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700000003

第3章 往事越千年(1)

湮没于历史中的信息

第二天,考古人员携带工具到农民打井处实地勘察。大家站在荒芜的田野上,看到当地农民挖出的那个深45米的方坑,从断面农耕层以下布满了红烧土、灰烬、陶片和俑的头、臂、腿。俑虽已残破不堪,但多少可以看出它的大小。如此规格的陶俑,使考古学家们大为惊异,尽管此前他们在陕西这片黄土高原上挖过不计其数的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等墓葬,却从没见过如此高大的陶俑。禁不住从内心惊叹道:“奇迹,真是奇迹”

在一番感慨惊叹之后,考古人员按照发掘程序工作起来。首先是对地形地貌的调查,通过现场勘察知道,这里位于骊山北麓、秦始皇帝陵园东门的北侧,距陵园东垣外约15公里,地处骊山溪水和山洪暴发冲积扇的前沿。多年来,屡经山洪的冲刷和淤沙堆积,形成了1米多厚的沙石层,表面浮积了大大小小的河卵石,上面长满了灌木丛和当地常见的柿树、杏树等。

当地理环境搞清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拍照、文字记录、测量等对考古人员来说不可或缺的工作,然后开始普查。通过查找文献,走访当地群众,发现历代王朝编纂的史书上,没有任何有关兵马俑的记载,一切故事都来自于民间--

信息之一: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后,亲率大军东渡黄河,直扑北京。多尔衮带领数十万八旗子弟进驻山海关以东的茫茫雪原,虎视眈眈翘首西望。大明帝国已走到了它的尽头,向历史的死海沉去。

由于战祸连绵,骊山脚下难民云集,西杨村顿时添了不少逃难的百姓。

依然是春旱无雨,村中仅有的一口井已无法满足众人的需求。于是,难民们便组织起来,到村南的荒滩上掘井取水。

一切都极为顺利,仅三天时间,井下已冒出清冽的泉水。然而,一夜之间,井水又流失得不能倒桶提取,众人见状,无不称奇。

有一青年后生找来绳子拴在腰上,下井查看。当井上的人们急着要得知缘由时,却意外地听到井下一声恐怖的惨叫,随后再无声息传出。大家急忙把青年拉将上来,只见他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大家于惊恐忙乱中将青年抬回村中,用姜汤灌醒,这青年嗓子眼嘀里咕噜地乱叫着用手比画,但就是说不清是何缘故。

一大胆的汉子纳闷之中颇不以为然,提刀重新下井,探看究竟。由于眼睛一时不能适应井底的灰暗阴森,大汉便以手摸壁,四处察看,发现井壁已被水泡塌了厚厚的一层。

正在这时,只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动,大汉打个寒战,急转身,见一块井壁塌陷下来,随之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洞口处站着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晃荡着似在向他走来。

大汉本能地举刀砍去,随即向井上发出呼救。当他被拉出井口时,已面如土色,昏倒在地。

消息传开,无人再敢下井探寻。西杨村一位老秀才遍查历史典籍,终于找到了“不宜动土”的根据,谜一样的水井也随之填平。

老秀才为让后人牢记“不宜动土”的缘由,特地用“笔记”形式记载了事件的详情: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七,民于村外掘井,三日,乃水出。是夜,则水失而不得倒桶。众人见状,无不称奇。一后生缒井而下,随恐嚎而昏厥。姜汤灌之,后生乃不知井下何者也。另有壮士提刀复入其井,壁塌,见一怪物如真人,咄咄作噬人状。士骇极,举刀砍之。怪物乃不倒。村人闻呼将士提出,士乃久昏不醒。吾闻之,告不宜动土也,复平之。呜呼,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滋生,是以记之,以醒后世者也。

老秀才这“不宜动土”的理论,尽管没有让后人醒悟,并停止在这里挖掘,但这份“笔记”便成了最早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信息的记录。

信息之二:

1932年春,在秦始皇陵内城西墙基外约20米处,当地农民在掘地中,从1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一个跪坐式陶俑,此时关中正值军阀混战,狼烟四起,这个陶俑很快下落不明。据推测,此俑很可能被后来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带走。

1948年秋,在秦始皇陵东的焦家村附近,农民又挖出两件陶俑,两俑均为坐姿,身着交襟长衣,脑后有圆形发髻。一件被临潼县文化馆收藏,另一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尽管这三件陶俑已幸运地重新回到人间,但人们在拥抱它的同时,只是欣赏敬慕它们自身的价值而作出“是属于秦国全盛时代的伟大艺术创作”的结论,却未能作更详尽的研究。无论是一代名家郑振铎,还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有研究员头衔的专家,都把那件男性跪坐俑误标为“女性”。当然,从外表看,那件俑也确是像一位腼腆的少妇。

信息之三:

1964年9月15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并不显要的位置登载了一则消息:

临潼出土秦代陶俑

最近在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又发现秦代陶俑一个。是在焦家村西南约150米处,今年4月,群众在整理棉花地时,距地面约1米深处发现的,为一跪式女俑。这一陶俑比解放前发现的两俑更为完整。头发、衣纹清晰可见,神态幽静大方,栩栩如生。现文物保存在临潼县文化馆内。

这是秦俑被埋葬20多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官方文字报道,也是这地下军阵最有可能走向人类的重要信息,可是随着人们好奇心的满足,这信息很快烟消云散,缥缈于无限的宇宙了。这8000伏兵要走出黑暗,重见光明,或许注定要等到10年之后。

发现一号俑坑

第三天,考古人员进入工地,围绕赵康民原来发掘的俑坑向外扩展。此时,考古人员对发掘前景并未抱很大的希望。从考古的角度来看,此处距秦始皇陵太远了,两者很难扯到一起。退一步说,即使此处是给秦始皇陪葬的俑坑,按过去考古发掘的经验,也不会有多大的规模,估计最多十天半月就可全部发掘完毕。没想到发掘之后,半个月下来,连俑坑的边都没摸着。这太令人惊奇了,“怎么还有没边的俑坑”考古人员觉得有些不对劲。

是太令人惊奇了,凡是陪葬坑,当然就会有边有角,只是这边和角已大得跑到了考古人员的想象之外罢了。

当俑坑拓开到400多平方米时,仍旧不见边际,考古人员大为惊讶,有人提出疑问:“这是不是陪葬坑?如此规模的陪葬俑坑,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未曾发现过。”

“不能再继续发掘了,还是先派人探查一下再说吧。”死人唬住了活人。考古人员面对这支地下大军神秘莫测的阵容,不得不考虑重新派出侦察部队探查虚实,以防中了埋伏。

发掘暂时停止,考古队将遇到的情况和心中的迷惑向领导小组作了反映,同时提出了要求增派力量进行钻探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批准。于是,8月初,又有3名考古队员来到了俑坑发掘工地。其年龄和知识结构为:

王玉清,52岁,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结业。

程学华,41岁,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结业。

杜葆仁,37岁,高中毕业。

3名队员进入工地后,开始在俑坑周边用考古探铲打孔钻探。

考古探铲又名洛阳铲,这种铲为古代盗墓贼所发明创造。中原洛阳一带的盗墓贼大多以此铲作为盗墓的主要工具,它的作用是无须将墓掘开,用铲在地下打个小孔,通过带出的土层和其他物质,就可分析判断出地下所埋葬的一切。有经验的盗墓老手,只要将铲打下去,凭发出的声音和手中的感觉,对地下的一切便可了如指掌。随着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末期洛阳铲便被加以改进,成为考古工作者的专用工具。

程学华等考古人员以间隔3米的距离,沿发掘方位向四面钻探。从辨认土色、察看结构,到分析包含物,洛阳铲以它特有的作用和威力不时向考古人员发出信息:地下有俑、地下有俑……当探铲移至离打井位置100米处时,仍然发出地下有俑的信息。考古人员不敢再探下去了,他们先是对铲的作用发生怀疑,接着是重新分析和辨别探铲所带出的信息是否真实。

最后,考古人员对自己本身的考古知识都产生了疑问。

正在大家四顾茫然,踌躇不前时,一个神秘的老汉出现了。他的出现,使大家更为惊讶和迷惑起来。

在开始钻探的第一天,一个年逾七旬的白发老汉,斜坐在不远处的大树下,眯着花眼向发掘工地观看,他的出现最初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太阳西沉,当程学华等考古人员拔出探铲要休工时,白发老汉从树下慢慢地走过来,向持铲的程学华问道:“你的地方有没有”

只顾收铲的程学华没有回答,只是低着头反问一句:“你看有没有”老汉不再作声,怏怏而去。

第二天依旧如此。

当探铲移至离俑坑100米处时,老汉又无精打采地走到程学华跟前:“你的地方有没有”一样的问话。

“你看有没有”一样的回答。

这次老汉不再离去,表情有些愤然,说话变得生硬起来:“我不是问你吗是你在,又不是我在”

程学华抬头仔细打量了老汉一眼,见老人生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颇有几分仙气与神韵,他似乎感到了一点什么,口气缓和下来,坦诚地回答:“我看地下好像有,可是……”他把“不太敢相信”几个字又咽了下去。

老汉眯着眼睛微微一笑:“你跟我来。”

程学华奇怪地望望老汉的神态,放下探铲随他向西走去。

大约离井口200米的地方,老汉停下来,依然面带笑容地对程学华说:“你不用了,我告诉你,俑坑的边就在这里。”

“啥”程学华睁大了眼睛,怔怔地望着老汉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你这老汉不是开玩笑吧。”

“开啥子玩笑,信不信由你。”老汉依旧微笑着,不时地在四周指指点点。程学华只顾想心事,对老汉的话并没有太在意,当他渐渐回过神来,却见那老汉像神话中的人物一样,在夕阳的照耀中,消失在坑边的柿树林,从此再不见他的踪影。

翌日,程学华按照老汉指点的位置,半信半疑地开始钻探,果然有陶片被提了上来。再继续西探,未发现陶俑的踪迹。老汉的话被证实了。

一年之后,整个俑坑被揭开,事实证明那位白发老汉所指的位置完全准确。考古人员曾对这个神秘人物进行了种种猜测:有的说是他多次参加挖墓取土,见过地下的陶俑。或者是他在此打过井,遇到陶俑时以为是不测的妖怪,于是再度寻找位置,找来找去,对这里的情况就有所了解。也有人估计是老汉的祖宗曾给他留下了关于秦俑及陵墓情况的文字资料,他的祖宗甚至他本人都曾有以盗墓为生的可能。从他神秘的行迹可以推测,他曾在附近盗过墓的可能性更大。无论作怎样的猜测和推断,随着这个神秘人物的出现和消失,关于他的身份也就无法作出一个更为完整和准确的结论了。

同类推荐
  • 咏而归

    咏而归

    《咏而归》是李敬泽全新作品集。本书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为主,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李敬泽在书中与古人对话,从春秋到明清,从明清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笔记小说,李敬泽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去领略古人的精神,去追怀古人的风致。阅读经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编这一本《咏而归》,不外乎是,从古人的选择和决断中,从他们对生命丰沛润泽的领会中,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这是一位军旅诗人的处女诗集。作为军人,史桢玮一直在写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西南军事文学》等军内外刊物、网站都发表过他的诗作。《一滴水可以流多远》收入了他1993年以后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路历程,读到诗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望,对诗意栖居的寻求,对人生真谛的沉思。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 请你原谅我

    请你原谅我

    一对水火不容的母女;两个性格迥异的男人;一场无关风花雪月的彻骨伤痛。你憎恨过自己的母亲吗?仇恨隐匿在心里,不见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却像病毒一样布满全身,侵入脊髓。你敢直视自己人性中的阴暗吗?那些角落里爬满的虫子,腐烂的花草,生了苔藓的石块,以及根植在内心的不安、惶恐、逃避、惊惧、甚至杀戮。准备好了吗?来体验这场文字制造的海啸。
  • 退步集续编

    退步集续编

    本书由近两年陈丹青的杂文、博客、采访汇编而成,与《退步集》在体例上接近,既有对教育体制的系统剖析,也有对“文艺复兴”的借题发挥,还有三篇关于写鲁迅的杂文。责编陈凌云说:“读《退步集》时,能感觉到陈丹青的一腔热忱,文风犀利老辣轻快,是一个提问者的姿态。但到了《退步集续编》,他不仅提问而且试着回答,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有些篇章显出用力过猛,这可能源自他逐步对国内现世的了解。另一个感觉是陈丹青缺少对话者。”与《退步集》相比,本书话题有所调整:教育、城市的议论相对减少,人文与艺术的剖析,相对增加。回顾往事,作者向历史借一双眼,试图更为清晰地描述当今文化的种种情境,于是谈鲁迅、谈文艺复兴、谈木心。
热门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在南风初夏遇见你

    在南风初夏遇见你

    这辈子最难忘记的是初恋,这辈子最遗憾的是初恋成了沿途风景,苏伽南面对初恋的不舍,面对现任的追求,她的爱该何去何从?她被现任的霸道少爷当过替身,她被前任的暖心辜负了,说是灰姑娘,却是隐形小富豪,甜宠升级,虐恋不断……女主(苏伽南):如果可以,我想跟你在一起。男主(安夏知):这个世界,南风过境,只为你一见倾心。男二(陆星泽):伽南,我会在你每次迷路时带你回家……
  • 墨香娇娘子

    墨香娇娘子

    下林城城主一家被朝廷抄家了,剩个小女娃寄养在农门家里,整日打骂做尽差事,几乎是拔了毛的凤凰变成鸡了。可惜啊可惜!白嫣就是这只脱毛凤凰,虽然狼狈,但凤凰到底是凤凰,素手搓衣煮饭打扫,又有何难?不光如此,她还要白手起家,名利钱财双双收来。看到底是那些娇生惯养的野鸡厉害,她这只脱毛凤凰厉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晚深轻语

    晚深轻语

    沈晚轻的曾经,总有一个元煜深……伴随着她的少年时。初时相遇至末了情深~恍惚间竟已是半生,原来啊,不了的是你对我的深刻给予,亦是你原始至终不变的爱意。元煜深的曾经,亦有一个沈晚轻……伴随着他的少年时。对她来由不明的情愫,却是支持他余生的不可或缺~或许沈晚轻的来临,是他情劫的初始,更是末了。原来已爱她至此地步……
  • 融天诀

    融天诀

    融天、融地、融妖、融魔、融空气,一部能融合天地万物的功法;大妖、大魔、大帝,美酒、美食、美女,一切从方晨被一个喝醉酒、耍酒疯的少女调戏开始……一个人,一把刀,一段情,方晨毅然踏上了一条碾压当世,横推万古的强者之路!
  • 刺客流浪漂泊的生活

    刺客流浪漂泊的生活

    故事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一位“流浪汉”身上。主要讲述一个四处漂流的流浪汉的故事。可这个流浪汉的背景却不太简单。(注:为了方便,这个所谓的“世界”,人类语言是共用的。时间线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与海盗盛行时代。)
  •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女孩温迪和两个弟弟见到了小飞侠彼得.潘。他们一起飞去了幻想国,那儿有美人鱼、印第安人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胡克船长率领的一群凶残的海盗。温迪跟彼得住在树洞下的家里,幸福地照顾着一帮孩子。直到有一天,温迪开始想家了……
  • 天下第九

    天下第九

    无尽宇宙之中有八道鸿蒙道则,这八道道则每一道都被一个无上强者融合。没有人知道,宇宙之中还有第九道道则,这一道道则破开鸿蒙,无人可触。
  • 学会走商路

    学会走商路

    本书《学会走商路》,说到底也是念生意经的学问。书中再现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商家和各有千秋的奇招。以精湛的故事,列举并评析了商人在创业、经营、招揽人才、搜集情报、新产品开发、销售、广告、公关等不同战场上的决胜过程,俾使今天的经商者在对“前度刘郎”们的经验有所参照和参悟。从而运用商战的技巧,在攻与防、进与退、新与旧、苦与乐、胜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得心应手地趋吉避凶。历史上的商人千千万万,限于“商家典要”之故,仅精选出些许学习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