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800000002

第2章 做一等忠臣,成一番大事(2)

金梁所撰的《四朝佚闻》叙及此事说:

曾文正公国藩,以上圣德疏为文宗所特知,谕祁篙藻曰:敢言必能负重。故其后遂倚以平乱。

可见,在此次上疏中,曾国藩不仅表明了他的耿耿忠心,也显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见解。

这次上疏对曾国藩个人的政治前途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当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时,清政府竟然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去平定叛乱,朝野上下一致想起犯颜直谏、希望有所作为的曾国藩。于是一介文臣曾国藩被委以重任,奉命组建军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终于得到了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

3.公忠体国,勤俭爱民

“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一家一国,克勤克俭都会兴旺富裕起来,而懒惰和追求享乐只会日见衰亡。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清王朝和封建君主忠心一片,生活上克勤克俭,为官清廉,勤于政务,堪称为政者的楷模。

曾国藩有这样一种观点:天子处理政务不一定要亲力亲为,但大臣一定要勤勉清廉,“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曾国藩为官多年,一生勤廉,可谓具体实践了诺言。

“清、慎、勤”三个字自古被视为做官的准则。曾国藩也曾作了三字箴言以自勉。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曾国藩详细规定自己每天应该处理的事件,并常常在日记中反省督促自己。其中一篇日记这样写道:

近日公事不甚认真,人客颇多,志趣较前散漫,大约吏事、军事、饷事、文事,每日须以精心果力,独造幽奥,直凑单微,以求进境,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以后每日留心吏事,须从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留心军事,须从教训将领,屡阅操练下手;留心饷事,须从慎择卡员,比较人数下手;留心文事,须从恬吟声调,广征古训下手。每日午前于吏事、军事加意,午后于饷事加意,灯后于文事加意,以一缕精心运用于幽微之境,纵不日进,或可免于退乎。每日应办之事,积阁甚多,当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件,日内了之。如农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无本日不了者,庶积压较少。

曾国藩在身强力壮之时,对幕僚几乎没有什么依赖,“遇陈奏紧要之件,每好亲为革稿,或大加削改。”到同治四五年间,尽管他“精力日减,目光逾退”,仍然“沿此旧习”。在晚年之后,尤其是由直隶总督改任两江总督后,眼睛的视力大大减弱,“看文写字深以为苦”,“其最要者,犹不假人”,仍然坚持亲自处理重要的政务。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总结了一套处理政事的方法,他说:“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所谓经分就是条分缕析。一般的从政人员往往有这样的体会:闲的时候无事可做,忙的时候焦头烂额。当需要同时面对许多事情时,要做到有条不紊,分清主次轻重,分清难易缓急。即使处理一件事情,只要抓住主要的、紧急的一个方面,其他的方面就会迎刃而解。运用条分缕析的办事方法,可以使人从容不迫且高效率地处理事情。

所谓纶合就是相互关联。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许多人却看不到或不知道在实践中的运用,办起事来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孤立地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导致许多事情处理不当,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在处理一件事情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相互影响做好计划再行动。正如曾国藩所说:“大凡办一件事情,其中常常有互相曲折交汇之处。如果一个地方不通,那么处处都会受到牵制。”

所谓详思就是详细思考。曾国藩办事非常谨慎,通常是深思熟虑后再行动。他认为如果对所做的事情缺乏周详的思虑,事情很难办好,甚至出现功亏一篑或满盘皆输的结局。对文官的贪生怕死和武官的鲁莽,曾国藩总是分别反复叮嘱告诫。他还针对不同的情况思考问题。曾国藩有两句话,说:“太平之世,出处防偷漏,售处防侵占。”“乱离之世,暗贩抽散厘,明贩收总税。”这就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情况都考察得清清楚楚,交待得具体详细。

所谓约守就是遵守已经确立的传统和原则。办事要讲原则,如果没有原则,就失去了办事的尺度,同时也失去了检验的标准。在官场上采取和稀泥和踩西瓜皮的办事方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把事情办得一团糟。例如曾国藩定下早起与幕僚一起吃饭的章程就是一个原则,不因为李鸿章是他的学生而网开一面。有了原则就一定要遵守,不能使内外亲疏有别。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勤于政事,对部属也要求严格,勉励属下的将领一定要“口勤”、“心勤、“身勤”、“手勤”。”

曾国藩不仅勤于政事,而且为官廉洁。对于钱财二字并不很看重,一生崇尚节俭。曾国藩从30岁起,就立誓不依靠做官发财。1849年,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说到做到。在为官期间,他尽量避免官场上无谓的应酬,同时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财物。

清朝官员薪金有限,接受别人的馈赠是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据说纪晓岚在担任侍郎的时候挥霍无度,依靠他人的馈赠才能过年,一次,过年时有人忘记去纪晓岚处馈赠物品,纪晓岚就登门强索,一时在京师朝野被传为笑谈。馈赠的对象在京内为户部尚书及肥缺部门的首长,在京外的对象是督抚和盐使关税首长等。曾国藩将这种馈赠称之为“钓饵”,将来升官了必须要加倍“奉还”,不贪污受贿是还不起的。

由于上述的原因,曾国藩断不接受馈赠。所以他在担任侍郎的时候,仅靠一年四百两白银的俸禄勉强维持生活,节俭度日。后来曾国藩虽然做了总督巡抚,仍然不改初衷,所穿的衣服比在京城时还要俭朴。他说:“从冬至夏,常有十几万敌军环绕在祁门的前后左右,几乎没有一天不打仗,几乎没有一路不梗阻。白天没有美食,夜晚常做恶梦。军饷拖欠达五六个月之久,士兵的生活异常艰苦,我实在不忍心一个人过富裕的日子。所以近年来我不敢往家里多寄银钱,也不敢给宗族乡党一些润泽,这并不是虚伪矫情,一则是因为我亲眼看到士兵穷窘异常,二则是想到从高祖父、曾祖父以来,我家世代寒素,我虽然享受了祖上的荫德,但我不想享受过多,以便为自己存惜福之心,为家族留不尽之泽。”

官场的风险是很大的,要想游刃有余并保官升官,自然需要机变和谋略,也即所谓的“官场术”,几千年来,人们总结了一套套的“官场术”,虽然这些“官场术”并非对每个人都适用,运用这些“官场术”需要与之相应的机会和场景,惟有“勤廉”二字是一般的准则,正如赵鼎所说“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固难勉强。惟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廉勤,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

曾国藩自己生活节俭,而且严格要求家人,要求家人戒除贪婪和奢欲。曾国藩极其看重俭朴的家风,他认为“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观《汉书·霍光传》,而知大家所以速败之故,观金日磾、张安世二传,解示后辈可也。”霍光是西汉的大将军,总揽朝政达二十多年,他的儿孙及女婿无不享受高官厚禄,享乐无度,骄横无礼,最后被皇上以谋反罪灭族,遭牵连被诛杀者有数千家。当初霍家生活极度奢侈的时候,茂陵有个姓徐的书生曾经说:“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徐生的话果然不久就应验了。与霍光同时代的金日磾则十分注重自律和节俭,例如他见长子与宫人淫乱,就亲手把自己的儿子杀死。皇帝赏赐给他的宫女,他也“不敢近”,非常谨慎。班固赞曰:金日磾“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曾国藩要求弟弟以霍光、金日磾等人的事例告诫后辈一定要戒奢戒骄,“庶几长保盛美”。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衮,过于绚烂。”他自己所穿的衣服十分简朴,布袍鞋袜都是自己的夫人和儿媳妇亲手制作的。日常生活也很简单,早起晚睡,穿布衣吃粗食,每餐仅有一道荤菜,只有当客人来的时候,才增加荤菜。

曾国藩担任大学士后仍然生活简朴,故时人略带诙谐地称曾国藩为“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荤”也。在曾国藩30岁那年,他添制了一件青缎马褂,但平时不舍得穿,只是在庆贺及新年的时候才穿,这件衣服藏了三十年之后如同新衣一样。曾国藩幽默地说:“古人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视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之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

曾国藩的小女儿崇德回忆说:曾国藩在江南总督署任职时,李鸿章请曾夫人和两个小女儿吃饭,两个女儿仅有一件绸裤,相争至于哭泣。曾国藩立即安慰道:“明年若继续任总督,必为尔添制绸裤一条。”当时崇德年幼,听到曾国藩这样说,竟然一下子破涕为笑。

此外,在操办儿女婚嫁上曾国藩也非常注重节俭,例如曾国藩在嫁长女时,陪嫁的费用不超过200两白银。以后遂成定制,直至嫁四女时,仍没有增加毫厘的陪嫁费用。

崇德回忆说:“文正公手谕嫁女奁资,不得逾二百金。欧阳夫人遣嫁四姊时,犹恪遵遗法。忠襄公闻而异之曰:‘焉有此事!’发箱奁而验之,果信。再三嗟叹!以为实难敷用,因更赠四百金。”嫁女儿这样节俭,娶儿媳妇同样如此。

曾国藩在咸丰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的日记中写道:

是日巳刻,派潘文质带长夫二人送家信,并银二百两,以一百为纪泽婚事之用,以一百为五十侄女嫁事之用。

同治年间,曾国藩已经功成名就位极人臣,而且年近七旬,依然节俭。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李翥汉言,照李希帅之样,打银壶一把,为炖人参、燕窝之用,费银八两有奇,深为愧悔。今小民皆食草根,官员亦多穷困,而吾居高位,骄奢若此,且盗廉俭之虚名,惭愧何地!以后当于此等处痛下针砭。

余盖屋三间,本为摆设地球之用,不料工料过于坚致,檐过于深,费钱太多,而地球仍将黑暗不能明朗,心为悔慊。余好“俭”字教人,而自家实不能俭。傍夕与纪泽谈,令其将内银钱所账目经理,认真讲求俭约之法。

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曾国藩移居翻修过的总督衙署,他到署西的花园游览时,花园的工程正在赶办之中。游观后,他感慨颇多,认为享用太过。如此克勤克俭的封疆大吏真是世所罕见。

同治六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在家乡为他整修“毅勇侯第”,花费很多,曾国藩十分反感。他在二月初九的日记中写道:“是日,接腊月廿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官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而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的做法便与他有很大的不同,自攻下江西吉安、安徽安庆和江苏金陵后,曾国荃每到一处便大肆搜刮民财,三次回家置田买屋。曾国荃在家乡湖南兴建的“大夫第”,长达一里,房屋数百间,储备了大量的金银财物、名贵家具,在近世的官僚府第中是很少见的。因而曾国荃被人讥为“老饕”。曾国藩为此致信曾国荃说:“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友之讥菲薄,其根实在于此。去冬之买犁头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谓然。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功夫也。”曾国藩还规劝九弟:“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余近年专在此处下功夫,愿与我弟共勉之。”

曾国藩一生反对贪婪和奢侈。他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他还说:“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我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答圣主。”“不贪财、不苟取,”是曾国藩一生坚信的为官原则,“勤于政事,清廉自守”是曾国藩一生的生动写照。

4.公而忘私,有国无家

曾国藩由学入仕,作为满清王朝的一名汉族官员,真正做到了不辞劳苦、勤于政务,以朝廷和百姓为重;忠于朝廷,大公无私。当然,满清也没有亏待曾国藩,给了他诸多殊荣。

在官场上,自古以来贪官污吏就为数不少,但不能否认也存在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官员。

1849年2月,曾国藩荣膺礼部侍郎,从此仕途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接到任命的第二天,道光帝召见了曾国藩,对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教诲。两天以后,曾国藩开始赴任视事。礼部在六部中属于清要部门,大小琐事仍然繁多。作为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他的属员就有百余人。除了感到公事繁忙外,曾国藩的应酬私事也很多,他几乎没有一丝的闲暇。

父亲曾麟书为曾国藩担当大任而兴奋不已。但曾麟书也很了解曾国藩的脾气性格,他惟恐曾国藩有什么差错贻笑大方,立即给曾国藩写信一封,谆谆嘱咐:

官阶既高,接人宜谦虚,一切应酬,不可自恃。见各位老师,当安门生之分。待各位同寅,当尽协恭之谊。至于同乡官如何子贞,尔请他作祖父大人七十寿序,写作俱臻绝顶,有此学问,品行必端,尔宜善待之。外官李石梧前辈已外陕西巡抚,尔是年放四川正考官,路过其地,他待尔极好,并受其指教,受益最大。他现督两江,每年必以书信问候而已;若有人干以私情,宜拒绝之。做官宜公而忘私,自尽厥职,毋少懈怠已耳。

此嘱。

其实,曾国藩自读书之日起就怀着匡济天下、公而忘私的理想和抱负,在实践中他是这样做的。曾国藩不但自己这样做,也以此训导自己的子侄和学生。在他的带动下,曾氏兄弟和门人都投入了维护满清统治的镇压太平天国战争。

1858年11月,太平军陈玉成部攻打曾国华、李续宾的湘军大营,一代悍将曾国华、李续宾战死。曾国藩对于曾国华、李续宾的战死疆场感到万分痛心。他在家书中表示一定要为曾国华作哀辞、墓志,并建议曾国荃作文以抒其意。重要的一个理由是曾国华舍身保家卫国,死得十分惨烈,因此他要为弟弟立传扬名于天下。

祸不单行的是,四年后曾国藩的小弟弟曾国葆病逝军中。对此,曾国藩的心情更加悲痛,不仅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还写了一副情意深切的挽联:“大地干戈十二年,举室效愚忠,自称家国报恩子;诸兄离散三千里,音书寄涕泪,同哭天涯急难人。”曾国藩的两个弟弟接连死于军中,有人发出“举室效愚忠”的慨叹,但曾国藩认定急国家之难是最大的公和忠。在曾国葆病死的同年四月,曾国藩致信告诫初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说:“吾辈当为餐冰茹蘖之劳臣,不为脑满肠肥之达官也。”

5.息事宁人,苦撑大局

同类推荐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是一本关于通信大佬任正非的传记,也是华为帝国的成长史。他从寒门学子转变为大佬,从军人转变为商人,将“山寨公司”转变为了“华为帝国”。他是一只“土狼”,没有可以大肆挥霍的资本,没有显赫的背景,便带领着华为队伍,亮相中国民营企业族群,挑战跨国巨头,仅用时23年闯入世界500强。他创造了华为“床垫文化”,发布了《华为基本法》,他的“冬天论”成为了中国企业危机最为公认的代名词。有人说,中国百年企业有几个?但如果是任正非及团队生存100年,那么华为就能生存超过100年。本书介绍的就是如此神秘的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帝国。
热门推荐
  • 平金川

    平金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七藏沟

    穿越七藏沟

    目标七藏沟,出发!藏族向导泽仁郎三一声呐喊,十名驴友都兴奋得涨红了脸。时间是2015年9月21日上午10点10分。地点:七藏沟入口——阿翁沟。这是一群来自东北的驴友,一色的户外装束:登山鞋、登山杖、冲锋衣、抓绒衣、保温杯、遮阳帽、太阳镜、魔术巾。这身装备在身,不分老嫩,个个精神焕发。个别女士不是把魔术巾套在脖子上,而是在双眼、鼻孔、嘴巴处剪个洞罩在脸上。这模样有点恐怖,但是绝对防晒。群主雾雨电瞅了瞅,说,哦!挺有创意。在雾雨电眼里,一切为的是顺利走完“地狱”路。第一次听说七藏沟,雾雨电就着了魔似的。
  •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本书从北大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以认识品质、树立品质、在品质的指导下做人做事为宗旨,重在阐述针对青少年自身品质的各个细节,共分为优雅、自信、坚韧、好心态、独立、聪明、气质、宽容、智慧、梦想、感恩、爱情等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项青少年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在阐述的过程中,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也有鲜活的北大事例加以佐证,还真切地结合当下的一些社会现实,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层层推进,使结果或者论点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 西凉天下

    西凉天下

    讲述了大唐王朝中末期,至唐宪宗后已经开始衰败的唐王朝疆土一点一点的失去,一个无缘无故被党争牵连的少年(季圭~字叔南),被发配到西域边疆,在诸多藩镇割剧势力的崛起,成就了一个少年的将军梦。
  • 阮郎归

    阮郎归

    六州第一歌姬卞谣之女,卞赛。幼年曾经与母亲四处流浪漂泊无定,在母亲死去后,被母亲的朋友,身份特别的梁王妃收为弟子。从此生活在齐国梁王府中,得到师公梁王视如己出的疼爱。然而一朝不幸,梁王薨逝,师父带着她远走西天佛国。少女记着师公死前的嘱咐,孤身一人,去了北昭,谁知在路上,却遇到了她幼年时,就爱慕的男子,小阮。少女与小阮约定时间,说好要一起去闯荡江湖。————————————————宿宿的梦想就是寻到一个好夫君,我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这个女孩找到属于她的小阮。
  • 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

    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 领导要有正能量

    领导要有正能量

    本书以一些经典的案例为蓝本,从中提炼出精华部分。这些内容是领导如何迈向成功的方法,是身陷茫然中的领导通向成功的导向。
  • 龙魂天帝

    龙魂天帝

    上界少帝重生下界,丹器双绝,天赋如妖。你有绝世丹经,未来丹王?对不起,那是我曾经丢的垃圾。你是器皇之徒,名满天下?不好意思,器皇曾经是我徒孙。你是当今太子,未来国君?讲真,整个大陆曾经都只是我的玩具而已。最强帝二代,谁与针锋!
  •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

    「原来我们都没长大,回想起过往还会悲伤。」平均9天加印1次的现象级新人作家献上。“这也曾是你的爱情。”芥川奖得主:柴崎友香百万册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古贺史健村上春树挚友,与村上隆、奈良美智齐名的艺术家:会田诚2017最火日剧《四重奏》演员:吉冈里帆日本国民级电视节目《国王的早午餐》日本学院奖获奖导演:大根仁跨界共鸣,联合推荐。
  • 逍遥狂帝

    逍遥狂帝

    因之前文笔框架不够理想,思路迟滞,故而搁笔,直至今日,有所经历,有所感触,提笔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