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7000000011

第11章 逝去的风格——浪漫派钢琴大师(6)

鲁宾斯坦第一次访问西班牙是在1915年。一开始他对于自己弹奏西班牙音乐没有什么信心,害怕被人听出在演奏中带有“外国口音”,不过当阿尔贝尼兹的遗孀告诉鲁宾斯坦,他弹得和她丈夫没什么两样后,这种疑虑就打消了。他坦言自己热爱西班牙的一切,美食、服饰,还有西班牙语。西班牙人对鲁宾斯坦也投桃报李,称他弹起西班牙音乐来就好像是土生土长的西班牙钢琴家。鲁宾斯坦在1916年会见了德·法雅,并观看了《西班牙花园之夜》的首演,从此他就爱上了法雅的作品。这个《西班牙花园之夜》的录音是他对这部作品所作的三次录音中的第一次,也是最火爆和充满激情的录音,钢琴的音色圆润而富有金属光泽。他还录制了包括《火祭舞曲》在内的法雅的三首舞曲。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阿尔贝尼兹的西班牙舞曲和《伊比利亚》中的选曲,孟布的《歌曲与舞曲》中的第一首和第六首,以及格拉纳多斯的《少女与夜莺》,都弹得风情万种而又热情奔放。

拉赫玛尼诺夫和列文涅

1892年,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了三位顶尖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和列文涅,他们是同班同学。斯克里亚宾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俄罗斯以及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是最受西欧欢迎的俄罗斯作曲家。他体弱多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

斯克里亚宾只留下了一些自动纸卷钢琴的录音,内容包括他自己写的几首前奏曲和第二、第三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成了集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于一身的乐坛巨人,列文涅则成为技巧巨匠和历史上最重要的钢琴教师之一。与上面三位波兰人一样,拉赫玛尼诺夫和列文涅最后也都成了美国人。他们两人留下的录音实在不能算多,与他们的伟大成就根本不成比例。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Rachmaninoff,1873—1943)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时是集中精力于作曲的,他的作曲老师是塔涅耶夫,和声老师是阿连斯基。他的钢琴老师尼古拉·兹维列夫也曾是斯克里亚宾的老师。拉赫玛尼诺夫同时还向表兄西洛蒂学习,那时西洛蒂在跟随李斯特学习后刚回俄罗斯不久。拉赫玛尼诺夫在1892年毕业时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包括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那首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列科》使他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他还会见了自己崇拜已久的柴科夫斯基,并受委托将《睡美人》组曲改编成钢琴曲。当1893年柴科夫斯基去世时,他立刻创作了《悲歌》三重奏以表纪念。拉赫玛尼诺夫毕业后的很长时间内经常作为指挥出现在剧院里,他加入了莫斯科私人歌剧公司,1904年又在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18年他差点接替穆克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虽然1901年完成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1908年被介绍到欧洲各大城市,成为迄今为止最流行的协奏曲之一,1909年在美国首演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又大获成功,但他的钢琴演奏事业却是从1917年之后才正式开始的。他的音乐会演奏基本上是为了生计,因为单靠作曲是不行的,他又不喜欢指挥或教学。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天生的钢琴家,他几乎不用怎么练琴,头脑里装着所有的音乐文献,能够随时将它们一个音不漏地弹出来。他有着万无一失的高超技巧和构建大型作品结构的能力,以及高度的理性。他在四十五岁之前的钢琴演奏基本局限于介绍自己的作品,而现在则不得不积累一系列音乐会的曲目。他在美国很快就成为一位明星,受到狂热的崇拜,能和他相比的只有霍夫曼,而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无论在理性控制力方面还是准确性上都要胜出一筹。人们无不为他的作品和演奏所倾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最后。他的技巧从未衰退,始终保持着绝佳的状态。

拉赫玛尼诺夫留下的录音不能算多,但也不少了。RCA的“拉赫玛尼诺夫全集”共有十张CD,大多数都是他本人的作品。和戈多夫斯基一样,他不喜欢录音室,感到紧张。他录制了五首钢琴与乐队作品,指挥是斯托科夫斯基和奥曼迪。其中弹得最好的是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似乎没有发挥出他的最佳水平。第三协奏曲采用的是删节的版本,第一乐章的华彩用的也是比较简单的那个。尤其让人困惑的是,他很多时候不照着自己写的谱子弹。在有标明“更快”的地方,他反而放慢了速度,以至于后世有不少钢琴家都效仿他的录音而不是遵循乐谱。拉赫玛尼诺夫最精彩的录音还是他改编的小品和一些炫技作品,没有人能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谐谑曲、克莱斯勒的《爱的忧伤》和《爱的喜悦》、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以及他自己的《波尔卡》和《前奏曲》弹得更好了,所有的音符都那么清晰,踏板用得非常考究,速度力度毫无怪诞之处。

陶西格改编自施特劳斯的《人生一世圆舞曲》充满了令人愉悦的弹性、阳刚的触键和青春的气息,这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录音。很少一部分的经典曲目中包括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舒曼的《狂欢节》两首大型作品。相对于其他浪漫派钢琴家如格雷夫和戈多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的诠释更理性,强调节奏的准确性;不过作为浪漫派钢琴家,他还是经常改写节奏和增加音符。他出色的左手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他把个人演奏的个性带入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这让人感觉他弹什么都带着他本人作品的味道。

此外,拉赫玛尼诺夫还指挥乐队录制了他的第三交响曲和《死岛》,音乐的处理和他弹琴一样有冲劲,线条清楚,驾驭自如。他和克莱斯勒合作录制的贝多芬、格里格和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的唱片,是室内乐录音中最珍稀的精品。

1941年拉赫玛尼诺夫向RCA公司建议,把他的作品以音乐会形式录成唱片,但唱片公司没有同意,结果让后人蒙受了损失。1943年2月17日的音乐会是他最后的演出,曲目包括肖邦的“葬礼”奏鸣曲。

作为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同学,约瑟夫·列文涅(JosefLhevinne,1874—1944)显得非常低调,就连他写的书也一样,薄薄的小册子只有五十多页,书名是《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殊不知这哪是给初学者读的“基本”法则,分明是一本真正的“武功秘籍”,是给钢琴大师写的备忘录。

这位有着钢琴演奏史上最高超技巧之一的大师,十四岁首演时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指挥是安东·鲁宾斯坦。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时,他的老师是萨弗诺夫。这位老师曾师从于布拉辛和莱舍蒂斯基,而他的高徒除了列文涅之外,还有斯克里亚宾和梅特纳,他还是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首演时的指挥。列文涅1892年毕业时获得了钢琴金质奖章,并于1895年又获得了柏林举办的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898年他与同学罗西娜结婚,罗西娜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从那以后,在音乐上,两人总是同时出现。他们先是定居柏林,后来由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他们失去了几乎全部财产。1919年列文涅夫妇移居美国,在音乐会生涯同时,他们还任教于朱莉亚音乐学院。列文涅的技巧水准远在当时几乎所有美国当红钢琴家之上,连霍洛维茨都为他惊人的控制力所叹服。但列文涅的名气却从未达到他应该有的高度,他还是更喜欢教学。

列文涅的录音真是少而又少,Philips公司在1998年发行“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时,每位钢琴家至少可以有两张CD,而列文涅的录音勉强可以填满一张,另外的部分是他的夫人罗西娜的录音和两人的二重奏。但这绝对是钢琴录音中最珍贵、最伟大的记录。通过录音我们可以领略到列文涅万无一失的技巧,他从来不会弹错音,即使是在高难度的舒而茨—艾弗勒的《蓝色多瑙河》改编曲中也不例外。通过这部作品,他向我们展示了史上最完美的技术——八度大跳、数不清的经过音,在他手里都和精密仪器般准确。在他的“武功秘籍”中提到的种种技术条例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例证。令人叹服的还有舒曼的《托卡塔》和肖邦的几首练习曲,包括最棘手的“三度”“八度”和“冬风”。列文涅不仅技巧超群,而且他的乐感极其敏感,毫不矫揉造作,永远都是那么流畅、纯净,结构清晰。列文涅夫妇的双钢琴录音配合默契,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弹得很快,是非常现代的演释;德彪西的《节日》是拉威尔改编的;选自管弦乐作品《夜曲》的双钢琴版本中,两人的音色具有管弦乐队的效果,层次丰富,是很难听得到的录音。罗西娜生于1880年,从嫁给列文涅算起,为丈夫当了四十六年的助教,在1944年列文涅去世后,她接替了他的全部工作,有两位对美国音乐界影响很大的音乐家——第一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冠军范·克莱本和后来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监詹姆士·莱汶都出自她的门下。

罗西娜一直活到九十四岁,这套CD收录了她八十一岁时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她和丈夫一样,是一位技巧精湛而又极富品位的超一流现代钢琴家,在高龄时技巧也毫无任何衰退的迹象。她把莫扎特弹得雄浑有力,肖邦则诗意盎然,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除了Philips出版的伟大钢琴家系列,列文涅的录音至少还有两家公司发行了CD,分别是Dante和Naxos。前者绝版多年,转录上佳;后者也不错,很便宜,而且很容易买到,是乐迷们的福音。

浪漫主义时期的现代派:鲍尔、科尔托和塞缪尔

在浮华辉煌的浪漫主义时期也有严肃音乐的拥护者——鲍尔、科尔托和塞缪尔。

他们细致分析乐谱,着力揭示作品的内涵,从不以炫技和自我表现为目的,自始至终献身于最高品位的音乐,和前面提到的布索尼、佩特里、霍夫曼、鲁宾斯坦有某些相似之处。但鲍尔和科尔托在现代风格上走得更远,对后来的钢琴家们影响也更大。尽管他们在当时是如此的“现代”,但在演奏细节和曲目选择上不免带有浪漫主义的痕迹和强烈的个人印记,他们的录音几乎能让我们一下子分辨出来。塞缪尔具有很特殊的历史地位,他是第一位在钢琴上将巴赫原曲的面貌展现给听众的大钢琴家。

哈罗尔德·鲍尔(HaroldBauer,1873—1951)有着与一般钢琴家不同的经历——他一开始是一位小提琴神童,直到二十岁都是以小提琴作为主攻专业,并已经颇具成就了。鲍尔生于英国,十岁即以小提琴家的身份首次登台,而钢琴仅仅跟姑妈上过几次课。在英国过了九年旅行演出的生活后,18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帕德雷夫斯基听到他弹琴,力劝他成为钢琴家。鲍尔并没有太在意帕德雷夫斯基的建议,继续他的小提琴事业,直到他自己意识到已经不可能成为杰出的小提琴家之后,才开始把精力越来越多地转向钢琴。鲍尔的钢琴演奏几乎全靠自学,到1900年前后,他已经成为一位知名钢琴家了。他的音乐会从俄罗斯开始,然后是巴黎,再到整个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室内乐活动也很频繁,当然是以钢琴家的身份出现在重奏组里,搭档都是克莱斯勒、卡萨尔斯、蒂博和伊萨依这一级别的人物。

1908年12月18日,他在巴黎首演了德彪西的《儿童园地》。鲍尔最后在美国定居,1919年还创办了“贝多芬协会”。除了作为钢琴家演出以外,鲍尔还是美国最重要的钢琴教师,一直在曼哈顿音乐学校任教,并定期举办大师班。他还编订了舒曼作品的乐谱,不过那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应该予以特别慎重的对待。

鲍尔的演奏风格是浪漫主义情感和现代理智的完美结合,他认为,即使演奏者愿意,完全遵照乐谱也是不可能的,“乐谱只可能提供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演奏指示,因此它只能是近似值,不可能有两个人理解得一模一样。”然而他的唱片,体现的是一位演奏稳健、非自我中心的、毫不夸张的现代风格钢琴家。从作品选择上来看,鲍尔是一位有品位、趣味高雅、超前于时代的人。他最重要的录音无疑是1939年录制的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被演奏的情况是:晚期小品少数几首被当成沙龙音乐,大型变奏曲是钢琴家炫技的平台,早期奏鸣曲是没有人去碰的,就连德国现代学派也只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有人为这些艰涩的作品录制唱片。即使在今天,也只有少数特别严肃的钢琴家把这些作品列入自己的保留曲目。鲍尔的演奏充分挖掘了这首奏鸣曲的内涵,结构清晰,音色深沉,布局合理,是既富有情感又非常理性的演释,很有说服力。鲍尔录制的另一首浪漫派大型作品是舒曼的幻想曲集。这是一部由八首标题小品组成的套曲,当时的钢琴家一窝蜂地都去弹性格更为外在的《狂欢节》,而对这部更注重心理体验的作品的态度只是分散地弹其中的一两首。鲍尔的准确诠释为我们展示了最复杂多变、最凝练的舒曼作品。

鲍尔演奏的两首贝多芬奏鸣曲——“月光”和“热情”录制于1926年和1927年,音色和自由节奏的运用令人想起施纳贝尔三十年代的诠释。技巧上鲍尔比施纳贝尔更为完善。“月光”第一乐章两手不对齐的起音带有浪漫派的明显特点。“热情”的第一乐章弹得十分完美,但第二乐章的反复被全部取消不是今天所能允许的,末乐章的处理和当时的钢琴家一样,“快板”弹得太快而“急板”又不够快,缺乏对比。

几首严肃的小型乐曲,包括舒伯特的《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肖邦的《即兴曲》和《摇篮曲》、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和《森林的细语》、格里格的几首抒情小品以及德彪西的《月光》,鲍尔都弹得晶莹剔透,诗意盎然。当然,他也免不了录制一些浪漫派的典型保留曲目,比如许茨的《在爱人家》、迪弘的《圆舞曲》、圣—桑的《阿尔切斯特》改编曲和他自己的小品,都是比较早的录音,也都比同时代的人弹得有风格、有品位。APR的转录由Marston操刀,音质绝佳。

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Cortot,1877—1962)是个不折不扣的现代派钢琴家,只是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而法国学派没有什么人所获得的成就能和他并列,只好把他放在同时代能与他比肩的浪漫派大师们中间了。

同类推荐
  • 乐器:独特民族乐器

    乐器:独特民族乐器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石磬是以坚硬的大理石制成,其次是青石和玉石。石磬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石磬大小厚薄各异,石质越坚硬,声音就越铿锵洪亮。磬乐器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其造型古朴,制作精美,形状大多呈上弧下直的不等边三角形。磬乐器历史非常悠久,它在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曾经被称为“石”和“鸣球”。到了秦汉时期,磬乐器有了其在古代乐器中尊显的地位。到了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了我国,磬乐器开始宗教化,云磬便产生了。云磬常用于宗教音乐,是佛教寺院所用的法器。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建筑艺术之美——公共建筑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精选作者李邦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分别研究了:①列宁银幕形象,介绍了列宁题材作品的概况、演变、成就与不足,列宁扮演者经验介绍等;②阿·托尔斯泰,着重研究其人生道路、创作倾向、艺术理念、主要作品等;③为外国电影电视发展史中的一些理论探讨与创作成果。
热门推荐
  • 男神终于和我在一起

    男神终于和我在一起

    一夜之间,秦沫沫飞上枝头变凤凰!花不完的money,超帅气的老公,让她成为所有女人羡慕的对象。然而,豪门少奶奶却不如人前那么光鲜;看不起她的情敌,难缠的婆婆,又让她心力憔悴。好不容易,搞定情敌,摆平婆婆,听说枕边人的旧情人出现了,而且还有旧情复燃的迹象。一气之下,放火烧窝,看谁燃烧的更激.情,谁知无人搭理她。顿时,秦沫沫万念俱灰。最后,她万般无奈的说:那个谁谁谁,你别走,我们聊聊!
  • 莲花秘诀

    莲花秘诀

    南宋末期,当朝皇帝昏庸无能,金人和蒙古族大举入侵却主议和,边境饱受战乱,民不聊生,固中原地带民心涣散,各自为主,宗派泛生。各宗派为了能让自己活下去,不断壮大,招兵买马,习武练功,不惜相互厮杀,或证明实力,或相互切磋,或抢人占地,或彰显威风,或争权与利,或称霸武林。时日,一场江湖厮杀龙卷风在各宗派之间刮起,中原大地从此饱受战乱,人心惶惶,血雨腥风,不可断绝,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夺一本流传在世的武功秘籍《莲花秘诀》所引起。
  • 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曾国藩家书

    本书从曾国藩庞杂的家书中精选出有实用价值的153篇,精心点校翻译,内容涵盖学习、修身、家族、教育、职场仕途、领导力、用人、财富、社交、养生十个方面。其中提出的诸多见解皆是曾国藩历经草根奋斗、战场厮杀、官场沉浮总结出来的,因而言浅意深,虽看似琐碎的家长里短,却是个人成功的必修绝学。时至今日,《曾国藩家书》中的名言名句已经成为现代博客、微博转载转发最多的内容之一。可以说曾国藩所独创的为官之道、用人之术、管理之法、处世之方,对于今天在仕途、职场上挣扎打拼的人们来说,更加具有实用的指导价值。
  •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作为德国文学的经典,是歌德从青年时代一直到逝世前夕,倾其一生完成的巨著。其创作历经了歌德文学创作的四个时期:即狂飙突进时期、意大利之行及魏玛时期、与席勒合作的古典文学时期、晚年创作时期。因此,歌德的《浮士德》从“初稿”、“片断”到第一部、第二部的完成,期间,经过不断的构想和思考,完成了浮士德从个体到代表着人类整体发展的跨越,赋予了浮士德走出“小世界”,迈进“大世界”的崇高理想,从而确立了人类追求“无限”的“浮士德精神”。
  • 穿越火线之兵行天下

    穿越火线之兵行天下

    金丹新书《最强幸运主播》求收藏,求推荐,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当李九苏醒,发现过往的一切,只不过是南柯一梦,而眼前才是真实的世界。这里战火漫天,人类分为了两个阵营,保卫者与潜伏者。潜伏者为了反抗超级智能“天神”的统治,与保卫者展开了一场全球战争……身为觉醒者的李九,带着从《穿越火线》游戏中磨练出的超强战术意识,踏上了兵行天下的征途……
  • 血染唐人街

    血染唐人街

    残酷的堂斗“副堂主,弟兄们都吃饱喝足了,什么时候出发?”安良堂师爷、张文岳进门向正在烟榻上吸大烟的安良堂副堂主李树松说。李树松咽了一口烟,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大挂钟,离午时还差半个时辰,丢下烟枪,一蹦子从床上跳起来,一挥手:“走!”二人进了一间大厅。大厅里杯盘狼藉,酒气冲天。百十个弟兄各个喝得红头紫脸。有几个舌头发短,正在呜哩哇啦地说:“妈的,老子非、非、拚他、他十个八个的!”“副堂主到!”张文岳一声喊。
  • 超级战神系统

    超级战神系统

    在中等军事学院,只有4的精神力,没能进入机甲系,却分到了精神康复系。求爱失败,借酒消愁,惨遭战神系统附身,被诱惑做出了非礼暗恋女神等一系列错误的举动,遭受惩罚发配到与虫族战斗的前线为期一年来赎罪。不断的战斗中,死亡的任务不停的出现。只有快速的成长,才能在一年后从战场活着回到学院。已完成前传《超级战士系统》有百万字,新书上传期间,希望喜欢本书的多投推荐票与收藏下。已完本机甲小说《超级战士系统》《再生在机甲帝国》《机甲狙击手》《重生之机甲狂想曲》。发新书了《全球诸天在线》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记者(中篇小说)

    记者(中篇小说)

    上午,总编让刘依然到他办公室一趟。刘依然去了后,总编说让她马上动身去外地搞一个采访。总编有四十多岁,肚子鼓得不低,但一看还算是少壮派。总编确实是新提拔上来的,原来是副总编兼新闻部主任,一直是刘依然的顶头上司。现在虽然上下隔得远了点,但私人关系还是挺好的。总编跟刘依然说话也从不摆谱。总编问:“你知道李大中吗?”“李大中?”刘依然愣了一下,但马上想到了,“是不是昊天集团的那个董事长?”“没错。这家伙这几年搞得真火,那天中央电视台还给他晃了好几个镜头。咱们本行业的报纸不报报他也不合适。你这次就去采访他,回来写个大东西。”
  • 储君嫡妃

    储君嫡妃

    她是金枝玉叶的国公府千金,单纯温婉却被一碗安胎药毒死一尸两命。“妹妹快喝了吧,这是本宫为你准备的安胎药。”善良的太子妃设计夺取了她的一切包括她肚子里刚刚怀孕三个月的孩子。深情的太子得知真相以后痛彻心扉,却不知道他的妻子是三皇子的细作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他自己却被自己的父亲赐死,死前他为了逆天改命用他的血和浠儿的血融合在一起,大祭司开启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