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8100000006

第6章 亲子关系决定于教养观念(3)

所谓门当户对,其实就是正常家庭对正常家庭,双方都讲求孝悌传家,将来教养出来的子女,也必然重视孝悌。孝顺并非人的天性,否则为什么古圣先贤费那么大的心思,不断地鼓吹倡导,仍然还有那么多不孝的行为?西方的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世人,每一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个体。西方的父母按照这种宗旨,把子女教养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人。但是,中国人最可爱的地方,便是就算信仰基督教,也会感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忘怀父母“生我、育我、抚我、鞠我”的大恩,秉持儒家的教诲,孝顺父母,未敢稍有懈怠。

20世纪的中国,受到西潮的冲击,有一些知识分子提出“非孝”的主张,强调“父母对子女并无恩”。孝道的观念,因此起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普遍来看,中国人在孝顺父母方面,仍然远远胜过其他任何民族。

父母最好明白,孝顺是一种习惯,必须从小加以培育,及早培养子女孝顺的习惯。往昔的孝顺,由于行之久远,已经偏离原来的正道,产生很多偏差的观念,难免引起许多批评。我们现在不但无法也不必恢复往昔的做法,更不能把孝顺僵化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徒然使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变成表面亲爱而内心怨恨。我们将于后文第五章“子女应该养成正确的心态”第一节“遵行现代化孝道”中,详加说明。

西方文化认为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只对上帝负责,因此很少谈及孝的问题。中华文化采取人本位思想,以德性和亲情来维系亲子关系,认为子女既然为父母所生,基于父母的教养大恩,应该知恩回报,孝顺父母,否则便是不肖子女,和畜生并无两样。

把子女教养成真正的中国人

如果问一位美国人:“你为什么是美国人?”答案肯定是:“因为我在美国出生。”如果问一位中国人:“你为什么是中国人?”答案迥然不同:“因为我的爸爸是中国人。”中国人只管爸爸是哪里人自己便是哪里人,不论在什么地方出生,都不致产生影响。因为我们的文化主张不忘本,没有父母就没有子女,子女为了不忘本,就随着父姓,也跟着父亲是哪里人就是哪里人,即使有生之年,从来没有到过那个地方,也会念念不忘,因为那是父母出生的地方。中国人最看不起数典忘祖的人,就算他功成名就,有很大的贡献,只要数典忘祖,我们就会认为他天理不容,终究会自作自受。

请问: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的观念,应不应该因为美国主张以出生地来认定是哪里人而有所改变?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到过父亲出生的地方,便认为那个地方与自己无关,至少没有感情,是不是已经证明这个人的心中没有父亲的存在?至少对父亲不敬,也就是不孝顺?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是,事关重要的价值观,仍然值得大家深思。

尤其是全球化、国际化、现代化盛行的今日,哲学家竭尽心智,已经发觉“要解决人类的纷争、冲突,唯有借助于中国人的哲学”。换句话说,21世纪即将成为“西方科技结合中国哲学”的崭新时期,也就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来包容世界各国的文化。因为只有中华文化广大的包容性,才有方法求同存异,使各种文化互相尊重,彼此共荣。中国人的“中”字,是“合理”的意思。只有凡事求合理的国家,才能称为“中国”;只有凡事都能够恰到好处的人,才够资格称为“中国人”。这是何其尊贵、庄严的名称,我们必须共勉。全世界都追求合理化,只有这样的全球化、国际化,才会更加和平圆满。

20世纪的中国人,很辛苦,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地位。但是,21世纪可以说已经完全不同,中国人愈来愈争气,在世界上广受重视。“东亚病夫”不见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也都改掉了。21世纪的中国人,千万不要用20世纪的眼光、20世纪的标准、20世纪的思维来衡量自己的地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正当时矣!

教养子女立志效法祖先

要教养出好的子女,单凭父母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毕竟我们都是人,而且是平凡的人,怎么可能教养出好的子女?就算三代同堂,也很可能是上两代的四个人反过来被第三代的“小霸王”或“小龙女”牵着鼻子走,弄得别人都在看笑话,而自己居然还很得意。这实在很可怕。古圣先贤设计一套祖先崇拜的方式,实际用意是结合祖先的整体力量来教养子有些人经常在子女面前辱骂祖先,说什么丑恶的中国人,直说到有一天子女不想做中国人。如此,我们就找不到中国子孙,变成没有中国人的中国,这对世界也是严重的损失。父母教养子女认同祖先,才能够孕育出家族思想。仅仅以父母为认同对象,不免倾向于个人主义。立祠堂、修家谱、表彰祖先,才能够激发子女重视家风。

教养子女确立“德本才末”的信念

现代人重视才能,认为子女迟早要投入竞争激烈的职场,如果不趁早培养各种才能,就要落于人后。于是四岁学钢琴,五岁学游泳,还要分出时间学外语和跳芭蕾舞,这样的孩子哪里有时间和心情来陶冶品德?教养的意思,是引领子女上进、避免堕落。因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兽性,如果不教,兽性就会不断发展而阻碍了人性,子女就会堕落得犹如禽兽。所以,教养子女确立“德本才末”的信念尤为重要。

会说不会写,不算懂得中国语言。语言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平平凡凡,那就无所谓。如果有一天真的出人头地,就必须将一种语言文字运用得十分精通,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那时候若是发现自己的语文能力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创见,就会造成很大的遗憾。语言学家主张小学四年级开始学外语应该最为合适,因为十岁以前,必须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母语学好,奠定坚实的基础,才不致因太早学习外国语言,弄得没有精通一种语言而抱憾终生。

一个人如果从十岁起就多种语言混杂使用,势必样样会说却没有一样精通,将来在应用语言方面,必然不能如意。网上已经出现把“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这种现象不知道能不能唤醒那些急于早日让子女学习外语的朋友!我们也希望,父母能问一问子女:做梦的时候,说的是哪一种语言?如果子女连做梦都在说外语,大概就难以挽回,没有什么希望改变了。

子女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学习哪些技能,我们身为父母,最好尽量加以尊重。但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应该列为必修课,没有人可以例外。父母应该抓住这些共同守则,在子女身上打好基础,使子女站稳脚跟,其余的发展,可以依据子女的个体差异,将其教养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放眼望去,现代中国人刚好相反,父母不重视子女的品德修养,反而十分注重子女的学业、技能。

对子女来说,父母之爱非常重要。孩子从小就在这种爱中长大,必然是十分充实而健全的人。然而,真正的父母之爱必须重视子女的品德。父母时时刻刻都要提醒子女:规规矩矩做人,并且要实实在在做人。把品行的基础打好,先做一个好人,再来学习其他技能。这样所学到的东西才不会乱用,才不会用来为害社会,使祖先蒙羞。这些道理,父母如果十分明白,便不致盲目逼孩子小小年龄就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整天不是学这个,就是学那个,而且这些技能将来还未必用得上,即使用了也没言教不如身教,最好从胎教开始。父母离开卧室,就应该像个父母。孝顺要有敬意,不能像平辈朋友。既然都是人类,最好当做“人父母”。观察子女状况,一定要照单全收。每遇阶段调整,都应该预先商量。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旅美人类学家许娘光先生研究指出: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基础;家庭中的成员关系,以父与子的关系为主轴;其他的人际关系,都以此主轴为出发点。父子的关系,不但发生作用于家庭之中,而且会扩及宗族乃至国家。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实际就是父子关系的投射。

人类的幼稚期太长,如果没有家庭组织给予幼小子女爱护与营养,人类必定不能生存。家庭对人类特别重要,因为家庭是孩子长大既而塑造人性的温室。如果缺乏家庭的照料,就算子女得以幸运生存下来,也会和一般动物那样,徒有兽性而没有人性。子女在婴儿时期,如果得不到家庭的温暖,长大以后必多冷酷无情,甚至孤僻乖张。人类从家庭中感受由推爱而推食的“仁心”(仁人的心),比较容易消解人间因隔阂而形成的对立,而且易于扩展人间因互助所形成的通道,这便是我们所重视的“仁道”。人类为什么不能离开“仁道”?就是因为唯有人类才有这么长久的幼稚期。一只小鸡出了蛋壳,便能行走、觅食,以自谋生活。一个婴儿要想能够行走,非一两年时间不可;到了能够独立谋生,更非一二十年做不到。在这段长久的依赖期内,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同情与扶助,根本没有办法生存。因此,家庭成为社会的肇端。社会学家指出家庭是初级的社会单位,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社会,都有家庭的存在。

钱穆教授说过,中华文化有三大传统:一是中国人,一是中国的家,一是中国的国。每一个中国人,在我们特有的家与国之下,也就有了我们的天下。他认为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一以贯之,虽然不一定会平到中国以外那个属于全人类的天下,至少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下,能够达到一个比较特殊的理想,也就是获得其平了。我们中国人的家和外国人的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值得我们珍惜、爱护和看重,不能够任意加以毁坏。用一个连自己也搞不清楚的“现代化”理论便把珍贵的文化遗产丢掉,实在是非常不理性也不明智的。

现代化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全球的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的阶段中,企图摆脱传统的束缚而朝向这一目标奋力迈进。现代化最重要的一环,应该是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换句话说,现代生活是现代化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什么是现代生活呢?就家庭来说,经济意义已经逐渐减弱,而教养与情感的培植却愈显重要。21世纪人类最难解决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问题,恐怕只有依赖家庭教育,才能够合理地化解。

由于无亲无子,所以不老而且不死。但是亚米巴的生殖是分裂为二而各取其中之一,只能称为兄弟,而不是亲子。人和其他动物所生的儿女,完全不同于父母。既然有生的事实,也就免不了死的现象。人有死亡,基本原因即在人有诞生。子女的出生,象征父母的年纪老大,更加接近死亡。因此教养子女的责任,就更加不能忽视。否则父母死亡,子女又不能承接,这个家庭怎么能够生生不息呢?

以身作则,做子女的好榜样

笔者有一位朋友,在大学教书,育有一男一女,都教育得十分成功。笔者向他请教教养方法,他回答说:“没有什么好方法,完全是因为我的收入不多、生活穷困的关系。”他接着说明:由于薪资不高,课余除了看书之外,根本没有余钱可以从事其他活动。想不到子女从小耳濡目染,竟然也养成有时间就看书的好习惯。他略为辅导,指引看一些好书,子女的学业成绩一直不用操心,课后又喜欢在家阅读,没有不良的三朋四友,生活单纯,不容易沾染不良习气,所以品德也不错。

以身作则必须从胎教开始

父母是子女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到的人,对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母亲的子宫是子女的第一个家庭环境,父母二人是子女的第二个家庭环境,家人、亲友和家中的装潢和摆设则是子女的第三个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子女的一生,影响非常重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责任,由此可见。父母以身作则,必须从胎教开始。

子女的学习生涯从模仿开始

子女刚出生时,犹如一张白纸,父母着以什么颜色,就可能染上什么颜色。子女的学习生涯从模仿开始,而模仿的对象,最早出现的便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最要紧的一句话是:在子女面前,父母最好忘记自己是夫妻,却应该牢记自己是子女的父母。唯有如此,才能够时时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记住,生儿育女之后,只有夫妻二人单独相处的特别时刻,才可以放松而以夫妻的情分相见,有子女在场,最好以父母的角色为重。为人父母者必须牢记如下首要准则。

父母的首要准则

为什么婚后两代之间,特别是婆媳大多处得不愉快?其实主要原因即在年轻夫妻不懂事,不知道只有公婆不在场的时候自己才是夫妻,公婆在场时,凡事以公婆为重,自己只能够扮演子媳的角色,暂时忘记自己是夫妻。只要有这一条,就足够减少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使人生的大道,走起来更为畅通和快乐。

夫妻的角色,当然和父母不一样。许多教养的问题,根源便是父母不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却在子女面前扮演夫妻的角色。好夫妻未必是好父母,为了教养子女,好父母应该比好夫妻更为优先。有人批评中国家庭太严肃,不如西方家庭那么轻松,因而怪罪礼教吃人,把中国人绑得太紧。实际上,我们今天身受无法管教子女的大害,便是放得太松的缘故。紧要有的样子。现代的父母,对子女几乎都很无奈,开口就是“子女长大了,我们管不了”,或者“时代不同了,子女的事情,他们自己会管,我们少操心”。当父母怪罪礼教吃人的时候,并没有寻找一条合理的途径,准备好一套取代的方案,就把礼教废掉。子女在这种情况下长大,又怎么去教养他们的下一代呢?所以必须正本清源,好好地想一想子女的一生究竟以什么作为发展的基础,然后好好地帮助子女把必要的基础打好。

子女一生的幸福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

子女一生是否幸福,取决于是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自然幸福;养成一大堆不良习惯,当然不可能幸福。子女的好习惯,必须自幼养成,不能到了长大时才想要加以矫正。有些父母在子女幼小时,就发现他们有不良习惯,但都一笑置之,认为子女“还小嘛,长大以后就不会这样”而不予纠正。其实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幼养成,不好的毛病也应该在小时候趁早加以改正。

同类推荐
  •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长大成人,然后才是成绩、成才、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时期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因此,家长不能本末倒置,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成长过程中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子实例,旨在告诉家长,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家长能在阅读中得到启迪,掌握智慧育子的方法,从而更懂得如何去关爱自己的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教子,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教子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是家长与社会必须面对的危机。从批判中见真知,才能让我们摆脱教子误区,守护孩子顺利成长。
  • 0-6岁育儿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0-6岁育儿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从育儿角度来说,孩子在6岁之前,帮助他们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其受益一生。美国犹太学者席伯格在《犹太人赚钱智慧》一书中便从育儿角度破译了犹太人培养天才的密码。目前,犹太人在美国的人口比例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3.2%,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却几乎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数的30%!在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教授竟然占教授总数的30%~50%!纵观犹太人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人数,竟然占美国全部得奖人数的32%之多,为其他各民族的数十倍。一切的一切,令人不胜惊讶!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国外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欺负你是不对的,你要懂得保护自己,必要时你可以寻求帮助;国内的父母则说,你是男孩/你是哥哥,你要让着他,你们要好好相处/到底为什么啊,我跟他爸爸说去……以小见大。 教育的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的差距。二十年前的灌溉,二十年后的果实。为了二十年后的孩子以及社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开始,去正视差距,去学习一些合理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式。
  •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发育,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有可能会对男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书涉及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困惑、心理品质、学习生活等内容,能有效地解除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引导男孩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青春期。
热门推荐
  • 照镜解闷

    照镜解闷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莆田文人有强烈的著书立说的欲望,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杂文作为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莆田这块沃土上,同样开得醒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杂文创作持续繁荣,已拥有一支一定规模的杂文创作队伍。
  • 硬核玩家的魂系生活

    硬核玩家的魂系生活

    作为专门挑战高难度游戏而在圈内闻名的徐朗穿越了。作为一个除了游戏毫无特长的普通人,光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活下去就需要拼尽全力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徐朗惨叫着决定以一个硬核玩家的身份接受挑战!
  • 我在修真界开了家小饭馆

    我在修真界开了家小饭馆

    [叮!孙悟空吃下一口蛋炒饭,经验+10!]沈三和他家的小饭馆穿越到了修真世界,在那里的悟空被镇压在五指山下,八戒还在高老庄游荡。那个世界凡人,妖魔,仙侠修真并存,各路修士百花齐放,各方势力百家争鸣,且看我沈三如何经营一家三界闻名的小饭馆。魔道魔尊找我蹭饭,元婴大士不过我家外卖小哥, 别人筑基累死累活,而我卖个菜就能获得刷刷升级轻松修仙。一路装逼扮猪吃老虎,闻名三界成就王者。 欢迎加入沈乱三的粉丝交流群,群聊号码:243347344
  • 神秘的谜团(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谜团(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宇宙,是这个世界上谜团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吸引孩子好奇心的地方。宇宙包含着最神秘的未知和疑问,人类正在以高超的科学手段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宇宙的深处,希望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与未来。而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虽然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向孩子们展示这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世界。
  • 萌徒成凰:面瘫师尊很焦躁

    萌徒成凰:面瘫师尊很焦躁

    哥哥和未过门的嫂嫂被师父救了,因为他们有命定的姻缘。可是师父怎么也不肯让她亲。真是讨厌。他说你应该去亲那个人,不要亲我。啊呸,我亲的就是你。
  • 仙帝的悠闲人生

    仙帝的悠闲人生

    没人能在李宇轩面前装逼超过三秒,超过三秒的,坟头草已经长了三年了。帅,有时候不需要解释太多,寂寞如雪。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边缘的人生

    边缘的人生

    香港作家黄碧云花了多年时间搜集数资料,写成了以吸毒者为题材的《烈佬传》。小说处处流露对隐于黑暗的小人物的关爱。本文从用心写作说起,指出作者如何努力尝试走入他们的世界。为了更真实地演绎这些人的故事,让他们可自我发声,她更一改以往暴烈血腥的创作风格特色。第一人称的回忆叙事,平淡的演绎,简浅的句子,广东口语的夹杂等,均可说是为了实践这种创作理念而运用的艺术表达手法。此外,男主角虽处于社会边缘角落,却无碍作者表述其中的人情世界。
  • 所谓大学

    所谓大学

    “学而优则仕”,今天的大学校园,官文化盛行。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
  • 我真不想做老祖

    我真不想做老祖

    仙侠新书《我扫墓真能证道成帝》已发,希望各位大佬给不吝赐教。(写崩了,切了,别看了,辣眼睛)本为巅峰强者,却被坑去做了一个小宗门的老祖。做老祖就做老祖嘛,为什么还有一群女弟子来打扰本座清修?“老祖老祖,你看我穿这套裙子好不好看?”“老祖老祖,你给我抓只巨龙来做宠物好不好?”“老祖大事不好了!”“有外敌入侵?”“不是,炎凰妖尊的蛋被黑神偷来了!”…………以一个老祖视角讲述不一样的修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