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700000013

第13章 陵园探宝(1)

火烧始皇陵

就在秦俑博物馆如日东升之时,由考古人员程学华率领的钻探小分队,如同二战时期盟军在欧洲开辟的第二战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却纵横驰骋、连连得手,步步向前推进。

早在1976年秋,秦俑三号坑被发现试掘之后,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程学华从考古队分离出来,单独率领部分从当地招收的“亦工亦农”考古训练班学员,组成一支钻探小分队走进秦始皇陵园,开始大规模的钻探,以期揭开秦始皇陵地宫周围埋葬于地下的所有秘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左丞相李斯和小儿子胡亥,在近侍中车府令赵高等臣僚、卫队的簇拥下,开始了第五次,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次出巡。

大队人马伴着初升的旭日从都城咸阳起程,在金风丽日下出武关、过丹汉两水域,沿长江东下分别到达虎丘山和会稽岭。秦始皇在会稽岭祭奠大禹,刻石颂功,并针对东南地区存在的氏族社会婚姻习俗和男女淫乱的现状,提出了“要大治濯俗,天下承教化之风,使民俗清廉”的新型封建思想。同时刻石宣示,以醒时势臣民。

离开会稽岭,秦始皇率大队人马从长江渡江沿水路到达琅砑。在方士徐福的诱说下,秦始皇亲率弩手进入东海寻找鲛鱼作战,并将一条巨鳞可辨、若沉若浮的大鱼用连弩射死。

当秦始皇满怀胜利的喜悦,在琅砑台饮酒作乐之时,忽感身体不适,只好下诏西还。车队到达平原津,秦始皇竟一病不起。左丞相李斯见状,急令车驾速返咸阳。

时值盛夏,如火的烈日灼烤着这支车队,大路上弥漫升腾着黑黄色烟尘。李斯、胡亥心急如焚,秦始皇痛苦不堪,不时发出阵阵呻吟,死神在一步步向他逼近。

当车队到达河北境内的沙丘时,病入膏肓的秦始皇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强撑身体,把李斯和赵高叫到跟前,让他俩草拟诏命,传诏在北疆防御匈奴的长子扶苏速回咸阳守丧。

李斯、赵高匆匆把诏书拟好,秦始皇过目后,用颤抖的手把玉玺递给李斯,有气无力地说道:“速派使者送达扶苏……”余下的话尚未说出,便撒手归天了。

这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改天换地的一代伟人,终于走完了他那辉煌的人生途程。死时年仅50岁,从他自称始皇帝算起仅为12年。更令人扼腕的是,当秦始皇的尸骨进入他生前修筑的那座地下迷宫时,大秦帝国已是日薄西山,只靠惨淡的光晕来照耀这块板结、干裂的黄土地了。

公元前207年9月,起义军将领刘邦率领军队攻克了函谷关,直扑秦国都城咸阳。这时秦始皇已命丧3年,其子胡亥也被丞相赵高所杀,帝国古船只有靠秦始皇的孙子秦王子婴独自支撑,并向着死亡之海作最后的航行。

待刘邦率大军兵临城下,子婴大惊失色,眼前的现状使这位倒霉的末世皇帝清楚地认识到,大秦帝国已经彻底走向沉沦。既不能出战,也无力守护,惟一的选择就是开城投降。

年轻的子婴乘白马素车,以绳套颈,手捧传国玉玺,满面泪痕来到刘邦跟前屈膝下跪,俯首请降。刘邦面对这位只做了46天皇帝的秦王,冷笑几声,命部下收起玉玺、兵符和节杖,并把子婴看押起来,挥军攻城而人。

至此,秦始皇东征西讨所创造的伟业,仅在世上存续了15年就烟消云散,分崩离析了。

刘邦进入咸阳,遍召当地豪杰长老,公开宣布自己的政见:“现与诸位父老约法三章: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刘邦引军离开咸阳还驻霸上,不久项羽率大军赶来。当这支江东大军进入咸阳后,竟在一天之内就将秦国皇亲国戚800余人连同4000名文武官员全部斩首示众。秦王子婴也被项羽亲自用方天画戟扎入胸腹,扔到街心而气绝毙命。随后,8000江东子弟兵潮水般涌入秦宫,将财宝、美女抢劫一空,紧接着又一把大火将包括阿房宫在内的宫殿、楼阁烧成一片废墟。这支以复仇为目的的军队,在东返路过秦始皇陵园时,项羽又下令挖掘陵墓,抢劫财宝,捣毁一切可能捣毁的建筑。大火在陵园升起,数日不灭。70万人费尽37年心血建筑的陵园,在大火中变为一片焦土瓦砾。这是有史可查的秦始皇陵园遭到的第一次也是最为致命的一次劫难。

之后,刘邦与项羽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争夺最高权力的交锋,直至项羽兵败自刎乌江,为期4年的楚汉战争才告结束。

对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这一悲剧性命运,千百年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扼腕叹息,并发出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哀惋之情。可惜,历史没有倒转的机会,即使项羽当年真的渡回江东,历史也未必重新改写它的结局。项羽的失败绝非偶然,早在他火烧咸阳,焚毁秦始皇陵,砸碎兵马俑之时就注定了。因为,一支连人类文化都不认识和不珍惜的军队,他还能认识和珍惜什么?项羽谢世2000年后,中国大地上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就曾清楚地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斯言是也。

刘邦称帝后,随着国家的日趋稳定,他下令对秦始皇陵墓妥为保护,并安排20户人家具体负责陵园的看管事宜。劫后余生的秦始皇陵园总算得到暂时的安息。

自项羽的洗劫之后,尽管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对秦始皇陵园都作了适当的看管,但依然没有断绝陵墓被盗掘的厄运,一只只黑手不时地伸向陵墓陪葬坑。据传,后赵时,曾割据为王的关中人石勒和石季龙两兄弟派人来到河南用探铲探到了战国时期赵简子墓的确切位置后,趁夜深人静偷偷挖掘起来,很快进入墓穴隧道。此时赵简子墓已渗人数尺积水无法行进,他们便以盗墓人特有的方法制作了绞车,用牛皮囊向外排水。时值秋天,当他们刚刚将墓道中的积水排完,外面的雨水又沿着挖开的通道灌了进来,反而积水更多。眼看着一个月过去了,积水始终没有排除,盗墓者不得不先堵死通道,弃赵简子墓而来到秦始皇陵,并在封土以外不远处挖掘起来。这次他们的苦心没有白费,终于打通了地宫隧道,盗走了隧道门旁安装的铜柱数根。正在他们进一步向地宫深处挖凿时,被守陵人发现,并迅速报官,才不得不含恨忍痛弃陵而逃(按:后经考古钻探证明,此次盗掘的不是秦陵地宫,应是某个陪葬坑。)

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作为起义军首领的黄巢本人亲自下令派兵公开盗掘秦始皇陵园,以补充军费和兵器的不足。这次盗掘是继项羽之后对秦始皇陵园的第二次大规模洗劫。也就在这次洗劫之后不久,黄巢军兵败长安,帝国皇帝之梦也从此破碎了。

2000多年来,民间的许多人把项羽与黄巢的失败之因,说成是秦始皇阴魂的报复,这显然带有迷信色彩而不能使人信服。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敬畏。

继黄巢之后,秦始皇陵多遭破坏,但少盗掘现象。清朝灭亡后,随之而起的是天下纷争、军阀混战的局面。陕西军阀派兵挖掘了秦始皇陵陪葬坑,并取走了大批珠宝。这是项羽、黄巢之后又一次对秦始皇陵园的大规模兵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驻西北军队为抵抗解放军的攻击,以秦陵为制高点,在封土四周挖掘出数条战壕应用于战争,致使面目全非的秦始皇陵园雪上蒙霜,千疮百孔。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封土的高度,西汉时为“坟高五十余丈”。按当时每尺23厘米折算,封土高度应为115米甚至还要多些。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作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公布。同年,陕西省文管会王玉清等考古、文物管理人员对陵园进行了勘察和测量,这时的陵顶封土已被雨水冲刷到不足当初高度的二分之一,仅为43米。

当然,王玉清等人这次的勘查对陵区文物的分布及地下深埋的秘密仍一无所知。要真正弄清陵园的一切,还要等到兵马俑被无意发现后程学华率考古钻探小分队到来之时。

1976年秋天,在清风吹拂中,程学华翩然而至。

马厩坑与珍兽坑

考古学家程学华站在秦始皇陵封土之尖,举目四望,陵园周围的庄稼多已收割,大片的田畴只有银白色的荒草在秋风中摇摆。他反复察看了地形,悄然走下陵顶,率队来到陵园东侧的上焦村外,开始了漫长的钻探岁月。

一把把洛阳铲钻入当年的皇家圣土,一块块黄土碎石在力的打击下被切割开来。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如血的残阳洒映在高大的秦始皇陵上,晃动的野草翻起点点赤红色的光,如同飘荡的流火。天地辉煌,大自然再度张开生命的活力,接受苍茫寰宇的热切亲吻。历尽沧桑劫难的秦始皇陵园,也在这天地的馈赠中孕育着一个灿烂的未来。当程学华的探铲再度穿人地下时,随着铲杆的微微颤动,传来一声微弱但异样的声音。据传,凡是富有经验的盗墓贼在钻探时,都能从铲杆和声音的变化中,确切地感知和判断出地下的器物。作为考古专业人员,其钻探技术当然要远胜于盗墓贼一筹,否则,便称不上是考古学家,而只能算是掘地的农民了。寻的东西就要从这里面世了。他没有声张,而是拔出探铲移动了位置继续钻探。此时的程学华期望这里会再度出现像一号兵马俑坑那样庞大的地下军阵,再现人类文明的奇迹。但事实却使他失望并陷于迷惑,紧随探铲带出的不是一块块陶片,而是朽骨的残迹。

他把所有的钻探人员叫到面前,对两种不同的迹象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凭听到的声音和铲杆赋予的感觉,他第一次所碰到的是个陶俑已成定局,而在这陶俑的旁侧出土一堆朽骨残迹该作何解释?况且从朽骨的形状、粗细来分析,又不像人骨。这就否定了会像一号兵马俑坑那样出土的朽骨多为汉唐之后葬尸的可能。为解开这埋藏地下的玄机奥秘,程学华决定将钻探情况上报后进行试掘。

周围5米见方的土层很快被掘开。当深入地下2米时,一个陶俑的头盖露了出来,这就是程学华在钻探时感知的陶俑。当发掘人员将坑全部试掘完后,呈现在钻探人员面前的是一幅和一号兵马俑坑完全不相同的画面。

一个高约70厘米的陶俑背西面东安详地跽坐着,脸部和手背分别涂有粉红色颜料,头后部挽有细长的发辫,衣袍呈淡绿色,两眼平视前方,面带慈容,双手平放在腿上,似在观看和等待着什么。

在跽坐俑的面前,放置着陶罐、陶盆、陶灯等不同形状的陶器,陶盆内有朽烂得发黑的陈迹,隐约可辨出是谷子和谷草。在陶器的前方,则是一副硕大的骨架,虽经2000年掩埋,但考古人员一眼便看出这是一匹马的尸骸。

同类推荐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
  • 手写情书

    手写情书

    希望《手写情书》,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10多年前,就曾有朋友邀我将写过的文章整理一下,出个集子。我没有答应,当时的想法是,等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厚重的时候,再说。然而,随着生活的变迁,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应景之作却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惶恐,害怕会失去“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快意。一个男人到了36岁,除了向青春告别,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困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答案之一。我就下决心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一直支持、关爱着我的家人、师友们的一个回报。
  • 邹韬奋作品集(1933-1934)

    邹韬奋作品集(1933-1934)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没什么好怕的

    没什么好怕的

    一个无为而治的家庭,如何造就了睿智、有趣的小说家?巴恩斯式自传,坦诚、尖锐、幽默。《没什么好怕的》是家族记忆的探索,更是创作思想历程的追忆。阅读此作,可以一窥巴恩斯所有经典作品的原型。“我哥哥质疑记忆的根本真实性,而我质疑我们渲染记忆的方式。”《没什么好怕的》是巴恩斯的家庭回忆录,其中既有他与身为哲学系教授的哥哥的观念交锋,又有对家族往事抽丝剥茧般的探索;既是他对于死亡与永生、上帝与自我、时间与记忆之思考的梳理与追忆,又是对他崇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集体致敬。尽管巴恩斯郑重警告读者“这不是我的自传”,但这部作品依然为我们呈现了作者创作生涯的思想脉络,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福楼拜的鹦鹉》《终结的感觉》《时间的噪音》等所有经典作品的影子。
热门推荐
  •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为胡适、唐德刚及龙应台所敬重,权威体制下最值得重读的斗士雷震唯一传记。在战后台湾民主宪政运动发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与胡适等人一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宣传民主自由与宪政理念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台湾有了重新集结的机会,并以公共论坛的方式臧否时政,发表建言,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书生议政”在那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彰显那个时代的困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艰难处境……
  • 传说之下魔法传说

    传说之下魔法传说

    本人第一次写文非常紧张.....本文将对原作Undertale的大部分内容和设定进行修改,毕竟同人嘛......并且将会有其他AU穿插(还很多),希望不会引起其他AU粉丝的辱骂之类的.....
  • 生命的遐想

    生命的遐想

    未来,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地球上的动物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你一定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生物进化是有规律的,可这条规律是什么?这就得问问科学家了。《生命的遐想》就是带着大家来和科学家座谈聊天,看看鱼将来能不能变成鸟在天上飞,乌贼会不会上岸变成陆地统治者,大猩猩会不会变得像人一样聪明……
  • 逍遥渔夫

    逍遥渔夫

    贝海,整个东海岸最成功的渔船船长,几年时间就被美国东海岸的渔夫们称为传奇人物。神乎其神的找鱼手段,几乎从不出错的识鱼能力,还有每次出航都让无数渔夫羡慕的渔获。不光是论起重量,论起鱼质量和体形也是一等一的。从一个一开始让人看不起,甚至认为根本不懂捕渔的中国小子,变成别人眼中的超级船长,而且比所有干了几乎一辈子的渔夫都要厉害的年青人,有一个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他有一件根本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法宝。正是因为有了它,这才让一个啥也不会的毛头小子变成了让无数渔夫羡慕的传奇。新书《山洼小富农》上传了,希望各位大大多多捧场,多多收藏!http://m.pgsk.com/info/1004929121
  • 弄扁舟

    弄扁舟

    姚尤,一位因母亲催婚而陷入自我否定的伪极简主义者。谢云逸,一位谈过两次恋爱最后放弃感情的伪理性主义者。两位在世不称意的人,因缘际会之下,看对了眼,走在一起,共弄扁舟。---------------------温馨日常文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郗先生,你又偷亲我

    郗先生,你又偷亲我

    南都里的女人千方百计的想吸引郗公子的注意,却不知黎晚已经登堂入室。黎晚在一开始,便知道郗璟琛不是好招惹的。三年之期,她还是越陷越深。后来,娱乐圈女神黎晚被爆出绯闻……郗璟琛站出来,“让各位失望了,黎晚是我的妻子。”郗璟琛:心里没点数?黎晚小心翼翼的抬眼看他:我偷吃了糖?
  • 春秋繁露义证

    春秋繁露义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似卿归

    似卿归

    当你是博弈之间的一颗棋子时,怎么办?姜四:“掀了棋盘!”一朝醒来成了边境女奴,身体是她的,魂魄是她的,命却不是。师父身陨,自身命不久矣。她欺天以借命,一世渡三生。王宫大殿上,曾日日在铜镜里见过的女子,从她面前走向高台之上,风华无双。姜四微微弯了眉眼。我的命,总要还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