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600000023

第23章 研发策略:“田忌赛马”(5)

1994年之后,由于吕谭平的失误,香港联想连续两年亏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联想选择京港整合,将北京联想的资产注入香港联想,成立联想集团。整合本身并不复杂,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吕谭平和另外一位合伙人吴礼益出局。

吕谭平和柳传志私交极好,两人既有创业之情,也算得上患难之交。

吕谭平虽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商人,但极重义气。联想创业早期,做的是IBM PC代理业务。那时候,香港的中间商通常要拿15%的代理费,但柳传志从吕谭平手里拿了500台电脑的代理权,只给了5%的代理费,吕谭平丝毫没有计较。后来,柳传志又和吕谭平做过一单50台兼容机的生意,因为联想方面换货,吕谭平亏了几十万港元,但吕谭平在联想提出要求后,没有丝毫犹豫。正是因为吕谭平这种性格,柳传志才会在成立合资公司时选择他。

香港联想刚创立的时候,艰苦的程度并不比北京联想创业的时候低,但吕谭平从来没有任何怨言。作为香港联想的一把手,吕谭平全身心投入到香港联想的经营中,并曾在北京联想身处困境时出过大力。

柳传志也是一位重感情的人,像吕谭平这样的人,没有人不愿意将其当做朋友。但做企业不是交朋友,当朋友情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理性的经营者肯定会以公司利益为重。

当时,如何安排吕谭平,也让柳传志极为挠头。但在意识到吕谭平的确已经不适应联想的工作后,柳传志坦诚地向吕谭平表示希望他离开,并未为了吕谭平的面子或者维护双方的情谊而妥协。

“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多年以后回顾,柳传志依然对此难以释怀。

吕谭平其实不想离开联想,但他相信柳传志的为人,事后也曾表示,他相信柳传志的真诚,相信柳传志是为了公司,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应该说这是两个理性的人,通过理性的方式解决了联想发展史上的一道难题,而这种理性就是建立在“公司为重”的信念上。

主动承担

中国文化崇尚谦逊,不提倡展现自我和主动出击。但在联想文化中,一直提倡主动精神。在新的联想文化体系中,要求员工能对公司的事情主动承担、主动负责,能以主动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要任,并以之影响他人。

王晓岩曾说过,富有追求精神的联想干部应该做到两条:一是要主动接受任务,当公司交给一项任务,尤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时,要有一种知难而上的精神,不推诿。二是要主动承担责任。当公司根据需要,让员工从业务熟悉的领导岗位,换到一个业务非常不熟悉的领导岗位,而且具有很大的风险的时候,员工要能够顾全公司的整体利益,敢于挑重担、承担责任。

其实,王晓岩就是联想主动承担责任的代表人物。当年,联想实施ERP工程的时候,最初是由朱立南牵头,柳传志夫人龚国兴具体负责实施。在实施ERP之前的高层研讨会上,柳传志曾说过: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事实上,ERP工程的确是一项难度极大的项目,因为需要变动组织架构和权力格局,会让很多既得利益者感到痛苦和不安。

联想高层对此其实心知肚明,在联想档案中就记载着这样一段话:“ERP要改变人们习惯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一些部门、岗位的职责、权力等都有可能需要调整,而这种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非常剧烈的,因为这种调整可能会与部门的利益、个人的利益相碰撞,因此会遭到习惯性的天然的反抗。如何解决呢?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

ERP工程启动后,龚国兴兴高采烈地开始投入工作。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公司内部连一点ERP的影子都看不到,有的人是阳奉阴违,更多的人则是不予理会。龚国兴最后向朱立南哭诉:“我不干了!”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根源也不难找出,但如何解决,包括柳传志和朱立南在内,都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朱立南想到了王晓岩。王晓岩当时是杨元庆的左膀右臂,在联想内部素有“女强人”之称,是一位敢想敢干敢冲的人物。

朱立南知道杨元庆肯定不愿意让王晓岩离开自己,为此还特意请杨元庆吃了一顿他爱吃的安徽菜。

王晓岩当时对ERP并不感兴趣,此前的项目设施,她也和其他人一样置身事外。当朱立南找到她的时候,她也意识到了风险,但就像她自己所言的,要敢于承担责任。或许是性格使然,面对压力和挑战,她痛快地答应了朱立南。

在别人问她为什么会接受这项工作时,王晓岩说:“我总是对未知的东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潜意识冲动,当时很快就答应了。我心里想,都说ERP很难,它难在哪儿呢?怎么就做不好?我就不信它做不好。”

正是有了王晓岩敢于冒险、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与努力,联想ERP工程才得以顺利实施。2000年1月5日,联想ERP系统正式上线;2月14日,系统正式独立运行。

联想是条船

“谁要是破坏了大船结构,不管你是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

这句有点狰狞的话,很少会有人想到这是柳传志说的,但事实的确如此。孙宏斌在企业部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企业部利益至上的苗头也逐渐显现。那时候,柳传志的大船结构思想正在形成,对小集团和宗派主义非常敏感。随着公司对大船结构认识的深入,联想的大船文化也从平底快船逐渐过渡到舰队模式。

联想大船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平底快船阶段

创业前三年,联想的组织架构极为简单,内部称之为“平底快船”模式。当时,联想的组织架构按职能进行划分,设有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技术开发部和业务部等。早期的联想权力比较集中,各个部门由总经理直接负责,没有过渡的层级。

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与创业期企业相适应,只要企业领导人的能力没有问题,就能保证组织的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变,有利于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对联想相对比较有利的是,公司虽然采取总经理负责制,但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和李勤等人原本都是同事,关系非常紧密,在工作中能够做到足够的沟通,杜绝了“一言堂”现象。这样一来,这种组织架构既保证了决策的迅速,又实现了领导的集中意志,非常适合刚创业的联想。

大船结构阶段

所谓“大船结构”,柳传志是这样解释的:公司像条大船,向着总裁室制定的目标前进,这是“大船结构”的统一原则;每个部、每个人的岗位目的明确,这就是大船结构的定位原则;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这就是大船结构的合作原则。今天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统一原则和合作原则。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在联想给予一个人最高的赞赏,是夸他/她有大船思想;对一个人最差的评价,是说他/她在划小船。

孙宏斌因为划小船,被送进了监狱;倪光南因为划小船,被送出了联想。这都是因为联想对大船文化的重视。

与大船文化相比,大船结构主要针对公司内部管理,强调的是集中指挥和分工协作。关于大船结构,联想曾总结过五层内涵:一是集中指挥,统一协调;二是各部门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三是实行制度化管理;四是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五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奖罚严明的组织纪律结合。

联想历史上的诸多“天条”,就是在大船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联想实行制度化管理和强调纪律的结果。随着柳传志对大船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刻,这一思想逐渐转化成大船文化,也成为联想文化的核心内容。

联想的“入模子”培训,最初就是为了培养员工的大船思想,希望全体员工能够在总裁室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司利益为重,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

舰队模式阶段

由于孙宏斌事件的影响,联想在执行大船文化时出现了一些偏差,过度强调集权,将原本应该属于部门和分子公司的权力全部集中起来,导致部门和分子公司无法面对市场变化及时决策,严重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早期的大船文化影响下,联想公司虽然做到了集中指挥,但却没有真正做到分工协作。1993年,外部市场环境变得严峻起来,创业后一直顺风顺水的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公司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歧。大船结构出现了裂隙,小船又没有动力,大船文化危机来临。

众所周知,在市场环境变化较快的时候,一线人员的反应速度决定了公司的销售业绩。如果单纯强调集权,一线人员随时要层层向上面报告,肯定会耽误决策。在环境的迅速变动下,等到总部作出批示,很多时候机会已经错过了。

好在联想是一家善于学习的企业,柳传志也不是一个固执的人,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公司的问题所在。面对压力,柳传志让杨元庆出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而杨元庆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整顿与微机相关的部门,希望恢复联想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整顿过程中,柳传志也调整了自己的大船思想,提出了集权和分权相得益彰的“舰队模式”。

舰队模式既重视大船文化的统一指挥,又强调平底快船的快速反应。1994年,公司经过整顿后划分为14个事业部,公司总部只负责宏观战略部署,微观层面的产供销等权力全部下放到事业部。这样一来,联想人再次拥有了做主人的感觉,重新焕发了工作的积极性。

柳传志后来总结大船文化时说:一条航船遇到了风暴,由于船长和水手都是主人,谁也不逃生,齐心协力,船就能够避开风险;由于是主人,就能造出更好的大船;由于是主人,就会选更好的航道;由于是主人,达到目的后的结果和自己息息相关,就会奋力不停地创新,努力去达到更高的要求。一批中国的精英——有思想、有抱负、高素质的年轻人在联想居于主人的位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精英加入到这个主人行列……

很显然,正是因为权力的合理分配,才让联想在保证集团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让全体联想人依然能以公司大局为重,做到主动承担、尽心尽力。

公司是我家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亲情,企业的家族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早期的联想被人称为“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也出于同样的原因。让人遗憾的是,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为了打造更为现代的国际文化体系,放弃了很多诸如“家文化”等老的联想文化。殊不知,文化并没有新旧之分,也没有现代和古代之说,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新联想宣扬的国际化文化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人欣慰的是,在柳传志复出后,联想文化开始回归,联想发展也重新走上正轨。联想家文化的发展与公司创业同步,在1988年正式出现于联想资料中。《联想报》创刊时,创业11人之一的王世英写了一篇题为“公司就是我们的家”的文章,这是联想“家文化”有据可查的最早文字资料。

之后,“家文化”的类似概念被联想内部频繁提及,但始终没有形成正式的官方说法。直到1990年,柳传志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我们希望我们公司将来能形成一种类似日本式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英美式或香港式的,也就是希望公司能吸引每个员工,使他们热爱公司,以公司为家,而公司呢,也能认真地把职工看成联想家庭的一员。”

有人曾说:在中国众多的企业中,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的员工能够被人很快判定其所在的公司,联想便是其中之一。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联想人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是联想人共有,也是联想人特有的,是联想人区别于其他公司人员的特色。可以说,正是在家文化的锻造下,联想人才会让人形成这种认识。

正是在家文化的熏陶下,才有了像甘鸿那样的老同志,高烧39度还在为公司打拼,即便从楼梯上摔下来也毫无怨言,而为了节省几毛钱的车费,还曾掉入水中差点淹死。同样是因为以公司为家,柳传志躲在蟑螂满屋的小旅馆里,边哭边给供应商写信讨要货款,连正在住院的夫人都无法顾及。同样是柳传志,为了做到一笔生意,让一位毛头小伙子指着鼻子让他出去,这位中科院出来的颇为清高的知识分子,愣是没有发作,转身出了门。之后又找回来,最终做成了这笔生意。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以公司为家的文化,谁愿意拿自己的身体、尊严、甚至生命来争取公司的利益?

当前,联想的确开始淡化家文化,应该说这并不是柳传志等老联想人愿意见到的,但迫于国际化的要求,以杨元庆为首的新联想人选择了妥协。妥协让联想相对平稳地整合了IBM PC业务,但并没有让联想的业绩出现增长。现在,联想将战略重点重新调整到本土市场和新兴市场,即便新联想人不愿意再提家文化这种太过中国话的概念,但也不能忽视和谐文化、责任心和凝聚力。

同类推荐
  •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本书为丛书之《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分册。
  • 马云,以颠覆完成超越

    马云,以颠覆完成超越

    他自称完全不懂网络,却一手打造了阿里巴巴帝国,颠覆了中国互联网生态:他演讲激情澎湃,不走寻常路,成为一名孜孜不倦的布道者;他宣称在阿里巴巴,股东的地位在顾客、员工之后,股东却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如何以颠覆完成超越?《马云,以颠覆完成超越》正是从分析马云异于常人的企业运营智慧和理念出发,用清晰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现其以颠覆完成超越的独到智慧。
  • 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道德经》是智者的书,更是一本管理的智慧书,它向人们诉说 “道”,论辩“道”,授人以“道”。《管理者每天读点》全新解密了《道德经》中所蕴含的管理方法论,从《道德经》中挑选出200多个影响深远、富的哲理的短句,分为管理者的战术之道、管理者的合作之道、管理者的智慧之道、管理者的修身之道等内容,每小节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案例分析,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将老子的《道德经》应用在现代管理之中。通过体悟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继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管理境界。《管理者每天读点》由杨云鹏、杨乔编写。
  •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在众多的古代管理典藏中,历代帝王将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更具实用性的一支。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明君贤相层出不穷,其中积累起来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相当丰富,许多君主将相都总结了一套独特而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当今的视角来看,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 管人的艺术

    管人的艺术

    只有善于思考,掌握好管人方略,才能激励出每个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下属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本书融实用的管理方法、高效的管理技巧和通俗的语言于一体,生动地剖析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之道,让你能活学活用,在这些方法的帮助下蛔鱼得水、纵横商海,将管人简单、轻松、有效地进行到底!
热门推荐
  • 大明党首

    大明党首

    陈铮穿越到了明末,练了一支排队枪毙的近代化新军,玩了一场只打土豪不分田的革命,组建了一个工农军商大杂烩的利益同盟,成立了一个向全球输出儒家大同主义的党派。面对东林阉党的党同伐异,面对建奴的野蛮暴行,面对朱明皇室的猜疑排挤,面对欧洲诸国为抵御大同传播而组建的神圣同盟,陈铮淡然的回应,咳咳,是时候扫清这些牛鬼蛇神了……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抹毒药

    一抹毒药

    “夜已眠,人未歇,相思牵肠,夜半见柔肠;天已凉,梦几回,多重素梦,一夜梦萦绕。”
  • 机械源年

    机械源年

    人类在这场战役中一败涂地,他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故事了,从文明的演变到权力的游戏。如今却像被圈养的牲畜一般,颠沛流离。终末之战的来临,人们究竟能否击败自己创造的文明,还是被它们毁于一旦......
  • 白家有个小毒女

    白家有个小毒女

    【1v1宠文】 她是现代老中医,一朝身死,穿越成白府不受宠的小毒女,不仅获得一个关键时刻掉链子的系统,还有一个处处跟她作对的腹黑男人。白卿禾心里苦啊,怎么别人重生都是贼啦炫酷,美男无数,到了自己这里美男不少,可没有一朵是自己的桃花啊。某男:桃花……呵呵,早被我掐焉在树丫子上了。
  • 穿书之不可说

    穿书之不可说

    小写手游芊芊穿越到了自己的小说里,表示自己亲妈作者责任重大,热心帮助男主谈恋爱,修仙,成神,找凶手……忙活了大半天却被告知弄错了……
  • 妖怪食肆

    妖怪食肆

    上古大神为何沦落为饭店老板?玉皇大帝如何成为上市公司老板?太上老君是如何忽悠发家致富?为何众妖歧视凡人?是众神的陨落,还是众妖的沦丧?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路神仙,妖魔鬼怪不得不另寻发展,发家致富。深巷中开了一家食肆,只有夜晚才会灯火通明,是众神妖和平共处的栖身之地。“老板,您的妖王已送到。”“....拒收!”
  • 流浪在影视世界

    流浪在影视世界

    玄心正宗宗主,硕果仅存的大道士叶易修行出错,开始了在各大影视世界的流浪之旅。在灵魂摆渡和我主阿茶压过腿,在无心法师和民间剪纸达人岳绮罗剪过小纸人,和马家后人马小玲战过将臣。蚩尤的眼睛,无心的不死之身,驱魔龙族的九字真言,将臣之翼,剪纸大萝莉,叶大道长:我全都要。新书《我在诸天有座庙》诸天世界被整合在了一条时间线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宝莲灯前传,西游降魔,大话西游,蜀山传,仙剑奇侠传,青蛇,灵魂摆渡等等故事一一展开。应缘出现在昆仑山的半座庙中,没有记忆,没有灵魂,自带复活技能。一天,一颗石珠从庙中飞出,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当孙悟空遇到冥王茶茶,当景天遇到法海
  • 笑看浮生悲怜

    笑看浮生悲怜

    金碧辉煌的宫殿上即墨离一身红衣高高在上,“你究竟要做到什么地步,非要把自己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吗?”赫连墨染淡淡的目光紧紧的盯着面前那个让人忍不住心疼的女孩“你真的要做到这个地步吗?”“地步?哈哈哈哈哈直到那个人死为止。”“你——”即墨离抬眼望去冷淡疏离的目光让赫连墨染心一痛“怎么?你也要与我作对?”赫连墨染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开“如果,你认定了的话——我不会阻止你,只是我更希望你变回从前那样”即墨离低下头凝视着手中的玉佩讥讽一笑“我还有从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