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9500000005

第5章 主持人必须精于提问

主持人的访谈能否成功,同主持人是否善于提问有着直接关系。从采访的角度看,大约有95%以上的新闻事实是通过“提问—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形式获得的。所以,提问是主持人访谈活动的最主要的手段。也可以说,是否善于提问在某种程度决定了主持人访谈活动能否成功。因此,主持人一定要注意提问,要善于提问,要精于提问。

一、设计问题很重要

主持人在节目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同采访对象的交谈,去探明事实的“真相”。要挖掘出有价值的材料,特别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要使采访对象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情况都讲出来,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在创作节目中就是对一系列问题的探明,这就使得有时主持人给人的感觉是在节目中有问不完的问题。“问题”多不是坏事,关键是怎样使“问题”有水平,能够一箭破“的”。在规定的环境进行采访,主持人的提问能力,对于整个节目的深度和有序地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主持人的职业特征看,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其中,谈话无疑是主持人节目表现上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里,谈话的目的是为了采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受众(这时,主持人不过是受众的代表)所需要了解的事实材料。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但需要掌握谈话的艺术,而且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当不好记者的。”(鲍勃·福尔斯曼)这话也许更适合于主持人。

主持人为了解事实而进行的采访活动,有一个怎样迅速接近采访对象的问题。而谈话正是主持人接近并熟悉采访对象的第一步。谈话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在双方的情感沟通过程中又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主持人所接触的任何一位采访对象,都有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节目前完成的)。在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双方才可能集中话题,深入交谈,一直到最后获得自己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材料。而对于事实的调查了解过程,正是以谈话为中介巧妙实现的。

主持人的采访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不同于记者可以对一件事进行长期采访),这就要求为了节目内容上的“丰满”,必须以精炼的提问去获得材料,这也是对主持人自身能力的考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作为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也会“称”着主持人的斤两,评价主持人是否有采访(或对话)的能力,而其起点,往往正是主持人对于问题的设计。

二、主持人要了解访谈对象

主持人了解事实,找采访对象谈话,只有善问,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采访对象才会乐意与之交谈,并心甘情愿地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在一般情况下,主持人为了保证访谈节目的有序性,使采访对象在陈述事实时有明确的目的性,也是从提问开始的。所以,是否善问,不仅是对于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检验,也是检验主持人水平高低和是否成熟的标尺。

有不少主持人特别“迷信”自己的直觉,认为随便看点材料,确定出一个方向,跟着感觉走就行了。其实,失败的采访往往就从这时开始了。1993年年初,美国亚特兰大的一批医生发起了一项为中国贫困地区义诊的活动,康纳德医生是这一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为了支持这一活动,他已经拿出了30万美元。水均益在美国报道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特别联大时,采访了康纳德医生。一个感觉式的提问,引出了一段动人的回答,也使他发现自己提了一个不该提的问题。而这种感觉又是每一个人都会产生的。

他问康纳德,你们的生活相当的舒适,你们每年花几个月到中国的贫困山区义诊是否只是想临时改变一下生活节奏,或者说像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他当时这么问只是想刺激一下他,期望他能作出意想不到的反应。另外,许多人在看待这种事情时也有类似的疑问:美国人放着汽车洋房不用,跑到一些非常艰苦的地方“买块儿”,是不是就是图个刺激?康纳德听了水均益的问题,并没有激动。他从身旁的一个柜子里拿了一个镜框,指着里面照片上一个人,对水均益说:“这是我的父亲。”他一边端详着发黄的老照片,一边回忆他父亲在甘肃会宁的一次痛苦经历。

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所决定,主持人的提问是有对象性的。一个主持人要想提高自己的设问能力,首先应该了解自己问题的接受者;否则,他就无法回答或不能很好地回答主持人所提出来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同的采访对象,对于问题的理解与回答问题的能力是有区别的,我们的主持人不能按照某一固定的模式去设计自己的问题,而应该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去设问。这就要求主持人应该事先掌握采访对象的情况,使问题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融合上也恰到好处,这对于在规定时间里进行的访谈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主持人要同各种人物打交道,所以,主持人应该是“杂家”,但又不可能是“万事通”。对于这一矛盾,如果采访对象文化层次比较高,对所从事的工作是行家,主持人可以在访谈过程中虚心向对方学习,既有利于自己增长有关知识,也有利于访谈活动的展开。如果采访对象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于问题的理解是直线型的,则要下更大的功夫,才能从他们的嘴里挖掘出所需要的材料。“糊涂人”采访“糊涂人”,是不会收到理想效果的。

采访对象同主持人交谈,向主持人对某一事实进行表述时,是处于一个“理解—回忆—回答”的活动之中,故首先应该使采访对象要能够理解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否则,采访对象就无法进行表述。采访对象只有在知道了主持人问什么,应该怎样回答后,才会尽力从自己的记忆中搜寻和提取材料,并对主持人的提问作出有意义的回答。主持人如果用同一方式发问,就会造成有的采访对象能够应答自如,并抓住问题的重点;而有的采访对象却因为理解不了主持人提问的意思,开口千言,离题万里;还有的采访对象,虽然经过主持人一再提问,由于把握不住主持人提问的内涵,故始终不知从何谈起。采访对象这种理解的不同与差异,正反映出了采访对象思维能力与思维灵活性上的不同与差异。所以,主持人的提问必须因人而异。就像应该把提问与听结合起来一样,有时,主持人不得不将提问与感觉对方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帮助主持人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理解是思维的具体程序,是人通过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领会其实质的思维过程。心理学把理解按照“材料”的不同分成对动作的理解、对言语的理解、对作品的理解等等。其中,采访对象对于主持人提问的理解是一种对言语的理解。

作为一种思维的展现程序,理解“总是从最模糊的、未分化的理解,向明确的、清楚的和分化的理解过渡”。而思维经验与思维灵活性的不同,又会导致采访对象理解中准确性与清晰度上的差别。对此,主持人应该对采访对象首先作出合理分析。

有些采访对象同主持人或记者有过接触,已经具有接受采访的经验,能够准确地认明主持人的采访意图。他们能够根据主持人的提问判断出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也懂得如何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属于理解采访意图最敏感的一种人。类似的理解经验,使他们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回答”(目的)、“怎样回答”(方式要求)和“回答什么”(材料要求)。对于这一类采访对象,主持人只要事先打个招呼,给个“题目”,一般总是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材料的。即使是临时性采访,这一类采访对象也能够很快地进入规定状态(或角色心理),谈出主持人所需要的事实来。

有些采访对象虽然此前没有同主持人或记者打过交道,但由于自身社会阅历十分丰富,而且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见多识广,具有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经验,适应性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都比较强,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同主持人交谈,能够基本理解主持人问题的意图与要求,但在材料的提供上需要主持人的指点,也就是说,他们缺乏的是材料的专业组织能力与回答能力。

有些采访对象虽然没有同主持人或记者打交道的经验,但本身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而且对人的心理、表情的观察十分细致,同主持人短暂接触后,能够很快明了主持人的采访意图。这种人往往善于思考问题,反应灵敏,心理控制能力较强,对于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配合,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在弄清主持人采访意图的同时,去寻求问题的焦点。他们善于调整自己的思路与行为,以便同外界环境协调一致,适应性强。主持人只要适当地给以提示,他们就能够较好地配合主持人的访谈活动,提供出主持人所需要的材料来。

还有一种是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他们生活面狭窄,缺乏与人交谈的经验,理解能力与自我心理控制能力都较差,对于主持人采访意图的把握和问题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难度。这类采访对象会给主持人造成不少困难。在访谈活动中,主持人应该尽量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问他们熟悉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情绪,而且能够创造出一种比较适合这一类采访对象的谈话气氛。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言语中“对词的理解过程,不应仅仅看做是音乐联系或形义联系的简单恢复过程”,“从内容上说,这个过程同整个知识经验有密切的联系,个体的知识经验影响着不同人对一个词理解的深度和丰富性”。主持人用采访对象所熟悉的语言去问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既能使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又能调动他们的心理活动去体验,融洽双方的感情。而且,经验是表述最有力的支持。主持人如果提出一些复杂或者抽象的问题,他们在理解上就会遇到阻障,这样,他们就难以作出准确的回答,同时还会伤害到本来就不强的心理支持。所以,主持人不但要问,还应该具有凝练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设问不空洞,内涵清楚,不生歧义,采访对象在当时特定的情境中,对于主持人设问的理解不会发生误会,而且使理解与表述存在于同一层面上。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行为都有一个进入状态的过程。所以,主持人在采访提问时,不宜太快、太急,以免使采访对象在接受访谈的开始阶段,就因产生心理压力而陷入紧张状态;否则,将直接影响到采访对象对主持人设问的理解与表述。特别是那些思维反应比较慢,而且没有这类心理体验的采访对象,谈话时,要他们作出“理解—回忆—表达”的完整反映过程本身就是十分吃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持人提问太快,对方的反应跟不上,就无法理解与接受主持人的提问,访谈活动也就难以进行下去了。

此外,主持人采访时的提问,是为了获取有关新闻事实的材料。这就要求主持人的提问必须是客观公正的。如果主持人的提问不是客观公正的,甚至使采访对象感到主持人所提出的“问题”是别有用心的,那将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而导致采访对象对主持人采访意图的怀疑,一旦如此,采访对象会立即作出反应(甚至是非常强烈的反应)。

当采访对象充分理解了主持人的采访意图,并认为是应该支持的时候,他会站在配合的角度,把主动权让给主持人。可一旦对主持人的采访意图产生怀疑时,他就会毫不客气地将主动权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三、主持人要明了访谈的形式

主持人访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采访内容所决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且各种形式的特点与功能也各有不同。主持人应该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与采访环境,以及采访对象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选择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访谈形式。主持人在具体采访过程中,也不是一种形式不变地使用到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访谈形式,以控制好整个访谈的节奏与进程。

具体而言,主持人有如下访谈方式。

1.个体预约式访谈

个体预约式访谈,是主持人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当主持人根据新闻线索(一般由记者在前期采访后提供),明确了采访“对象”后,为了详尽了解细致生动的“对象”材料,并将这些材料以节目的形式传递给公众,同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或者有关了解情况的人,事先预约好,进行单独的访谈。

对于主持人来说,这种形式便于操作,双方只要事先约好,就可以进行,而且较少限制。主持人采用这种形式时,采访对象不会因为第三者在场,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使谈话内容有所保留,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也比较容易控制节奏与创造谈话气氛,双方可以无拘无束地畅谈,主持人能够充分地同采访对象交换意见。

由于采访对象心理稳定,主持人能够较好地透视对方的内心世界,启发对方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并最终抓住生动、具体、有新闻价值的素材。采用这种方式时,主持人要特别注意尊重采访对象,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这不仅仅是主持人职业道德的问题,同时,作为态度,它将直接影响到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的心态,关系到访谈能否顺利展开。

2.会议式访谈

会议式访谈,这一形式可以使主持人在同一时间里对多个对象进行访谈,通过提问交谈,获得较全面、较详实的事实材料,并同时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核实。而且在这一规定情景中,采访对象之间也可以互相启发、补充,探讨一些问题,提高访谈的深度,使主持人对其已经掌握的材料,能够认识得更深刻、更全面,调动起受众的参与感。但这种形式也有其局限性,采访对象的心理机制是有区别的,自我意识也有强弱之分。

人的从众心理往往使有的采访对象对于访谈的话题心存顾虑,不愿当着他人的面发表出个人的意见,把心里话掏给主持人。有的人甚至为了表明自己与众人的一致性,而讲出违心的话。特别是在访谈或调查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事实)时,会出现“异口同声”的现象。主持人也因听不到不同意见,难以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自然也就无法达到访谈的目的了。所以,采用这一形式时,主持人一定要认真思考背景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判断,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问题的提出在这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问题的差异,打破观点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各种意见也就出来了。

3.随遇式访谈

随遇式访谈,是指主持人同采访对象在随意状态下进行访谈,使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双方都感到方便、自然、无拘无束,心理障碍被淡化,采访对象的个性也容易得到体现。这种形式要求主持人应该在一种极自然的状态下去获得事实材料,或同采访对象就一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应该特别注意访谈过程的生动性和随意性。当出现话题亮点时,主持人必须以其新闻敏感,迅速判断所谈内容的价值含量,以巧妙的问题设计,在“隐性”状态下,将话题引向深入。

4.电话访谈

电话访谈是指主持人通过电话,找到采访对象,寻求有价值的材料。一般说来,电话采访应该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主持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到现场;否则,很难产生实际的感性体验,并影响到对于新闻事实的理性认识。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主持人确实是无法到达事实现场的,为了迅速获得事件变化的动态信息,满足受众的认知要求,电话访谈又具备了自身的特殊优势。一般说来,当出现下面情况时,可以采用电话访谈。

(1)主持人不在事件现场

而新闻事实的发生有其连续性和显著性。新闻事实的发生往往有其突发性,主持人不在现场,但事件本身又引起了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为了及时对新闻事实作出报道,补救办法就是采用电话采访,以达到对于事件发展变化认知的第一时间要求。同时,还可以用电话进行追踪采访,实现对新闻事实的连续报道。如当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对于这一突发事件,北约各成员国的态度、美国的态度、联合国安理会的态度、俄罗斯的态度、整个国际社会的态度等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等栏目的主持人,充分利用了电话采访的优势,将有关信息迅速传递给广大受众。

(2)尽快澄清事实真相

对于一些外界和社会上流传的谣言或不明真相的事实,主持人也可以利用电话对有关人员进行专访,以弄清楚“事实”的真实程度。而这种对事实的澄清,本身就是广大受众关心的话题。

(3)迅速将各种信息组织起来

有些新闻事件本身就是多层面、多方位的,这时主持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迅速将各方面的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传递给受众,而电话采访可以有效地解决定这一难题。如1998年中国洪水同时在湖北、江西、江苏、内蒙古、东北等地发生,险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时,就需要主持人在特定的节目中,以电话采访的形式,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或前方记者联系,迅速将有关情况的变化报告给广大群众。

电话采访既是为了打破时空限制,同时又受到了时空限制,要保证顺利进行,主持人应该充分作好访前的准备。首先,要同采访对象事先联系,让对方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与要求,使对方在心理上有所准备,预定好准确的通话时间,以便在进行电话采访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其次,应该“追踪”到采访对象的下落,以便联系时,有的放矢。再次,根据采访目的与要求,一定要拟好采访提纲,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主要的、受众关心的问题。

访谈的这些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客观世界的情况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勇于创新和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手段作为“武器”,永远是为目的服务的,它不是机械的,只有灵活掌握,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出各种手段的最大效用。

四、主持人要明了采访对象的思维方式

主持人所面对的采访对象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由于工作对象、方式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不同,往往又会造成其思考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的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也是主持人在采访提问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人的思维能力的差异表现为有的人善于实践的思维或叫直观的动作思维,在他们解决思维任务时,总伴有实践的动作,有的则习惯于具体的形象化的思维,也叫直观形象思维,还有的则善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虽然人脑中各种形式的思维不可能同时存在,但哪一种思维方式占优势,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访谈活动中,应该区别出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扬长避短,恰如其分地提出对方能答、善答而且愿意回答的问题来。

通常情况下,采访对象如果是善于抽象思维的人,因其思维的对象在范围上较大,自身思维的概括能力也较强,主持人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放眼较大的范围,也可以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果问题太小,反而会影响其思维积极性的发挥。这类采访对象的思维抽象、深刻、全面,并且富有逻辑性,主持人提问完全可以要求对方讲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相互关系等较深刻、有一定理论色彩的问题,以便帮助主持人对新闻事实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与认识。这种思维的综合性强,相形之下,具体化的内容就显得不足了。故主持人在提问时,不能苛求对方讲出十分具体、详尽的情况。这种思维与事物的关系间接性强,而直接性差。采访对象回答问题多为间接材料,所以,主持人要注意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验证。

如果采访对象是那种善于直观动作思维的人,因其思维对象范围较小,故主持人不宜提出那些抽象、综合性的大问题,而应该提出一些小而实的问题。这种思维往往角度小、视角窄,思维内容也较为零碎,不够深刻,思维结果也常常带有某种片面性。其思维对象多为一些具体事物、理论色彩不强。思维与事物的关系直接成分多,第一手材料多,故所提供的材料真实可靠,丰富多彩。所以,主持人在向这一类采访对象提问时,应该把矛头指向那些生动、具体的实例。特别是对于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更是不能回避。

五、主持人要明了采访对象的回忆方式

在访谈活动中,采访对象一旦理解了主持人的提问信号后,就会开动其思维机器,在其记忆中寻找以往储存下来的各类信息资料,“把以前产生的对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这就是采访回忆。心理学上把人的回忆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其中无意回忆没有预定的意图和目的,是在自然状态下对某些旧经验的回忆,而有意回忆则是在某种规定目的的指示下展开的,按照规定指向去回忆某些已有的经验,其回忆的难易程度与回忆的方式、印象的深浅、时间距离的长短及回忆内容的程度有关。此外,回忆还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其中直接回忆是由眼前事物唤起的对某些旧经验的回忆,内容多为特别牢固且印象十分深刻的东西。间接回忆则由中介性联想才能达到回忆旧经验的目的,但它不是对经验进行消极、简单、单一的重现,而是动员起相应的有关经验,去积极选择,以逐步作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新闻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解释本身就意味着事实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在通常情况下,无论主持人多么敏感、机动、神速,他也无法亲自察看新闻事实的全部发生、发展及运动变化的过程。主持人对新闻事实进行访谈,目的就在于依靠采访对象的回忆描述对新闻事实提供材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采访对象记忆力的好坏、回忆方法正确与否,就成为了访谈活动所获得的事实材料是否正确、丰富、细致的关键因素了。所以,主持人在其访谈活动中,应该根据人的记忆特点,来改进自己提问的方式,旨在帮助对方正确的回忆事实,提高自己的访谈效果,以弥补不同类型采访对象记忆上的差异与不足。

采访对象的回忆多为主持人提问后,他再按照规定任务去进行有意回忆,其中多数是可以立即记忆起来,并作出回答的直接回忆,而少数则需要由别人提醒后,或者借助于某种中介引起联想后,才能产生的间接回忆。但主持人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无意回忆的作用。采访对象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回忆某件事实时,各种规定情景可能启发他偶然想到同新闻事实有关的人与事,它能起到补充与丰富事实的作用。根据人记忆的特点,主持人应该设法帮助自己的采访对象去积极地回忆事实,以使自己的新闻报道中有充足的材料,并对新闻事实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与把握。

对于主持人的采访要求,采访对象除了要进行有意回忆外,还会在思维定向的作用下,产生出无意回忆,它能够丰富新闻事实的内容,甚至使主持人有意外的收获。

无意回忆的内容虽然是偶然引发,但它们仍然有规律可循。无意不是随意,无意回忆的内容也是有选择性的,回忆内容将直接受到其情绪状态、兴趣以及正在进行的活动等条件的制约。所以,主持人应该充分利用无意回忆的各种特点,为采访对象创造出适当的氛围,在不脱离谈话主题的前提下,让采访对象自然而然地谈出他随时想到的一些人和事,以丰富回忆内容,并对节目内容在厚度上给予加强。

主持人在进行访谈之前,应该让采访对象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以便形成规定的回忆定向。心理学上把这种人活动的准备状态及活动的趋向性称为定向。由此引起的人的回忆,是朝着一定的方向展开的。这种心理定向不仅作用于有意回忆,即使在无意回忆中,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但是,这种选择性又会受到当事人正在进行的谈话内容、情绪状态及兴趣等条件的制约。心理定向的重要性也在此得到体现,它能够促使采访到的内容更生动、丰富。

为了让采访对象形成正确定向,充分做好心理准备,主持人可以从四4个方面对采访对象作出提示。首先,让他们准备回忆事情的过程;其次,让他们准备回忆事件的具体细节;再次,让他们准备回忆当时的认识与周围人的反映;最后,让他们准备各方面的回忆线索。采访对象的这种准备对于主持人访谈活动的顺利展开是十分必要的。

六、主持人要了解提问的方式方法

主持人虽然将面临复杂的环境和各不相同的采访对象,但事物总是有规律可循的,长期的访谈实践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些提问的方式方法,对于主持人提高访谈质量,是有极大的借鉴作用的。

主持人在进行谈话采访时,为了核实材料的准确性,除了要向采访对象正面提问外,还可以采用侧面问、反问及故意错问等方式进行提问,以保证在不同层面上对采访对象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以使公众能够对于事实产生出立体的认识。

正面提问是主持人以开门见山的形式向采访对象直截了当地说明采访意图,直率地提出问题,要求采访对象对于主持人所要了解的事实作出正面回答,同时也使对方无法回避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不能不答,但提出的问题必须是采访对象能够回答的问题。侧面问是旁敲侧击,主持人在问题的设计上,不是一开始就进入问题的核心,而是先打其“外围”,然后再步步紧逼,自然走入问题的实质点,使其“不攻自破”。反问就是采取反激法,借用对方所提出的观点来作为自己提问的依据,激迫对方为了证实和阐明自己的观点,“侃侃”而谈,以引出主持人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材料。故意错问则可使采访对象为了澄清事实的真相,向主持人全面介绍情况。但要注意,在采用这一方式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1.正问法

正问法是指主持人直截了当地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访谈时,不绕圈子,不撒大网,直入正题,向采访对象说明自己的要求。节目是有时间规定的,主持人要达到访谈的目的,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必须单刀直入,抓住一两个核心问题,力争在内容上有所突破。采访突发事件时,有关人员因处理事件,繁忙紧张,主持人如到现场,也要对事实进行全面把握,所以,必须以精炼的问题以求对方能够明确回答。在访谈较熟悉的对象时,也可以直接提问。

2.侧问法

侧问法是指根据采访对象及采访内容的具体情况,不正面直接提出问题,而用迂回的方法,先从事实周围的事物谈起,待双方感情融洽后,再把话题拉回来,提出主要问题。如果条件许可,在正式同采访对象接触以前,可以先同采访对象周围的人交谈,在对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后,再同采访对象本人深谈,以挖掘出生动、丰富的细节。用这种方式提问,有时可以获得正问法得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当采访对象有意回避主持人的正面提问时,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主持人摆脱困境。

3.激将法

激将法是指主持人在访谈活动中,在准确掌握了采访对象的某些个性特点后,必要时,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甚至激将的方法,刺激对方,使他说出事实的真相。这种方式,可以使主持人从被动的局面中解脱出来,掌握访谈的主动权,在对方为自己辩解的过程中,去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主持人一定要慎重,不要刺伤了采访对象的心理。

4.引证法

引证法是指当采访对象一时打不开思路时,主持人可以用其他事例或消息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的兴趣,从而获得事实材料。有的采访对象一时难以理解主持人的采访意图,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主持人的提问,这就需要主持人举出一两件有关事件,帮助采访对象明白自己的采访意图,打开思路,回答问题。主持人还可以将自己对有关情况的感受加以概括,引发采访对象的畅谈。

5.请求法

请求法是指对于专家学者或者是上了年纪的采访对象,主持人应该有礼貌地代表广大受众向其表明自己的采访意图。对于那些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说,用请求法去提问,效果会更好。

6.赞叹法

赞叹法是指主持人在同采访对象交谈时,应该尽量鼓励采访对象将问题谈细、谈深、谈透。当对方谈到某些让人为之感动的精彩细节或材料时,可以用赞叹的语气表示肯定,扩展对方谈话的深度与广度,并进而演化发掘出表象材料中所蕴含的更加深刻的意义。

7.重复法

重复法是指当采访对象说到一些关键性材料时,主持人可以用发问的语气,将采访对象讲过的某句话复述一遍,以加深印象,核实清楚对方讲话的原意,并在此基础上,把话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特别是当对方谈到一些关键的人名、物名、地点以及一些重要的数据时,用重复法可以避免听觉上的失误,并对受众具有强调的意义。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应该合理掌握尺度,以免打断对方的思路,影响访谈的顺利进行。

8.反问法

反问法是指有些问题如果预计正面提问对方可能不会坦率回答时,主持人可以用反问法“先发制人”,切断对方的退路,使采访对象不得不明确回答。主持人也可以抓住时机,察明事实真相,深入挖掘出事实材料。但此法容易使采访对象显得过于被动,所以,应慎用。

9.追问法

追问法是指当采访对象说出重要的新闻线索时,主持人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追问下去,直到“水落石出”,问出满意的结果为止。但要注意,追问不是“逼问”,更不是“审问”。主持人在采用这一方法时,一定要对人友好,要出于善意,目的是弄清事实的真相。使用这一方法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使对方不愉快,还可能会“逼”出失实的材料,造成材料中掺入虚假的成分。

10.设问法

设问作为一种修辞格,是为强调某种结论或看法,有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索,然后再进行回答。主持人用这种方式向采访对象提问时,答案可以有两种:一是主持人可以用采访到的事实去回答;二是主持人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或明知故问,以启发对方思考,使对方回答出主持人已知但却无法肯定的答案。同一般提问不一样,一般提问是对“未知数”的提问;而设问是主持人已对某一事实作了调查,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却缺少有说服力的事实和充分的材料。主持人带着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访谈,一旦发现具体典型,就可以采用设问法向采访对象提问,去寻求有说服力的答案。这种方式便于主持人“跟踪追击”,深入采访,用事实去验证解释设问中提出的问题。

七、主持人要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主持人的访谈,并不总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在这一特殊活动过程中,谈话是主持人在节目进程中能否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有人认为,采访对象是否会“谈”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这话不全对,首先要看主持人是否会“谈”。主持人会“谈”,“谈”得好,就能够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保证交流通畅,就能产生好的效果,使采访获得成功。如果主持人不会“谈”,“谈”得不好,就会形成阻碍,对方不愿意提供有关事实材料,陷主持人于尴尬境地,采访活动无法深入进行,并最终导致节目的失败。

主持人谈话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同采访对象的短暂接触中,设法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向采访对象“掏出”自己所需要的(也是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主持人在进入节目状态后,虽然已经同采访对象“相识”了,并且相互之间在感情上逐步接近,“交谈”起来,但采访对象是否愿意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甚至所做的)情况都告诉主持人,这还是个未知数。而能否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闸门,使他乐意吐露出人们急于了解的有关情况,没有高超的谈话艺术是不行的。特别是有些采访对象,地位显赫却又脾气怪,同记者或主持人完全不合作,采访难度会更大,这也是对记者和主持人更大的挑战。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谈话是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主持人节目采访的谈话,同其他谈话方式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其特定的目的——取得规定的新闻素材。主持人为获取新闻素材而进行采访,并且同采访对象谈话,不是无事实的“摆龙门阵”,使对方被自己吸引住,听自己“海侃”,而是要让对方愿意并详尽地把主持人所想了解的情况说出来。衡量主持人谈话艺术技巧的高低,不是自己“侃”得如何“神”,而是能否调动起对方,让他讲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这是一个掌握事实的过程——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情况、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某些重要细节。

要获得新闻素材,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同时,采访的目的性又要求主持人的所有活动,就是为了获得新闻事实,为了这一目的,主持人不能回避困难,而是要设法寻求克服困难的各种途径,排除谈话中所出现的各种阻碍,把节目做好,这也是主持人采访谈话同一般日常闲谈的区别所在。

为了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主持人应该努力为自己同采访对象的谈话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谈话气氛。主持人同采访对象之间并非亲友关系,而是一种“远”关系,两者之间所进行的采访谈话,是要向公众报道某一具体的事实。也就是说,这种谈话的内容是固定的。为此,双方之间的谈话既不能漫无边际,过于随便,也不能过于紧张,使谈话无法深入下去。主持人为了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其间应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适合于采访谈话深化的气氛(这要根据采访对象与事实内容来确定)。而要创造出适合采访谈话的情景氛围,一方面要求主持人应该具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和相应的访前准备;另一方面,要求主持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它包括主持人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和把握住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及采访时的环境因素,要能够敏感地抓住那些有趣而且富于意义的话题,活跃采访气氛,使采访对象在“满意”的情况下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保证采访活动获得成功。

在进行谈话采访时,主持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首先,主持人采访时必须边谈话边思考。谈话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主持人的现场思考能力。主持人的访谈,不仅仅是向采访对象提问和听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谈话的同时,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思考。主持人的访前准备要根据各种材料的分析,对事实作出初步判断,但这一判断同具体事实是有出入的,主持人决不能受制于自己的访前准备,更不能是对知情人的说明性表演。采访是一个对于事实的调查过程,而不是对于事实的证实过程。谈话采访不仅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也是对主持人自身能力水平的挑战。

在谈话采访的过程中,主持人对于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至少要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从政策水平上进行思考;二是从表现角度上进行思考,并将两者相互沟通。新闻报道是对信息的传递,这就要求新闻报道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所以,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应该及时考虑采访对象所提供的材料,哪些是能够阐明主题的,哪些是不能阐明主题或根本同主题无关。

表现主题需要各方面的材料,但材料的选用不是杂乱而是有序的,它需要主持人在谈话的过程中,对于采访对象所提供的每一点材料,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辨认。在访谈过程中,多想一下节目表现的目的性,避免出现谈话时觉得材料很多,用起来又顿感空虚;谈话时觉得十分“热闹”,用起来又发现平淡无味。

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应该当场把所要了解的事物面目,它的来龙去脉及事件的全过程,有关概念的含义和数字,以及该事物各方面的细节弄清楚。特别是当事实环境对该事实产生出不同看法时,更应该慎重对待已经得到的每一点细节材料,搞清楚材料的真伪与观点的正确性。主持人的访谈,就是要了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产生的影响及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并通过有效的信息组合,使公众对于报道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其间任何一个细节材料的失实,不但会造成整个报道的失败,而且如果没有发现这一材料的失实,节目一旦播出,其后果是难以设想的。

主持人在进行谈话采访时,一定要掌握好被动向主动的转换,使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主持人同采访对象在谈话采访的过程中,双方往往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下。在这一矛盾关系之中,主持人由其工作性质与采访的目的性所决定,往往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主持人在谈话采访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好谈话的内容,不能漫无边际地随便谈,而是让采访对象听从自己的指挥。特别是有些采访对象,由于自身的素质比较高,不会轻易地服从于主持人加于自己的控制,并会以种种方式进行反控制,以使自己在谈话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保证自己谈话目的的实现,而对一些敏感的问题进行有意的回避,这时,主持人一定要注意给予合理的引导。可以适当地中断对方的谈话,或者以插话的方式,将“走开”的话题重新“拉”回来,但要注意掌握好合理的分寸,不可喧宾夺主和出现冷场,不可挫伤采访对象的谈话积极性。

八、主持人要挖掘采访对象的关节点

谈到人的回忆,自然离不开与此相关的人的记忆。人脑对于事物信号的储存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预定目的的“无意识记”,一种是按照规定指向进行“有意识记”。采访对象由主持人提问所引发的回忆内容,多为事件发生时留下的一些印象,属于无意识记。

心理学家在研究无意识记印象的深浅时发现,“那些在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和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相适合的,能激起情绪活动来的事物,对人们的影响就深,这类事物就容易记住。”这在采访实践中,通称其为回忆的“关节点”。它们是人脑记忆中最活跃的成分,采访对象在这种记忆中,感受到新奇事物与新奇活动的刺激,并得到多种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皮层中有关区域内留下的痕迹深、联系广,对发自内心的情感有深刻、真挚的体验。情感越强烈、深刻,记忆也就愈牢固、久远。

主持人在访谈活动中,如果能够从这些“关节点”上对采访对象作出提示,就能够引发其回忆出一些有趣、有感触、有情节的事情来。而这些内容对于主持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主持人作出提示之前,采访对象的回忆往往会偏离这些“关节点”,主持人这时一旦提示出来,就可以使采访对象在情绪记忆的影响下,打开回忆的门扉,记忆起件件往事来。

九、主持人应启发采访对象的联想

人在展开自己的回忆时,一般对于简单、近期的事实内容,唤出的速度比较快,而对于一些复杂或者久远的事情,回忆的难度也就自然加大,有时甚至需要借助于某种中介物才能引发出对它们的回忆。采访对象所需要的回忆多为纵向回忆,这就有必要凭借一些中介性的联想,去唤起对于旧经验的间接回忆。作为一种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往往由有关经验引起,再逐步接近当前具体回忆的“对象”。

人联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持人访谈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思维特点,对采访对象作出各种提示。其中,接近联想,是由主持人向采访对象提出时空上的事物线索,让对方将不同时空状态下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回忆;相似联想,是主持人利用性质上近似的事物去启发采访对象,即可以使其“触景生情”,谈出过去的见闻,也可以让对方列举出一些类似的事实;对比联想,则为主持人向采访对象提示一些使他们向相反特点方面回忆的事物。“对比联想反映事物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一种共同特征中却又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关系联想,是主持人以事物发展的因果、种属关系去提示采访对象,由此引发对有关人与事的回忆。

世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某种关系之中。人脑在反映客观现实时,其联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持人在访谈活动中,使用这些联想的提示,就可以活跃和充实采访对象的回忆内容,也使节目获得了极强的可“读”性。

十、主持人要把握采访对象的言语能力

采访对象的回忆程序一旦完成,提问的心理过程就推进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用言语将事实表述出来。这是主持人访谈活动的“收获季节”,也是提问信息系统的反馈部分。但是,就采访活动而言,它是面向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主持人的采访对象。也就是说,主持人所面对的采访对象,并不都是善于言谈,善于表达的。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访谈活动中,必须根据采访对象的言语表达能力来设计提问,使采访对象能够以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同主持人进行交流。

这里有一个问题应该明确,言语和语言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是人类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的交际过程,而语言则指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词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手段,而言语作为一种活动是交际过程本身。语言是作为社会现象而为语言学所研究,而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具有个体主观地反映和表达客观的印记。言语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交际双方共同活动于一个系统之中,说话的人在规定思维指导下,通过发音器官或者各种形体动作把语言表达出来,而完成言语的过程。

言语有3个基本职能,即符号固定职能、概括职能、交流职能。而个体言语表达能力上的差异,就在于这些职能的结合程度和发挥程度。言语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同人的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言语不是空洞的声音流,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言语的意义不是别的,就是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这就意味着,凡是思维能力差的人,其言语表达能力自然也差,而思维能力强的人,一般表达能力也较强。对于主持人来说,重要的是怎样把握住不善于言谈的采访对象。

主持人在进行访谈活动前,首先应该较准确地把握住对象的言语概括能力的强弱。“人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与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人在进行言语活动时,其概括职能是十分重要的。凭借它,人就能够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在思维中联合起来,舍弃其余的个别特征,形成事物的概念。依靠它,人还可能用言语进行抽象思维,促进人认识能力的发展。所以,言语根据能力的差异,从本质上说是人认识能力的差异。

不善于言谈和思考的人,一旦成为采访对象,对于较复杂的事物,往往难以表达清楚。这就需要主持人在访谈时,帮助他们把事情的框架与脉络整理出来。可以缩小范围与之交谈,先从外围了解事实的线索,以明确的方向性来设计提问,让采访对象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作出回答,以弥补其言语概括能力弱的缺陷。主持人从具体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对方谈话,直到把所需要的材料表述清楚。

主持人在条件许可时,可以随采访对象一起到事发现场去考察、体验,帮助他们归纳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再让采访对象具体讲清事情的关系与细节,就能够弥补其言语内容根据能力差的弱点。

陈述作为言语的一个重要职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有的采访对象无法传递出大脑中存储的信息,是由于缺少组织言词的训练。“一个人对别人说出自己的推论,同时也是对自己说出这种推论。这种用词表达思想,用词把思想巩固、记载下来,就意味着把思想分解为各个部分,这会促使注意力集中于这一思想的不同因素上、部分上,从而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遇到这类陈述能力差的采访对象时,主持人应该尽量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或请这个采访对象的某个熟人来“帮腔”,以提高其陈述能力。

十一、主持人要掌握提问的技巧

对于主持人来说,关键的不是提问方法的提出,而是将这些方法艺术化以后,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这里自然也就有个技巧的问题了。首先,主持人的提问一定要精炼、精细、精彩。主持人的采访谈话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聊天,不能漫无边际地“瞎侃”。这就要求主持人的提问要问到点子上去,问得准。应该根据访谈的目的和意图,从细小的地方入手,特别要注意挖掘那些还没有问过,而广大受众又非常关注的问题。有时候,主持人精细的提问,配以采访对象的巧妙回答,使人顿感妙语天成,节目一下子就站立了起来。其次,主持人的提问应该灵活多变。主持人的提问是有依据的,这就是主持人访谈的目的,而提问的灵活性则表现在多个层面上。如主持人是提大问题,还是提小问题;采用哪一种方法提问最合适;应该设计多少提问,这都需要主持人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的考虑。此外,主持人的问题设计一定要针对采访对象不同的心理状态,以求产生出合作共鸣。

主持人工作是一种综合行为过程,在注意方法、讲究艺术的同时,还应该防止和克服提问中容易发生的几种毛病。例如,不要随便、轻率地打断对方的谈话,以免扰乱采访对象的思路;要注意掌握发问节奏,连续发问会使对方无所适从,难以应付;当采访对象谈话偏题时,应该善于引导,切勿急躁,以免使对方不满;对方在讲话时,一定要认真倾听,不可漫不经心,以免给人一种表演的感觉。

同类推荐
  •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本书从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影视音乐存在形式的分类分析、影视音乐的审美表意功能、构建中国影视音乐新局面、音乐与影视交融等几个方面对影视音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书对影视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适合专业人士阅读。
  •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老雕和男孩第二天一清早就出发了。高尔果想,这一天他一定能够飞到维斯特尔堡登。在飞行过程中,他忽然听见男孩自言自语地说道,“现在他们穿越的这个地方是无人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脚下是南麦德尔帕德。那里除了一片荒芜的森林,简直什么东西也没有。但是,当雕听见男孩这样说的时候,却立刻喊了起来:“在瑞典北部这个地方,森林就是人们的土地。”
  • 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

    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欧洲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32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理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学语言之思、艺术语言论析、艺术理论家评述。
热门推荐
  • 慕时知素音

    慕时知素音

    *当Kings公司老板和明星传绯闻而影响运营时,公司用官微发了条澄清微博:“董事长夫妻关系和睦,勿扰。”底下配图是她和老板的侧面合影。她迅速打开微博小号,加入吃瓜行列。“这是什么时候拍的?”官博在几万条评论中回复了她:“在你们确定关系的时候。”她目瞪口呆得看着小号,消息爆炸一样传开来。一个小时后一条热搜空降微博:活捉一只季夫人!(非娱乐圈文)*当公司的大老板要举行婚礼的时候,财务部决定出一个快闪节目祝贺大老板。慕婉音弱弱表示:“我可能参加不了……”众人谴责:“虽然老板之前骂了你,对你爱搭不理,还让你写公开道歉信,打压你,可你要相信,他没开除你对你都是好的。”慕婉音纠结道:“可是那天,我是新娘……”*话唠怂包女主V腹黑套路男主*排毒说明:前一百章全甜,后一百章微虐
  • 三生三世何以为嫁

    三生三世何以为嫁

    第一世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一朝国破家亡,她成了他的俘虏,做了他的异国王后,却不知她早已俘获了他的心,她步步为营,最后终于如愿毁了他的国,报了她的仇,当一剑刺进他的胸膛时,她哭了,悔了,却回不去了,随着他从城墙一跃而下,那城墙是他一手为她打下的天下。第二世他是定国安邦的护国猛将,他廉身自好,心中只有黎民苍生,胸怀天下,遇见她之前从未想过娶妻,遇见她之后从未想过娶别人,她是他手中的剑,幻化成人形,伴他戎马半生,功成身退之时,却被少年帝王忌惮功高盖主,在围剿之下,他握着手中的剑,单膝跪地,在他为她搭建的茅草屋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第三世,年少时,她是贵族千金,他是街边乞儿,她带他回家,青梅竹马,他爱上了她,她却亲断他一指,赶他离开。再见时,他是军阀,一方霸主,她是落魄贵族,当她心灰意冷嫁给别人做十八房姨太太之时,他买了她,他恨她,便虐她,殊不知情根深种的不止他。最后,他说待吾归,却长眠在了炮火里,仗打赢了,他却睡着了,她依偎在他的怀里,一枪结束了这段烽火里的爱情一个玉佩见证了他和她生生世世不能白头,见证了他和她岁岁年年不能相守,这一世玉佩通灵,用它自己的方式拯救了这段爱情
  • 女护士不断向前冲

    女护士不断向前冲

    鸿恩医院肿瘤外科护士金潇潇被杀后灵魂上天附身在一个由记忆细胞组成的僵尸(成天浩的前女友素真躯体)上,这些记忆细胞从已经去世的演艺界、形象师、舞蹈家、画家、歌唱家、钢琴家、心理医生、世界著名医院的顶级医护人员和在世界著名医院求医过的病友等脑部细胞提取,顶级的记忆细胞被天上提取培植,培植三年后细胞已复苏,金潇潇灵魂附身在复苏的培植体(成天浩的前女友素真躯体上)回鸿恩医院以殿云斗的身份生活。三年前,富家公子成天浩的女友素真出车祸意外身亡,却没有找到尸体。三年后,成天浩发现自己前女友出现在鸿恩医院肿瘤外科,却叫殿云斗,只是那耳朵的特征标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菊花胎记才让成天浩相信那是她的前女友素真,只是失忆而已。成天浩的暗恋青梅竹马富家千金于婷被杀人不眨眼的女子特技队俱乐部囚禁,特技队老四冬恋易容成于婷,目的移产,在易容于婷移产过程中却爱上成天浩。之后恶魔借易容身份变化莫测接近天浩。上天创造拥有异能的殿云斗一切都接受各方考验和天意安排。她说:“哪怕我只有一副骨架,也要风生肌、肌生脉,脉生气,气生神,因为一切痛苦都敌不过生的机会。”有虐有宠,一切皆有道理,这是一本重生女护士的积极人生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本书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人人敬仰的“英雄”任正非,是如何指引华为,使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焦阳似火:总裁快到碗里来

    焦阳似火:总裁快到碗里来

    “你这个傻女人,不允许在超过我一米以外的范围活动。”“为什么?等等!你说谁傻?”墨宇皓宠溺一笑,“因为我不在你身边,你就总是让人担心。你这个傻女人。”焦阳生气地说道:“你才傻,你们全家都傻!”墨宇皓轻轻揉着焦阳的头发,“我要是傻,你不是更傻?那你肚子里的孩子那?”焦阳气哼哼,却没有想到某男直接将他扑到,“我就喜欢你这个傻女人。”“等等,不要把你家的小傻子给伤着了。”肚子里的孩子明显不悦,用力一脚踢起,焦阳、墨宇皓哈哈大笑。孩子在说,你们才傻。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n the Gait of Animals

    On the Gait of Anima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的没钱买热搜

    我真的没钱买热搜

    杨锦糖作为一个十八线小艺人,一朝上了综艺,从此透明开始翻身。但那个黑粉怎么那么执着,从她刚刚开始有人关注时就开始黑她,一直黑到现在。某影帝在粉丝眼里只有两个字:高冷。这位影帝的微博好几个月也不更新一次,粉丝们都以为他放弃了微博。却没想到高冷影帝竟是一位戏精,手握许多个号,专门评价娱乐圈内各种事儿。杨锦糖也有个小号,专门追星,她的偶像就是那位万年不更微博的高冷男神。她作为妈粉,小号画风十分清奇。两个人某天突然掉马……感情发展慢热,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