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需要思考这些的并不只是宋杰宁与宋玉宁二人,每个人在人生之旅中,都在时时思考着这个问题,也都在时时回答着这个问题。
角度不同,回答的与思索的会有所不同,而所处的人生高度不同了,更是会对初始的问题有了新的认知,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宋玉宁和宋杰宁在竹苑呆了一会儿便告辞了,一是他们两人对于听到的故事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去思考,宋杰宁更是想从中找到他所需要的答案。
二是,这样事无巨细,完完整整地将一生的或好或坏,或喜或悲的经历回忆了一遍,先生不可能没有任何触动,即使先生平日洒脱至极,将所有的事都看开了,也不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便是悲哀和痛苦没有了,感慨或唏嘘也总是有一些的。
因此,让先生此时此刻独处思索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他两在想到了这些之后便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宋玉宁本来计划中的要和宋杰宁谈一谈他年纪尚小暂时不易喝酒的事情,到了此刻,也没了心情,且罢,来日再谈也不无不可。
两人沉默着走了一路,各自道别后就回去了,此时两个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需要自己独处来思考一些问题,于是便各自回了住所。
柳枝作为大丫鬟,又是一众丫鬟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众丫鬟的统领者,而她在这个位置上,也自然有她的独到之处,她细心而又有魄力,因此在一众丫鬟中很有威望。
此刻她看到自家小姐从韩先生的竹苑出来后便若有所思,便知小姐应是在韩先生的指导下有了某种启发,如今正在思索。
而她更知道小姐素有自己的主意,有稳重自持,她这般模样必然有自己的道理,于是便很有眼色的吩咐同伴们悄悄跟着小姐便是,不可打扰到小姐的思索状态。
对于柳枝的行为,此刻的宋玉宁是不知晓的,因为此刻的她早一心扑在那一件事上,深深思索着,完全无暇顾及其他,而若她知晓了柳枝的举动,必会赞叹她的老成持重。
因为这也是她最为欣赏柳枝的原因,知晓自己的心性,尊重自己的决定,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合适的建议,却绝不过多的干预,总之,她的行为很符合自己的要求,宋玉宁默默地想。
到了自己的院中,柳枝立刻吩咐小丫鬟们端水为宋玉宁洗漱,她又亲自负责帮宋玉宁散发,卸首饰,接着,为宋玉宁梳了个清爽利落的发型,又吩咐小丫鬟端来茶水和点心,方便宋玉宁思索着饿了时,就可以吃到东西。
安排好这些,便和同伴们一起退了出去,这也是她们院中的一项不成文的规矩,宋玉宁不喜有人打扰,多是自己独处。
一是生活在平等年代的宋玉宁尚且还不适应一群人随时守着自己听候命令,当自己忠心的“仆人”,不事任何生产,只围着自己一个人转,不是矫情,她是真的觉得有点接受无能,因此除了自己的需要外,一般让她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不用随时侯着她。
她知道在这个年代,若像某些小说中说的女主角似的,和自己的仆人说“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做好姐妹吧”之类的,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人一定会被当成怪胎。
那么既然跳不出这个世界的规则,可她却可以在规则之内灵活变通,于是她会经常自己独处着,变相地让丫鬟们拥有一定的自由。
二则,不仅对于丫鬟们,独处对自己而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她毕竟与这个世界多有不同,独处着,即使自己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以及与众不同的想法,也会更显得安全,不会被熟悉的人发现这些不同来。
而这边的柳枝出来后又打发两个小的桃枝和烟云,让她们去沈氏处请安,并说明小姐刚才竹苑韩先生处回来,有些累了便不过来请安了。沈氏心疼自己的女儿,自然没有说什么,只吩咐丫鬟们好好伺候小姐云云。
我是一条可爱的分割线~~~~~~~~~~~~~~~~~~~~
转眼间,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旬,扬州是南方地区,可这时早晚间也有了些许凉意,因此早上和晚间,需的加衣才可。
宋谦宁又长大了不少,白白胖胖的,逢人就笑,露出两颗稍微长出来了一点的牙齿,还有两个圆圆的酒窝,活泼可爱,当真是长势喜人。
沈氏已经开始吩咐下人们开始做冬衣,以防什么时候突然冷了下来好有衣服穿,尤其是宋玉宁和宋杰宁的,她分为上心,宋玉宁今年长高了不少,以前的冬衣是穿不下了。
而因着今年宋远调任,从泸州到了扬州,期间路途遥远,沈氏当时又临产在即,于是全家都是轻装上阵,只带了价值不菲的古董字画一类,医用吃食和当季的衣物等等,而宋玉宁的那些冬衣之类,沈氏知晓来年必不能穿了,于是便做主捐给了泸州当地的贫苦人家,没想到宋玉宁倒也非常乐意。
这时的大户人家一般都很少订外面的衣服,除非是急需要赶制的礼服或者非常繁复的衣服,类似于高级定制的那种,需要外面的绣娘们来绣,一般平日里穿的衣服都是家里的下人或主人家自己做。
一是私密性的保障,觉得自己做的也比较放心,二是这时候无论大家闺秀还是丫鬟仆人,大家都是刺绣好手,没道理放着自己不做让外面人做的。
宋玉宁如今还小,可沈氏也已经开始计划着等宋玉宁过了五岁就开始学习刺绣了,不是她对自己女儿严格要求,而是大家都是如此,别家的小姑娘也是这样,若一味地“心疼”女儿,让她跟不上别人的步伐,脱了轨,作为主母和母亲而言,才是最不负责的。
通判府的小姐苏敏,过了五岁的生日,苏夫人便请了当地极有名的刺绣大家来教导她,如今绣的帕子荷包,已经很有一番样子了,而沈氏也是看了苏敏,才惊觉女儿也已经开始长大了,到了需要教导这些的时候了。
苏敏又和宋玉宁来往密切,总是会送宋玉宁一些类似这样的小礼物,她觉得很是喜欢,绣的好不好是一回事,苏敏对自己的心意她确是很喜欢。
而两家大人看孩子们如此要好,宋远和苏大人又很是谈得来,苏夫人和沈氏也亲如姐妹,于是都很高兴,觉得交往对了人家,便来往更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