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9700000007

第7章 挥之不去的记忆

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那年,我在开滦林西矿担任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主抓全矿生产和行政工作。七十年代初,由于受“文革”停工停产的影响,全国煤炭供需缺口很大。在民主革命时期,被毛主席赞誉为“他们特别能战斗”的开滦工人阶级,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勇挑重担多出煤,提出了在第四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期间开滦煤炭产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到1975年,经过几十万开滦矿工和家属的拼搏,实现产煤2563万吨,周恩来总理称赞开滦煤矿在国民经济急需煤炭的时候,“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党中央号召全国工业战线“学大庆赶开滦”。

1976年地震时,正是开滦煤矿实现煤炭产量翻番后的第一年。为了巩固翻番成果,堵住全国煤炭缺口,继续为国分忧,在实现煤炭产量五年翻番后,局党委又适时提出翻上去不下来的口号。7月28日正是林西矿的高产日,27日夜间又是我值班。由于前两天48小时连续下井督促和检查工作,感到身体疲惫得不行,晚上十点就睡着了。直到听到一声轰隆隆雷鸣般的巨响,惊醒时已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不能动弹。直到早晨6点多钟,从井下脱险后返回地面的工人们,才把我们从瓦砾中扒出来。命是没丢,可我身上多处受伤,骨盆骨折,臂丛神经严重损伤,右上肢瘫痪,躺在地上站不起来。地震中,林西矿职工、家属和唐山广大人民一道,顽强地与地震抗争。我在机电科工作时的老伙计、绞车司机吴显东,那天正是夜班,地震时绞车房摇动不止,人们迅速冲出车房逃生,可吴显东却按操作规程要求,把闸把打到紧急制动的“O”位上。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几秒中,车房倒塌了,把他砸在里面。当矿上派人把他扒出来时,他仍然坐在操作位上,手还紧握着闸把。吴显东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姿势,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大字的深深含义。吴显东的精神,激励着活着的人们忘我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我站不起来,只有躺在抗震棚里,和其他矿领导成员一道,指挥林西矿的抗震救灾工作。

8月10日,煤炭工业部常务副部长钟子云给开滦打电话,询问还有没有受伤的矿处级干部没能转院治疗,要求没转院的立即送往北京治疗。因此,我才被转往北京矿务局医院治疗。因地震原因,到北京住院也是住帐篷、睡地铺,但还是比矿上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可我却每天都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矿领导同志和广大职工都日日夜夜地坚守在岗位上,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和生活,我却躺在医院啥都不能干,心里既着急又难过。在医院住了20天后,我扒着别人的肩膀能咬牙站起来了,就坚决要求出院。大夫说胳膊治不彻底,恐怕会落残疾。我不顾医生的劝阻,用三角巾挎着一只胳膊,坚持回到矿上。由于伤口未愈,下不了井,就在地面指挥和组织恢复生产和生活工作。使林西矿职工、家属和各地援建队伍的生活有保障,保证大家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组织暂时不能下井的矿工们,在46万平方米的废墟上,搭建简易房屋,为职工家属过冬做准备。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发展,工作重点也从地面转移到了井下。1977年1月18日,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副总理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对加快恢复开滦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千方百计加快开滦恢复生产的步伐,决心要大。开滦煤矿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排除巷道积水、抢修机电设备、清理整修巷道,大会战一个接着一个,恢复煤炭生产的进度不断加快。到1977年底,生产基本恢复。

唐山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地震,开滦煤矿的生产系统完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得已基本恢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开滦抗震救灾的影片,题目就叫《开滦奇迹》,我觉得太贴切了。片子里有好多林西矿的镜头,里边的人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我都熟悉,大多都能叫上名字来。这个奇迹的出现,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果断决策和强有力的正确指挥,离不开全国各行各业的无私全力支援,更离不开开滦全体职工和家属们的艰苦奋斗。特别是遭受严重地震伤害的广大职工,他们的房子倒了,亲人伤亡了,但他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没有垮。党指向哪里,这支英雄的队伍就冲向哪里,一往无前。作为一名矿领导并置身其中的我,深受这种“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影响和鼓舞,始终没有离开火热的抗震救灾现场,一直和工人弟兄们奋战在一起。因为这些,震后受伤过早中断治疗,我的右臂神经萎缩,到现在右手也握不住笔,拿不住筷子,落了个终身残疾。可我从没后悔过,这场大地震中有24万人遇难了,我还能活着就很幸运了。尤其是我们亲手把震毁的矿山又快速地恢复起来,则不能不说是我的又一幸运和骄傲。

1985年底,也就是快到地震十周年的时候,我调到了开滦矿务局党委任副书记,主抓全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地震过去了十年,开滦矿务局的煤炭生产得以全面恢复,那时为了恢复生产,地震后开滦广大矿工舍小家,顾大家,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所以开滦矿区的住宅建设较之恢复生产工程严重滞后,开滦13万名职工和几十万家属,为早日恢复煤炭生产做出了巨大牺牲,赢得了宝贵时间。1980年,国务院恢复开滦生产会战领导小组正式批准了开滦职工住宅恢复计划,复建290万平方米,住房62600套。矿区建房工程全面展开。中建二局、邯郸、定州等多路建设大军开进矿区,人数最多时达五万多人。到1988年底,建起各种结构的楼房415万平方米,超过地震前近一倍,每套住房平均面积48.26平方米,人均面积达12平方米。为方便居民生活,在各居住区还建起了学校、托儿所、粮店、商店等配套设施。至此,全矿区住房恢复工程基本完成,一个崭新的矿区呈现在世人面前,广大矿工、家属安居乐业。

震后的十年,是开滦矿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怕艰苦,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十年。我们应该真诚感谢新闻电影制片厂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镜头。地震后不久,新影厂的赵化和李永福、李学明、邵振堂、陈凯明、吴金华等摄制人员就赶到开滦矿区,冒着频繁的余震,在井上井下与抢险复矿的工人们一起,抢拍地震给开滦造成的灾难惨景,真实地记录了开滦广大矿工抗震救灾、排水保矿、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赵化等同志编导制作的纪录片《开滦奇迹》,及时地向全国全世界报道了遭受灭顶之灾的开滦矿工,是怎样以“地大震,人大干”的无私无畏的顽强拼搏精神,战胜举世罕见的自然灾害的。他们是何等英勇顽强,他们不愧为特别能战斗的英雄队伍。影片也向世人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创造出人类抗灾史上的奇迹。

1986年7月中旬,为纪念地震十周年,慰问开滦矿工,新影厂在开滦举办了新闻纪录电影周,受到了13万名矿工和几十万名家属的普遍欢迎。新影厂面向基层,关注开滦多年了。早在十年动乱期间,赵化和新影摄制组的同志们,就不辞辛苦深入开滦井上井下体验生活,用大量感人事实拍摄了纪录片《沸腾的开滦》,记述了开滦职工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文革”动乱中坚定不移地搞生产,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热情讴歌了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有感于赵化同志对开滦矿工的深厚感情,多年来宣传开滦,关心开滦,帮助开滦,为开滦的两个精神文明做出的突出贡献,在1986年7月23日也就是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开滦矿务局授予赵化同志“开滦名誉矿工”称号。在25日称号授予仪式上,赵化同志手捧矿工帽激动地说:“这个珍贵的荣誉不只是授给我个人的……”赵化同志的话绝不是出于客气,这么多年来,新影厂有多少同志深入开滦的井上井下,拍摄了很多以矿工为主人公的好片,比如说潘星编导的《男子汉们》,方堃编导的《情系矿山》。因为我主抓宣传工作,和新影厂的同志们接触得多,至今还能记住好多人的名字:刘小农、李宝树、马彦强、鞠石坚、郑静、吴承本、白玉鹏、张朋……

1992年1月22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开滦矿务局联合在开滦唐山矿俱乐部举行大型纪录片《跨越世纪的开滦》首映式。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唐山市政府和市总工会、新影厂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领导,新华社、《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21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及开滦矿务局“双先会”的代表和局矿领导出席了首映式。首映式后,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和发表影评文章,高度评价了这部影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专程来开滦参加首映式的新影厂老厂长徐肖冰、党委书记于琴、厂长靳敬一等领导20余人,还到赵各庄看望了老劳模侯占友,参观了北山公园和矿史展览馆。在民族英雄节振国的塑像前,开滦人和新影人肩并肩地合影,两支特别能战斗队伍的代表,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之后,新影厂的领导们还参观了开滦现代化矿井范各庄矿。

《跨越世纪的开滦》于1991年1月开始拍摄,编导是总编辑赵化和资深编导兼摄影李学旺。为了拍好这部片子,年近六旬的赵化同志三下开滦,深入到千米井下体验生活,走到矿工家庭去访问,从老矿工、老开滦们那里摸到了第一手资料。他们拍摄的这部大型纪录片,以鲜明的主题,恢宏的场面,磅礴的气势,激越的情感,展示出百年开滦历史,弘扬了时代矿工之魂。片中对开滦的抗震救灾,使用了浓重笔墨,提示出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新的内涵。可以说,这部片子是宣传爱国主义的极好教材,已经成为开滦广大矿工的精神食粮。

1996年是唐山大地震的二十周年。提起当年开滦抗震救灾的日子,使那时过来的开滦人都难以忘怀。为了弘扬抗震精神,让后人知道开滦矿工怎样用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人类抗灾史上的奇迹,开滦党委决定编辑出版一部反映抗震救灾真实历史的资料书。这项工作由我主持,时间距抗震纪念日仅有几个月了。我对参加采编的同志们讲,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期的、高质量地出版这本书,还得凭当年的抗震精神。我几次带领采编人员进京,采访当年领导开滦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建设的老同志。原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袁宝华、原煤炭部部长肖寒,他们都在百忙之中,为这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书的编写过程中,坚持了“反映历史真实”的指导思想,书中的回忆文章、专题资料、新闻报道资料、文献及图片资料,都是按照用第一手资料,客观反映历史的原则选用的。在我们夜以继日地拼搏下,25万字的《唐山大地震后的开滦》,终于在抗震二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为纪念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这部书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党史系统专著类二等奖。

1998年我退了休,我人是回了家,可心一直留在了开滦。虽然不再工作,可依然时时刻刻关注着这座我一生为之尽过微薄之力的矿山。地震后的四十年里,开滦取得了长足发展。开滦从工厂制走向公司制,改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跻身于世界500强的开滦,成为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国的特大型集团企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企业的影响力,产业结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经济总量,特别是矿井回采机械化和综采比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让人感慨万千。

一晃地震四十年了,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得知开滦档案馆组织编纂《震后开滦40年》一书,我既高兴又赞成,这是在向世人传播开滦奇迹、开滦速度、开滦精神,它更应该是一部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

(张凤阁)

同类推荐
  • 张先生说

    张先生说

    本书集结了近十年来张五毛所写的散文随笔,从其发表的两百篇文章中精选了四十多篇结集出版。在这本书里,作者描述了亲情、乡情,讲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想,以及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评论。其讲述亲人、故乡的文字发自肺腑,感人至深。而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想、对社会事件的评论,既有人情练达的金句,又有洞明世事的精确,幽默而不流俗,理性而不学究。
  • 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新锐作家小野酱全新励志散文集,记录成长,也回顾以往。小野酱,超有个性的走南闯北的元气少女,曾经燃爆二次元的软萌妹子,是口条犀利的国际高级培训师,也是外企掌管江浙沪皖的主管,现在的创投精英偶尔客串大学生导师。当过跆拳道社社长,动漫社社长,到成为国际注册高级培训师,语不惊人死不休,幽默以及蛮不在乎,让她收获了大量的读者。本书记录她从业开始,到成为创投精英和大学生的创业导师的心路历程,几十个小故事,看得见的戏谑,悟得到的深刻。袁岳、江南春、臧鸿飞、都市放牛执意推荐,创投界女文青爱掰扯女文青小野酱,捧着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踩着仙气而来!愿你读懂她的彪悍,也读懂她的温柔,不裹挟,不将就,不惧未来!
  • 永居异乡

    永居异乡

    《永居异乡》是一部诗歌精选集,选取了先锋诗人欧阳昱的70首经典之作。本诗集除了收录了欧阳昱《限度》《二度漂流》《诗非诗》等三本诗集里的最优秀的诗歌,还收录他2000年以来的新作,是一部足以反映诗人全部写作风貌的作品集子。
  •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典藏)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典藏)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典藏)》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
热门推荐
  • 哆啦a梦之我是转学生

    哆啦a梦之我是转学生

    简介:莫名穿越到哆啦a梦世界的梦十安成了,源静香父母朋友的儿子,还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招呼梦十安的父母将他寄住在源静香的家中,发生的一系列新奇的冒险。(本书会有有一些原著剧情特别是后期,会把哆啦a梦这个世界写的更加真实)开这本书是因为个人对哆啦a梦世界的一个憧憬,我想肯定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吧,所以欢迎大家的观看,希望我可以坚持到底吧。
  • 绝世神医之颜倾天下

    绝世神医之颜倾天下

    她,绝色倾城,聪明伶俐,一身医术出神入化;为身世,为红颜,数次绝处逢生:他,云国四皇子,腹黑且无赖,为夺皇位,费尽心机。他,江湖第一杀手组织当家少主,默默守候,只为她的回眸一笑。他,敌国皇子,为她倾尽所有。人生若只如初见,朝堂争斗,江湖风雨,究竟,是谁执谁之手,笑看世间红尘!
  • 观照

    观照

    《观照》是诗人柳文龙的一本诗集,作者用这么大的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诗集,体现了他与一般江南诗人在写作抱负上的差异,走上了形而上的路子,一个与世俗价值观拉开了距离的写作者,他必然是纯粹的;一个对周遭美学情趣富于警惕的作者,他必然是浩大的。
  • 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战争:古来征战风云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先秦众多战争中,以诡诈为特色的战争现象已露出端倪,并逐渐走向了成熟。如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城濮之战、桂陵和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诡诈作战的基本特点:避实就虚、出奇制胜、设伏诱敌、奇正相生等。这种战争指导思想和作战艺术的形成,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背景分不开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先秦时期战争的特点,恰恰体现了时代文化特色。
  • 萧风听雨

    萧风听雨

    我有很多朋友,他们每个人都讲给我他的故事,奈何我被他们所感!洋洋洒洒几千言,写得这一厢情愿,再次决绝,三分懊悔,终得幸福。我依旧记得他们眼睛里说的话:轻舞:我吟唱了一百年,匍匐了一百年,一百年微笑着焚烧一百年,只是等待与你灰飞湮灭的重逢,只因你快乐,是我生命里的全部信仰。唐童:让自己的心安详的存在!杨千:因为爱所以放任,因为爱所以成全。林宇轩:身后万千灯火,皆不是归处,向前走别回头!张凯霆:我成长过程渐渐偏离真实轨迹,最早是从谎言开始的。
  • 月亮已失眠

    月亮已失眠

    黄梵是当下国内诗坛的一位实力诗人,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中间代”诗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内诗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读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诗风凝练,富有想象力,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感悟。本书收入诗作110首,是黄梵诗歌创作三十余年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
  • 身份(中篇小说)

    身份(中篇小说)

    这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传奇故事。小说描写抗战时期国、共、军统与日伪等多方力量错综复杂的殊死角斗,大敌当前最终一致抗日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故事扑朔迷离,人物性格生动鲜明,一篇读来赏心悦目的小说。一那块怀表比一般的稍厚,分量也略沉,银质手工雕花外壳,白珐琅表盘,后盖带一层赛璐珞防尘罩。上火车前,方溪文特地从上衣内袋里掏出它来,跟站台上的挂钟对了对快慢。长短不一的三根蓝钢指针一如既往,优雅地合奏出时间的韵律,让方溪文紧绷的神经得以稍稍松弛。1939年的料峭春寒,随着车轮启动的轰鸣,从四面八方更加汹涌地灌入车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砚史

    砚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之无限战争

    万界之无限战争

    神秘紫光闪击地球,一切都变了!万界紫光游戏系统开启!从板砖钢管到飞机战舰,从哥布林到恐怖岛,从仙界仙人到星际怪虫……游戏高手田天乐意外成为了神选之子,从此开启了紧张刺激的异界之旅,一点点揭开这一切背后的大阴谋。“叮咚!恭喜玩家田天乐出色完成本次任务,神力+1,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祝你生活愉快!”恐怖又搞笑,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