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07700000007

第7章 武术:当传统武术不再用于实战

我少年时上的武术班地处北京景山寿皇殿靠边的一片空场上,周围是苍松翠柏,绿树红墙,每周两次课,学校里上完两节课向老师请假才能去。上来先学抻筋压腿、扎马步,劈竖叉、横叉,几乎每次都有孩子被压哭。几年间,我学了一点儿长拳和武术操,在大殿前的月台上给家长会演,有高手把脚高高踢过头顶,一脚将白球鞋飞了出去,鞋子在那座曾经存放历代帝王画像的大殿前,高高地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又翻了个个儿落了下去。

从那以后,我改练了田径中的短跑和跳远,全然忘记练过什么武术。大学时,课后偶然去练WTF 【11】跆拳道,听一个教“表演”跆拳道的教练谈了一大套武道,又看了一堆人劈柴般噼噼啪啪地打碎了很多木板,我上去就把一个能空中劈叉踢碎木板的蓝带随脚踢翻了。又想起来,见过一位前辈开道馆时有人踢馆,他说:“来,你过来。”随手一拳打碎了身边一把破木头椅子,踢馆的人灰溜溜地走了。这使得我明白,武术源自与世间万物的搏斗,当搏斗退潮时,武术必然衰退。

中国文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概论太多,文学史太多,而读书太少。很多人没读过鲁迅、老舍,照样能谈得一套一套的;不能登台唱一句戏曲,却大讲戏剧史和理论。武术也是一样,不打出千万次的血汗,不能空谈武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战斗的民族,习武是中国人的基本素养。从周朝将射箭作为贵族阶层必学的六艺之一,到民国时期宣扬的“国术救国”,再到我们从小体育课上所学的武术,都使我们不忘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格斗之术。武术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武就一个字:打!拳脚无眼,血溅五步,以命搏命。今天,我们练功,不谈文化。

人身上最硬的地方是胳膊肘,软的地方到处都是,如腮部的神经区,一拳就倒,鼻梁、喉头、后脑、腿窝、关节等要害处处怕打。武术是研究如何护住自己、如何打别人的实践过程。法国哲学家丹纳在代表作《艺术哲学》中,认为艺术受“种族、时代、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类比武术的兴衰起伏,也难以逃离这三大因素,是习武者的种族、所处年代、实战环境造就了各种武术,这三样变了,武术也就变了。

因此,每种武术都根据对实战双方的种族、发生的年代与环境的总体预设来战斗。每种武术的缘起和创立,都受制于格斗时的环境,和对自己、对对方的预测和假想,是建立在一种特殊思维模式和情况下的武术。比如,中国武术是农耕文明时期在平原生活的防身健身之术,蒙古摔跤是草原战场上的毙敌之术,泰拳是古代暹罗军队热带作战的拳术和诸侯豢养的武士比武格斗之术等。韩国跆拳道中的ITF,因为其创始人崔泓熙将军在船上感受到大海的起伏,由此更注重习武中脚下起伏流动带出力量。日本空手道中的松涛馆流为上层武士所习,讲究一击必杀,注重对自身的保护和对对手的控制,并不痴迷于缠斗。武士多带刀,长刀、短刀各一,不能一击必杀,则对方必拔刀反击,搂抱缠斗时,对方掏短刀就麻烦了。而空手道刚柔流受中国南拳的影响,多为码头工人所习练,似坦克战术般的厮打,打起来也不好看。

古代武术实战环境位于战场,当战场杀敌变成了生活中的比武,不再以杀人为第一目标时,武术的实战功能立刻发生了变化。北拳的很多拳术练的是一招毙命,这在现代化社会有点儿尴尬——一、练武不为打死人也不能打死人;二、部分武术一出手就会打死人;三、这功夫没法儿实战也没法儿承传。每种武术都能追溯其功勋卓著甚至具有神话色彩的祖先,但绝难全部继承战场上的杀人伎俩,仅是表现了战场上的细枝末节。有说法称,八极拳起源于长枪兵,太极拳起源于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牌的刀盾兵,而八卦掌起源于双刀兵等。但武术又有神话托名之说,说长拳源于宋太祖赵匡胤,太极拳源于张三丰,少林拳源于达摩老祖。每种武术都需要崇拜一个偶像。武林的众多门派拳术,多是明清以来创立并发展的,所谓拳法开创者之说多为附会。

明清时期中国武术的思维方式是“重术轻力、重智轻勇、用意不用力、以练保战、重视手法、上轻下实、顺势借力、以气催力、以气护身、息力生气”,注重以弱胜强。招数花哨的一个原因是,我不跟你死磕,而是用你想不到的方式来战胜你。例如,太极拳会预设对方先来进攻,然后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李小龙截拳道中的截腿,根据跆拳道正面直接起腿,空手道侧面横抡起腿等,在对方未出击时出腿截击。传统拳术分南北,北方拳多借用腰部的力量,南拳如咏春,是练后背两片肌肉,以半身法力为主,预设的环境是在南方的舟船街巷中,人的胳膊在两边,拳打正中间,等于在走斜线。而咏春起势即占据中线,以立拳代替横拳,以快和连续取胜,多是近身锁脖子,用脚踢对手下巴的招数,能街斗,能速成,适用于狭小地带,上擂台并不能发挥全部威力。

每种武术都有其高明之处,都有厉害的大师,但问题在于,当某种武术的环境预设变了,“大师”有时就不灵光了。部分武术认为自己的招数对方没见过,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电光石火的一刹那使出花招,利用对方没有来得及反应和防守的空当将其击倒。问题是,你的招数别人没见过,别人的招数你也没见过,兴许比你还狠。古代中原的拳师没见过以透支身体来搏命、天天踢椰子树练出来的泰拳手,现代武术拳师也少有在泰国看拳赛被血溅到身上的经历,这就好比你练成了太极宗师后遇到了泰森,他身高臂展180,体重200斤,不跟你玩推手,只用左勾拳加右直拳打你的腮帮子。你设想对方应该躲,但对方就是跟你死磕。你原想把在预想环境中练出来的功夫应用在实战中,可实战中的敌人变了、环境变了、游戏规则变了,招数也就不灵了。

汉唐时期中国人多学剑术,唐宋年间史料几乎不可考证,从清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武术的门派越来越多,拳法越来越多,套路越来越精熟,武术行业的规矩越来越完善,圈子也越来越小,这意味着古代武术的产业链日渐完善,所有练武术的人都认识,都是师兄弟,形成了圈子内的互相扶持。每个人都注重面子,比武格斗越来越不真打。比武渐渐点到为止,甚至演化成每个人各练一趟拳脚,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再往后发展,练都不用练,彼此直接干聊,这一聊便知这人武术真高,佩服佩服,立刻分了胜负。清末的镖局也是如此,走镖的镖师多是见多识广的绿林中人,很多时候都是彼此卖面子,插上某个镖局的旗子就保障没人来劫,更用不着动武。清末有了手枪,镖师表面上都标榜不用手枪,实际上都将手枪带在身上以防万一,因为谁都不傻。

武术的衰落缘于古代社会的瓦解,导致整个武术产业链的瓦解。老舍先生的小说《断魂枪》中写道: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很多武术就这样被老辈人带走了。带走的“五虎断魂枪”到底能不能打?可能大家永远都不知道。

古人云“穷文富武”,穷书生通过读书考科举能光宗耀祖,而习武者要学有所成则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拜师,必然需要财力的支持。习武之人多不事生产且不管家,习惯上会大男子主义,每天早起都要练功,教徒弟,与同行切磋。古代的习武者的职业有开馆授徒、做保镖、考武举做武将、从军、出家等,较多的是做地主,各自的经济体系都能正常运转。近现代以来,前述的习武者职业都逐渐走向边缘或消失,洋务运动以来操练新军,枪械日趋重要。传统地主经营的破产,使得偏向传统职业的人越来越穷,而很多习武者都出身贫苦。武术家大多开武馆授徒为生,甚至从事普通的职业。八卦掌宗师程廷华人称“眼镜程”,是做眼镜的,那时候做眼镜赚钱。而有些习武者比较惨,全无生计,落魄江湖。

另一方面,习武者的保守与封闭影响了武术的传承,真功夫千金不传,开武馆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甚至不传外教门的人。要么为了赚钱,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便使得许多好功夫既脱离了实战,又难以传承,即便传下来了也没多大用处,更让人怀疑到底有没有真功夫。徐皓峰的电影《师父》便反映了民国时武行的一些现象。传统武术的产业模式太成熟了,各大门派把武术爱好者这块蛋糕瓜分得太均匀了,能不能打不重要了。

然而,民国时期内忧外患,提倡国术救国。学生们的体育课开为武术课;二十九军的大刀队请了传统武术家做教师,以专门应对日本人的刺刀;作家们创作出大批的武侠小说,中国人要靠编造“打败俄国大力士”来寻找自信。这些作为使得传统武术产业复兴了一阵,武术不行也得行了,而不论是“捧杀”还是“棒杀”,都为国人清醒认识武术蒙上了迷雾。

过去,如果想传播一种武术,不是要宣扬其战绩,而是要寻找一位偶像当祖师爷。于志钧先生的《中国传统武术史》讲:“崇拜偶像,是越‘神’越好,不怕‘神’而怕不‘神’。”“偶像要有四个条件:第一要有传奇性,第二要有足够的众体支持,第三要有实质性的内容,第四要有文化内涵。”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五六十年代曾经不鼓励发展武术格斗,我们便把武术作为一项健身运动,而不是格斗运动,这使得武术与擂台越来越远。

当体育课上不再练体能而是学第N套广播体操时,当太极拳成为“一个西瓜切成两半,一半给你,一半给他”的老头儿老太太的健身运动时,当女生着迷地以瘦为美而是不以强壮为美时,当越来越多的男人与“小鲜肉”比美白时……当种族、时代与环境都发生变化时而不应变,武术就越发衰落了。

幸好,世界上还有擂台,还有各种无限制的格斗比赛。

一个人不论是练套路还是劈砖头,是某某传人还是某某保镖,都不能证明其武功多高。擂台是检验武术的唯一场所。但打擂台打的是规则,按照规则训练,导致选手功夫存在短板,也导致了武术的进一步衰落。

中国传统武术有练法、演法和打法之分。所有基本功的练习、套路的演练和实战中的拆招都不是一回事。人人都会做弓步冲拳,但不知弓步冲拳在实战中的运用是快速冲到敌人面前,同时用腰劲儿出拳击倒对手。掌法的要点是用手掌的下半部打人,而不是做个立掌的姿势亮相。武术比赛多是比套路,但我们看1954年澳门白鹤拳名家与太极拳名家的比武,两位名家照样使用现代搏击术格斗。对古代传统武术的比武做个猜测,很可能近似现代武术的格斗方式,不是我们看到的云手和套路,更不是电影里的飞檐走壁。

武术一讲一练就明白,但真正理解并能运用于实战则是另一回事。女子防身术中教空手夺刀,假定女生遇到持刀歹徒,用双手手腕十字交叉架住对方持刀的手腕,含胸缩身躲开刀尖,然后上步双手拧对方的手腕夺刀。问题是,一般情况下女生敢这么做吗?要多强的身体素质和多充足的实战经验,又有多大的力气,才能一下子空手夺刀呢?习武中练的旋风踢之类转一圈再踢一脚的功夫,在实战中很难用上,没有人会在空中转一圈把后背对着对方。很多人会谈内家拳,比如打大沙袋,一拳把沙袋打飞是外家拳功夫,沙袋飞得不厉害,但这边打进去一个坑,另一边鼓出来一个包,这是内家拳功夫,即打在人身上,不是打折肋骨,而是震伤内脏。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比赛时戴了拳套不能发挥内家拳,而在于先能打中人,否则都白搭。练传统武术不是练哪种拳的问题,而是能打人并扛打的问题。正如学唱戏不在于学生、旦、净、丑哪个行当,而在于嗓子音量先让人听见。武术重在练、重在比,最重在实战中能用。

传统功夫有很多观念与现代不合。我们看古人的画像,看寺庙里的金刚塑像和医术上的针灸铜人便得知,古人认为人的气集中在腰部,腰越粗,人越强壮,是不练肌肉的,认为死板的肌肉会把人的力气锁住。因此古人不是以胖为美,而是以整体的圆润丰满为美,而现代比赛中的肥胖臃肿有损体力;传统武术注重下盘的稳当和抻筋压腿,不够注重保护头部、力量对抗等。比如拳击是膝盖指着哪里,拳打向哪里,而中国功夫不注重这些。打赢雷公太极的徐晓冬因练过拳击而占了上风,各种武道中的拳法在拳击面前都很小儿科。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参考拳击、现代搏击和摔跤发明了现代散打,能利用其他武道不善摔跤而取得胜利。否则放眼世界,“九九八十一门”(旧小说中语)中的武术则落得无拳可打。

一作为体育比赛,每种武术就有了各自的规则,每种规则都是传统武术中的环境预设,预设越复杂,越容易脱离实战。在职业体育运动中,有“打比赛就是打规则”的说法。而今在奥运会中稳坐江山的跆拳道比赛都要求踢腰带以上且没有摔法,练久了很容易不会踢低腿,不会摔跤。而跆拳道WTF连像样的拳法都没有。有的跆拳道比赛用上了电子护具,轻轻一点就能得分,更无实战性可言;有的空手道比赛禁止连续击打,选手一击而中后,裁判就会分开二人,令其重新开始。再以击剑为例,比赛中同时进攻并先刺中者为胜,后零点几秒刺中者得分无效,但实战中双方不可能同归于尽。擂台上的冠军,并不一定是实战中的高手,真正在实战中立刻毙敌的都是特种兵或谍报员防身术那类的武功,若真的想学以致用,还是得多学学如何闪电般拧下对方指着你的手枪。用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评价阿飞和荆无命的话来说,是“他们不会武术,会杀人”。

我们没有建立起国外职业拳击运动那样的比赛与经纪人体系,选手没有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国外拳击选手能在大的训练场所中,在一个器械前,接受相应的教练指导练哪块肌肉,练完再换下一个器械和教练,选手练到一定程度,参加比赛即可谋生。而练习传统武术的师傅和徒弟都要工作,闲时就到公园树林里玩会儿得了。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变的,有些永远也不会变。武术不是宗教、文言文和传统文化,要抱残守缺,慎终追远。武术是术,是攻与守的技术和方法,是要变的。而尚武的精神是不能变的,中国武术落后于世界搏击术,是因为中国人整体尚武精神的缺失。因此传统武术要强大,必须市场化与职业化,而习武者所做的是,不论别人谈得玄之又玄,自己只管每天都进行实战性的练习,如用啤酒瓶子擀迎面骨,用脚死磕椰子树。

我鬻文为业,业余习武,练功时断时续,比赛负多胜少,但写作十年来,经常站在各种武道擂台上,打赢了走下去,或打输了被抬下去。格斗的快乐远甚过输赢,正如写作的快乐大于发表。只有不惜鲜血和生命地攻向每个比你强大的对手,才是我们每个中国作家真正的本分。

(特别感谢扎西旺旭师范的前辈老师和众多师兄弟多年来的指导与帮助。)

同类推荐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张抗抗随笔

    张抗抗随笔

    中国社会出版社素以出版优秀图书服务城乡社区,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在为大众文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认为对高雅文学的扶助和推广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这次推出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首批包括了获奖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杂文随笔集。以这些作家思想的敏锐及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其个性纷呈艺术老到的表现力,相信读者通过这次高雅文学的巡礼,会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和极大的艺术享受。
  • 北野武的小酒馆

    北野武的小酒馆

    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最好的“下酒菜”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犀利自剖前半生,“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为了成就我一个,成千上万的人倒了下去”。稀世奇才北野武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本册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平实的语言将唐代至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重拾对美与生命的感动。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热门推荐
  • 那个喜欢柠檬的橙子

    那个喜欢柠檬的橙子

    都说在自己16岁时喜欢的人,对自己意义非凡....对于木语柠来说,也正是如此。一眼,定终身迟尉辰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子,嘴角就忍不住微微上扬。心里的小鹿,开始,活泼起来了...甜甜的双向暗恋,一起在青春里成长。和喜欢的人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 史前地球:第一代脊椎动物:古生代的海洋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史前地球:第一代脊椎动物:古生代的海洋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回顾了古生代这一关键时期中地球环境的变迁,描绘了古生代脊椎动物生命大爆发的背景环境。介绍了五花八门的原始脊椎动物,还探讨了一些古生代鲨鱼的特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年K班

    三年K班

    曾几何时,少年和少女们不知忧惧地穿梭在夏日校园,升学率、排名等词汇只是生活的镶嵌,真正连绵成广阔世界的是真实、单纯与爱。
  • 转变(吸血鬼日志系列#1)

    转变(吸血鬼日志系列#1)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pgsk.com The #1 Bestseller! TURNED is book #1 in the #1 Bestselling series THE VAMPIRE JOURNALS, which includes eleven books (and counting).
  • 时光不忘我和你
  • 龙腾记(中)

    龙腾记(中)

    他出身市井,有着无人能比的机缘,却仍沦落为畜牲。他像野狗一样地生活,又像魔鬼一样地杀戳……当他第一步踏进江湖,便卷入了一场关系天下命运的阴谋,从此,他不由自主地顺着别人设计好的道路杀戳,逃亡……但他终以不屈的意志使自己不断地强大,更以无与伦比的武功征服江湖,而龙行天下,成为天下间的至强者。
  •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让我假装不曾爱过(全本)

    让我假装不曾爱过(全本)

    ◆新坑求支持——豪门至宠,男主甚好◆《笑忘歌》http://m.pgsk.com/a/473939/PS:关于我偶的微博:http://m.pgsk.com/u/1819873211(求粉~~~)QQ:984552484(敲门砖:文中任一人名~~~欢迎各位亲来骚扰哦~~么么)———————————也许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错乱!纪筱蔷白天是清纯孤僻的上班族,夜晚她却是最妖娆的舞女,她一直很努力的活着,从未想过她所规划的人生却瞬间坍塌。七夕那夜,为躲避与朋友的碰面,她闯进一间包厢,却与醉酒的他,一夜缠绵。温闵瑞,帅气多金的温家大少,成熟稳重的少校,亦是女子心中十足十的白马王子。几番纠葛,原以为他们的纠缠就此终结,却不想命运开出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时隔两个月,她怀孕了!结婚不是因为爱,只是因为责任,他们说好彼此不相爱,却在各自的温柔之中沉沦。【纪筱蔷】我一直都记得,假装不曾爱过。可是心却像是爱偷懒一般,控制不住的漏掉几拍。温闵瑞,你的木讷,你的温柔,早不知道在几时,成为我的习惯!【温闵瑞】我一直都在努力,努力不去爱。可是总有那么多少个瞬间,我忘记去呼吸。纪筱蔷,你的淡然,你的关切,早将我竖起的坚墙,拍得粉碎。【一句话介绍】其实,习惯才是最可怕的爱情,因为丢弃,连呼吸都变得胆怯!———————————【推荐好友文文】胡桃小妖滴温馨暖文《小东西,你被潜了》http://m.pgsk.com/a/356957/月上雨滴虐心文文《如果爱忘了,你还记得吗》http://m.pgsk.com/a/418178/像海一样蓝滴热辣师生恋文文《太子,为师教你别得瑟》http://m.pgsk.com/a/276130/
  • 洞庭风浪

    洞庭风浪

    洞庭湖原为五湖之首,属云梦大平原,土殷物阜,人杰地灵。古代黄帝、舜、二妃、禹、善德、范蠡、屈原、宋玉、刘备、黄歇、刘巴、关羽、周瑜、小乔、鲁肃、甘宁都曾寓比。而湖区曾诞生许多名人,如廖立、潘溶、车浚、车胤、潘京、龚恢、阴铿、李群玉、张尚祖、刘宝等。明代有方钝、杨一清、颜颐寿、柳应辰、邓廷赞、刘大夏、黎淳、萧授、孟善、谢登之、杨一鹏、杨嗣昌、龙膺、杨鹤、杨鸿、傅作霖、夏元吉等。清代有左宗棠、郭嵩焘、李星沅、胡达源、胡林翼、汤鹏、许伯政、方功惠、何锦云、吴敏树、方显、刘璈、钟谦钧、胡统虞、胡期恒、杨超曾、杨丕树等。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