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74500000002

第2章 科学的精神

编者按:2014年6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双年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众多知名管理学家在讨论中提出“重塑科学的精神”。特此节选徐淑英老师文集中关于“科学的精神”的论述,以飨读者。

科学精神是什么?

科学的目的是追求关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真理,解释我们所生活世界的难题。这种解释必须是可信的、与现实相结合的。作为管理学者,我们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释管理实践中的难题。例如,为什么有些企业更成功,更具有创造力,更关注社会影响,而非仅仅是财务绩效?对这些管理问题的解释有助于企业生产更好的产品,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对员工以及整个环境更加负责任。这些又会通过客户、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积极体验,改善人类的生活。我们必须牢记我们做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善企业的管理来改善人类的生活。因此,当我们在写案例、做调研、写报告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我们的研究是否会对公司的经理和员工产生不利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是否会指导实践?或者,我们是否关心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帮助他人,改善他们的生活?

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纯粹追求。我们必须用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来解释难题,并且用最严谨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我们的假设。科学精神意味着我们将研究作为一种天职(calling),而不仅仅是当作一份工作,或者谋生的手段。科学精神同时也强调自由的探索。我们进行研究是因为研究具有创造真知的内在价值,为此我们应遵循科学实践的标准,而不向任何外在因素(政治、舆论、升职、论文发表压力、名誉和经济压力等)妥协。追求科学精神意味着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需要具有人文关怀。在科学探索中,改善人类生活比我们自己的工作或收入更重要。我们是否愿意把对真理的追求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呢?例如,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有缺点,结论可能是错的,但我们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而且还被要求发表很多文章。我们是否仍然把这篇文章投到期刊、争取发表,即使我们知道它没有价值?我们愿意放下这篇文章,开始新的研究吗?

重塑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的管理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了。在顶级期刊中,第一篇关于中国大陆的研究是Tung在1981年AMR上发表的,概述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员工激励方法。1988年Boisot和Child在《管理科学季刊》(ASQ)里的文章,引入了“网络资本主义”(network capitalism)的概念来描述中国企业的改革。大致同一时间,Victor Nee于1992年在该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文章,阐述从分配(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市场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组织形式。1996年Xin和Pearce在《美国管理学会学报》(AMJ)上发表了关于关系(guanxi)的文章,向西方学者介绍了“关系”这个重要的概念。这些早期的文章可以说是中国管理研究的先锋,它们都是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阐述了关于中国的新的认识。随后的研究大多为利用性研究(exploitation),缺乏关于中国企业的新见解。

过去30年中国管理研究的主要动力是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这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交流。但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这样的研究可能会失去科学精神。我有一篇论文回顾16年间在20本顶级英文期刊中有关中国研究的文章,综述了中国管理研究的特征(Li &Tsui,2002)。南京大学贾良定老师也做了一篇综述分析(Jia,You,& Du,2012),有同样的结论:过去30年中,中国的多数研究选取西方期刊中的流行问题;多数研究应用西方理论,没有任何修改;少有研究的目标是解释中国管理现象;大多的研究者关注论文的发表,以满足论文发表数量的要求。这样发展的结果是,解释中国特有现象的创新理论进展有限。有趣的是,追求发表数量而不是质量的情况,爱因斯坦在六七十年前就有观察。他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其学术生涯中不得不大量发表文章,那么就有可能带来知识上的肤浅”(Isaacson,2007:79)。现在我们领域里,确实有着大量知识肤浅的研究文章,失去科学精神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在美国的学术界,也是一个公认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劣质的理论正在驱逐优良的管理实践,现状堪忧。许多研究不加修改地使用现有理论,缺乏对现有理论的有效性或潜在假设条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第二,管理知识的同质化。对于在不同情境下的管理现象,发表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这到底是对真相的揭示还是将现有的理论应用到不同情境的结果?

第三,对职业的关注替代了对知识的创造。很多管理学者现在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发表论文来谋生,而不是做有意义的研究。

通过关注情境重塑科学精神

如果重视研究的意义,我们就要重塑科学精神。我们必须从文献中“走出去”,“从外面”来思考我们所处的情境,获得灵感。“走出去”指我们观察自己所在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境。思考我们为什么做研究?我们为谁做研究?我们所处的情境是想法和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来源。我们应该思考,在我们周围的管理世界里,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投入精力和才华?当前,学者们大多使用三种方法选择研究主题:文献中的热点议题;文献中的不足;观察到的某个特殊的管理实践或困惑。前两种方法是博士生常用的,特别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博士生,他们缺乏对重要管理问题的思考。然而,许多有经验的学者同样选择这两种方法,因为他们认为编辑和审稿人对中国问题不感兴趣。可是他们错了。源于情境的研究问题更有可能是有意义的、有用的研究。

真理存在于情境中。换言之,任何解释或者理论均有其情境假设。在一个情境中建立的用于解释一个现象或问题的理论,在另一个情境中不一定有效。每一个理论都有很多隐性假定,是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做中国管理研究一定要重视情境,因为中国情境与西方情境非常不同。大多的管理理论发展于西方情境,我们不能完全使用它们来理解中国的管理现象。一个本土或特定情境下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一个本土现象,但是可能无法解释其他情境下的同一个现象。一个理论可以使用本土的构念作为预测变量,是情境特有的构念,如儒家思想,然而这些概念在其他情境下可能就没有意义了。

西方经历了近一百年的管理研究历史,其研究和理论的发展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步,研究者注意到在情境中某个有趣的现象;第二步,发展一个或多个理论解释这个现象;第三步,在情境中,应用并完善理论。中国是一个新情境,我们注意到某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将西方的理论应用到中国的情境下。现实中,大多数的研究没有关注实际现象,而是基于西方的研究,填补文献的空白。我们忽视了在中国情境下理论的发展。我们不去评判在西方情境下建立的理论是否与中国情境相关,现在我们需要回去,重新走西方走过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我们过去30年的研究历史展现的是学术精神,但不是科学精神。因为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学者的学习和事业的需求,而不是解释现状和贡献知识。

关注情景,是具有科学精神的基本条件。如何将情境融入管理的中国理论?有两种方法,一是情境化,二是本土化。前者从现有的理论着手,后者发展新的理论。前者属于利用式的研究;后者属于探索式的研究。发展新理论本质上就是高度情境化的,因为它必须包含一些关于文化、历史、法律和经济体制的情境假设。我们在文献中看到的所有理论都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特定情境中发展出来的。

情境化研究将对追求真理、创造有效知识做出重要贡献。它能够解决重要的本土管理问题,帮助建立管理的中国理论;它能够通过提升现有理论在新情境下的预测性,完善现有的理论。通过关注本土情境的重要性和意义,能够创造有效的知识,改善本土情境下的管理实践。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将体会到科学精神。

我们要坚信Kaplan在1964年的《探究的行为》(The Conduct of Inquiry)中提到的自由探索的思想。我们职业中最宝贵的是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任何喜欢的课题,我们可以选择这个理论或那个理论……总括来说,我们的命运不在他人的手里,我们是这个社团的一部分,我们要定义自己的将来和命运。我们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都对彼此负有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此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如果你是一名年轻的学者,选择社会中重要的问题去研究,而不要仅仅局限于你阅读的文献中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资深的教授,你应起到楷模作用,鼓励和支持年轻学者追求真理;如果你是一名学校领导,你所选择的晋升与评估标准应该支持追求真理,而不是以追求发表文章数量为目标。唯有通过每个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重塑科学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多有用的知识,进而真正改善人类的生活。(徐淑英)

IACMR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系列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二版)》

《案例研究方法:理论与范例——凯瑟琳·艾森哈特论文集》

《〈美国管理学会评论〉优秀论文集萃》

《〈国际商务研究〉优秀论文集萃:国际化情境下的组织管理研究》

《走出社会困境:有效诱导合作的心理机制》

《求真之道,求美之路:徐淑英研究历程》

《〈美国管理学会学报〉最佳论文集萃(第二辑)》

《〈管理科学季刊〉最佳论文集萃(第二辑)》

《〈管理科学季刊〉最佳论文集萃》

《〈美国管理学会学报〉最佳论文集萃》

《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和绩效:多学科视角》

《组织创造力研究全书》

同类推荐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对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全书共有17多万字,9章内容。第一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二章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发展是统一的,第三章为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第四章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五章为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六章为治理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第七章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第八章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为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与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基于湘南三市的实证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与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基于湘南三市的实证研究

    湘南(衡阳、梆州、永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全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这是湘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机(湘南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紧邻珠三角,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得天独厚,但同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农业发展大而不强,制造业面临结构性问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背景下的承接产业转移对大湘南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彰显巨大的时代价值。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热门推荐
  •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该书精选凌叔华文学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作,各文体均有涉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认知价值。精选凌叔华小说、散文及自传作品,作品多取材于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笔法细腻,情感动人,并流露出宝贵的女性意识,至今读来仍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并附有同时代人回忆凌叔华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才女凌叔华。
  • 阿麦从军(上)(全新修订版)

    阿麦从军(上)(全新修订版)

    阿麦出生在麦熟时节,为此差点被爹爹取名为“麦兜”。阿麦的父母从另一个时空穿越而来,她本想跟着父母过一番清净无争的田园生活,谁料年幼丧双亲,战场逢异事……卸去红妆,进入军营,注定与骚包将军邂逅,与沙场杀将相逢,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一代“战神”。阿麦知道,她为民绝情,为国弃爱,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不止是为了找到朝夕八年的哥哥,问一句“为什么”。刀剑无影的战场上,无论谁是男主,谁是男配,她都是一身戎装,无一败绩。朝堂之上,他为君,她为臣。他俯视,她扬颌。谁说女子须得以娇躯求安生,生死之后,江山如画,她只想寻个故人,一同赏春景。
  • 成功有捷径

    成功有捷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启示成功是一种习惯,经过严格的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本书列出了57种简单易的方法,令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转型为“成功模式”。你会发现,成功原来如此简单!只要留意,你就会发现:成功的潜力其实一直就在你身上。其目的是帮助你认清理想,坚定你的信念,锤炼你的意志,平衡你的心态。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并完成了书上的要求,你必将从人群里脱颖而出!
  • 斗罗之主宰生死

    斗罗之主宰生死

    一位太极武道宗师,穿越到斗罗大陆,主角唐三是他的偶像,妖孽般的天赋,血海般的深仇,生命之神与毁灭之神的青睐,双神位加身,终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切尽在《斗罗之主宰生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公案小说·于公案1

    公案小说·于公案1

    《于公案》是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与《包公案》《施公案》《海公案》《彭公案》以及《狄公案》并列为我国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原著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失传,本作是由说书艺人根据多种散佚本以及民间传说总结而成的,作者不详,多位说书艺人都曾对它补充修改过,是民间集体才思的结晶。本书主要讲述了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审案破案的故事,重点刻画了于成龙清廉善谋的形象。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破案过程峰回路转,既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人为的加工想象。  
  • 当我想你的时候

    当我想你的时候

    朦朦胧胧,踏上一叶扁舟,载着我的思慕荡漾在水上,湖上泛着层层涟漪,如当初易安一样,误入藕花深处,眼前一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情……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地回眸,亿万次地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我知道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我不知道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在事实面前,任何理由都过于苍白,我能做的只是接受……
  • Sketches by Boz(I) 博茲札記(英文版)
  • 平凡的消防

    平凡的消防

    英雄的一生,除了那璀璨的片刻,更多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一年365天“无聊”的苦候,一天24小时“乏味”的坚守,却塑造了一个个烈火英雄。熊熊的烈火,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紧握的水枪,是他们决然逆行的信念。
  • 云海牧鲲

    云海牧鲲

    巨鲲之中,居住着来自各个世界的穿越者,尤以地球穿越者最为强大,他们拥有各种外挂。而我,专杀地球穿越者!————本书曾用名:《如何处理仇人的灵魂》作者已完本490万字精品小说《英雄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