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3900000001

第1章 引言 集结号永远不会再吹响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共和国史上一桩大事。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转引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共和国发出的第三次上山下乡号召,第一次在1955年12月,毛泽东说:“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文革”前,全国已有129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最新指示下达后,一场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拉开序幕,且高潮迭起,于是有了“知青”这一称谓。这场上山下乡运动给中国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1955年以降,全国有1776万知青[2]奔向“广阔天地”,其中有一大批下乡到北大荒。

何为北大荒?“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3]“大荒”即东北的北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荒”像冰架不断缩小,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仅剩黑龙江北部的嫩江流域、三江平原与黑龙江中下游,即东经123°至134°,北纬44°至50°,面积5.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地区的1.5倍,以色列的2.2倍,新加坡的76.9倍。这是世界上一块稀有的黑土地,世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全球这样的黑土带仅三块: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美洲——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角。

20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4]的北大荒,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在这些老兵中,荣获“战斗英雄”称号者128人、特等功荣立者408人、立大功者2929人[5],其中有“孤胆机智英雄”、荣立11次大功的李国富,电影《渡江侦察记》原型之一、12次战功荣立者王树功。20世纪60年代,54万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的知青踏进衰草寒烟的北大荒,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北大荒成为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知青大返城潮流中,95.5%的知青返城了,80万[6]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他们是小众,绝对的小众,甚至被忽略不计。

选择即命运。尽管“条条大道通罗马”,能否到达罗马,什么时候抵达罗马,不仅取决于执着,也取决于抉择。留下的都是什么人?为何选择这条95.5%的人放弃的路径,为何放弃与父母和家人团圆的机会,放弃朝思暮想的故乡,放弃城市资源优渥的生活,留在寒冷、偏僻、艰苦的北大荒?

有人臆断,谁不知道北大荒跟城市没有可比性,留下的都是走不了的,能走谁不走?

上海的一位版画评论家说:“我们以为留在北大荒的上海人不是残疾的就是缺心眼的,要不就是犯错误的,否则怎么可能留下来?”

想当年知青大返城时,北大荒犹如暴雨过后沟满壕平,大道小路都是背包罗伞、抬木箱子的、扛整袋面粉的、拎着一桶桶豆油的知青,如用“胜利大逃亡”或“兵败如山倒”来形容也许并不为过。在这情景下留下来不是不容易,而是非常不容易。犹如一群群栖雁,当一只接一只飞起来,转瞬间天空黑压压一片,像片云向南飘去,要想留下起码要有王佐断臂的决绝和狠劲。大部队转移了,集结号永远不会再吹响,那个火红的知青时代终结了,睡在铺左铺右和对面铺的哥们儿、姐妹儿都走光了,整幢知青宿舍空荡荡了。北大荒沸腾、激越的旋律戛然而止,取代的是冷寂和荒凉。拖拉机扔在地里没人开,春天没人播种,秋天没人收割,学生没人教,医院没了医生和护士……

我们在调查与采访中发现,留守知青绝大多数在大返城前结婚,配偶多为当地人。大返城导致共和国第二次离婚潮。提起往事,有知青说道,“造假病历的、假离婚的……你不回去就要被认为窝囊。”云南西双版纳农场5日内有3000对知青夫妇仳离。北大荒有多少知青离异,没找到统计数据,也许从来就没人统计过。据老职工和留守知青讲,为返城而离婚的知青比比皆是,遭遗弃的绝大多数是当地的,有真离的,有假离的,也有弄假成真的。

也就是说,只要能返城,离婚、抛妻(夫)弃子在所不惜。那么为什么留守知青没这么做?

哈尔滨知青陈桂花说,一个嫁给当地人的上海知青,为返城把3个孩子扔给男方,离婚走了;一个嫁给当地人的天津知青也离婚走了,女儿跟她返城了,2岁的儿子丢下了……20年后,上海知青回来找儿女,儿女不认;天津知青的儿子进了监狱。婚姻不仅要有爱情,还要有责任与义务。

返城的理由是相似的,留下的缘由各不相同。有的为婚姻、家庭和子女留下来;有的不想回城跟兄弟姐妹去争家里那有限的空间留了下来;有的作为“狗崽子”而下乡,在北大荒没遭受歧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留下来;有的为了医生、护士、教师、农业技术员的工作,怀着对事业的追求、对职业的执着留下来……

我们在调查与采访中发现留守知青绝大多数既不是残疾,也不缺心眼儿,更不是犯了错误走不了。他们都很寻常,从事寻常的工作,过着寻常的日子。他们既不是当年“铁杆扎根”的典型,也没说过“扎根边疆一辈子”的豪言壮语,甚至连扎根树都没栽过。他们和其他知青一样从下乡那天起就梦想返城,做梦也没想到跟自己一个车皮来的都走了,自己却留了下来。

知青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留守知青变成历史遗忘的角落,鲜有关注。20世纪90年代,我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7]采访时,上海知青袁小虎端起一缸子酒:

“谢谢你还记得我们这些知青,你不来连我们都忘了自己还是知青。这杯酒我敬你,你随意,我干了。”

说罢,他仰脖儿一口喝下,两眼湿润了。他那天激动得连干三缸子,大约一斤二两白酒。

24年来,我去过黑龙江畔、松花江畔、乌苏里江畔,到过红兴隆垦区、建三江垦区、宝泉岭垦区、牡丹江垦区的几十个农场,采访过数百位知青。他们让我感受到另一种人生,让我激动和感慨,内心经受了一次次洗礼,深刻体味到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承诺,什么叫人生……

上海知青欧阳吉宝说:“什么是贡献?能够留下来就是最大的贡献!”

有的知青教的学生考上了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的重点大学,他们自己的孩子却留在北大荒,或在城市的角落打工;有的知青被当地人称为“张一刀”“李一刀”“刘一刀”,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可是他们的父母和家人却在城市的病榻饱受疾病折磨……说起遗憾,他们几乎无一不说,这辈子上对不住父母,下对不起儿女。父母生病时,自己在数千里外,不能床前照料;父母去世时没有赶回去为他们送终。他们的儿女或者送回城市没人照料,学习成绩上不去,连大学都没读上;或留在身边,最后成为“荒二代”,子子孙孙留下来。

由于留守知青的存在,北大荒与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的脐带没有萎缩断掉,带动了农垦的快速发展;他们让黑龙江边、乌苏里江边出现一群群说着纯正北京话,或上海版普通话的孩子;他们提高了北大荒的医疗水平,不知有多少婴儿经过他们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准,为北大荒成为“中华大粮仓”,年产商品粮300亿斤,可以养活1亿中国人做出了贡献……

他们已经彻底地北大荒化了,采访中听到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宁波、温州知青用一口纯正的东北话说,我们北大荒人怎样怎样的,你们城市人如何如何的。当我问:“留下来后悔过吗?”90%以上都说不后悔,天津知青苏桂兰说:“我最恨的就是知青返城,知青不走的话,我们的日子一定挺红火。知青来了以后,给这儿带来多少变化啊,现在这边的生活方式很多都是知青留下的。”她没站在个人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认为,人生而自私,这源于自私的基因。难道这块土地改变了他们自私的基因?他们说的不是假话,也不需要说假话,在后知青时代说这种假话既成为不了“扎根典型”,也得不到提拔。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年了,留守知青年纪大的已年过古稀,年纪小的也将近花甲,可是他们还拥有一个跟年龄不相称的称谓——青年,有的已经过世,像苇草似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做食粮”[8]。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内涵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有许多知青的子孙成为“荒二代”“荒三代”。他们像那些转业老兵一样为北大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对30年前的返城知青来说,所有的苦难和风流已酿成一杯怀旧的老酒,对留守北大荒的知青来说历史还在延续;对返城知青来说那是三年五载、十年八载的知青经历,对留守知青来说,他们是永远的知青。

在写这本书的日子里,我时常想到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上镌刻的一句话:“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留守的知青不仅是共和国知青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共和国建设的奉献者和英雄。

在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之际,我们从采访过的数百位对象中选出19位最有代表性的知青,这19条命运的曲线构成了16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们用50年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坐标,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倾听他们的述说……

同类推荐
  •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大师们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文字沉着、冷静,带着深痛的思索。作品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感。
  • 穿铠甲的人

    穿铠甲的人

    十二岁那年,我妈嫁给了杨青春。这是她第三次嫁人了。这一次没有了送亲的队伍,杨青春走在前面,我妈拽着我走在后面。我低声说,你放开,我不会逃跑的。她看了我一眼,拽得更紧了。我很后悔,什么留下来一个人生活,在家种地或出去打工的事,根本就不该告诉她,否则,昨天晚上,我就不会挨她一巴掌,现在也不会被她押犯人似的拽在手里。
  • 难以忘却的歌声

    难以忘却的歌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是中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的论述。它成书于西汉,总结的是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先知们就已对“凡音之起”的生成原由讲得深刻入理、明明白白,不愧为人类世界音乐思想史上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典籍。河曲民歌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台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以鲜活的姿态诠释了先人古训的深邃智慧和穿越时空的恒定真谛。可以说,它是体现中华民族音乐美学思想的“活样板”!
  • 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卑劣的小人

    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卑劣的小人

    全书二十余篇散文,均为首次辑录成书。作家以质朴、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在人生各个时期遇见的人与事,父母兄弟,师长同学,同行同道……无不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印痕。既有可堪回首的岁月,也有感怀不已的现实。多为情谊的留恋,经历的喟叹,对所见所闻的真知灼见。作者的感怀、感念之心充溢在文字之中。同时,对自我的解剖,既真诚,又坦荡,不禁令人起敬……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结集成书。本书为第11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0篇散文游记。包括《生活导演的一次“巧合”》《父亲的故事》《姐姐》《又一年》《离之魅》《回首又见它》《难忘那些美好的时光》等长篇叙事散文,以及抒情散文《兵团的土地,新疆的水》。
热门推荐
  •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崇文读书馆:资治通鉴(节选)

    崇文读书馆:资治通鉴(节选)

    经典与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文化思想的结晶,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来穿越历史隧道,了解世界各国精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从而获得启发,拓展人生。
  • 冰冻星球

    冰冻星球

    一夜之间,全球冰封,人类死伤无数,科技几近消亡,九界入口被打开,各种魔怪横行,地球已沦为战场,常生要如何拯救世界,一切尽在冰冻星球。
  • 玫瑰花的葬礼

    玫瑰花的葬礼

    夏天清拿着手机一行一行往下翻书目,真不好意思承认这些是她自己写的。要是被人知道四大财团之一的夏氏医药的继承人,每天爱好是打开电脑写小黄文,大概他们家股票会跌的。青岗市不大,贵在背靠名山,因此每到夏天避暑季节,很多名媛绅士候鸟一样聚集过来,聊以度夏。现在夏天清就被困在一场上流社会的交集宴会上,前后左右都在谈高雅深奥的话题,就她拿手机上网,看自己写的小黄文。
  • 多少相爱成云烟

    多少相爱成云烟

    作为D&K银行特别助理的孟琪琪,实质上成了总经理高天明的挡箭牌,直到被大律师陈家严抽调到身边。陈家严英俊严谨,却也冷漠无情,这让孟琪琪情难自禁。就在两人感情明朗之际,D&K银行易主,高天明失踪,高老先生病发,而这一切幕后事主居然是陈家严。之后陈家严更是与孟琪琪身在黑道的父亲联手,就当她以为一切朝着毁灭发展时,却发现陈家严从未改变。他以身犯险,不过是推开地狱之门,让所有黑暗都飞灰湮灭……在亲情和爱情的对峙中,孟琪琪站在中间,哪一方开火,她都千疮百孔。原来,没有一滴泪水永不干,没有一个拥抱比天长。爱情是个梦,而她睡过头。
  • 莫失莫忘无你何欢

    莫失莫忘无你何欢

    这世上总会有那么一些感情,像埋藏在地下的暗流,永日无光,但最终都会流向大海。
  • 挫爱

    挫爱

    莫可欣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单纯而多愁善感,信奉天长地久的爱情,然而她的情路却一波三折,不尽人意。先是和一个花花公子杜非凡堕入爱河,识其真面目以后初恋告吹,接着爱上曾被爱所伤而坚决报复爱情的陆志杰,分手以后的她已经伤痕累累。她,还会遇上真爱吗?如果遇上,她是否还愿意接受爱情呢?
  • 我在梦境开副本

    我在梦境开副本

    叮!你听闻了一个志怪传说,梦境自动为你生成试炼副本,击败首领获得掉落奖励!叮!你遇上一个绝世强者,梦境自动为你生成传道副本,你将获得强者的全部绝学!叮!叮!叮!叮!你是不是以为这是一个系统文?
  • 综漫世界里的圣主

    综漫世界里的圣主

    圣主,拥有十二生肖符咒的能力,龙符咒,可以喷射高温的火焰,猪符咒,双眼发射镭射光,马符咒,治疗一切伤势,狗符咒,不老不死,兔符咒,拥有光一般甚至超越光的速度,鸡符咒,悬浮于空中,猴符咒,变身为任意形态,蛇符咒,透明化,羊符咒,灵魂出窍甚至掌控灵魂,虎符咒,调节阴阳,鼠符咒,赐予静物以动的能力,牛符咒,拥有力大无穷的力量(有些能力我略微修改了一下,大部分是原著搬运),本文讲的是主角身怀圣主系统,穿越众多动漫世界,宣扬自己的威严……柯南(完结)迪迦(已完结)成龙历险记(完结)雄兵连(进行中)书友群178868306友情提示:观看本书需要放下您的智商。
  • 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包括百变的老鼠、生死较量、鹰的回答、和老虎对视等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