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9700000006

第6章 压不倒的矿工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几乎使整个矿区都瘫痪了,几乎每个家庭都遭到了不幸。在如此罕见的损失面前,在如此深重的苦难面前,开滦人没有成为瓦砾,开滦人没有成为废墟,他们甚至来不及埋葬自己的亲人,来不及擦干身上的血迹,便又顶天立地地站了起来,便又惊天动地地干了起来。

开滦人,个个都是铁脊梁

唐山矿五采区宗爱臣,在地震发生的时刻,他不是抢着上井,而是抢着向工作面跑去。因为那里还有没有撤下来的工友。他冒着强烈的余震,躲过塌落的煤块,跨过一根又一根被震倒的柱子,直到把在井下迷路的工友找到,才最后一个回到地面。他上井以后,不是先往家里跑,而是先往采区跑,当他发现采区支部书记张少洲被压在楼房倒塌的废墟里,便把自己的全部力气都用到对张少洲的抢救上,一直到把张少洲抢救出来,他才想到自己的家,想到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可是,他得到的是爱人和两个孩子遇难的噩耗。爱人死了,两个孩子也死了,一家四口,就剩下他一个。怎么办?躺倒?痛哭?不,这位普通的矿工,在压顶的霹雳一般沉重的打击面前,充分地显示出他是一条硬汉子。他是一个开滦人,他不但没有倒下,没有痛哭,相反,把自己的亲人掩埋之后,他又投入到抢救矿山的工作。

马家沟矿采煤一区党支部副书记廖林峰,在失去父母和年仅12岁的大女儿之后,在震后的第十天,冒着不时发生的隆隆余震,便和支书韩瑞庭等参加了一支由13名矿工临时组成的抗震采煤队,深入到千尺井下。面对大地震后被毁坏的矿井,他们一分钟也不停地排水,立柱,清理出工作面以后,他们又一镐一镐地刨煤,一锹一锹地攉煤,就这样,他们在煤块矸石不断滑落的情况下,在井下的车道还没修好的情况下,硬是用两只手下采出了这第一车抗震煤,硬是用两只手推出了这第一车抗震煤。

唐家庄矿老工人陈国香,儿子一家在唐山震亡了,老伴整天哭哭哭啼啼。尽管如此,他却照样挺直腰板下井生产。有人问他:“老陈,你顶得住吗?”他说:“我是开滦的矿工,天塌下来也要用手撑住。”矿青年突击队长信江,母亲被地震夺去了生命,父亲重病在床,小弟弟才十几岁。虽然领导几次让他在家照顾父亲,重建家园,可信江却一分钟都不耽搁,照样天天下井。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把已经变成一堆瓦砾的家清理清理?”他却回答:“出煤是国家的事,我们开滦矿工,什么时候都应该先国后家。”

唐山矿起重班长谢清福,地震刚过就带领全班投入抗震复矿的工作。矿一号井绞车房,经过地震发后,已经房倒屋塌,矿上交给谢清福的任务,就是尽快修复一号井的绞车房。在矿上工作多年的谢清福懂得:绞车一日不转,矿上就一日不能恢复生产。所以,为了早一天复矿,早一天出煤,谢清福带领全班在绞车房旁搭起窝棚,没日没夜地苦干。谢清福一连干了三天三夜,正要把绞车房的梁架复位时,一次大的余震发生了,这时几吨重的大铁管子刚刚吊上房顶。冒着再一次房倒屋塌,冒着悬在空中的大铁管子砸下来的危险,谢清福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从同伴手下中抢过闸把,用尽全身力气死死把住,终于排除了险情。事过之后,人们都喊谢清福是“铁脊梁”,谢清福却说:“不,不,不要光喊我一个,在抗震复矿中,我们开滦人,个个都是铁脊梁!”

范各庄矿矿长赵瑞庭,1961年唐山煤校毕业分到开滦,18岁下井,30年没有离开过范各庄矿,30年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1979年,国家正是需要煤的时候,为了多出煤,他废寝忘食,整个拼在井下。正在这时,工作面发生了大冒顶,他被埋在矸石堆里,造成粉碎性骨折。自从他住医院后,人们便在议论:赵瑞庭伤治好了也不会再下井了。可是,意料之外的是:他在医院躺了一年半之后,竟又奇迹般地出现在井下。当了矿长之后,也经常不离矿井。按规定矿长每月下13个井,可他最近这个月就下了19个。对一个健康的矿长来说,一个月下19个井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经受过粉碎性骨折的赵瑞庭来说,比起别人来,每下一个井,将会是多么艰难。

永远不屈不挠,永远不下火线,这就是开滦的矿工,这就是开滦的精神。

了不起的精神

有谁能忘了地震中的赵各庄矿呢?这个曾经哺育过抗日英雄节振国的矿,这个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的矿,在1976年的大地震中,它的矿工,照样表现出了它那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非同凡响的风采。

一样地屹立不动,一样地先人后己,一样地舍生忘死,一样地抗震复矿,所不一样的,是在这次大地震中,陈树海、王树礼、毛东俭、李宝兴、王文友五个矿工,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被困井下15个日日夜夜却依旧活着,从而谱写出了人类生命史上最辉煌的篇章。15天,这是全世界都十分罕见的奇迹。他们到底是怎么活过来的?吃棉絮?喝煤水?不,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在生死关头的战斗情谊:只有一块絮,他们分着吃。只有一捧水,他们分着喝。在漆黑一团充满危险的巷道里寻找出路时,他们个个抢在前面。在挖通工作面到运输的通路后,他们又个个让在后面。在难耐的寒气中,他们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自己的战友。在必死的绝境里,他们互相鼓励,坚守着生存的希望。自从地震把他们隔在千米井下,他们五个人中,既没有人私自逃命也没有人互相埋怨,而是紧紧地结成了一个互助互爱生死与共的整体。正是靠着这样一个整体,他们才能在与世隔绝整整15个日日夜夜之后,重新获得了生命。现在人们喜欢说“爱”,特别喜欢重复“爱心”这个词儿。“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便变成美好人间。”词儿到处有人说,歌儿到处有人唱,可真要轮到自己真正的作出奉献时,也许这个“爱”字就不像说的那么轻松,而这个“爱心”也就不像唱的那么容易了。我相信这五个矿工,这五个开滦矿工,从来就没有时间说什么“爱”字,也从来没有兴趣谈论什么“爱心”,可是,只要需要,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便会毫不含糊地向别人献出这种爱,献出这种爱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格。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情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奉献。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

常来的最后一句话:“不要管我”

地震的创伤刚刚恢复,开滦又遭到了一场特大的地下水患。1984年6月2月上午10点25分,刚刚恢复到震前生产水平的范各庄矿2171综采工作面,突然发生罕见的透水灾害。大水以每分钟2053吨的流量滚滚而来,仅仅用了11个小时,就把这个矿地震后建成的165283米巷道全部淹没,使5428台设备遭到破坏,将井下36个工作面全部冲毁。“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灾难面前,英雄的开滦矿工,又谱写出一首既催人泪下又令人奋发的壮歌。

大水来了,范各庄矿整个动员起来。井下的矿工纷纷上井,井上的干部纷纷下井。二水平涌水了,一水平涌水了。千钧一发,九死一生。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为了绞车能够转动,大罐能够升降,机电科长王兆功带领供电车间40名职工坚守在泵房岗位上。面对飞速上涨的水位,面对涌进泵房的大水,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坚守一分钟,再坚守一分钟!只要多坚守一分钟,就可以给正在向井上撤退的职工多争取到一分钟脱险的时间!泵房里的涌水越来越大,浸水的电缆先后放炮,在无法继续再坚持的情况下,王兆功才让前期泵房的同志,趟着齐胸深的大水,撤到井口二层平台乘罐笼上井,而他自己却留在井下,面对越来越深的大水,和前期泵房的同志们继续坚持战斗。

开滦毕竟是开滦。正在井口开班前会的井运区陈英达、马国清带领的下把勾小组,在井下涌水淹没一水平的情况下,他们本可以不必下井。可是,他们不但没有这么做,相反,却比平时提前半个小时抢到井下:“有险,我们也得担一分!”这就是他们每个人的心愿。

“有险,我们也得担一分!”这句话一点也不新潮,这句话一点也不流行。它不如“有钱,我们也得捞一份!”那么新潮,它不如“有功,我们也得抢一份!”那么流行。可是,在危险面前,开滦矿工的心里想的只有这个。

大水涌来的时候,综采四队队长常来立刻奔跑在140米长的工作面上,催促本队40几名工人撤离现场。这时,来势凶猛的地下水裹着煤泥矸石,沿着煤壁奔腾而下,很快就在下出口形成一道一米多高的水墙,封锁了最后撤下来的20几个工人的退路。在这关键时刻,常来冲了上来,在他的组织下,工人们冲过了透水点,一个一个地脱离了险境。

最后,采面上只剩下41岁的曾宪益和52岁的刘敬信。“常队长,你也快撤吧!”“别管我,快走!”一个工人经过他的身边到了安全地带。又一个工人经过他的身边到了安全地带。不管工人怎么说,他总是回答同样一句话:“别管我”,“别管我”,“别管我”。虽然汹涌的大水直向他的胸膛涌来,虽然死亡的魔影已经出现在他的背后,可是,这位年仅37岁的共产党员,此刻想的,却唯有两个老工人的安危。

常来搀扶着两个老工人经过透水点时,大水正以每秒钟100多吨的涌量从顶板上方喷涌而下,整条通道眼看就要被封死了。此刻,在一片大水的怒吼声中,生与死正在进行顽强的搏斗。此刻,时间已不再以钟点为计算,不再以分来计算,甚至不再以秒来计算,而是在百分之一秒和千分之一秒中,去和死神争夺生存的希望。在大水组成的交叉火力面前,年轻力壮又十分熟悉井下地形的常来,如果只顾自己,是完全能够脱险的。可是,常来没有这样做,他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不是一个投机取巧者,更不是一个虚情假意的追名逐利者。因为他只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开滦的矿工。

他首先帮助曾宪益往外冲,可是水柱太猛,曾宪益被砸了回来。他又帮助刘敬信往外冲,刘敬信年纪大了,他接连冲了两次,可两次都被水柱击倒。在接二连三的失败面前,常来没有气馁,常来没有绝望。他帮着他们脱掉雨衣,他帮着他们脱掉已经灌满了水的胶靴。“来,把住绷腿和电缆,再冲一次!”在常来的鼓励下,曾宪益再一次扑向那滚滚的水墙,这次,他在常来奋力推动下,终于跨出了这道死亡的疆界。可是,当曾宪益站稳脚跟回头看时,只见在越来越高的水墙那边,在山崩地裂的隆隆声里,随着最后一声“不要管我”的呼喊,两盏象征矿工生命的矿灯,便再也看不见了。

“一定要把常来救出来!”“一定要把刘敬信救出来!”面对越来越猛的大水,矿党委副书记王久祥挺身而出,矿总工程师朱际伟挺身而出,副矿长王铁蕃挺身而出,矿副总工程师李雨安挺身而出,综采四队党支部书记张稳挺身而出,设计调度室副主任马克征挺身而出,通风班长赵怀清挺身而出,矿机电科长李勇挺身而出,矿地质科长乔尚达挺身而出,共产党员吕凤池、赵双喜挺身而出,青年工人刘宗全、魏占国、赵学民挺身而出。于是,顷刻之间,许许多多的人都挺身而出,他们手挽着手,他们肩攀着肩,他们筑成了一道人桥,他们架起了一道人梯,为了寻找常来和刘敬信,他们迎着咆哮的大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水墙冲去,直到整个矿井被大水吞没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常来的影子。可是,他那“不要管我”的喊声,却一直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响在每一个人的梦里,响在将永远流传下去的开滦矿工代代相传的英雄的故事中间。

好多年过去了,当范各庄在历经磨难却又百折不挠地建成现代化矿井之后,当煤炭的年产量几乎从零开始,又上升到280万吨之后,矿党委宣传部部长金树声谈起常来的时候,眼里仍然含着盈盈的泪珠。

“不要管我!”常来同志生前留下的这句话,已变成了整个范各庄矿最值得骄傲最发人深思的永远都要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财富!

哪里有煤,哪里就有我们

水灾后,开滦的煤出少了,国家不得不进口部分精煤以保急需。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受灾的唐山矿,荆各庄矿,马家沟矿,以及受此次水患波及半停产的赵各庄矿、林西矿和唐家庄矿,都纷纷提出,要以自己加倍的劳动,补回水灾造成的损失。

兄弟矿都动了起来,范各庄矿怎么办?工作面全部被淹了,治水复矿用不了许多人,能让大家闲在家里吗?不,不,在新的形势下,范各庄矿3000多名生产一线工人纷纷请战。“哪里有煤,哪里就有我们矿工,暂时不能在范各庄干,我们就到别的矿上干!”于是,远到山西,安徽,近到友邻各矿,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范各庄矿的工人离乡背井拔营出征了。于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场景相继发出,于是,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故事不断涌现。于是,顷刻之间,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遍及巷边路口,于是,挥手之下,挑战书,决心书,纷至沓来。于是,开滦两个字,再一次熠熠生辉,于是,矿工两个字,再一次大放异彩。

掘进三队工会主席李连兴,虽然老父地震截瘫,老母重病在床,妻子又在外矿工作,关键时刻,他却把困难全部留给自己,悄悄背起行李卷,毅然挥泪而去。采煤三队老工人张树山,一家六口,他和四个儿子都要分散到外矿,家中仅剩老伴一人。五个人要分到四个地方去,对这个矿工家庭来说,还是第一次。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矿工的妻子,作为一个矿工的母亲,张树山年近60的老伴,仍然以自己的肩膀,果敢地挑起了这副担子。她送了丈夫送儿子,每送走一个人,最后都说:“你们都走吧,不用挂着我,我硬朗着呢!”就这样,仅仅100多个小时,范各庄矿的3000多名矿工,就整齐有序地奔向了新的战地。

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叫无私奉献?这就叫艰苦奋斗,这就叫无私奉献。

奔赴淮南潘集一矿的综采二队,在队长郭凤桐的带领下,面对顶板极端破碎的困难条件,在异地他乡,猛打猛冲,由日产200多吨一跃上升为1000多吨,最高日产达1500多吨,为开滦矿工争得了荣誉。到陕西蒲白煤矿的采煤二区职工,边熟悉那里的生产条件,边向当地工人传授普采技术,使过去只产几十吨的工作面,一跃上升到日产100多吨。队长常来牺牲后,综采四队在张稳带领下转战到荆各庄矿,150人团结苦战,创造出翻两番完成煤炭生产任务的良好成绩,被荆各庄矿党委记了集体特等功。(严阵)

同类推荐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作者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合上书,你也许会忽然发现,原来一直误解了理想的意义。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54个人生最温暖的瞬间里,我们渐渐明白,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土星照命(2018年版)

    土星照命(2018年版)

    照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这类思想家的精神风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还深入评论阿尔托、巴特、卡内蒂等她本人引为榜样和同道的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鲜明地描画出他们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对他人的评论由是亦成为她本人的一种精神自传。
  •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里的一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是经过许多无名氏作家想象和加工了的。这些无名氏作家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各以自己的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来塑他们心目中的孝子形象,因而使得有的孝子的孝行不怎么合乎人情,甚至带有某种荒诞成分或迷信色彩。但是,由于人们非常热爱和同情孝子,希望至诚天地格,真宰鬼神泣,所示无不遂,所愿无不得,希望孝子的孝心能够得到有益的回报和完满的结果,所以在一些故事中往往出现奇迹。
  • 柔石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为深沉严肃所管辖着的深夜的西子湖边,一切眠在星光的微笑底下;从冷风的战栗里熟睡去了。
  • 塔杜施先生

    塔杜施先生

    本书是密茨凯维奇的一部长诗,代表了他的创作成就,也是波兰的民族史诗,全诗共12卷,一万余行。译者易丽君,1934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洪亮,193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本书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收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热门推荐
  • 嫡女映儿

    嫡女映儿

    她一个家庭主妇竟然也跟着潮流穿越了?她无法相信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年幼、还即将被退亲的小女孩身上。好嘛,退亲就退亲,她要一个名誉赔偿损失费,不为过吧?什么?不给?不给我就上衙门告你们韩家出背信弃义、出尔反尔。陷害父亲坐牢?我巧施计策,让父亲重出升天连升数级。带替奶奶让娘立规矩?我让狗狗追着你到处乱窜,吓得你屁滚尿流。你贵妃怎么滴,害我弟弟?我照样巧施鬼计让皇上明白你这美女蛇。你公主怎么滴,敢抢我夫君?我照样然让你偷鸡不着蚀把米。太子也敢与我斗心机?我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她一贯信奉人不伤我,我不伤人,人若伤我,我让一步,人再伤我,我让你无根。俊美绝伦的皇子恋上了她。温文尔雅的丞相迷上了她。爽朗如风的御史看上了她。再来一个美少年死追不放?连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太子竟然也会爱上她?看现在主妇如何玩转古代,宅斗、宫斗。
  • 无尽神器

    无尽神器

    太古仙神破空而去,唯有神器道韵铭刻在天地之间,这是一个神器的世界。通过感悟天地法理,获得神器的名称形状,铸造方法,神通妙用,进而描绘成神器谱。通过沟通神器谱,可以将自身法力凝炼成相应的神器,具备莫测威能。周承,携带着一卷金色神器谱来到这样的世界,上面记载的是无尽华夏传说中的神器!青龙偃月刀,倚天剑,赤霄红莲,紫青双剑,定海神珠,诛仙四剑,太极图,开天神斧,造化玉碟!无尽神器,威压万界!——————————————ps:书友普通群:99147558,任何喜欢无尽神器的书友都可以加~全订阅群:188340854,要全订阅才能加,进群验证,欢迎来玩!
  • 鱿鱼少女绝不认输

    鱿鱼少女绝不认输

    人为刀俎我为鱿鱼。职场是战场没错,她却是个连新兵营都没带过的“路人兵”。遇见恶毒前辈,该忍还是反击?龟毛上司欺人太甚,要如何才能博得欢心?猪队友带不动,神对手层出不穷。工作一团糟,感情也陷入多角风波......时刻走在被炒边缘的鱿鱼少女,是逆袭还是沦落?
  • 丛林之书(全集)

    丛林之书(全集)

    讲述印度樵夫的儿子莫格里还是婴儿的时候误入丛林,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小说讲述了莫格里从婴儿到长大的经历,以少年莫格里为中心,创造了狼妈妈、狼兄弟、黑豹、老熊等性格鲜明的形象。莫格里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而机智的丛林少年,他掌握了丛林中的兽民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成为丛林之王。
  •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花草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被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意义,对一栋草、一朵花的参悟也便有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玄妙和广阔。所以,养几盆花草,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意义。且不说从花草的世界里会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单是花草本身的清新和美丽就会为我们带来洁净和愉悦。沒有人会拒绝用一片绿色或者一袭清香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刘畅旸编著的《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介绍了给你沾福气、财气、喜气的植物种类。你的好运从种植物开始。
  • 悟道修真传

    悟道修真传

    一个平凡的青年,因机缘巧合被传送到修仙异大陆,从此开始了漫漫而艰辛的修仙路,看他一步步从一个凡人,成为至尊的成长之路
  • 魔傀

    魔傀

    魔莲犯界,灭世浮屠,四方战火,神州动荡,圣人舍命求偈,方知唯绝命之士可止。沉睡的魂,转世的念,破界的意,降临的魔......集中一起会怎样?糟糕,这不剧透了吗。
  • 血色舞台

    血色舞台

    下午两点整。有人打开了走廊尽头的那扇小门,看了看里面在七八个獐头鼠目中显得异常的男子,随便招招手,告诉他可以出去了。男子似乎并不高兴,怏怏地跟着走出去。办公区内,签了字印下指纹,身边负责的警察打量他一眼,好像打从内心觉得这么人五人六的爷们实在很可惜,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可别再犯事了,挺好个小伙子,干点啥不好。”时骏狠狠地剜了眼对方,把笔一扔转头便走。来赎人的霍刚跟朋友说上几句客套话,不紧不慢地跟了出去。
  • 冰魄神师

    冰魄神师

    天生的十二条星辰神脉,代表了什么?代表了无休止的战斗!代表了迈上巅峰的勇气!代表了无上的光荣!我就是冰魄九十九级神师!哪怕你是神……也要遵循我走过的路!
  • 媒体立场

    媒体立场

    1996年12月的一天,康康第二次经过《南岛晚报》时,她听见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南岛晚报》其实没有大门,只有一个看车的阿婆。阿婆前面是熙熙攘攘的大街,后面是南岛市委大楼的楼梯,《南岛晚报》就在最高的七层楼上。这样,阿婆就成了门的标志,外面人一从她身边过,她就用本地方言喊一声:嗨,做咪呀(干什么)?康康就在“做咪呀”声中出现了,和她一同出现的,还有一个取自行车的人。阿婆很熟一样和取车人连说带比画,那人看看康康,又看看阿婆,点头道:乖妹儿乖妹儿。康康想,他们是在谈论她漂亮,心里美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