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700000032

第32章 老字号不老

近来北京有句流行语:翠花,上酸菜!老北京的名菜馆里还真有个叫翠花楼的,不知道那里面的酸菜是否由翠花姑娘端上来?

餐饮业的老字号可太多了,比翠花楼更有名的是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六必居、鸿宾楼、同和居……包括在虎坊桥一带纪晓岚阅微草堂遗址的晋阳饭庄。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一书里如数家珍,列举了正阳楼的烤羊肉,致美斋的锅烧鸡、煎馄饨、爆双脆、爆肚,东兴楼的芙蓉鸡片、乌鱼线、韭菜篓,中兴楼的咖喱鸡,忠信堂的油爆虾,盐焗虾,厚德福的铁锅蛋,润明楼的沙锅鱼翅,青华楼的火腿煨冬笋,月盛斋的酱牛羊肉,玉华台的水晶虾饼……都是这些老字号的拿手菜,在别处吃不到的正宗味儿。西城天福号的清酱肉,如今似乎已失传了,可在梁实秋眼中是能够跟南方的火腿抗衡的。梁实秋记得正阳楼的烤肉炙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周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笑……”这是需要像梁山好汉一样站着吃的烧烤。

有“超级老店”之称的是柳泉居,原址在护国寺西口路东,后迁至迤南路西。原先院内有一棵垂杨柳(让人联想到花和尚鲁智深)和一口甜水井,因而得名。可惜经营到民国时期一搬家,全没有了,名称也就变得抽象。“柳泉居者,酒馆而兼存放。盖起于清初,数百年矣。资本厚而信誉坚……”(引自夏仁虎《旧京琐记》)可以证明它的年龄。老舍童年时就住在柳泉居对面的小羊圈胡同(在《正红旗下》一书里提到),估计为之流过口水。

西珠市口的丰泽园饭庄的字号,是其老板1930年游中南海丰泽园后所得,为了沾一点残存的皇气。他起名时绝对想象不到,几十年后,国家领袖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遇见丰泽园的特级厨师,亲切握手:“贵宝号和我的住地都叫丰泽园,很有缘分。代我向全体职工问好!”来往的食客一进丰泽园饭庄,听到这典故,肯定会有特殊的感觉。丰泽园饭店真有福气,受到了伟人的点评。

旧时的许多餐馆都是四合院结构,坐落于胡同深处,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气概。譬如菜市口的广和居,以擅长烹饪山东菜而出名,引来过张之洞、翁同、谭嗣同等无数名流光顾,也只是一套大四合院:“临街房三间,南山半间为门洞,其门面磨砖刻花,如今尚有磨面刻花的小门楼旧迹可寻。门洞正对着院内南房的西山墙,墙上的招牌是砖刻制的,好似影壁院内设前后相通的两进北房,靠东侧设一月亮门,门内南北房是为雅座自成一体。院内各房,皆分大小,或独饮,或小聚,或大宴,皆尽其妙。”根据穆雪松先生的描绘,我们大致能猜测出旧京老餐馆的格局与情调。然而可别小瞧了:“广和居在北半截胡同路东,历史最悠久盖自道光中即有此馆,专为宣南士大夫设也。”(《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相当于官场的外延。清末书法家何绍基与广和居为邻,落魄时像孔乙己一样在这里赊账,店主把他打的欠条当宝贝一般装裱起来,以展览其铁划银钩。后来,那位塑造了孔乙己的鲁迅,也寄宿于附近的绍兴会馆,常“夜饮于广和居”(在其日记里有记载),借酒浇愁,并且最终爆发出一声《呐喊》。

鲁迅在绍兴会馆住了七年。这位终日彷徨的单身汉,把毗邻的广和居当成大食堂了。只是不知道,他常喝的是老家的黄酒呢,还是本地的二锅头?但他那一时期所写的《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已变得像北方的老白干一样烈性。鲁迅,在绍兴会馆酝酿着自己。

建国以后,叶祖孚寻访广和居遗址,听到一位在附近住了几十年的老大妈议论:“这里还常来参观的人,有日本来的,他们说要瞧瞧鲁迅吃饭的地方。”

广和居的饭菜,是否对得上鲁迅的口味?当时北京的各大饭庄,大多跟广和居一样经营山东菜,南方风味的菜馆极少,来自浙江的鲁迅,在饮食方面也就无法太挑剔了。况且,他一次次夜奔广和居,主要为了买醉,吃菜反而是其次的。囊中羞涩时,估计点几盘拍黄瓜、油炸花生米(代替记忆中的茴香豆)就可以。但他的胞弟,周作人,1917年也来北京,陪同鲁迅在绍兴会馆住过两年,却对广和居的厨艺颇有微词:“在胡同的口外有一家有名的饭馆,就是李越缦等有些名人都赏识过的广和居,有些拿手好菜,例如潘鱼,砂锅豆腐,三不粘等,我们大抵不叫,要的只是些炸丸子,酸辣汤,拿进来时如不说明,便要怀疑是从什么蹩脚的小饭馆里叫来的,因为那盘碗实在坏得可以,价钱也便宜,只是几个铜元罢了。可是主客都不在乎,反正下饭这就行了,擦过了脸,又接连谈他们的天,直至深夜……”周氏兄弟在绍兴会馆接待客人,大都是叫广和居的外卖。点的又尽是些低档的家常菜,质量自然差一点。加上周作人本身就对北京的餐饮有一丝轻视,即使广和居的招牌菜,在他眼中也没啥了不起的。因为心中有南北的比较,他是反对在北京吃鱼的,觉得那是在找难受:“我们只在煤市街的一处酒家,吃过一回便饭,问有什么菜,答说连鱼都有,可见那时候活鱼是怎么难得而可贵了。但是我们没有敢于请教那鱼,而且以后来的经验而论,这鱼似乎也没有什么了不得,那有名的广和居的‘潘鱼’,在江浙人尝来,岂不也是平常得很么?”

跟周作人不同,鲁迅在北京,无论在绍兴会馆、广和居还是后来的八道湾或砖塔胡同,脑子里尽想的是些形而上的事情。所以他很少有闲情逸致评价古都的食色。估计在这苦闷的斗士眼中,太微不足道了,他只需要一箪食、一瓢饮就足矣。食无鱼、出无车,又何妨呢?都不属于他关心的范围。

广和居的高档菜,除潘鱼外,还有烩海参、烩鱼翅、糟溜鱼片、炒虾仁等等。可惜,是上世纪初的“北漂”——周氏兄弟所不敢问津的。广和居的好处在于同时经营一些溜丸子、炒肉片之类廉价的家常菜,才不至于把那些清寒的读书人、创业的外省青年拒之门外。

周围会馆多,是广和居的一大地理优势。南、北半截胡同中,除了绍兴会馆,还有江宁、黟县、山东等会馆。库堆胡同(后并入北半截胡同)有浏阳会馆。丞相胡同(今菜市口胡同)有潮州、中州、休宁会馆。米市胡同有重庆、六安、南海、光州、江阴、中州会馆。七间房小胡同有潼川、吴兴会馆。铁门有广信、宣城会馆。烂缦胡同有常昭、元宁、济南等会馆。“这些会馆中,经常侨居着在京城做官的或者外官至北京联系事务暂住之人。这些官员和社会名流大都饮宴在广和居。像清末洋务派首领、军机大臣张之洞、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都曾就餐于广和居。”(王永斌语)可见广和居俨然已是宣武门外一系列会馆的大食堂。跟那些出入的将相、豪杰相比,当时的鲁迅,乃至其弟周作人,尚且是无名小卒。但若干年代之后,广和居反而要沾鲁迅的光了,因为这是“鲁迅吃饭的地方”。

许多老字号都是靠名人捧场或名人题词而成为名牌。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要算都一处烧麦馆。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年三十晚上,京城大多数店铺都关门打烊,位于鲜鱼口的李记酒馆照常营业,迎来了几位客人。老板很高兴,热情招待。酒过三巡,客人中领头的那位问道:“你这个酒馆叫啥名字?”老板回答:“小店没有名字。”那人听到窗外的鞭炮声,很有感触:“这时候还不关门的,京都可能只有你们一处了吧。就叫‘都一处’吧。”一个月后,忽然有几个太监给李记酒馆送来一块写着“都一处”的虎头匾,老板才意识到自己的运气:年三十晚上来喝酒的,原来是乾隆皇帝。他赶紧把乾隆亲笔题写的虎头匾“都一处”挂上门楣,顿时引来众多的观众。小酒馆跟当朝天子攀上了关系,这还了得!此事立马就传遍了北京城。还有比这更好的广告吗?每天都有好奇的食客赶过来参观、用餐。都一处生意之火爆,可想而知。

听说这个典故之后,我四处查找,发现都一处店址早已由鲜鱼口外南侧迁往前门大街,而匾额也换成郭沫若重新题写的了(解放后改的)。为什么要改呢?难道牌匾必须追随朝代的更替而演变?郭沫若的字也挺清秀的,但不够遒劲,他能模仿出乾隆的那份王者之气吗?

创业于乾隆五十年的南恒顺羊肉馆,后来则和光绪皇帝产生联系。据说光绪微服出宫,路过南恒顺,忍不住进去吃了芝麻酱烧饼和杂面汤,没钱付账。店主并不计较,让他走了。第二天,一个太监来还账,店主才知道前一天有大驾光临。京城老百姓听说后,给南恒顺送了个“一条龙”的绰号。天长日久之后,人们只知道前门有个一条龙羊肉馆,而疏忘掉它南恒顺的原称。

老字号总有着一些老故事。有的脍炙人口,有的则失传了。其实,正是这些老故事,才使老字号不老。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热门推荐
  • 夏日热茫茫

    夏日热茫茫

    某小区门口,顾程城停下脚步,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这个女的逼疯了一路上像只麻雀一样叽叽喳喳跟着他来到这里,他不禁咬牙切齿问:“你还要跟我到什么时候,你难道不用回家吗?”“回呀,我也住这里呀”她一边回答一边笑嘻嘻从书包拿出门禁卡,在他眼前扬了扬“看,我没有骗你吧。”手上的确是小区的业主卡。青春年少的回忆,是否还能再重拾?
  • 虫之语

    虫之语

    这是一个田野里小虫子的故事,作者用微观的视角、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小虫子默默和它的朋友们的日常生活。默默是一只平凡无奇的小虫子,它和它的虫子家人、朋友、同学、邻居、来访的流浪歌手等,在田间、地头、大树上、河流、池塘、村庄等不同地方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是一系列关于如何建立友情、学会分享、尊重劳动、面对自己的缺陷、信守承诺、追求公正、面对误解等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能让孩子们在懂得人生道理的同时学会用微观视角观察大地和泥土,爱上大自然。
  •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其大病初愈之后,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本书又名《快乐的科学》,尼采意在将哲学经由犀利的批判而升至与科学同样严谨的地位,这也是他的经验主义热血达到鼎沸的表征。
  • 女鼓手(朴赞郁执导同名英剧原著)

    女鼓手(朴赞郁执导同名英剧原著)

    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首次执导间谍剧,2018年高分英剧《女鼓手》原著,一出上演于巴以冲突背景下的《色戒》。以色列间谍头目马丁·库兹为了刺杀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哈利勒——一名长期在欧洲以犹太人为目标、实施爆炸袭击的恐怖分子头目——招募了一位激进的左翼英国女演员查莉。在一系列准备之后,查莉终于融入了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面对虚构的情人和经历,查莉的良心和道德在两个民族之间摇摆不停,根深蒂固的道德观也已被撕扯成碎片。究竟哪一方才是正义的?作为一个脆弱不堪而渴望爱情的双重女间谍,又该如何抉择?
  • 情深入骨:前夫别来无恙

    情深入骨:前夫别来无恙

    曾经,他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沧海桑田,此心不变!只是妹妹的话让她崩溃离开……三年后,她强势归来。傅先生!别来无恙!
  • 我的第一本笑话书

    我的第一本笑话书

    本书共有5部分,主要以“乐乐”这个主人翁展开来写的各种糗事、笑话。从个人调皮、小小恶作剧、快乐家庭、校园生活、成语的误解等方面着手。每个方面都体现主人翁的聪明、机灵、有时会笨笨的闹出笑话。全书都是以类似的笑话为主,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读了本书后,能体会出生活、道理、常识等各方面中的知识。多看、多读这方面的笑话,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帮助培养孩子自信、开朗的性格。也能开动孩子的脑筋,让孩子多动脑、多思考,让小朋友们有个乐趣的童年。
  • 王妃好逍遥

    王妃好逍遥

    貌丑无盐,生性软弱的沐王王妃在成婚当日自杀,只因为被沐王嫌弃唾弃加丢弃!腹黑果敢的她穿越而来,一切都将不一样。听说,某个王爷和那名满天下的茶庄老板XX公子之间关系“非比寻常”。听说,那个王爷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娶了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女子做王妃。听说,那是一个窝囊到极点的王妃,毫无存在感的王妃。听说,那个王妃只能留在家里做黄脸婆,而他的丈夫成天出去与那XX公子厮混,关系暧昧。“王爷,他们说我是黄脸婆。”“他们嫉妒你。”“王爷,他们说你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他们嫉妒我。”“王爷,他们还说你和宝夜茶庄的老板有一腿。”“这个是事实,你现在就光着身子躺在我的怀里,多少腿都有了。”谁说王妃是待在王府里的?他家的王妃扮男子,开茶庄,活得逍遥着呢!【片段一】某女伸出手管某男要银子,“昨天侍寝的银子,赶紧拿来。”某男:“夜儿,我们拜了堂的,为何本王还要付夜儿银子呢?”某女:“当然,我可是个商人,奸商一个!从来不能做亏本的事情,上一次的账赶紧结了,至于以后,先付钱再办事,概不赊账!”只见某男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都给你,我们多来几次可好?”“……”【片段二】几个成人被一个小毛孩给打趴在地上。只见某个孩子蹲下身来,很认真地问道:“你们很痛吗?”“很痛很痛,不要再打了。”“我这里有伤药,你们要吗?”“不用不用,多谢小世子,真的不用。”他们才不相信小世子在把他们揍成这个样子之后还会给他们伤药呢!“为什么不要?是因为还不够痛吗?”“不是不是!”痛死了都!“那为什么不要我的药呢,很管用的!一定是你们还不够痛!”“要,要,我们要!我们很痛,我们要!”几人连滚带爬地过来抢小孩手中的药。“嗯,十两银子,付钱!”小孩伸出手示意众人拿钱来,他的私房钱又有着落了!【片段三】厨房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鬼鬼祟祟。“父王,你说这次能成功吗?”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满脸质疑地看着正在准备“加了料”的参茶的男子。“这次一定没问题,你娘上一次被下春药的结果是我们有了你。”某男一脸的自信。“可是这是你第一百六十五次说没有问题了!”小男孩双手抱胸,小嘴一嘟,明显不信任男人。“儿子,你不是应该站在你父王我这边的吗?”说完男人端着他精心准备的参茶往某女的房间走去。半个时辰后。房间里热血沸腾,各种让人脸红心跳的声音不断地传出来。
  • 我为遇星辰

    我为遇星辰

    像小王子的孤单星球开始长出第一支玫瑰花,李怡然的荒凉江湖,终于开始出现了漫天星辰。错爱一个人愈合的时间需要多久,她在醉梦江湖的烟雨江南等他证明一个答案。
  • 贞观变革

    贞观变革

    莫舒宇怎么也想不到,出个车祸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大唐,而且正好穿越到了玄武门之变时期的临湖殿。尉迟恭本来来不及救李世民,刚好莫舒宇看到了就跟李元吉唠了句嗑,李元吉起身踢了莫舒宇一脚,从而救了李世民一命。从此莫舒宇和李世民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不对,是和李世民的女儿,大唐的公主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
  •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