个思想几十年一以贯之,从未动摇过也未改变过。如果有些许变化,那也万变不离其宗。在蔡仪看来,真实性、典型性,至高无上。直到一九七八年同他女婿汤龙发谈《红楼梦》研究时,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二十多年来把《红楼梦》吹得神乎其神,不免讨厌。解放以来,论《红楼梦》的当不下千篇,有哪一篇真能从它反映历史的真实到如何程度这点来立论的?只想把几个空洞的概念去硬套,那是毫无意义的,如说什么‘写了阶级斗争’啦,写了盛衰啦,试问亿万卷的史书,政论文或时论文,不都写阶级斗争吗?难道《红楼梦》因此就是好得不得了吗?”另,一九八七年底博士生吴予敏送给他一册印有郎世宁画幅的挂历,曾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喜欢郎世宁的画,他画的花、鸟都比现实的花鸟美。我不喜欢中国的写意画。”为什么喜欢郎世宁而不喜欢中国写意画?这与蔡仪先生的文艺美学主张有关。郎世宁的画,如事物本身那个样子反映事物,甚至比原物还美;而中国写意画,则往往变了形。不管这个看法你同意不同意,但这是蔡仪先生的主张,也可以说是蔡仪美学的特点。

蔡仪看起来十分完整、十分庞大的文艺美学体系,就是以此为骨架建筑起来的。请看《新艺术论》的章节内容:第一章“序说”,谈艺术与现实、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技术、艺术的特性,中心是概说艺术认识现实和如何特殊地认识现实。第二章专讲“艺术的认识”,先是一般讲认识是现实的反映(哲学认识论);其次讲艺术是认识之一种;再次讲艺术认识到特殊性。第三章“艺术的表现”,讲认识之后要表现出来,而艺术表现则是艺术认识的摹写和传达;并且谈了艺术表现代技巧。第四章讲艺术相关诸属性: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以及个性、阶级性、时代性、永久性等等。仍然是围绕唯物论艺术认识、艺术反映来谈的。第五章“典型”,谈“现实的典型与艺术的典型”,“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正的典型与负的典型”。第六章“描写”,专讲艺术表现的。第七章“现实主义”,给于现实主义全面解说,与苏联学者不同:现实主义不只从文艺复兴时起,而是有“古代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后,第八章“艺术的美与艺术评价”,与“新美学”接上了。

这个体系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它写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出版于一九四二年末。不信,你翻翻前前后后的同类着作,比较比较看看。

与蔡仪自己的着作比较,历史地看,它的价值远远高于《文学概论》。

这部书在当时反响很好。王琦回忆说:“蔡仪对郭老十分敬重,以师事之。一九四二年秋,他的《新艺术论》脱稿后,曾送郭老审阅,郭老看后大为赞赏,在一次文委会全体同志参加的周会上,郭老说,我们这里有一位埋头苦干的同志,默默地写出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着作《新艺术论》,这位同志就是蔡仪。郭老还推荐《新艺术论》,希望大家读一读。”(王琦:《蔡仪同志二三事》)

蔡仪先生解放后的文艺理论论文,如论现实主义问题、典型人物问题、批评性文字等等,还有主编的《文学概论》,大都贯彻了《新艺术论》中的思想。思维更缜密了,更纯熟了,有时加进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和政治性内容(是好?是不好?),别的,变化不大。

四十年代的《新美学》,标志着蔡仪一般美学研究的开始。该书出版后,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日《中央日报》第八版《书林平话》第三十期发表一篇评论文章,至今不知作者何许人。论者评道:“这书有它的新体系,无论这用新的方法所阐发出来的路线是正确抑疵谬,但至少对于旧美学的若干矛盾问题是解决了,故而这一册书是从破坏入手的。破坏了旧的美学系统,于是采建立新的系统,而处处可以发现在破坏的一方面优于建设的一方面,这是任何新科学的必然途径、必然性质。综观全书,很多精彩的新见,尤其是批判方面确能使徘徊于旧美学圈子内的读者看到些曙光。可是作者也有他的幼稚、未成熟甚至于仍带有观念论的色彩处,如关于事物的典型性,作者还不能充分地从客观的根据去剖析,又如关于美感的种类整章,不过略为修正一些旧的解释等,未能使读者满意。然而对于美学的论说,这书已进步得多。并且借此还可以看出美学此后大概都发展的路向。”

这个评价是客观的。

五十年代,蔡仪先生有《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六、七、八十年代有《新美学》改写本。并且主编了《美学原理》。蔡仪美学的具体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不用多讲。且看《新美学》主要章节:第一章“美学方法论”。先谈“美学的途径”--新旧对比。次谈“美学的领域”--美学的全领域包括美的存在、美的认识及美的创造。再次谈“美学的性格”--艺术学、心理学、一般哲学之关系。第二章“美论”。先说旧美学的矛盾和错误;再论美的本质--典型(美的东西即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即事物的典型性:“总之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在典型的事物中更显着地表现着客观现实的本质、真理,因此我们说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真理的一种形态,对原理原则那样抽象的东西来说,它是具体的。”);美与事物的个别及种类--自然的、社会的,“典型的种类中的典型的个别,是高级的典型的事物,最高级的美的事物。”第三章“美感论”。美感旧说批判。美的认识。美感的性质与根源。第四章“美的种类论”。单象美、个体美、综合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第五章“美感的种类论”。雄伟的美感和秀婉的美感。悲剧的美感 和笑剧的美感。第六章“艺术的种类论”。旧说批判。单象美的艺术。个体美的艺术。综合美的艺术。

有一点也许应该注意到:蔡仪先生不承认有所谓“崇高”、“优美”之类的划分,认为那不是美的种类,而是美感的种类。

再,蔡仪很不喜欢“审美”这个词。他几乎不用,也不喜欢他的学生用,上面已谈到。他认为,这是他的唯物主义原则。

《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申说自己的观点,文章写得勃勃然有生气。

《新美学》改写本,蔡老自己非常重视。历时近二十年。第一编“叙伦”,增加了美学史回顾和批评性、论辩性文字。第二编“现实美论”,反复地、深入地阐发他的唯物主义美论。第三编“美感论的哲学基础”--为了说明美感是美的反映、认识这个唯物主义原理,蔡仪先生特别增加了“哲学基础”部分的分量。第四编“美感论”。蔡仪先生关于美感的论述是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的,而且较之其他美学派别,花的气力要大些,也深入些。第五编“艺术总论”。

《新美学》改写本可谓煌煌巨着,是其晚年着作,是对一生美学思想的修订、总结、“定稿”。在《新美学》改写本中,其一贯的美学思想观点更加精致化了,更加深化了;表述得更充分、更纯熟了;某些思想也有进展。然从另一角度说,其美学思想、美学体系却没有根本上的实质性的发展,而且又加进去一些意识形态的批判内容--依学生看,意识形态色彩本应淡化才好,愈淡化愈好。

蔡仪先生的美学,是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坚如磐石,雷打不动,一以贯之,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阵地。像蔡仪先生具有如此坚忍不拔的学术立场者,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没有第二人。

我想起蔡仪先生在他的小说《先知》中所创造的卞和。那是个殉道者形象,为他所认定的真理殉道。

蔡仪先生就是一个美学殉道者,为他一生苦苦追求和维护、并献出他整个生命的唯物主义美学殉道。

我认为蔡仪先生的美学贡献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美学革新者--当时他是中国最激进、最先进的美学家;

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建者;

中国现代美学的系统、完整体系的第一位构想者和实施者。

蔡仪先生也有他的时代局限,主要是以下三点:

他所处的时代只提供给他那样的眼界和思维;

意识形态的局限;

自身认识的局限。

无论如何,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永远镌刻着蔡仪先生的名字。

2004年7月25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上的讲演

(原载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宋词中的一朵奇葩,这与她的生活和经历息息相关。跟着作者的文字,再见女中李易安的当行本色,领略其幽雅风骨,痴人雅趣。透过千年的烟雨,再见易安的当行本色。本书共分为八章,作者透过千年的烟雨,从李清照的生平发展以及词的发展演变来审视李清照的词和她的艺术世界。
  • 第二父母

    第二父母

    这是一部反映教师生涯与人生命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所有任课老师的故事,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可亲可敬。作品细节丰富,情节感人,可谓一部教师列传,也是一部中国当代教育史。作者并非在传达那种司空见惯的师生情,而是意在展示独特的精神传承关系:无数品格超拔的老师,用他们的言行滋养了一个个生命;父母生育了我们的肉身,而老师给予我们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作者不为尊者讳,如实记录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因而也是一部深刻揭示老师生存状态的力作。
  • 闲庐文钞

    闲庐文钞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
  • 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欧战蒙难记

    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欧战蒙难记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华工纪念碑揭幕式上致辞:“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与自由。请允许我向这些用自己的生命为法国的独立和人类的理性原则的胜利,做出贡献的中国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法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作者的题记则是——文献档案确凿记载:近一个世纪前,15万中国人曾经浴血欧洲西线,可是历史却出现了重大的缺失,这支由泱泱大国派出的羸弱之师,有多少人成了异国冤魂?近一个世纪过去,历史尘埃不应湮没中华先辈的屈辱、痛苦、血腥的搏杀与悲愤的呼号。
  • 问青春

    问青春

    《问青春》是沈阳教育工作者卢娜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摸索、探究、思考的文字记录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逐梦,和你一起、蓦然回首这几个部分。
热门推荐
  • 风水无双

    风水无双

    别看那恶名昭著的赤川左将军与当朝宁华侯互相掐架了几十年,其实他们两个私下却是私交甚好,直到某日,左将军于大庭广众之下将其挂到城墙上,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迅速恶化。终于,在宁华侯机智(厚颜无耻)的计策中,左将军华丽丽的落入法网。
  •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幕学举要

    幕学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嫡女回归之穿越之旅

    嫡女回归之穿越之旅

    她机灵古怪,时而不着调,腹黑的她突然积分集齐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穿越…………她是将军府的嫡女,天生废材,痴傻,只因出生时百鸟朝凤,天空出现异样,将她许配给太子招来祸端……,他是男扮女装的相府小姐,天生体弱,用药掉着那一口气,当他遇上她时,会擦出怎杨的火花片段____某日小狐狸叫道“霖霖”顿时寒风涉涉狐狸怂道,“咳咳,积分集齐了,要不要走啊,”林霖霖淡淡道“等会”可不知,这等会尽是五年
  • 天界幼师

    天界幼师

    又名:我的学生可爱吗我夕颜只是一个地球平凡可爱的女孩,只是签了一个什么契约,就要我当一群熊孩子的老师。光熊孩子也就算了,还有一群更加难搞的家长,不光家庭矛盾,还要当红娘。。。“那边的神皇与魔皇两位家长,能不能不要当着孩子面打架。不打架也不要秀恩爱!”“还有那边的凤后能不能放下手上的棒子,凰帝以经满身是伤了!”夕颜又看了看对着自己求爱的人皇,一脚踢开。转身看向偷笑的天道,大叫道:“我为什么手贱签那狗屁契约啊!”
  •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由美国史密森学会推荐,是全球最经典的科普读物之一。真实地记录了达尔文随“小猎犬号”开展为时五年科学考察的生动有趣的过程。分为“动物”、“人”、“地理”和“自然”四个栏目,共有80多幅精美插图。这一切都是之后他撰写《物种起源》的基础。全书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读者面广,既适合少年儿童读者,也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并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本书遴选的20世纪近百位顶尖作家的100篇散文精品,每一篇都堪称令人神醉的美文。那“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的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代表一个时代的水平。 为了编选出真正传代的美文,为了使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名实相副,我们坚持自己的操守和良知。不选违心之作,趋炎附势、诘屈聱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绝见不到踪影。增删五次,反复推敲之后,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中华百年散文选本。
  •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简称NSA,超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行动最神秘的情报机构。“棱镜”窃听计划,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拥有着监控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在国际情报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详细揭秘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背景、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以及其在历次战争、事件中所进行的幕后操作,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了NSA在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