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9500000001

第1章 导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发展”理念

任何社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便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有不同的发展主题与发展重点。中国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及发展战略的谋划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由不同的发展观指导;随着实践的发展,发展观也不断发展演变、与时俱进,不断以更加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推动中国不断迈步向前。

当前,中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同时,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2015年7月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参见专栏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也是指导“十三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更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的五条主线,将全面引领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实践。

专栏1 “五大发展”新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五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最大的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最大创新,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五大发展”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高于并指导这一实践。这是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人民与党和国家的互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既通俗又易懂,就如同精神原子弹,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成为他们创造、创新、创业、创智(慧)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第二,“五大发展”既总结了以往的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集前人之大成(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与时俱进,再突破、再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结了中国发展的最佳实践,是中国原创性的发展新理念。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敢于向所有的人民承诺并实施共享发展理念,中国是第一个大国敢于向全世界宣称把双向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新理念,中国是第一个发展中大国积极倡导并有效实行绿色发展战略。

第三,“五大发展”的提出成为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途径。“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五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有血有肉的灵魂、思想、观念,有效统领并具体指导“十三五”规划及布局。对五年规划而言,“五大发展”改变了干巴巴的规划,变成了活生生的规划。

第四,“五大发展”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更具针对性,更具可操作性。

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不仅是世界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新理念的国度,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为21世纪南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理念。“五大发展”既是中国版的发展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世界发展经济学的最佳实践。

二、中国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规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而是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历史的变化而变化。[1]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2]也形成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的三个版本。[3]

2010年,我们在讨论中国之路时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史轨迹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也不是预先就设计好的大道,而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开拓、不断变化的道路。

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都是承上启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的国情特点,也反映了不同时期领导人对现代化与全球化挑战的不同响应。每一代发展战略既有历史的进步性与合理性,也有历史的阶段性与局限性。[4]我们把它表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软件版本”的升级换代。由于在开发和设计这一“软件版本”时,总会因为信息和知识的不确定性、不完全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某种不适应性、不协调性,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增补,又不断地创新,就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不断升级的“软件版本”。换言之,前一个版本是后一个版本的基础,后一个版本是对前一个版本的补丁、修正和升级,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软件版本”的1.0版,到2.0版,再到3.0版。当时我们还预言了:可以预期,今后的领导人都将在这三个版本的基础上不断地升级换代,从而走出一条真正属于中国的“中国之路”。[5]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规划

中国共产党人总是能够继承前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原创性的中国发展理念。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进一步创新中国道路的发展理念、发展理论,从“以人为本”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中,在“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后,特别加上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与上述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再升级,即全面科学发展观。如果说“以人为本”的宗旨还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的民本主义,那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主要来源于并充分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是当代中国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美结合和集成创新。

众所周知,在中国大地,这个大写的“人”不只是抽象的“人”,而是13亿多的“人民”,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复数,而是无数个复数集合组成的“共同体”。我们把它称之为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十几亿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每个具体人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任何(个)人的发展都需要他人(包括其他人、组织、社会等)发展的帮助,任何(个)人的发展本身也会对他人发展产生外溢性,从而就形成了他们之间发展的互补性和关联性,不只是个人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全面发展,还有与他人的分享发展、共同发展、互动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五年规划究竟是一个什么规划?又是为了谁的规划?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然,它是国家发展规划,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会涉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但本质上它是人民的规划、人民发展的规划、人民分享发展成果的规划。因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使国家五年规划充分体现如下方面:

第一,人民是国家发展的主体、创业的主体。

第二,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人民是国家创新的主体。

第四,人民是分享发展成果的主体。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可以认为,国家五年规划就是人民发展的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宏观的国家发展规划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民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这正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动力所在,也是中国持续发展成功的创新所在。

如何使得一个由13亿多人民组成的共同体能够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这不仅是中国之难题,也是世界之难题,在此之前世界各国还没有能够给中国提供现成的模式、成功的答案、可行的路径。这就需要中国自主创新,也将成为世界创新。应当说,创新、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就是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主决策实践、国家治理实践、科学管理实施的成功案例,已经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所关注。

四、“五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原创的发展观,是中国道路在新时期的最经典概括,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题,也是指导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为此,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毫不动摇,要毫不懈怠,也要随着我国的实践进一步丰富、诠释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方面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构成部分,自觉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刻总结了中国发展实践的宝贵经验。

“五大发展”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更具针对性,更具可操作性。

“五大发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融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着统一的目标。创新发展是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是发展的艺术,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模式,开放发展是发展的助力,共享发展是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与《中国共产党章程》相一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目标的最终归宿。

五、人的发展生命周期与五年规划

那么,“五大发展”或者说五年规划如何充分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发展理念?它有什么微观基础?又是基于什么规律来认识和制定的?

中国特有的五年规划,从名称看顾名思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规划,但本质上是关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民发展规划。

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历史过程看,也先后经历了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指导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例如,在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发展是硬道理”[7];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8];在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核心理念仍然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9]正是这些核心理念指导了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制定、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成为增进全体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路线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更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与上述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核心发展理念本身的“发展”。这的确是一个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互动循环过程。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必须遵循人的发展生命周期。这也是制定五年规划的微观基础,即从人的发展生命周期出发,对不同的阶段进行各种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健全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进而提高人的各种发展能力。

人的发展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既是人的发展生命周期的函数,即随着人的年龄增加,人的发展能力在增加;更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函数,即随着人力资本投资,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两者的函数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相对有限,与人口的预期寿命有限性是一致的;而后者是相对无限,与各种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能力是一致的。这就有了所谓的“人生有限,创新无限”之说。因此,人的发展能力是其一生自身逐渐积累的,更是其一生持续人力资本投资逐渐积累的总能力集。

人的发展生命周期,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年龄维度,婴儿出生前后期,儿童期(学龄前),少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高龄期(80岁以上);二是能力维度,身心健康能力(体现了健康人),学习教育能力(体现了受教育者),文化文明能力(体现了文化人),就业创业能力(体现了体面尊重的人),社会保障能力(抵御社会风险能力)。此外,还包括人的生存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质量、水质量、食品质量等)。

人的总能力集正是这两个维度组成的矩形面积。当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人的总能力集就不断提高,这对现代中国就极有意义。当全国人口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至2015年的76岁,从一个人的角度看就增加了41年的寿命时间;从全国总人口数由5.4亿人增加至2015年的13.7亿人,就相当于增加了340亿年的总预期寿命。当年龄维度的边长一定时,如人口预期寿命或健康预期寿命一定时,主要是增加能力维度的边长,才能使得总能力集的面积越来越大,至少做到后代人大于前代人的能力面积。换言之,人的总能力集(能力面积)更多的是取决于能力维度的边长。而提高人的能力还取决于一个地区或国家对全体人民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从人的发展生命周期视角看,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投资人力资本,提高人的能力维度边长,加速人的能力积累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需要现代公共卫生健康投资,现代教育投资,公共文化投资,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等。从人力资本理论看,经过人力资本投资的人不仅自身受益,还会产生外溢性、正外部性,使家庭受益、他人受益、社会受益。

人不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因此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私人需求和社会需求,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投资(也包括社会保障)。因而经过长期不断强化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如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卫生总经费占GDP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GDP比重等)之后,人的能力集合起来就构成了社会的整体进步,在中国则构成了13亿人民的不断进步、集体进步、巨大进步。

以上就构成了中国新时期(步入上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五大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以及五年规划设计的微观基础,是中国发展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人们会认为国家发展规划是国家的大事,不是我们老百姓的小事,这既与五年规划(包括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定位认识不清有关,也与规划目的认识不明确有关。事实上,宏观的国家发展规划或中观的地方发展规划有着广泛的微观基础,其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发展或社会建设部分凸显了“改善民生”的主题,与人的发展生命周期以及能力集具有极强的匹配,几乎涉及所有人的发展生命周期和各种主要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覆盖到主要社会保障。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的视角看,这恰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划,体现了宏观的国家规划与微观的人的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匹配和互动。

正因为此,国家发展规划就是人民发展的规划,或者说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规划,这个服务就是多维能力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又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这是具有短期与长期回报的有效投资、私人与社会收益的最好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五年规划就是促进十几亿人民全面发展的规划。

生命周期各阶段

健康

教育

文化

就业

社保

婴儿出生前后期

提高产前产后检查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

孕产妇健康教育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学龄前儿童期

降低5岁儿童死亡率

对儿童父母教育培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双语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少儿期

少儿健康服务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双语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少年期

少年健康与健身

义务教育巩固率、双语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青年期

青年健康与健身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

公共文化服务

提高就业参与率,提高聘用合同签订率,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控制调查青年失业率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成年期

成年健康与健身,提高慢性病控制率

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

公共文化服务

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控制调查失业率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老年期

老年健康与健身,提高慢性病控制率

老年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高龄期(80岁以上)

老年健康,提高慢性病控制率

老年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核心指标

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实现比较充分就业

社会保障制度全民覆盖

注:作者根据国家五年规划设计。

同类推荐
  •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本书从多方面联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讨。主要包括从辩证法角度对幸福感及其类型进行了哲学分析,联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国民幸福感欠缺的原因,指出了论述了转型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并以大量故事生动阐述了诚信、忧患、知足、敬业、感恩等追求幸福应有的价值观和心态,还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论述了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了如何提升人民的绿色幸福感等问题。
  •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本书从矿业权出让、转让的现场交易和网上交易两方面叙述了整个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过程。详细列出了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文本式样。可使初始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尽快了解矿业权交易操作,也可供经常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参考。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 责任与忠诚:升级版

    责任与忠诚:升级版

    一个人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对自己的工作忠诚,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美德。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担负着对他人、对工作的应尽责任,这是一种社会生存法则。忠诚的最高境界是责任,忠诚本身是一种责任。责任能够造就忠诚,责任是对忠诚的注释。阿伯拉罕·哈伯徳说:“所有成功者的标志都是他们对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一切全部负责。”责任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担当,责任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责任还是对自己所承载使命的忠诚与信守。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担负着对他人、对工作的应尽责任,这是一种社会生存法则。
  • 近代天津对外贸易研究

    近代天津对外贸易研究

    从鸦片战争的爆发,我国区域经济如何发展?本书将为揭示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天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Death by Rock 'n' Roll

    Death by Rock 'n' Roll

    (A 90-page True Crime Short with photographs) On April 1, 1984, Marvin Gaye--one of the world's most beloved singers--was gunned down by his own father. A generation later, fans still puzzle over how it could be that a man who crooned about peace, love, and understanding could possibly meet with such a violent end--and from his own flesh and blood. Yet the history of popular music is written in blood.
  • 总裁的冒牌宠妻

    总裁的冒牌宠妻

    我是他心尖不愿揭示的伤疤,他是我心底不愿提起的美好。签约三年,他让我改名换姓,代替那个去世的她。他说金钱,权利,宠欢可一并拥有,但得不到的是爱情。他折磨我,虐待我,将我的关心视为仇敌。他又温柔待我,让我享尽这世间所有的梦幻。他愿为我丢弃性命,抛弃千亿资产。我愿为他与外界隔离,心里想的,嘴里念的都是他。原以为我与他是真心相爱,可是他最终,还是不要我。“终究敌不过那个名字,那个去世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糖果的子弹

    糖果的子弹

    本书是奉献给爱情和成长,奉献给每一个在成长中经历过疼痛和磨难的少年。小说的主要人物是2个女孩和3个男孩。在十年的时间里,社会背景转变等影响下的情绪与心理的成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君,你看起来很好睡

    仙君,你看起来很好睡

    “神仙哥哥,奴家见你皮肤白皙,身形挺拔,模样俊朗,是睡觉的好帮手!”观晏晏声音洪亮,响彻整间教室。刚修成人形的棉被小妖,对上古仙君一见钟情。一只呆萌的小妖精,一个腹黑的高冷仙君。演绎一场旷世仙境情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报国:纸上的文人

    报国:纸上的文人

    如果生命重来一次,我不知道张季鸾先生还会不会选择新闻,让自己的命运和一张薄纸紧紧连在一起,至死仍不分开。1942年4月29日的风光早已成了纸上的记忆和老人心中的往事,一切坚如磐石的赞誉都已经风化成了泥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的辉煌已经羽化成为一堆白骨。所有的白骨都无法还原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和身形血肉,后人只有在遥远的民国故纸堆中寻找张季鸾的精神。如今交通方便,到达民国的时间仅在一夕之间。我在北京城中的《民立报》社,看到了1913年的张季鸾。这个清瘦矮小的陕北汉子,一袭深色长衫,步履从容,举止纾缓,俨然一介江南书生。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评论中见时代之思想,睿智之对话,生动之现实,为本刊理想与追求。为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见证,还有您的参与,进而使改变现状成为可能。
  • 邪面玉公子

    邪面玉公子

    21世纪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异世大陆小可怜。被人欺负还不说。既然成了要她就为她好好活着。
  • 亡灵的黑暗旅途

    亡灵的黑暗旅途

    作为“黑暗的走狗”,吉维塔行走在黑暗世界里。他曾被这个世界抛弃,没有人了解他的过去。直到某一日,黑暗又一次笼罩了这片大地。
  • 初唐崛起

    初唐崛起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里戏外,何必在意?李叶:“大唐这出戏,赢不赢的无所谓,关键是要出戏啊……” PS:新书《大秦最后的倔强》已上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