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史资料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独具特色、拾遗补缺的重要工作,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曹妃甸区政协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文史资料工作,成立文史资料编研中心,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恪守实事求是原则,注重文史资源的广征博采和精编精选。在文史资料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征集、整理、编辑、出版了《曹妃甸开发建设大事记》,这是区政协文史工作的重要成果。
曹妃甸原是唐山沿海的一座沙岛。早在1919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建国方略》中,就曾设想在渤海湾建设“与纽约等大”之“北方深水大港”。1985年国家交通部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沿海港址普查,第一次发现曹妃甸是河北、天津沿岸水位最深的港址。1989年河北省确定曹妃甸诸岛为海岛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的重点。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自1992年起,曹妃甸历经十年论证、十年打造,沧海变桑田,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区和深水大港,傲然屹立于渤海之滨,成为世人瞩目的黄金宝地、耀眼明珠。
记录曹妃甸这段高歌猛进的历程,反映翻天覆地的变迁,发掘和汇聚史料,发挥其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作用,是曹妃甸人的共同愿望和社会各界的期盼,是区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以大事记的形式,概略地记录了曹妃甸一路走来的发展历史,客观地反映了曹妃甸20年间开发建设的巨大变化,忠实地记录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虽然不能尽述其详,但也竭尽所能,旁征博引,最大限度地提供全材实料,可谓苦心孤诣。这部大事记的编辑出版,记载历史,存续史实,铭记前人,垂益来者,可为人们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历史打开一扇窗口。
研究文史资料,吸取经验教训,汲取历史精华,才能了解昨天,珍惜今天,创造美好的明天。编纂者以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敬业精神,殚智尽力,历时经年,披沙沥金,数易其稿,通过捻串起颗颗历史贝珠,以传承这段珍贵历史折射的伟大精神。同时,还可以启迪人们,通过一段段简单平实的文字记述,进一步寻径探幽,深入解析结果背后的来龙去脉,增进对曹妃甸既往的深层透视,让历史照亮未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曹妃甸又一次站在跨越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相信,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科学务实的曹妃甸人,在今后的发展征程中一定能够描绘出更加波澜壮阔的崭新画卷。区政协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总结记录曹妃甸历史文化遗产,延伸触角,注重挖掘,及时抢救,编辑更多融思想性、史料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史资料,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曹妃甸的历史,激励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曹妃甸的开发建设之中。
编者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