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5800000002

第2章 心中装着老百姓

——张逸生同志在迁西

李林山

在缺粮少食成为波及全国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角落的大问题,“大饥荒”已使大公社体制难以为继的1961年3月,张逸生同志由唐山市副市长调任刚刚成立的中共迁安县工作委员会迁西工作委员会(简称迁西工委)第一书记。是年6月1日,建立迁西县,张逸生同志任迁西县委第一书记。

当时的迁西,正面临着1958年“大跃进”之后带来的一些列严重后果,特别是“大饥荒”带来的严峻危机阴影深深地笼罩着这片陌生的土地,张逸生还没有来得及拂净来途中身上的征尘,便率领县委一班人,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与饥荒抗争的工作之中。

面对干部群众食不果腹、“瓜菜代”、许多人出现身体浮肿的现实情况,千方百计发展农业、增加粮食生产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在组建起中共迁西县委员会和迁西县人民委员会不久,逸生书记主持召开了建县后第一次工委、公社书记、县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主要是安排部署深入贯彻“60条”、整风整社、搞好夏季生产、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在最后总结讲话中张逸生说:“在当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大集体是基础,小自由是补充,要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搞小片开荒。在不影响大集体的情况下,把小自由搞好。社员小自由搞好了,社会财富增加了,这是战胜当前困难的好办法。今后应当鼓励生产队开荒,社员搞的小片开荒一定不能收。”一个县委主要领导对全县公开讲这样的话,在当今年代不算什么,可在当时“大跃进”、“共产风”盛行、大公社体制影响很深的年代,却如石破天惊,都需要超凡的胆识和求实精神。也许是因为与会人员合作化运动以来第一次听到这样许多人想说不敢说的话的缘故,逸生书记话音刚落,会场便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之后,县委书记处召开会议,立足迁西县情,深入研究分析,确定了1961年全县粮食产量力求接近1957年的水平,1962年超过1957年,三年内达到“三增、两稳、一减”,即粮食总产、口粮、库存逐年适当增加,征购、外调稳定下来,统销粮适当减少的农业生产目标。

会后,为了让干部群众打消顾虑,积极投入开荒,县委机关带头组织机关干部组成垦荒队,由组织部长朱长欣带队,到大峪乡大平台开荒种地,生产的粮食交给机关食堂,以补口粮不足。开荒种地自然艰苦,大家不愿报名。张逸生就动员女儿张子芹带头报了名,并要求女儿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加开荒劳动,时时处处走在前列。参加开荒种地的人员全部住在羊粪味很浓的羊圈里,中间只用布帘隔开,一边住男的,一边住女的。开荒地附近的山洞里埋着一口大铁锅,上边石缝里不断滴水,锅里总是满满的,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开荒队取水做饭、刷牙洗脸都要从这儿取水。粮食要到20里外新集粮站购买并背上山,生产生活自然十分艰苦,但人们看着书记的女儿与大家一同吃住一同劳动,从不要求特殊关照,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怨言。大家齐心合力,仅仅干了十天,就开垦出了大大小小的荒地几十亩。

粮食奇缺,得浮肿病的人越来越多,千方百计控制、减少和消除浮肿病成了安排群众生活中刻不容缓的问题。从7月15日补到8月15日。据7月17日迁西县委给唐山地委的报告记载:“去冬今春经过集中人力、物力,大力突击治疗,病情大有好转,但7月上旬又有所上升。全县6月30日统计,患病人数6791人,其中患浮肿病的2418人,患妇女病的1020人。”而到了7月20日,患病人数增加到8041人,其中患浮肿病的3236人。对此,张逸生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他的带领下,县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村队蹲点,排摸危险村、危险户的情况和病人病情,与基层干部群众一同研究扩粮增食办法,调剂余缺救助危重病人……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保命控病的问题。到11月底,各种疾病比9月底下降了41%,其中浮肿病下降了67.8%。县委、县人委要求各地继续努力,保证年底达到唐山地委提出的“两控一停止”的目标,即控制浮肿、妇女闭经、脱宫、小儿营养不良现象和复发,控制麻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停止非正常死亡。后来县委书记处专门为安排群众生活进行了详细研究,制定了以大队为单位的救助政策,平均每人每天达到6两的没有返还任务,平均达不到6两的,由国家补到6两;浮肿病人一般要吃到7两到8两,重度浮肿病人可吃到9两或一斤,从指标划出专粮重点解决。

1959年整风反右倾运动中,出现了反右扩大化的问题。在研究纠正反右过头的会议上,张逸生书记提出,反右扩大化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反右斗争中,确实有极少数“右派分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但大多数人只是善意的向党和政府提意见、提建议。不纠正打击面过大的过头问题,不仅对这些错划人员不公平,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损失,也不利于团结一切积极力量共抗粮荒。1962年1月,在张逸生的主持推动下,刚刚建县不久的迁西县组织开展了甄别平反纠正反右过头的运动。到1962年底,受到批判和处分的53名脱产干部,全部得到了甄别纠正;农村受到批判的2355名非脱产干部、党员、社员,已甄别平反2119人,占总量的89.9%;受到批判处理的146名工人、售货员,已甄别平反68人,被批判处理的45名教师学生,已甄别平反22人。

刹住“共产风”,解决平调农民生产生活资料,造成农民惊恐和不满的问题,也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民生问题。张逸生书记提出要把刹“共产风”、搞好退赔工作同挽回群众影响、坚定全县人民万众一心跟党走、增强共度“饥荒”难关的信心和决心的高度来认识。经县委研究,退赔工作首先在南观公社西庄大队搞试点。全村327户,1564口人,根据群众自报,经过核实印证,共有平调账款15370.16元,平均每户47元。都制定了退赔计划,分四年还清。通过西庄试点,县委一班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跃进中平调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统一了认识,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退赔工作的落实。退赔工作全面而深入,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对全面贯彻“60条”政策,扭转困难局面,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1963年,县内经济生活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人均口粮提高到151.5公斤,较1962年增加30公斤,农副产品收购进度加快,计划完成得很好。集市贸易的高价粮也下降了许多,商品供应紧缺情况已经缓和,货币回笼明显,无证商贩和投机贩运分子大量减少,停办多年的新集凤凰山庙会又活跃起来。1964年,经济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全县干部群众都能吃上了饱饭。而就在这年10月,刚刚带领迁西县人民走出饥饿困境的张逸生书记突然被调到乐亭担任县委书记。临走时,县委大院的干部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张书记与县委全体委员合影留念,带着对迁西人民的依依深情踏上了新的征程。

我是张逸生书记在任时,由他倡议下从基层选调的一批有文化、有写作能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委办公室及各部委的人员之一,他是我认识并为之服务的第一位县委领导,前后共事三年多。实事求是地讲,作为县委办公室一名普通年轻干事,与张书记只是一般的上下级工作关系。但他给我留下了三个方面的深刻印象:一是有大干部的风范,实事求是,领导水平高。对1958年大跃进年代发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非常反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从他到迁西纠正大跃进错误的工作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二是他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思路清晰,讲话头头是道,有垄有趟。每次召开重要会议,传达重要文件,在与会人员发言讨论后,他总能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从繁杂的意见、观点中把好的东西提炼概括出来,并随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又符合迁西县的实际情况,只要认真记录,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文章。有时他还亲自动手给上级写报告,这给我们这些办公室搞文字的人,省去了许多精力,使我们心悦诚服。三是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与一般干部打成一片。他在百忙之中参加我的简朴婚礼,到场祝贺的场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张逸生书记在迁西工作仅三年多,这段时间不仅是建县之初百业待举的艰难时期,更是三年自然灾害异常艰苦的阶段。他是一位政策水平很高的领导,尤其善于把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把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时刻把老百姓的疾苦冷暖装在心上。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共产党员,老百姓心里才会装着他、才会怀念他,这是我所了解的张逸生——我们的好书记。

作者简介:李林山,1936年生,河北迁西人。1954年、1957年先后于迁西县师范、抚宁县太和寨速师毕业从事教育工作,1959年调任大公社党校理论教员,1961年调到迁西县委办公室工作,历任干事、副主任、主任、县委常委等职务,1986年任迁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8年任河北省引滦管理局引滦入唐渠道管理处处长,1997年退休。

同类推荐
  •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是作者在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三上湄公河及多次赴滇采访,又参阅了400多万字的资料,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介于非虚构与虚构之间,分两条线索,以两种笔法展开:一条围绕湄公河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一条围绕发生在金三角的“10.5”惨案。对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作了细节性的想象与描述。特别是被毒枭屠杀的。13名中国船员,当时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13条鲜活无辜的生命啊,作者力图把他们梦断之前的美好,与面对屠杀的痛苦挣扎还原出来,以祭他们最后的一段人生航程。本刊选载如下几章,以飨读者。
  •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传奇,住在布达拉宫,他是雪域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纯美的情郎。这个极具才华的诗人写下了感动人间的情诗,在三百年前感动了无数人,在三百年后依然在感动着现在的人们。他用生命演绎了一场诗歌之美。白落梅用洁净、美丽的语言,将仓央嘉措的生平与他的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讲述一个真实而又深情的仓央嘉措。
  • 呼愁

    呼愁

    本书系长篇日记体纪实散文,记录了40余天的实况与作者的心路历程:2001年,作者年轻的父亲在毫无征兆下,突患癌症。作者举家投入了一场徒劳的营救活动。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医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乱象让作者应接不暇。整个作品充满忧愁、焦虑、彷徨、无奈、叹息和作者欲哭无泪的悲怆。从而照观出人在极端痛苦的状态下思维的敏锐性和活跃性,尤其是对“活着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 日常记:各自去修行+唯食物可慰藉(套装共2册)

    日常记:各自去修行+唯食物可慰藉(套装共2册)

    《各自去修行》本书记录了好几个寻常人生活,看起来令人向往,却又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实现的。它既是文学的,细腻的,温暖的,又是趣味十足的。能帮助读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就是拥有日常的喜悦。《唯食物可慰藉》本书收录与饮食相关的美文22篇,一一讲述生命中的深情故事。一蔬一饭的爱意源远流长,岁月深处的凝望穿越时光。那些滋味满怀深情,光阴流转间叫人感动落泪。一碗朴素日常的米饭,一道普通不过的番茄炒蛋,都有人生的哲学蕴含其中。翻阅此书,既满口噙香,又心旌摇曳。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热门推荐
  • 农女巧当家

    农女巧当家

    穿越家徒四壁,凶悍婆娘一双。手撕渣贱奇葩,巧计赚钱分家。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发家致富,生财有道。亲人爱人,拼命相护。势必要活的风生水起,名扬天下!她以为嫁了个山里猎夫,哪里知道他来头这么大,让她不得不撸起衣袖,手撕白莲,狠怼绿茶。却惹来无数倾慕,惹怒了他。“娘子,为夫已经准备好了搓衣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雷霆神域

    雷霆神域

    五个世界,相生相克;穹顶有魔龙咆哮,深渊之下又是另一番光景。降生异世的雷霆双子,在一次冤屈中重逢。秩序与混沌上演新的大战,吸血鬼少女沉睡千年后苏醒,始源世界逐渐发生着改变,被命运选中的少男少女,能否抓住希望,守住幸福,开拓真正的乐土?
  • 酒客行

    酒客行

    昆仑派二弟子离漠染,接到师门任务到少林寺借少林寺的镇派之宝易筋经,当离漠染将易筋经交到师门手里的时候,少林寺的高僧也随之而来。称离漠染偷盗少林易筋经,离漠染来不及喊冤。就被挑断手脚筋脉。逐出师门。虽之牵扯出易筋经消失,智空被杀,几位宗师陆续被杀,江湖中突然腥起了腥风血雨。金人与大辽有共同入侵中原,这一切是阴谋,还是?因为易筋经而恢复的离漠染也被卷所在江湖与战场之中··················
  • 异界超级学徒

    异界超级学徒

    韩东是炼药学徒,但他手上有无数宗师药剂;韩东是锻造学徒,但有无数强者求他打造装备;韩东是法师学徒,但是他的火球却轻易击穿了魔导士的盾牌;“谁告诉你学徒是废物?有本事,你别找我买药,买装备,买技能啊!!”韩东如是说。
  • 江湖之清风派

    江湖之清风派

    且看清风派如何屹立在混乱的江湖中。新手第一部古典武侠小说,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点。
  • 爱情微微凉

    爱情微微凉

    她穷尽一生爱着的男人,却将她打入了爱情的万劫不复之地。“顾凉辰,我怀孕了,你的。”“就算是我的种,也给我马上打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修台湾府志

    重修台湾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废材:纨绔大小姐

    绝世废材:纨绔大小姐

    风柳,灵域臭名昭著的纨绔,世人戏称“风流”。先天不足不适合修炼,就连精神力也是少的几乎没有,俗话说的好,先天不足后天弥补,但是她却自甘堕落。奈何人家有个好爹,倒也逍遥自在。直到遇见他,一切都变了,风柳,“爷,我错了。”某位爷,“嗯,错哪儿了?”风柳,“错在不该招惹你,错在不该救你,错在好好的纨绔不做,却与人斗与天斗与你斗。”某位爷,“货已寄出,概不退货!乖,你高兴就好,其他的爷帮你顶着!”
  • 撒了谎的尸体

    撒了谎的尸体

    7月15日星期日11:30AML市通往郊外的高速公路即使是夏天的正午,通往市外的高速两旁也丝毫没有炎热的气息,只有四面八方的蝉鸣提示着现在还是盛夏。身为L市公安机关刑事科的法医,周末加班就意味着发生了什么恶性事件,殷琴坐在开向市外的警车上,心里也在翻腾。毕竟,L市一直很平静,差不多一年半载才会在假日出勤一次。殷琴透过车窗观察着路况。高速护栏外,不间断的稀疏树林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既视感。偶尔透入的蝉鸣也让殷琴觉得焦躁。在仿佛无休止重复的道路上,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片明晃晃的警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