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快过去了,天气渐渐开始冷了,人们都开始穿起了冬衣,不过扬州还没有下过雪,这一日,韩先生请了假,据说是去拜访多年前的好友,宋玉宁想着,以先生的经历,能让他去拜访的朋友,那必定是非常亲近的。不过他们倒也没有非常好奇地去询问先生,毕竟这是个涉及隐私的问题。
因为先生外出,宋玉宁和宋杰宁也无事可做,于是两人一起围在火炉旁说着话。
宋杰宁开始慢慢有了一些明悟,但还是不明晰,不过现在他已经不再纠结了,想着慢慢去发掘,一点点去感悟,不急在一时,对于他的这一想法,宋玉宁很赞同,毕竟,人生很长,谁也没办法在一段时间内说明道清这漫长的一世,慢慢体会才是正道。
宋杰宁是个洒脱的人,想明白了便不再纠结,又开始过起了自己往常的生活,沈氏和宋远看了,也暗暗松了口气。
今日这两个孩子在火炉旁说着话,宋杰宁说了几个他从话本上看的小故事,惹得宋玉宁咯咯直笑,而宋杰宁看着自己的话成功逗笑了沉默的妹妹,颇为自豪的笑了笑。
“怎么样,妹妹,哥哥还是很厉害的吧,那哥哥说了这么多故事,不如你也来说一个?”
本就是闲来无事的轻松谈话,因此宋玉宁也不推却,她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关于白居易的一则故事,便将故事润色了一番,隐去了人名:“曾经有一位诗人,和一位禅师交好,两人经常一起讨论佛法……”
“有一次,诗人告诉禅师‘我的邻居家有一个女人,家中非常有钱但是人却非常地吝啬,并且喜欢占别人的便宜。最近,他将院墙又将我家方向迁移,让我的后院更小了。’禅师笑着说说:‘没有关系,终究平衡。’”
“诗人又说:‘这个女人脾气暴躁,经常对自己的丈夫发脾气,就算当着别人的面,也不会收敛分毫。’禅师笑着说:‘终究平衡,也无需担心。’”
“诗人看他总说这句话,便不满地说:‘我是因为受到了她的侵扰,所以来向你诉苦,可你一副事不关己的的样子,倒显得我斤斤计较了。’”
“禅师这才说:‘这个女人脾气虽然贪财吝啬,喜欢占别人的便宜,但她有一个儿子,是个非常能挥霍的人,她所贪占的早被她的儿子花费一空了,最后还不是归为平衡吗,至于她总是责骂自己的丈夫,是因为她有一个脾气更为暴躁的女儿,她对丈夫发脾气,回到家中同样又会被女儿责骂,这样最后也是平衡了。’”
“诗人听了,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难道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控制这一切吗?’禅师说:‘你看那些争强斗狠的人,最终都会被命运消磨,那些在此处出了风头的人,也会在别的地方被人踩在脚下,世间万物都在追求平衡发展,就算你此时强出头,自然力也会为你找到平衡。’”
“诗人听了这种说法,觉得大有深意,说道:‘既如此,就让自己做一个平和的人,让自己完成自然的平衡,便是最好了。’于是,诗人便一直奉行着平衡之法。”宋玉宁讲完了,看向了宋杰宁,只见他似乎还在回味,没有从中完全抽离。
她也不急,静静地等着宋杰宁理出思绪,过了一会儿,宋杰宁终于回神了。
“那这么说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遇到事情之时也应该追求平衡之法么”宋杰宁喃喃自语道。
宋杰宁说着,突然站了起来,神色动容,声音都有些颤抖:“玉宁妹妹,多谢你了,我好像从你的故事中发现了什么,多日的思索似乎有了结果,我要回去好好思考一番,这会儿我不能陪你了,改日哥哥再好好谢谢你。”说着他便走了。
宋玉宁见自家哥哥神情激动地走了,心中也很是快活,因为她也已经思索了数日,不知该怎么提醒哥哥,既不会显得太刻意,又不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没想到今日倒是个好时机,终于把自己想说的说了出来。
宋玉宁说过,不会干扰宋杰宁的思考,要让他自己理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现在,她也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
因为宋杰宁已经在这段时间已经理出了头绪,只是还缺少那么一个契机让他完全认定自己的想法,既然如此,那么宋玉宁就觉定来制造那个契机,推宋杰宁走出那最后一步。
因为自身没有经验,所以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对的,这导致了宋杰宁的犹豫,而当听到这么一个典故,知晓了不只是自己,就连伟人也会有如此的困惑,以及他们想出的解决之法和自己相同,这会给宋杰宁莫大的信心,让他肯定自己的想法,也会让他更为深刻地记住此时的感受,对他的成长非常有益处。
这边宋杰宁快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就坐在榻上开始思考了,其实正如宋玉宁所言,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不能确定,并一直试图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可是还没有找到,于是他就暂且将问题搁置了,没想到今日能听到宋玉宁讲这个典故,在他的原本已经开始平静了的心湖里激起了千层浪。
犹记得当日他情绪激昂慷慨地问先生为何有人会打压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人们在与别人不同之时,到底应该顺应别人还是坚持自我?
在听了先生的故事之后,他觉得有了一些想法,其实先生的故事,是两个极端的过程:
前半生,他迫于别人的压力,一直在别人指引的道路上走,而不管是族亲父母或是上司,一直指引着他,他并没有依照自己的想法活,但最终事实证明,完全跟随别人的脚步,他并没有活的很好,他与众人决裂,父母的去世,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于是后半生他选择完全跟随自己的心意,完全不管世界对他的何种看法,只做自己,为自己而活,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现在的他,确实过得很快乐。
但宋杰宁不打算效仿先生,不是所有人都能过得了先生这种人生的,他也是其中一人。因此他一直在寻找不一样的答案,那个答案便是平衡。
生活在世间,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遇到自己觉得难以跨越的坎儿,有时或许因为某事我们会被别人误解,指责,但那就要完全跟随别人的脚步吗,不至于吧。
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坚持自我,是吗,是的,我们确实需要坚持自我,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
“既不随波逐流,又不一味坚持自我,这,就是平衡,是我们一生都要去学习,要去努力做到的事情。”宋杰宁突然笑了,翩翩少年的脸上最终没了任何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