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可能有点夸张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当明星的,哈哈,不过,不一定做大众眼中的明星,但是其实每个人应该都想在自己的生活、社交圈子里做“明星”吧。这方面的问题,苗苗一直有很多思考。
比如,苗苗看过一些文章,讲为什么有些人会自卑,有一个原因是这个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小时候,一直没被“看到”。虽然他或她一直极力表现自己,引起家长或其他大人的注意,但是家长可能由于工作忙或性格较强势等原因,一直没有真正让孩子有被“看到”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可能就会有一些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并且不论他或她从客观角度衡量,是否真的优秀。会造成的问题是,有些人即使在成年后取得了一些成绩,可能也无法完全克服自卑心理。苗苗试图拿身边的人“对号入座”,还真觉得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另外,苗苗认为,每个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会有表达的欲望,感觉自己被重视,也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别人,至少是周围的人,还有就是被肯定。这种表达有很多形式,不一定是语言,比如,广场舞,哈哈!苗苗很认真思考过广场舞背后的故事,“存在即是合理的”,虽然大家在提到“广场舞”的时候,有时会有一些戏谑的口吻在里面,当然,这是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不过还是有人会时不时调侃这些大妈大姐们。苗苗一开始也会加入到调侃的队伍里,后来却开始思考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姐大妈们热衷跳广场舞呢,为什么不是年轻人呢,又为什么不是大哥大叔们呢?
首先,咱们国人都很忙,在年轻的时候,或者说在退休之前,都忙着上班和照顾孩子、老人等,真正能有时间发展个人爱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表现自己”的机会和时间都有限。但是其实,大家一直是有这种表现欲望的,大家心理一直默默希望被“看到,”只是没有很多机会而已。那么,退休之后从“小妮子”变成了“大姐”甚至“大妈”的时候,已经很大程度上卸下了生活的压力,有时间有机会可以尽情表达自己了。第二,咱们国人从性格上与某些国家相比,是比较含蓄的,大姐大妈们跳广场舞,大哥大叔们更倾向于采取其他方式,比如用巨型毛笔字在众目睽睽下练字或是表演太极拳等,当然,大哥大叔们也有跳广场舞的,不过在“广场舞界”总体上感觉不如大姐大妈们“势力大”,哈哈。苗苗就有点想不明白了,不知道男性是天生没女性热爱舞蹈,还是全世界男性更含蓄一些,还是我国广大男性更含蓄一些?这还是需要理论基础的,苗苗不敢瞎说。第三,年轻人与岁数较大的人相比来说,“偶像”的思想包袱还是更重一些吧,他们或她们可能觉得在广场上肆意舞蹈,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吧,年轻人不是爱“扮酷”么,广场舞可能没那么酷。不过苗苗已经开始觉得“广场舞”很酷了,苗苗想为这些敢于卸下思想包袱,敢于表达自己的中老年人点赞!苗苗在论文写作阶段查阅资料时,甚至还真看到,有学者对大姐大妈们热衷跳广场舞背后的心理因素专门做了一篇文章进行剖析。可惜,苗苗没有仔细拜读过,看来“事事洞明皆学问”,那文章一定很有意思。
苗苗是个内向的人,但每每想到人表达自己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除了演讲、唱歌、跳舞,同样有很多更“内向”、“隐晦”的表达方式,比如,写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看自己喜欢风格的电影,读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去与自己“气质”相符的商场购物,甚至每天穿什么吃什么,都是一种表达。区别可能体现在程度上,对于不同形式的表达,“带劲”和“过瘾”的程度肯定不同。比如,跳一场广场舞,尤其是自认为自己的舞姿很优美,还被无数路人围观、称赞,那个“过瘾”程度可能比只是穿一身新衣服要来的更强烈吧。归根究底,这种希望被看到的心情,还是想要被肯定和认可吧。
最后,祝你一直能被“看到”。即使年少时因为不被重视,现在也应不断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勇敢表达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做自己的“大明星”,活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