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使劲儿回想智痴和尚与自己说话时那副真诚的表情,自己竟然相信他所说的话,便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此刻无限懊恼,真想将那花和尚智痴给大卸八块,才能解心头之狠。
殷敏月听着杨思惊讶的口气,嘟嘴责怪用着撒娇的语气说道。
“是啊!你老是这般急躁,那调复心境的冰情决算是白练到第七重了。还有只要你一听见紫福寺这个地方,每次都莫名其妙的生气,哪会去想是否被人诓骗。师兄,你也不想想,聚贤庄是我们仙竹阁在洛阳城的眼睛,会只有那一处宅院吗?”
“唉!都怪我一时冲动,听信了花和尚的鬼话。”
“对了,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你每次听的紫福寺都会大发雷霆。连师傅都下令不许我们提起这个地方……”殷敏月一双水眸盯着杨思说道。
杨思看了一眼脸前面容憔悴的的殷敏月,心里一酸,感觉殷敏月为自己连命都不要,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对她的情感。
猛的伸手将她拉到了怀里,紧紧的抱住。
正追问杨思的殷敏月被这强力一抱,一下子嘴里说不出话来,内心既害羞又开心,不由得也伸出双手紧紧的摩挲着杨思的后背,脸上泛起一片红晕。
杨思吐着温柔的气息,在殷敏月耳边说道:“师妹,我以后叫你敏敏可以吗?”
殷敏月听完脸上更是发烫,害羞的不知该往何处躲藏,娇羞低声的说了一句:“嗯!”
殷敏月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嘴角似笑非笑的抖动起来。
患难见真情,一个冷脸师兄,一个机灵师妹,在这一刻心中在,对方埋藏多年的爱情种子,在此刻发了芽。
杨思也顾不上,早已答应师傅白凌,不会与师妹有任何感情纠葛的诺言,此刻她只想与她在一起。
那一寸白月光,洒在这一对痴男怨女的脸上。
……
……
二人一番甜蜜激吻过后,殷敏月倚靠在杨思的怀里,眼中皆是欢喜。
突然杨思先开了口道:“敏敏,你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听到紫福寺便生气发怒吗?”
殷敏月抬头看着杨思眼睛说道:“嗯嗯!”
“除了师傅,我从未告诉过任何人,但是今天我想告诉你。”
说着杨思伸手摸了摸殷敏月水嫩的脸颊,殷敏月也是害羞的攥住了杨思的手,温婉一笑。
“还得从我的父亲讲起……”
……
杨思陷入回忆之中,脑海里又浮现出他十岁那年的事情。
杨思的父亲是前隋,皇帝的义子,晋王杨羽,从小就在紫福寺中,跟随隋炀帝出家多年的师弟林策,也就是见空大师学艺,其母赵琳儿是杨羽见远师叔收的俗家女弟子,二人在沙场中一见倾心,经历种种磨难才修为夫妻。
原本新婚燕尔,却身处乱世之中不得安宁,杨思满月宴上其母赵琳儿被人杀害,其父杨羽为追寻仇家,一走十余载都没有回来,了无音讯。
而襁褓之中的杨思只能在他父亲的师侄四清和尚,与太师傅见空大师的照顾下,日渐长大。
见空大师像教导他父亲一样传杨思武功与学识,希望他成为他父亲一样才思武功都是顶尖的人物。
从小跟着太师傅修炼武功的杨思,十岁时便可手托百斤大石,高举过头顶,成为同龄寺院内最出重的几个弟子之一。
见空大师毫不吝啬的传他《重阳诀》与《禅宗易筋经》心法,辅助他修习纯阳的内功。
可杨思虽有培育他的太师傅,内功修为也高于同龄人,但从小缺少父母之爱,使得他性格难免孤僻,从不与同龄小和尚玩耍,便也不受寺院同龄小和尚的喜爱,都在疏远他。
最令杨思头疼的是,有个虚长他几岁的僧人无圆小和尚,时常欺负于他,可由于四清师兄时常教导他,“天下之人皆可普渡,教化他行善做事,宽己待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让听话的杨思再痛苦,也不会反抗无圆和尚,渐渐的无圆小和尚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杨思。
杨思学习《重阳诀》与《禅宗易筋经》之后,见空大师为了让他修炼身体以能承载这强劲的纯阳内力,便开始让他帮寺院挑水,以此加强修习,杨思便每日挑着与他个子不符的大木桶到山腰挑打溪水,以填装寺院上百口水缸。
无圆小和尚因为时常欺负杨思终被方丈见智主持发现,便严厉责备后,让他罚扫罗汉堂。
可无圆小和尚却误以为是杨思告发于他,才有此罪遭受,便一直心存恨意准备伺机报复杨思,想给他点教训尝尝。
这日天气清爽,杨思起了个大早,挑着木桶便走出寺门,准备下山挑水去。
那被主持惩罚打扫罗汉堂的无圆小和尚,也刚好也打扫完毕,正拖着扫把准备离开,不料二人却迎头碰上,无圆小和尚看着要下山挑水的杨思,心中很是不爽。
反观杨思,心中虽然不喜欢无圆小和尚,但并未理会无圆,而是绕路走出了山门。这让打扫多天罗汉堂的无圆心里更加记恨气愤,便心生一计,准备跟踪杨思出山门整他一下。
杨思其实在出了寺门不久,便已经发觉无圆在跟踪自己,只不过见怪不怪无暇理会于他,准备将他甩掉,一拐弯便快步提速一路小跑向山腰小溪奔去,那比他还要粗大的木桶也随他蹦跳不平的冲下了山。
这让跟踪在后面的无圆小和尚可受苦了,使出全身的劲儿,拼命吃力的追赶着,可是杨思内功远甚于无圆,他哪能追赶得上,最后苦累追不动,便顺势坐了下来,不再追赶杨思。
可是无圆贼心不死,虽然没有追上杨思,但是他却想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现在追不上,等会儿杨思还是会挑着水回寺的。
无圆小和尚便在杨思回寺路上设下陷阱,准备戏弄一番杨思,出出这几日被罚的怨气。
无圆用树藤绑在其压弯树枝之上使树枝固定,又搬来碎石放在脚下,准备击打戏弄杨思,可谓万事俱备只差杨思这股东风前来了。
无圆小和尚躲藏在回寺必经之路,不远处的大石头后面,一只手握着连接树枝的树藤,一只手拿着几颗石子,露出了半个小光头瞧着杨思正肩挑木桶从山腰缓步而来。
杨思挑着水桶并无察觉,只是一心赶路回寺,他原以为无圆小和尚追赶不上自己便回寺去了,可谁曾想无圆小和尚并没有回去,而是在半路上准备好陷阱要戏耍他一番。
毫无戒心的杨思一个不小心,便走进了无圆小和尚设的陷阱中,脚脖一崴,身体向前一倾,差点将肩上的担子飞出去,好在杨思下盘功夫了得,这才稳住了身形,可回头看去,木桶里的水已经撒溅了一多半。
可是这才刚刚开始,无圆小和尚趁杨思刚稳身形,还未回神,便立即放开了手中的树藤,只见那压弯的树枝没有了树藤的束缚似脱缰的野马般直扑杨思脸面而去。
杨思看此情景,内心慌张,迎面而来的树枝逼迫他不得不向后一个下腰,俩手扶木桶于地上。接着又是一个下身翻越躲开另一根树枝,就这样连躲数下,杨思都未伤到分豪,这让躲在大石头后面的无圆小和尚气的发狂。
无圆小和尚抓起地上石子手腕运功将其投了出去,想给杨思一点颜色瞧瞧。可是无圆小和尚自己都没有料到,向来武功身法了得的杨思,却意外的中了自己弹出的石子。
这是因为杨思只顾躲避树枝没发现石子朝自己飞击而来,才会中招。
但凑巧的是无圆小和尚这一下,正好打偏,击中了杨思的太阳穴,杨思只觉一阵晕厥便失了意识往后倒去,此时正好最后一根压射来的树枝重重的击到了杨思的身上,一下子将杨思连人带桶给弹下了路旁的陡坡,一下飞出了悬崖边。
无圆小和尚看着这一幕早已经吓得愣在了远处,他只是想让杨思吃点皮肉之苦,谁料却将他打落了山崖害了他性命,此刻无圆小和尚的内心也是乱了方寸,一时竟不知所措的吓出一身汗。
无意识的杨思被树枝弹中,在坡上翻滚数圈,从峭壁上掉落了下去。
等反应过来的无圆小和尚跑到路边,杨思早已经消失在陡坡悬崖边上。此刻的无圆小和尚知道自己已经酿成大错,脸色被吓得煞白,俩眼发直哆哆嗦嗦走到崖边探头瞧去。
只见崖下云雾缭绕,深不见底,从此摔落自是必死无疑,恐怕此刻杨思早已摔的粉身碎骨而亡了。
无圆内心恐惧纠结,心想,自己回去找师傅认错,求师傅原谅。又想不可不可,倘若主持重罚自己逐出寺门可如何是好!但是守寺的俩位师兄瞧见了自己追随杨思出了寺,自己一定脱不了干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屁股坐在了涯边。
……
而掉落山崖的杨思并未摔到山底,而是挂在了绝壁处一颗劲松树枝上,不过依旧晕厥未醒。
时逢雨季,原本晴空万里不一会儿便乌云压顶而来,盖住了紫福寺地界,霎时间大雨便到,浇盖着这一片青山。
杨思身体挂于劲松之上,又受暴雨浇淋,发觉身体背部隐隐作痛,微闭着眼睛想让翻身寻求舒适,可身体一侧劲松一晃,差点掉落下去,杨思也是猛的一惊,清醒过来,抓住枝条稳住了身形,摇晃在崖间。
再转眼一瞧,自己怎会在峭壁之上,前后无路孤零零的挂在树上。
放眼望去,崖谷深远,无法见底,如此高度让年仅十多岁的杨思心中吓得狂跳不止。
大雨倾盆不免松树湿滑,杨思过长时间握着枝条导致体力不支,身体开始随着松树晃动。
杨思心想,“难道我就这般命苦,从小未见爹娘一面,太师傅虽对我培育有佳却年事已高不能谈心,四清师兄虽与我亲近又不能常去看望我,同龄师兄弟又多加欺负我,今天又掉此绝处,真是天命对我杨思不公啊!”
杨思想到这里便凶中憋闷难受,自记事起便从未落泪的他,自认为此时大限将至,想起自己短短数年人生却如此悲凉心酸,不免痛苦的流下泪来,对于一个小孩儿来说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太累了,不如一死,一了百了。
杨思心中没有了求生的意念,一狠心眼睛紧闭,僵硬的小手哆哆嗦嗦缓缓的松开了紧抓着的枝条,那不高不壮的身体,便追寻着落雨滴落的方向一同飘下了悬崖。
惊吓瘫软在崖边的无圆小和尚,那雨滴“啪嗒啪嗒”的落在那颗光秃秃的脑袋上,突然小和尚眼睛发光,慌张的站了起来,猛拍自己的光脑袋大呼说道:“此法甚好,甚好,有救了,有救了!”
无圆小和尚开心中透露出几分慌张,一时竟不知道回寺的方向,原地转了一圈才识出了路来,接着便一路狂奔而走。
到达寺门的无圆小和尚已经气喘吁吁说不出话来。
看见无圆小和尚浑身是泥慌慌张张的形态,护院武僧跑了出来,将他扶到了一旁避雨。
“师兄,师兄,有劳你去通报四清师叔,告他小师叔在挑水的路上,因为雨天道路湿滑,失足掉到了山谷下去了。”无圆小和尚紧张的喘着粗气道。
“哪个小师叔?”武僧瞪大眼睛瞧着无圆问道。
“还有哪个?就那个石头人啊!”
这话一出,护院武僧瞬间明白了是杨思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