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狼!如果你对《海外北经》的推测是真实的,那么欧丝之野会不会在现代的乌苏里江东岸地区啊?”
“《海外北经》记述跂踵国在欧丝之野的西面,拘缨国的东面,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郭璞注:其人行,脚根不著地也。
《大荒北经》记述: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
由此我推测跂踵国就是大人国,和肃慎氏之国相邻。大人国应该是因为国人个子高才会被称为大人国。至于大人国为什么会被称为跂踵国我觉得应该和我们现在所穿的靴子和在雪地上滑行用的皮滑子有关。我们穿的鞋用皮毛缝制,为了保暖里面放了乌拉草,因此看起来脚比较大,脚底下如果再绑上皮滑子在雪地上滑行,画出来就会给人以脚根不著地的感觉。如此我推断跂踵国应该是最初发明皮滑子的古人。
《隋书·北狄传》记载:
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
《新唐书·回鹘列传》记述:
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
室韦,初作豕韦,南北朝译为失韦,隋时译为室韦,后也有写作失韦、失围的。原系蒙古语音译,用作族称,意为豕韦人。
室韦族的渊源,史书说其为契丹之类,或丁零之苗裔。结合史载其地理位置社会生产和风俗习惯等考察,其主体部分出自鲜卑宇文部,是东胡的后裔。《魏书》说其语言与库莫奚、契丹和豆莫娄同,《隋书》记其偏处西北方的大室韦语言不通,《新唐书》又谓其语言,靺鞨也,这些不同记载,又反映了室韦不是单一的民族共同体,而是一个多源的民族综合体。若以地区作大体划分,中部的属东胡族系,西部的属突厥系统,东部的属肃慎、貊族系。正是由于这种情况,造成学术界对其族源众说纷纭,有起源于鲜卑、或乌桓、或肃慎、或丁零、或自成一族系等不同说法,还有说其是春秋战国前原居中原豕韦的北迁居民。
古豕韦国《新唐书》记述称族出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东夷,近祖彭祖孙元哲,亦称豕韦氏族,又称豕韦国为风姓包羲氏的后裔。夏代,室韦曾为诸侯,故商伐夏桀时亦受株连,北上豕韦与胡人融合形成室韦。从大保当古人的族源考证看室韦出自古豕韦氏族是极有可能的。
从现代东北亚的人群分布和历史记载看古时候的东北亚应该也是以蒙古人种为主,沿海及岛屿上杂居着阿依努人。很显然大人国的古人不是蒙古人种,也不是阿依努人,那么他们会是什么人呢?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古东夷人,这从古籍中对蚩尤外貌的描述可以窥见一斑。
在《海外北经》里还记述了一个高个子国家——博父国。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博父国据专家考证应为夸父国,为夸父的后裔,聂耳应该就是儋耳。儋耳国是夸父的父族所建,和博父国相邻。这说明夸父氏后裔中的一部分人沿着渭河,黄河回到了大泽附近,在父族儋耳国的东面重新建立了博父国。
因为儋耳国为红山文化时的田家沟古人,位于现代的辽西朝阳市,所以《海外北经》中的博父国应该在现代的朝阳市以东。
博父国的东面是禹所积石之山,河水从山下流过。
拘缨之国在禹所积石之山的东面,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拘缨国的人为什么会是大脖子的形象呢?大脖子不应该和遗传有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拘缨国的人具有这种特殊的生理特征呢?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地方病,就是现代仍旧存在的由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什么地方会缺碘呢?应该是吃不到海盐和海货的地方。
从: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看拘缨国应该是交通不便的闭塞之地,也许是处在山林之中,而且林木茂密高大,因此才会因缺乏碘盐而普遍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才会被冠以拘缨之名。
另外从现代的地图对照看上文所记述之河应该是古辽河,而非古黄河。儋耳国、博父国和拘缨国都应该位于古辽河的西面。”
“按照你的推测拘缨国在现代的辽西,而跂踵国应该在现代的长白山一带,两国之间隔着广阔的松辽平原。为什么《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都没有关于松辽平原古国的记述呢?”
肖强打断关鑫的陈述问道。
“辽河平原最有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应该就是位于现代沈阳市的新乐遗址了。
新乐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北运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经过1973年至1993年间对遗址五次田野考古发掘,确定遗址分布面积约178000平方米,发现新乐下层房址遗迹44处,出土各类遗物3000余件,确定沈阳地区早期文化遗存中的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及基本特征。
新乐上层文化距现代3,000—4,000年;中层文化距现代约5,000年;下层文化距现代约7200年。
说来也巧,吉林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主要集中在省会长春市,只不过不在市内,在农安县。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城郊乡两家子村高家屯西南500米处,在农安县城东北约4公里伊通河北岸二级台地上,南距伊通河50米,高于河面20米。遗址现存大约有1,000平方米.
1985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对左家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陶,石,骨器。这是一个和兴隆洼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关系密切的文化遗存,其出土两件标本经碳14测定,距今分别为:6755年和4870年。
左家山遗址出土物品中有一件石雕龙最为引人注目。其具有典型红山文化玉猪龙的特点,此龙出土后不久就被国家博物馆调走了。
元宝沟遗址是吉林省已知较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农安县巴吉垒镇元宝沟村,南靠敖宝图泡。放射性碳测年距今5490年加减145年。
从以上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松辽平原的分布时间看:从4870年至4000年这漫长的七百多年间是没有遗址被发现的,为什么呢?也许从《山海经.东山经》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