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3200000006

第6章 廉吏千古,遗爱甘棠——罗城知县于成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端,全县人口近四十万,仫佬族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还有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自治县。这里虽处大山深处,但交通方便,铁路从县东边境穿越,各级公路形成网状;这里经济与全国相比,不算发达,但增速较快;这里风景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城北凤凰山下有景致优雅的于成龙公园,参天遮日的大榕树下,矗立着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大理石塑像,不由使人们肃然起敬。参观于成龙博物馆,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三百多年前,这位廉吏为政的点滴,更能体会到罗城文化的深厚和价值。罗城仫佬自治县,原名罗城县,宋开宝年间置县,至1983年更名。这个今天经济还尚不十分发达的小县,曾因清初廉吏于成龙为官于此而蜚声华夏,也正因为这一小县当时的特殊性,玉成了一代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今吕梁离石区,其故里来堡村划入方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时年四十五岁矣,先后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也就是说,于成龙科举不顺,学历不高,大器晚成。他曾于明崇祯十二年和清顺治八年两次参加乡试,都未中举,其间,于成龙也曾入国子监学习,时断时续,有幸的是他于崇祯十二年参加乡试时,虽未考取举人,总算以备取的形式获得了一个副榜生的名分,因此说他不是举人出身,更不是进士出身,在官吏行列中学历较低。一直到顺治十八年,由于大清版图不断扩展,需要大量的官吏去治理,进士、举人太少,因此,就想从前朝举人副榜中选一些人出来做官,于成龙在选拔之列,这时,他已四十五岁了。虽然于成龙出仕较晚,但由于他有非常之才能,一路还算顺风顺水,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曾三次被举“卓异”,被朝廷授予优秀官吏标兵的称号,官至一品大员,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名字已深深扎根民间土壤,为百姓所铭记、敬仰、怀念。

于成龙的仕宦生涯是从罗城起步的。《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有《于成龙传》,记载了关于他初仕罗城的情况:“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壮犷悍,初隶版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抚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谍上官请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与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清史稿》这段记载简要陈述了于成龙初任罗城时,罗城县的自然环境、治安状况、政治生态等基本情况,介绍了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于成龙所采取的为政措施及短短七年取得大治的成绩。寥寥数语,给读者留下了罗城其境,知县其人初步而又难以忘却的印象。那么,于成龙何以在如此偏远荒凉之地,创造出令人赞叹的政绩呢?不妨作如下剖析。

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铸就了一代廉吏的济世志向。于成龙从儿时启蒙到四十五岁出仕,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生活,接受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熏陶和砥砺。一百多年前的明代宗景泰年间,他的远祖于坦曾以进士出身,官至巡抚,这种深厚的家学底蕴都渗透在宗族后人有志者的血液中,加上于成龙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加剧,改朝换代、社会变革的动荡年代,他亲历了明王朝官场的腐败,目睹了百姓在动荡中的痛苦生活,同时,也逐渐感受到了大清朝统治后国家面貌的不断改观,因此,他摒弃一些汉人对大清的偏见,毅然出仕,实现他报国抚民的宏大志向。他出来做官决不以温饱为志,不为稻粱屈身,不为养家糊口,更不为光宗耀祖,为的是沉淀了四十多年的内在思想的着陆,为的是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

艰苦的生活、生存环境,锤炼出他刻苦、自砺、坚毅向上的性格。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清廷委任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两年前还被所谓的南明政权控制,尽管已归大清,但战乱之后的罗城县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这里是崇山剑排,涧壑纵横,瘴气弥漫,北方人到此十有九死者;这里的治安环境更加险恶,盗贼四起,土匪猖獗,归属大清以来两任知县一死一逃,第一任知县许鸿儒和副将沈邦清被杀,第二位知县苗尔荫上任不久,挂印而逃。这种骇人听闻的恶劣环境于成龙上任之前何尝不知,但他抱着济世扶民的宏远志向,变卖家产,打点行囊,在亲人、朋友劝他不可以生命作注时,他毅然抛妻别子南下赴任。从顺治十八年(1661)的五月初,一直到八月二十日,经历了近四个月的艰难跋涉,他终于到达了罗城县。然而,到了罗城县后,眼前的景况要远比他听说的、想象的恶劣得多,且不说远处,城内破败不堪,一共有六户人家,其余不知去向。城外更是“篙草弥目,无人行径,可怜黄茅直抵城下”,这就是罗城县城。当晚,于成龙就居住在一所关帝庙中,安床于周仓背后,夜不瞑目,形同宿庙之野客,好不凄凉。第二天,他入署拜印,开始履行知县职责,然而,县衙却是残垣断壁,既无大门,又无院落,遍地杂草,不显路径。中间三间草房,是为中堂。草房乃木质结构,有顶无壁,这就是县衙大院,既无权力的象征,更无威严的影子,两任知县一死一逃,这里不知几时无主了。于成龙只好与从家带来的几位随从自己动手整修房舍,三间中堂封闭四周墙壁以挡风,然后一隔为三:一间卧室,一间办公,一间会客。《罗城县志》说他:“插棘为门,累土为几”,就这样,这位大清罗城第三任知县开始升堂理事了。这样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于成龙从山西雇来的五位随从,一死三逃。于成龙的家虽说不上富豪,但也算资给无忧,为什么他不学前任知县挂印返乡,却坚持在这荒蛮之地吞食这艰涩的苦果呢?这里有一条不可破解的思维链条:他的内心深处涌动的是儒家的修齐治平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表现形式是济世扶民,要济世扶民,就要有一个政治平台,罗城环境虽然恶劣,但毕竟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基本条件,放弃了罗城知县这一政治平台,就等于放弃了“此行不为温饱”的政治抱负,浇灭了几十年燃烧在内心深处儒家治世的思想火花。况且在这种艰苦环境下,来行使他一域“父母官”的职责,也正是儒家道德“内圣外王”人格的具体体现和践行。也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锤炼了于成龙,不畏困苦,刻苦自励,坚毅向上的性格特征。

恶劣的政治生态,历练出一种果敢智慧的行政风格。于成龙初仕罗城,不仅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极为艰苦,且政治生态极为恶劣,各种矛盾纵横交错:一是大明与大清之间的矛盾,从1644年清兵入关,到于成龙1661任罗城知县,已有十七年之久,然而罗城县在激烈的明清斗争中正式归属大清才两年,尽管版图归属大清,但这种由地上转入地下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二是罗城县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很复杂,《罗城县志》就有“杂掳男妇以万计,城市残破,田地荒芜,百姓依岩谷避难”的记载;三是盗匪猖獗,肆意劫掠百姓,各种势力称显于当地,目无官府,更无国法,人民处于朝不保夕的恐怖状态下,就连于成龙上任后,也不得不床头置枪,枕下放刀,随时准备防备不虞之祸,用一个“乱”字总结罗城的社会生态较为恰当。这哪里是在做官,简直是几千里之外寓居土匪窝中的一位陌生的游客,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成龙思忖,前进最多就是个死,后退可能会死得更惨,“奋不顾身为民而死,胜于瘴疠而死也”。于是,他厘清思路,最基础的目标就是让各派势力都知道大清朝罗城县政府的存在,而且是唯一的、合法的。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最基本的治理目的,使社会有序,百姓安居呢?

铁腕治乱。治理罗城县这种混乱不堪的社会生态,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没有足够的智慧,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果敢行政风格,治乱将是一句空话。《清史稿·于成龙传》说于成龙,“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编制保甲,训练乡兵,是治乱的基本条件,然后“盗发即捕”,“谳实即处决”,对待罪大恶极的盗匪,心不慈,手不软,果断淋漓。有的史料上记载于成龙在对待民愤极大的盗匪时手段近乎残忍。于成龙治乱思路非常清晰,先城内,再城外,先境内,后境外;境内安宁,他才能招来吏民,境内安宁他才能更好地对付境外。境内治乱,他依法从重从快,一批对百姓威胁较大的盗匪被其迅速捕杀,百姓称快。对于一般案件,于成龙从不推诿、拖延,依法从快公正裁决,不徇私情。关于于成龙判案,《罗城县志》《于清端政书》及2001年山西省文水县发现的《于成龙判牍菁华》等书中都有记载,仅述几例。

其一。明末,罗城人吕氏曾借同邑陈氏钱,到了清朝,陈氏家贫如洗,而吕氏曾因有军功而家富百万,陈氏欲向吕氏讨债,而吕氏仗势不还,陈氏大肆辱骂吕氏,陈氏父子曾参加过南明军队与清军作战,吕氏借此控告陈氏暗结乱党,图谋不轨。于成龙在审理此案中,并不偏袒为大清立过战功的吕氏,也不因陈氏曾参加南明军队反清而加重责罚,而是弄清案件原委后,依法判定吕氏诬告罪,念有军功,免死,改杖二百,流放三千里,家资充公。所欠陈氏债,由公家归还。

其二。罗城黄姓大户,雇了一位童仆,童仆违犯黄氏家规,黄家私设公堂,将童仆毒打半死,然后押送县衙,要求知县斩首正法。于成龙问清原委,厉声呵斥黄氏:你将童仆押送官府,说明你还知道朝廷法律,但你擅自用刑,犯了藐视法律、藐视官府之罪。当众责三十大棍。黄氏磕头告罪。

其三。一桩召妓案判词:“审得萧立三者,借开设客栈为名,招留外来娼妓,藏垢纳污,无所不为,如此不法,实为全地方害马。须知今日因利藏妓,明日即可因利藏盗;今日可以代妓引诱狂童,明日亦可代盗引探富室。贪区区之金钱,竟甘心伤风败俗,苟有心肝,畴忍出此!……乃萧立三胆敢招来娼妓,紊乱风化,情无可宥,法应严惩。应重笞一千,拘禁一年。淫妓方媛媛等既非家长逼迫,又无鸨母督责,淫癖无耻,甘心堕落,应各掌颊五百,驱逐出境。”

读三则案例,顿觉,于成龙断案,不畏强势,不徇私情,只为法纪,只为风化,判词条理清晰,法理谨严,正气凛然,威严十足。

于成龙在以法家近乎刻薄的手段清除内忧后,举乡兵讨伐每年袭扰罗城百姓的柳城西乡“贼寇”,在大兵压境的震慑下,于成龙儒法并重,教化“贼寇”,使这帮不法之徒乞恩讲和,尽行退还抢掠人员及财物。数年间,使罗城社会生态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百姓开始安居乐业。这期间,彰显了于成龙凛冽的治世风格和卓越的为政智慧。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践行了于成龙儒家济民的思想情怀。整治社会治安,是为了给百姓一个良好的生息环境,于是,于成龙张贴安民告示,劝其返乡耕田。他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访问农事,与百姓攀谈。每有农家迁入新居,他亲自撰写对联,以示祝贺,“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他还带领百姓修房舍,建学校,建养济院,承担起官府应尽的责任。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力推两项重大改革。一是“革大耗”。大耗,是指官府征收钱粮时额外加收的损耗费。于成龙曾说:“粤西地瘠民贫,钱粮不容拖欠,正宜惜民财以完公事。若徒加刻剥,则民多一分私费,朝廷少缺一份正项。以至严行追比,差役拷索。民号泣无数,必信贷以缓目前,迨至秋成虽丰,田中之禾先归债主。一遇岁欠,卖儿鬻女,奔走流离,是当亟加悯念。”(《于清端公政书》)这是对耗羡制度的厉声斥责,也是对革除这项弊政的大声疾呼。正项之外加耗羡,其危害可能导致百姓卖儿鬻女,流离他乡,因此,他要革除这项弊政,减轻百姓负担。第二项重大改革是“疏鹾引”。鹾引即盐引。盐引是清朝作为征收盐税的一种财政制度。食盐自古官卖,而官府的盐价很高,百姓吃不起,官府为了征税,从上而下强行摊派,摊派的销售定额以“引”为单位,一定要按照官府规定买多少引盐,那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关于这一问题,广西布政使金光祖非常清楚,他曾两次上书朝廷,并提出“区划户口食盐法”,所谓“区划户口食盐法”,目前我们还未见到具体的诠释,顾名思义是官府按区域划分,依具体情况供卖食盐,相对原来强行摊派,要规范的多。虽然朝廷采纳后减去盐引三分之二,但其中弊端仍然非常明显,于成龙在《条陈盐引利弊议》一篇陈奏中,提出两条解决的办法,即“禁官运”“革埠商”。官运,就是官府组织食盐运销,埠商,即本地相对固定的、模仿官价的盐商。主张“流商”,即自由贸易。外地盐商进入,引进竞争机制,盐价就会降下来,从而减轻百姓负担。此外,于成龙对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特别困难的家庭实行减免赋税,并采取张榜公布等措施,让百姓监督。

从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到兴办教育,扶老养济,从为百姓柴米油盐着想,派生出推行大的改革,都展现了一位七品知县的爱民之心。

持俭守廉,凸显出于成龙清操品格。《罗城县志》载:“公尝自言,‘一生得力在令罗城。’盖其淡泊之操,坚危之节,始终不渝,已预定于此。”可见于成龙一生可贵节操形成,罗城县令上打下的基础极为重要。在罗城知县任上,他生活极为简朴,闲时日食两餐,忙时日食一餐,“经年不知食肉”,在署中自种蔬菜,粗茶淡饭,无异百姓。唯显奢侈的是每晚必喝一壶烧酒,价值四文,并无小菜,所以更不用筷子。关于于成龙饮酒,推测颇多,有人说于成龙未做官时就有饮酒嗜好,到罗城其性未改。这似乎没人去考证,但我们总觉得,酒中寄寓着他复杂的感情。一是远隔千里的思乡之情。赴任离别时,老母、妻儿难舍难分,无限牵挂的场面,使他每晚独酌时仍历历在目,从此,他真过上了在外做官管不了家,远隔千里,家也管不了自己的生活;在看眼前,罗城是满目蒿莱,一片荒凉,盗贼肆虐,令人惊恐;随之五仆,三逃一死,在这种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恐惧,还有为政压力等环境下,孤影只灯,最好的伴侣就只有酒了,请看他的《粤西九日》诗:

冷落荒城又一秋,每逢佳节转添愁。

黄茅嶂远今犹古,白发风凄叹复羞。

菊瘦懒看空泪落,雁回遥望暮云收。

闭门却厌登高去,醉里心魂到故丘。

喝酒为什么不要小菜,更不用筷子呢?以下四句诗或能说明一切:

一夜一壶酒,床头已乏钱。

强欲禁沽我,通宵意不眠。

不喝酒千思万绪难以入睡,每天喝酒,即使不配菜,仍是薪俸难以维系,心中着实矛盾、痛苦,生活着实清廉、清苦!

然而于成龙毕竟每年有四十五两俸银,即使除去仆人马匹等一应开支,还是要比普通百姓生活得好,因此,他从不向百姓收取一钱。《清代吏治丛谈》中记载:“于成龙令罗城时,抚循残氓,悉除诸禁,诚意恻恻感人。民皆以田赋亲输公手,或留数钱置案上。公问何意?曰:‘阿爷不要火耗,不谋衣食,宁酒而不买乎?’公感其意,留数钱,计得酒一壶而止。公居罗城久,从仆或散去,或死,罗人益怜公,每晨夕集,问安否,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爷清苦,我曹供些少盐米费耳!’公笑谢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恃归易甘旨奉汝父母,如我爱也。’民泱泱持去。一日闻公家人来,罗民则大喜,奔哗庭中,言:‘阿爷人来,好将物安家去!’又进金钱如初,公又笑谢曰:‘此去吾家六千里,单人携资,适为累耳!’挥使去,民皆伏泣,卒不受。”

“比公迁知合州,罗民遮道呼号:‘爷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百里,哭而返。一眇者独不去,公问故,曰:‘民习星卜,度公囊中资不及千里,民技犹可资以行也。’公感其意,因不遣去,会霪雨,资尽,竞籍其力得达。”

这些记载我们也大可不必全信,也大可不必去仔细探究,这些故事多来自民间,或演绎夸张,或借题发挥,诸如借助盲人一路占卜赴任合州,既不合情理,也有违大清官员擢拔就任程序,因此,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考证加以否决。这倒大可不必,我们权且把这些故事当作带有水分的民间传说,但这些传说中似乎还没有见到一条于成龙贪腐的记载,通过这些带有水分的民间传说,也不难看到于成龙清操廉洁的清官形象。

既贵之日,清操如故。于成龙在罗城县任上干了七年,以“卓异”走出了罗城,历迁合州知州、黄岗知州、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加兵部尚书,再任江南江西总督,一路走来,官越做越大,但他内心深处修齐治平的思想始终左右着他,刻苦自励,坚毅向上的性格始终丰富着他,爱民,敬民,亲民,抚民的情怀始终激励着他,果敢、智慧、霹雳式的行事风格始终伴随着他,那种情操如冰的为官品格始终在玉成着他。于成龙以罗城的“卓异”升迁,在以后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又曾两次被朝廷评为“卓异”,每到一处,皆有善政,治乱近乎极端,亲民如同父母,官职越来越大,绰号也越来越多,“于青菜”“于半鸭”“于糠粥”等,每一个绰号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都能画出一张清官的画像。《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本传”说:“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会像祀之。”康熙皇帝称“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作为一位封建官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矣,然他所为官的地方,都在传诵着这位清官的故事,他的家乡为他骄傲,他工作的地方都在以不同形式纪念他,尤其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正在大张旗鼓地宣传于成龙为官清廉的事迹,弘扬为官情操精神,真乃廉吏情操传千古,遗爱甘棠百姓中。

同类推荐
  • 大明三国

    大明三国

    崇祯十六年,天灾频仍而人祸不止,外有东虏率骑侵扰,内有流寇作乱四方,大明朝廷几乎无人可用,皇帝也被架空...乱世没有主角,而我虽然穿越为皇帝亦不能幸免。 关键是我就是那个被架空了的 ... 座下龙椅,不知多少人觊觎着它...为了苟活,我得做点什么...
  • 三国之群雄逐鹿

    三国之群雄逐鹿

    他,穿越至三国成为八岁孩童被童渊收养,与赵云,张任和张绣称兄道弟,于洛阳凭借卓越的见识获得蔡邕赏识,并成为蔡邕的门生,在虎牢关之战与吕奉先大战两百个回合,从此声名鹊起。他麾下谋士猛将无数,能与当世枭雄曹操一较高下。他终将成为统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失臣

    失臣

    君策制衡天下,臣策扶君天下,若无天下,何为君臣,哪有权谋
  • 大明从零开始

    大明从零开始

    特种兵灵魂在时空夹缝中读书破万卷,重生为朱元璋。带徐达、汤和一起白手起家,荡平四方,收获爱情,驱逐鞑虏,恢复汉人河山,创立大明王朝。“没想到开局就是地狱模式,要啥啥没有。不过,有我就够了!”朱元璋如是说。
  • 明末之伟大舵手

    明末之伟大舵手

    现代人米柱,穿越到平行世界的1620年,因机缘巧合,成为阉党中的一员,进入皇宫,陪皇太孙读书,成为天子近臣,天启登基后,得到了重用,朝廷之上,驯服了党争,朝廷之外,制造武器,训练军队,成为一代权臣。凡有明二百多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这样的血性王朝不保,难道让满清入关,“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万历47年,24年后就是大明灭亡之时,米柱穿越至此,不想子孙拖着辫子跪着做人,就必须有所作为。本书是发生是平行世界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故事而己,仅供读者们茶余饭后消遣。
热门推荐
  •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林徽因:一念花开锁清思》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 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坊间传言的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 感情纠葛,同时也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讲述林徽因生平的评传。
  • 柯南世界的博丽神社

    柯南世界的博丽神社

    首先!发布杀人预告!确立目标人物!其次!预告函必须满足位数,人物性格,具体时间地点三个要素!否则会引起世界意志的注意!再次!龙神已经给出了幻想乡众人在这个世界的身份以及“死后的尸体”,根据这具尸体的造型布置“杀人现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地方!人不能是你杀的,甚至于死与不死都不是关键,你必须在一瞬之间将目标人物的灵魂替换成龙神提前准备好的“尸体”。总之!让我们一起,欺骗世界!欺骗柯南的眼睛吧!群号:248391795(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吧)
  • 金火山

    金火山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两兄弟萨梅和拉德尔从死去的舅舅那儿得到了一份遗产——一块采金地。可正当开采卓有成效时,一场地震使他们失去了采金地和到手的黄金。在一次打猎中,萨梅救起一个采金人。在这个采金人即将死去时,他将一张地图——一座喷金的火山全图留给了兄弟俩。为了金火山那唾手可得的黄金,两兄弟历尽千难万险,几乎把命搭了进去。然而,当金火山喷发的时候,却将黄金喷向了空中,掉入了北冰洋浩瀚的海水中……本书是儒勒·凡尔纳的最后一部作品,直到1989年才找到其手稿,此时,儒勒·凡尔纳已过世八十四年。
  • 宅女的游戏情缘

    宅女的游戏情缘

    在许多年后,游戏行业十分发达,游戏里神级玩家的影响力比明星还要恐怖,可以说这是一个游戏的时代!慕林,一个被徒弟逼出主宰圈的神级玩家,他到底要何去何从?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都说游戏就是博人泪水的一场故事,可有多少人又将它演成了事实!
  • 此情最相思

    此情最相思

    如果从来不相遇,何来此情最相思……曾经我以为我只有自己,后来发现你是我的一切。
  • 傲骨醉颜

    傲骨醉颜

    “你祖宗是我徒弟,你应该叫我什么?”“娘子。”“乱了!乱了!那我再问你,你二哥是我师侄,你叫我什么。”“夫人。”……“滚!!!”某女终于忍无可忍一脚踢开某人,不料他一顺势倒在了软榻之上……一身傲骨,辗转人海中,那不经意间的一瞥,便是缘分已定。铮铮铁骨,傲气不催,沉醉如此,只为卿颜。本书一对一,甜宠微虐,非小白文玛丽苏,欢迎入坑。本书已切,可移步新书《楚流殇》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评古论今,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50种有益健康的运动

    50种有益健康的运动

    《50种有益健康的运动》就是一本包含运动精神和运动实用技术的手册,或许你已经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健康火炬接力,别忘了,带上这本小册子,它会助你一臂之力。
  • 噬败丹田

    噬败丹田

    人有正邪之分,气有正败之别,世界本源因正败而分,由正败而合,是为阴阳,阴阳化天地。被封印记忆的“野仔”发现自己拥有个该死的丹田,它不按常规出牌,专噬破败之气,毒气能令他突破,死气能助他晋升,煞气、鬼气、尸气等一切破败之气皆是他的补品。丹田化毒、丹田炼丹,丹田杀敌……他就是个变态!他就是我,我就是邪王百里飞。何以为王?我吞便为王;何以傲视天下?我噬便能蔑视一切。何为至死不渝的爱情?残缺的记忆中,那一道倩影是那么的熟悉,她是谁?我要复仇,我要宰尽天下敌人,且看我如何颠覆风云,追逐武道巅峰。
  • 农门福妻

    农门福妻

    重生前——他是天之骄子,华尔街最年轻的商业精英。坐拥数不尽的财富,有着一张迷死人不偿命的完美俊容。而她,只是他的代孕老婆。她爱他,爱的死去活来,爱的惟命是从,爱的没自我…高高在上的男人,永远用嫌恶的目光睥睨着身边那个卑微到如此,却还要死心塌地的爱着他的女人。终于,爱情夺走了生命,弥留那一刻,她发誓,如有来生,她定要为自己而活!*重生后——没有美男成群,没有繁花似锦,不在月怡红院,也不是华丽的宰相府。而是,一处农舍,还是一处破败不堪的农舍。腥臭虫鸣的原野上,一间破草屋,一盏古老的破油灯,她坑爹的获得了新生命,不只如此,还获得了半亩杂田,以及吃不了宰不得的小乳猪一枚。婆婆嫌她骨瘦如材,老想另讨个富婆做儿媳。大姑狡诈,心眼多,成天窥探着她的那半亩杂田。小姑爱美,走到哪都随身带上铜镜一面,比美的世界里,一定要斗个血雨腥风。好吧,趁着农村空气好,让老娘来好好收拾收拾你们这群疯婆娘!*只是,一声‘老婆——’,叫的兴高采烈,无比欢脱,却叫得她惊了魂……她忘了,坑爹的作者,还不忘给她安排一个田园乡村的相公!可是一回头,她傻了眼。这个田园相公,不仅比她还白,还有深深深的黑眼圈,病病弱弱不说,还尼玛肾亏!还有……尼玛,怎么又是他!演员组是没人了吗?还尼玛穿的跟个熊似的,朝她狂奔而来,那滴汗,珍珠那么大!*曾今,他不知,她并非他所见到的那般懦弱无才,只是为了爱他,她收起了自己所有的光芒。曾今,她不知,在她闭上眼的那一刻,他痛的撕心裂肺,许诺,如能有来生,他愿弃所有,终生无悔的紧紧陪伴在她身边,守护她。【精彩片段】NO1:月亮瓦亮瓦亮,亮的人无心睡眠,她捧着手里的鸡蛋,看着不远处大石头上站着的男人,男人迎风对月,昂长的身影衣炔飘飘。微风吹送着花香,她抬眸,他回首……“尼玛,大半夜的装鬼啊!”她猛的跳起来惊呼。他翩然回过身,低下头看着她,遮住了整个月亮,“老婆,我只是长得白了点,眼圈黑了点,你还木有习惯么?”“尼玛,肿么又是你啊!”相似的容颜,一个是曾今精壮有力的大贱男,一个却是村子里帅气逼人却病弱一身的“空虚公子”,成天“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唯有对月吟诗”,所谓‘空虚’,实则‘肾虚’。NO2:夜无声息,她看着烛火下的他,同样完美的容颜,却是纯真无害的笑容,只是,同样一张面容,那个他,冷血残暴,从不对她笑,成天日理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