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10400000009

第9章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说瞎话咧!娃娃,甭怕,说老实话,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

一个瘪嘴老太婆,稀疏的几根白发从黑色的罩头布里披散在额上,穿一件破烂的棉衣,靠在树枝做的手杖上,亲热的望着站在她前面的张皇失措的孩子;这是一个褴褛得连帽子也没有戴的孩子。她又翕动着那没有牙齿的嘴,笑着说:“你是……嗯,咱知道……”

这孩子大约有十三岁大小,骨碌碌转着两个灵活的眼睛,迟疑的望着老太婆,她显得很和气很诚实。他又远远的望着无际的原野上,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太阳已经下山了,一抹一抹的暮烟轻轻的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模糊了远去的、无尽止的大道,这大道也将他的希望载得很远,而且也在模糊起来。他回过来又打量着老太婆,再一次重复他的话:

“真的一点也不知道么?”

“不,咱没听见过枪声,也没看见有什么人,还是春上红军走过这里,那些同志才真好,住了三天,唱歌给我们听,讲故事。咱们杀了三只羊,硬给了我们八块洋钱,银的,耀眼睛呢!后来东北军也跟着来了。那就不能讲,唉……”她摇着头,把注视在空中的眼光又回到小孩的脸上。“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哼……”

一步一拐她就向前边走去,有一只羊毛毡做的长统袜筒笼着那双小脚。小孩子仍旧凝视着四围的暮色,却又不能不跟着她走,而且用甜的语声问起来了:

“好老人家,你家里一共有几口人?”

“一个儿子,帮别人放羊去了,媳妇孙女都在前年死光了。前年死的人真多,全是一个样子病,不知道是什么邪气?”

“好老人家,你到什么地方去了来?”

“我有一个侄女生产,去看了来,她那里又不能住,来回二十多里地,把咱走坏了。”

“让我来扶着你吧。”小孩子跑到前边扶着她,亲热的仰着脖子从披散着的长发中又来打量她。“村上有多少人家呢?”

“不多,七八户,都是种地的苦人,你怕有人会害你么?不会的。到底你是怎样跑到这里来的?告诉我,你这个小红军!”她狡猾的睒着无光的老眼,却又很亲热的用那已不能表示感情的眼光抚摩着这流落的孩子。

“甭说那些吧。”他也笑了,又轻声的告诉她,“回到村子里,就说是捡来的一个孩子算了。老人家,我就真的替你做儿子吧,我会烧饭,会砍柴,你有牲口么?我也会喂牲口……”

牲口,小孩子回忆起那匹枣骝色的马来了,多好的一匹马,它全身一个颜色,只有鼻子当中一条白,他就常常去摸它的鼻子,望着它,它也望着他,轻轻的喷着气,用鼻尖去触他,多乖的一匹马!他喂了它半年了,它是从蛮子地得来的,是政治委员的,团长那匹白马也没有它好,他想起它来了,他看见那披拂在颈上的长毛,和垂地的长尾,还有那……他觉得有一双懂事的、爱着他的马眼在望着他,于是泪水不觉一下就涌上了眼睑。

“我喂过牲口的!我喂过牲口的!”他固执的、重复的说了又说。“呵,你是个喂牲口的,你的牲口和主人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你却落到这里!”

慢慢的两个人便来到一个沟口了。沟里错错落落有几个窑门,还有两个土围的院子,他牵着她在一个斜路上走下去,却不敢做声,只张着眼四方搜索着。沟里已经黑起来了,有两个窑洞里已露出微明的灯光,一匹驴子还在石磨边打圈,却没有人。他们走过两个窑洞前,从门隙处飘出一阵阵的烟,小孩子躲在她的身后,在一个窑门前停下了。她开了锁,先把他让了进去。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在找着东西。她把灯点上了,是一盏油灯。有一点小小火星从那里发出来。

“不要怕,娃娃!”她哑着声音,“去烧火,让我们煮点子小米稀饭,你也该饿了吧?”

两个人坐在灶前,灶里的火光不断的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了,她时时抚摩着他。他呢,他暖和了,他感到很饥饿,而且他知道在今天晚上,可以有一个暖热的炕,他很满意;因为疲倦,一个将要到来的睡眠已很厉害的袭着他了。

陕北的冬天,在夜里,常起着一阵阵的西北风。孤冷的月亮在薄云中飞逝,把黯淡的水似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但这埋在一片黄土中的一个黑洞里,却正有一个甜美的梦在拥抱这流落的孩子:他这时正回到他的队伍里,同司号兵或宣传队员在玩着,或是就让团长扭他的耳朵而且亲昵的骂着:“你这捶子,吃了饭为什么不长呢?”也许他又正牵着枣骝色的牡马,用肩头去抵那含了嚼口的下唇。而那个龌龊褴褛的孤老太婆,也远离了口外的霜风,沉沉地酣睡在他的旁边。

“我是瓦窑堡人。”村上的人常常有趣的向孩子重述着这句话,谁也明白这是假话。尤其是几个年轻的妇女,拈着一块鞋片走到他面前,摸着他冻得有裂口的小手,问他:“你到底是哪搭人,你说的话咱解不下嘛!瓦窑堡的?你娃娃哄人咧!”

孩子跟在后边到远处去割草,大捆的压着,连人也捆在了里边似的走回来。四野全无人影,蒙着尘土的沙路上,也寻不到多的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依着日出日落,他辨得出方向。他热情的望着东南方,那里有着他的朋友,他的亲爱的人,那个他生长在里边的四方飘行着的他的家。他们,大的队伍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自己,想着那最后一些时日,他们几个马夫和几个特务员跟着几个首长在一个山凹子里躲飞机,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倾听着不断的炸弹的爆炸,他回忆到他所遭遇的许多次危险。后来,安静了,他从洞中爬了出来,然而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的叫过,他向着他以为对的路上狂奔,却始终没遇到一个人;孤独的窜走了一个下午,夜晚冷得睡不着,第二天,又走到黄昏,才遇着老太婆。他的运气是好的,这村子上人人都喜欢他,优待他,大概都在猜他是掉了队的红军,却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事。但运气又太坏了,为什么他们走了,他会不知道呢?他要回去,他在那里过惯了,只有那一种生活才能养活他,他苦苦的想着他们回来了,或是他能找到另外几个掉队的人。晚上他又去汲水,也没有一点消息。广漠的原野上,他凝视着,似乎有声音传来,是熟悉的那点名的号声吧。隔壁窑里那个后生,有两个活泼的黑眼和一张大嘴,几次拍着他的肩膀,要他唱歌。

他起始就觉得有一种想跟他亲热的欲望,后来才看出他长得很像他们的军长。他只看到过军长几次,有一次是在行军的路上,军长休息在那里,他牵马走过去喝水。军长笑着问过他:“你这个小马夫是什么地方人?怎样来当红军的?”他记得他的答复是:“你怎样来当红军的,我也就是那样。”军长更笑了:“我问你,为什么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他又听到军长低声的对他旁边坐的人说:“要好好教育,这些小鬼都不错呢。”那时他几乎跳了起来,望着军长的诚恳的脸,只想扑过去。从那时他就更爱他。现在这后生却长得跟军长一个样,这就更使他想着那些走远了去的人群。

有人送了包谷做的馍来,还有人送来了一碗酸菜。一双羊毛袜子也穿在脚上了。一顶破毡帽也盖在头上。他的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的来盘问着,都显着一个愿望,愿望他能说出一点真情的话,那些关于红军的情形。

“红军好嘛!今年春上咱哥哥到过苏区的,说那里的日子过得好,红军都帮忙老百姓耕田咧!”

“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同志!是不是?大家都管着这么叫的。同志!你放心,尽管说吧,咱都是一家人!”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像这样的从老百姓那里送来的言语和颜色,他是常常受到的,不过没有想到一个人孤独的留在村上却来得更亲热。他暂时忘去了忧愁,他一连串解释着红军是一个什么军队,重复着他从小组会上或是演讲里面学得的一些话,熟练的背着许多术语。

“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着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我们红军当前的任务,就是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奋斗,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日本快要灭亡中国了,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都要参加红军去打日本!”

他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都兴奋的望着他,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老太婆也扁着嘴笑说道:

“咱一看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么灵呀!”

他接着就述说一些打仗的经验,他并不夸张,而事实却被他描写得使人难信,他只好又补充着:

“那因为我们有教育,别的士兵是为了两块钱一月的饷,而我们是为了阶级和国家的利益,红军没有一个怕死的;谁肯为了两块钱不要命呢?”

他又唱了许多歌给他们听,小孩子们都跟着学。妇女们抹着额前的刘海,露出白的牙齿笑。但到了晚上,人都走空了时,他却沉默了。他又想起了队伍,想起了他喂过的马,而且有一丝恐怖,万一这里的人,有谁走了水,他将怎样呢?

老太婆似乎窥出了他的心事,便把他按在炕上被子里,狡猾的笑道:“如果有什么坏人来了,你不好装病就这么躺下么?放一百二十个心,这里全是好人!”

村子上的人,也这么安慰他:“红军又会来的,那时你就可以回去,我们大家都跟你去,好不好呢?”

“我是瓦窑堡人!”这句话总还是时时流露在一些亲昵的嘲笑中,他也就只好回以一个不好意思的笑。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声中,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夹在里面嘶叫,人的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分不清有多少人马,顿时沸腾了死似的这孤零的小村。

“蹲下去,不要响,让我先去看看。”老婆子按着身旁的孩子,站起身往窑门走去。

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的跳:“难道真的自己人来了么?”他坐到地下去,将头靠着壁,屏住气听着外边。

“碰!”窑门却在枪托的猛推之中打开了,淡淡的一点天光照出一群杂乱的人影。

“妈啦巴子……”冲进来的人把老太婆撞到地上:“什么狗入的拦路……”他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来了:“哼,锅里预备着咱老子们的晚饭吧。”

孩子从暗处悄悄看了他一下,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更紧缩了他的心,恨不得这墙壁会陷进去,或是他生了翅膀,飞开了去,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好,只要离开了这新来的人群。

跟着又进来了几个,隔壁窑里边,有孩子们哭到院子里去了。发抖的老太婆挣着爬了起来,摇摆着头,走到灶前孩子身旁,痉挛的摸索着。无光的老眼,巡回着那些陌生的人,一句话也不敢响。

粮食篓子翻倒了,有人捉了两只鸡进来,院子里仍奔跑着一些脚步。是妇女的声音吧:“不得好死的!”

“鬼老婆子,烧火呀!”

这里的人,又跑到隔壁,那边的又跑来了,刺刀弄得吱吱响,枪托子时时碰着门板或是别的东西。风时时从开着的门口吹进来,带着恐惧的气息,空气里充满了惊慌,重重的压住这村庄,月儿完全躲在云后边去了。

一阵骚乱之后,喂饱了的人和马都比较安静了,四处狼藉着碗筷和吃不完的草料。好些人已经躺在炕上,吸着搜索来的鸦片;有的围坐在屋子当中,那里烧了一堆木柴,喝茶,唱着淫靡的小调。

“妈啦巴子,明天该会不开差吧,这几天走死了,越追越远,那些红鬼的腿究竟是怎么生的?”

“还是慢点走的好,提防的就是怕他打后边来,这种亏我们是吃过太多了。”

“明天一定会驻下来,后续部队还离三十多里地,我们这里才一连人,唉,咱老子这半年真被这起赤匪治透了。就是这么跑来跑去,这种鬼地方人又少,粮又缺乏,冷未冷得来,真是他妈!”

有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这时还瑟缩的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

“呸”,一口痰吐到她身上。

“这老死鬼干么老挨在那儿。张大胜,你走去搜她,看那里,准藏有娘儿们。”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

“是的,有人,没错,一个大姑娘。”

有三个人扑过来了。

“老爷!饶了咱吧,咱就只这一个孙子,他病咧!”她被拖到一边,头发披散在脸上。孩子被抓到火跟前。那个张大胜打了他一个耳光,为什么他却是个小子呢!

“管他,妈啦巴子!”另外一双火似的眼睛逼拢了来,揪着他,在开始撕他的衣服。

老太婆骇得叫起来了:“天呀!天杀的呀!”“他妈的!老子有手枪先崩了你这畜生!”这是孩子大声的嚷叫,他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懂得惧怕了,镇静的瞪着两颗眼睛,那里燃烧着凶的火焰,踢了一脚出去,不意竟将那家伙打倒了,抽腿便朝外跑,却一下又被一只大掌擒住了!

“什么地方来的这野种!”一拳又落在他身上,“招来,你姓什么,干什么的?你们听他口音,他不是这里人!”

孩子不响,用力的睁着两个眼睛,咬紧牙齿。“天老爷呀!他们要杀咱的孙子呀!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爬了起来的老太婆又被摔倒地上了,她就嚎哭起来。

这时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了,全立了起来,张大胜在敬礼之后说院“报告连长,有一个混帐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的坐到矮凳上。

消息立即传播开了:“呵呀!在审问奸细呀!”窑外边密密层层挤了许多人。

“咱的孙子嘛!可怜咱就这一个种,不信问问看,谁都知道的。”

几个老百姓战战兢兢的在被盘问,壮着胆子答应:“是她的孙子”“一定要搜他,连长!”是谁看到连长有释放那孩子的意思了,这样说。

同时门外也有别的兵士在反对:“一个小孩子,什么奸细!”连长又凝视了半天那直射过来的眼睛,便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从口袋里翻了出来。裤带上扎了一顶黑帽子,这些东西兴奋了屋子里所有的人,几十只眼睛都集中在连长的手上,连长在翻弄着这些物品。纸票上印得有两个人头,一个是列宁,另一个是马克思,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一颗光辉的红色五星。孩子看见了这徽帜,心里更加光亮了,热烈的投过去崇高的感情,静静的等待判决。

“妈啦巴子,这么小也做土匪!”站在连长身旁的人这么说了。“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从来没有骚扰过老百姓,我们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是好的,我们争取你们和我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终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的!”

但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的心,同时也得了许多尊敬,这是从那沉默的空气里感染得到的。

连长仍是冷冷的看着他,又冷冷的问道:“你怕死不怕?”

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的昂了一下头,急促的答道院“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的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多少心在担忧,多少眼睛变成怯弱的,露出乞怜的光去望着连长。连长却深藏着自己的情感,只淡淡的说道:

“那末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多半的眼皮沉重的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是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是不是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的说了,“连长!还是留着一颗枪弹吧,留着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从许多人之中跑出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还有人要杀他的么?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拿什么来比他!他是红军,是我们叫他赤匪的。谁还要杀他么,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的由嘶哑而哽住了。

人都涌到了一块来,孩子觉得有热的水似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在他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在雾似的里面,隔着一层毛玻璃,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的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1937年4月14日

同类推荐
  • 台湾念真情

    台湾念真情

    吴念真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这些人,那些事》后感动再袭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顿和难处,一如吴念真电影作品《恋恋风尘》和文学作品《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们,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命哲学和尊严,渺小但自得其乐,都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来支撑,所有这些,都会给读者安心的力量。《台湾念真情》中记录的小人物故事,印证了“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说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淳朴的民风,能唤起人们对民族美德的回忆和向往。吴念真总在书中提起的“寻找台湾生命力来源”,也是指一个民族去追忆它曾经美好,现在已经失去的精神生命力。《台湾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
  •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

    作者以“黄杨村”作为书写和考察对象,通过对一系列小人物生活和精神的深刻剖析,来反映当下农村的社会现状。
  •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

    诗是人来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该书以为喜、怒、哀、乐、怨五种人生情感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从人生五味的独特视角,体会唐诗里的五情五味。通过精心收录的30余首唐诗解读,将唐诗的精神情感与现代人连接起来,为读者展现唐诗虽经千年却永不过时的恒久魅力。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 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托尔斯泰思想小品

    本书为我国著名的托尔斯泰翻译者和研究者王志耕先生对托尔斯泰最富有思想性和可读性的作品的翻译、选编、解说。其内容涉及托尔斯泰关于人生、道德、修养、游历、家庭、婚姻、教育、文化、哲学、历史、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为余光中先生家属授权及审定篇目,从余先生五十年来出版的全部诗集中精选一百多首诗歌,是了解余先生高洁人品的必读作品。书名《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摘自余先生一九八五年诗作《欢呼哈雷》“究竟这一头有几个人能够等你/下一个轮回翩然来归?/至少我已经不能够,我的白发/纵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长?/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方/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余先生遗作,人间绝唱,读之雄浑壮丽,令人热血沸腾,又止不住热泪盈眶。《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含“故国、少年、人间、寰宇、追忆、奇观、至美、绮情、时间”九个篇章,可分别从这九个主题,以不同的历史角度,多方位了解余先生诗作,并以此书纪念余光中先生。
热门推荐
  • 心态决定一切

    心态决定一切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心态这一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心态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和对于命运的重要性。内容基本涵盖了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几乎所有的心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以及它们各自将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告诉读者如何防治坏心态以及如何培养建立好心态。保持健康的心态,从现在做起,克服悲观与消极,倡导乐观与积极,获取生活与事业的成功。让你的命运随着你的心态改变而改变。
  •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独立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涵,更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成功的一种必备条件。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告诉家长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信看过本书一定会让读者豁然开朗。在社会竞争压力如此大的今天,正确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无疑是将来成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本书将给家长提供专家们的权威指导,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青少年自主阅读的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奇闻异录

    奇闻异录

    不知你可曾听过,老人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着的,那一个个关于妖魔鬼怪们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你只当这是故事,可你不知,这些,就在你身边。
  • 述异记

    述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安梦华录壹

    长安梦华录壹

    在三界当中《长安梦华录》是一个传说,如今魔界崛起,人界纷乱,仙界隐世。传说成为真实,宝物重现,各派修仙者动乱,沧雍门修仙少女符韶月,被谴与师弟下山寻宝。自此武林风起,三界动乱,皆集于一身。
  • 心自芬芳不将不迎:鲁豫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

    心自芬芳不将不迎:鲁豫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

    本书是一本女性励志书籍,作者以气质女人鲁豫为典范,讲述了成为幸福女人的必修课。女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修炼,要做幸福女人,得先让内心强大。鲁豫用她的一言一行、一娉一笑,用她的失败与成功,用她的冷静与善良,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完美女性所必需的素养。众所周知,鲁豫有着良好的修养、稳定的工作以及幸福的家庭,她在生活中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女性,所以,她的身上一定有许多值得广大女性学习借鉴的地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恶皇专宠大龄妃

    恶皇专宠大龄妃

    一颗心,有过繁华似景,有过无所不能,有过万马奔腾。当它千疮百孔后,剩下的仅仅只是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叭叭叭叭!”叙衍殿外,豆大的雨点砸在石板上,溅起漂亮水花,门外望去,天地间好似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雾蒙蒙一片,模糊不清。雨直直地从天而泻,敲击着精致的金黄色琉璃瓦片,滂沱大雨好似阵阵鼓点,铿锵有力。云挽香恬静的跪在屋檐下,屋顶的雨水……
  • 佛的孩子之西城记

    佛的孩子之西城记

    叶琳、李洋、陈忻,三位驴友旅行到达西城,她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巧遇,彼此结识成为朋友。在西城,她们经历了一些事,共同结识了一些人。正在三人准备离开西城前往下一站时,她们在西城结识的一位朋友突然遇害,三人因此而被警方要求留在西城协助调查。为了早日离开,三人对案件展开调查,就在三人以为案件即将真像大白时。叶琳和陈忻在前一站认识的一位朋友在西城离奇失踪,三人在觉得蹊跷的同时,感觉是有人故意要将她们留下。面对身边出现的一个个熟人和陌生面孔,到底谁是朋友?谁又是敌人?在西城经历的这一连串巧遇,到底是缘份的巧合还是人为的安排?她们三人最后又能否平安的离开西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