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47600000002

第2章 社会发展论

自“人猿相揖别”,人类社会的演进大约有数百万年的历史了。在最初的阶段,人类以天然的树枝为“拐杖”,并以半猿半人的形态,蹒跚在水草茂盛的原野上;当“几个石头磨过”的时候,真正的人诞生了,于是,人类手持着制造的工具,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明。驾驭着生产劳动牵引的历史列车,人类在农业文明的田野里耕耘,在工业文明的城市里锻造,现在,人类又在信息文明的键盘上敲打,在生态文明的绿色里徜徉。

人类的诞生及其人类社会的进步,说明了“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逝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13]。也说明了“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例如,历史的运动创造了社会关系,工业的运动给我们提供了工业产品,等等”[14]。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水平,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把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五种基本形式。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当中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物质系统,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

关于人类社会的变化性,列宁也有过明确的阐述,他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15]“辩证方法要我们把社会看作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活的机体。”[16]总之,由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人类社会就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不断生成并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由于科学发展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因而,同科学发展观一样,“社会发展”也是本书的基础性范畴,本书所讨论的关于科学发展的一切话题都要从这一范畴中引发出来,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社会发展”的含义谈起。

一、发展:关于事物方向性变化的综合性概念

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17];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深入人心的主流理念;发展,是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主导性实践。但无论是作为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一种实践,发展都是颇为歧义的,需要予以具体地阐释。

发展,作为关于事物方向性变化的综合性概念,一定是从人们关于事物变化的感性观察中逐步概括出来的,如四季的变迁、庄稼的生长、婴孩的发育、城镇或乡村的变样,等等。当人们看到身边或眼前这些具体景物的变化,要么形成了循环论的发展观,要么形成了进化论的发展观。循环论的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性,认为事物的发展在内容上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在形式上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如同四季的变化一样。如《老子》的“逝日远,远日返”、赫拉克利特的“火变金,金变水,水变土”而又“土变水、水变金、金变火”等都具有浓厚的循环论色彩。进化论的发展观则把事物的变化看作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和趋于完善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向上性或进步性的特征。古代西方的一些学者以发展来概括有机体的演化。根据卡思陀瑞狄思的说法,在古希腊哲学看来,“有机体渐次向生物成熟的阶段演化就是发展。”[18]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种子成长开花、婴儿成长为大人,这种实现了内在潜能的过程就是“发展”。近代以后,进化论的发展观占了上风,发展更多地被赋予了进步、增长、向上等的含义。“所有的演变,无论是宇宙的、生命的、人及其他的产品的、还是社会及其形态的,都被视为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切进化都是渐成的,它导致结构变化,使之从同质转化为异质,因此既是增长也是发展。”[19]可见,近现代以来,不少学者都把发展看作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以及渐进和质变的普遍过程。

既然发展是从万事万物的变化中概括出来的,因而在唯物史观看来,发展既具有物质发展的含义,也具有社会发展的含义。这样,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发展”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发展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演变进化,即具有世界观的含义;而狭义的发展则专指社会系统的运动变化包括社会进步,这是历史观角度的“发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众多的社会科学研究文献和大众媒介中,人们往往是从这种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和使用“发展”这一概念的,本书也不例外。

二、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这一特有的运动现象,既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又是哲学特别是发展哲学研究的对象。当然,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发展和发展哲学所研究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主要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社会发展是一种狭义的概念。这表明,社会发展这一范畴,也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发展概念,是指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进步过程。狭义的社会发展概念,是指除经济、政治、生态等领域以外的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进步过程,其主要内容有: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科学文化、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风貌和习俗的变迁;等等。社会学所要研究的,一般是指这种狭义的社会发展,而狭义的“社会发展”也往往成为了发展社会学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第二,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等的特点,即它是对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发展问题的相对实证的考察、研究。

同样,发展哲学所研究的社会发展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发展哲学基本上是以广义社会发展为其研究对象的。本书所使用的社会发展概念一般就是指这种广义的社会发展。二是发展哲学所研究的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概括性、哲理性等的特点,即它不是对具体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实证的研究,而是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现象从中找出社会发展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性等的特点。

1.社会发展的多维阐释

追求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时代主题之一。但如何把握社会发展的含义特别是其定义,可以说是哲学界并未予以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关于社会发展含义的理解,存在着两个方面突出的缺陷:一是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社会进步(基于学理的角度严格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还是不同的:社会发展是发展学中属于低层次的“形而下”的范畴,它所概括的范围要大于社会进步,当然包括着社会进步,它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局域性特别是代价性等的特点;社会进步是发展学中属于较高层次的“形而上”的范畴,它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主流的、本质的现象和必然的趋势,具有总体性、趋势性、前进性、结果性等的特点);二是基于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社会进步的认识,相当多的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谈论社会发展的著述,在谈到社会发展时,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社会发展是揭示社会进步的哲学范畴,表示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实,这个定义,只是从发展的方向性角度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把握,并未把社会发展范畴的全部特别是其实质性内容揭示出来。

我们以为,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的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内在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换言之,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发展问题或代价的扬弃而获得的社会系统的整体上的进步或积极的、向上的变化过程。

关于社会发展的含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进一步地阐述。

(1)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因而,从实践的角度讲,社会发展可概括为是人类通过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以满足自身不断生成和变化的种种需要的实践进程。

人要生存,“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因为“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照顾其他事情”[20]。这样,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人的吃喝住穿需要的生产劳动即生产实践。而生产劳动首先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21]。或者说,“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22]这实际上是从实践学的角度对社会及国家的生成所作的分析。正因如此,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才有这样一句名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3]马克思的这个论断表明,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和社会有机体及其运动发展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在人类实践的绝对规律中,有一条叫做实践的前进上升性规律。其大意是指实践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由(客观世界的)表层到深层、由近前世界到遥远世界的发展。在时空域上,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常规性的、重复性的,实践主体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着相同性质和水平的实践活动(如民间所说的“种庄稼,娶媳妇,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就从感性的、现象的层面表达了实践的这一常规性、重复性的道理),但在总体上,实践是前行性的、创造性的,它永远都不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伴随着人类实践永恒的前进变化,人类社会也呈现出了向前、向上的绝对演变的趋势。可见,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既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而社会实践则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实现机制,它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

既然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实践,社会进步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加以获得和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去把握社会发展现象,不从实践入手理解社会发展,社会系统的运动变化将会空洞无物,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奥秘也就成为不可理解的东西了。这同时启示我们,只有用科学的实践观点,才能对社会存在及其发展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

(2)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及其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要通过人的发展加以体现和衡量。

如果说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本质,那么,人的发展就成了社会发展的核心或最高的价值追求。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24]。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要在社会中实现。因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5]“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那他就只能在社会中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不应当根据单个个人的力量,而应当根据社会的力量来衡量人的天性的力量。”[26]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断充分表明,人和社会是有机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为人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平台,而人的发展反过来能积极促进社会的自我完善和更新,人的发展及其程度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的价值追求和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

人之所以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还在于社会发展只有从人入手才能获得合理的阐释。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是社会发展的发动者和担当者。人和社会及其发展是直接同一的。就是说,有人就有社会,而有社会则必有社会的发展。因为人的社会性表明人是一种“类”存在,即是一种跨时空的世世代代的存在。人的存在的世代性则构成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天然基础”。以往我们把物质生产方式视为社会发展的载体或担当者,这种只见“物”不见人的观点是不够准确的。因为物质生产方式的背后存在着人的因素,它是由人操作和发动并为了人的。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那种形式的劳动。”[27]“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总是表现为生产的目的。”[28]就是说,我们只能把支撑社会发展的载体或担当者从物的层次向其背后的人的层次深化,如此,才能真正而准确地把握社会及其发展与人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二,从动力机制的角度看,人及其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和永不衰竭的动力。推动或驱动社会发展的是一个动力系统或“动力群”,如生产力、斗争(此处的“斗争”是一个大概念,包括阶级斗争、改革、竞争等)和科学技术等都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甚至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人及其需要是最为深厚和根本的因素,人的需要构成了一切社会发展永不枯竭的“原动力”或“第一动力”。“所谓人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它反映人与其生存条件的依赖关系,是人对作为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客观对象的趋向和求取状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存在方式。”[29]在马克思看来,需要即人的本性,或是一种“自然的必然性”。[30]换言之,人有与生俱来的需要,自然就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这样,需要实际上就成了人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1]其三,从发展结果“受检”的角度看,人自身发展的状况是检验社会发展得怎么样的根本尺度。此处所说的“人”,不是指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指大多数人;这里所谓的人自身的发展状况,包括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实际地获得自由和解放的程度;二是在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或幸福感等。如果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大多数人的满意度高、幸福感强,则说明这一时期或阶段的发展是理想或比较理想的。

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具体表现为社会发展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文明”度的提高(通过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实现来获得)。而人的发展大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从横向关系的角度看,人的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全体居民都应当得到公平的发展。就一国而言,既包括发达地区的人民,也包括不发达地区的人民;就世界而言,既包括发达国家的人民,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第二,从纵向关系的角度看,人的发展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而且包括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尤其是不合理需要而损害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弱势人群和未来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特别关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今日之科学发展与以往发展的重大区别之一。在内容上,人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需要的良好满足和各种潜能的良好发挥、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不断生成与改善、人的生理体能的改善和进化等。

(3)社会发展是一个评价性范畴,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而对社会领域的变化现象所进行的评价性描述。

在社会领域,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然而人们并不是把所有的社会变化都称之为发展,而只是把社会领域的某些变化称为发展。那么,人们为什么只把某一些社会变化称为发展呢?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人们对社会变化事实的认定不同,而在于人们对各种社会变化现象的评价不同。这表明,社会发展这一范畴并非只是对社会领域的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纯客观”的事实性描述,而是内含着主体需要和利益追求标准的一种价值判断。“要给发展下一个使人人都满意的定义是永远做不到的。笼统地说,发展是指社会和经济取得称心如意的进展,但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称心如意,总有不同的看法。”[32]作为发展主体的人,总是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出发,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各种社会变化现象进行评价,把符合其价值标准的变化称之为发展,而对于那些不符合其价值标准的社会变化则不认为是发展。换言之,社会发展是符合发展主体价值标准的变化,是社会中那些对人来说应当如此的变化。

(4)社会发展的形式是社会时间与社会空间。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33]社会系统和其他物质系统一样,其存在和发展,必然经历一定的时间,占有一定的空间,以时间和空间为自己的存在形式。如果说,人是社会发展的认识者、实践者、享受者、观赏者,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得以实现的具体机制,那么,社会时空就是社会发展的特定的存在形式了。社会发展正是人(发展主体)、实践、时间、空间的四维构成,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社会有机体在特定时间内的空间上的伸张、累积、变革。时间的形式赋予了社会发展以顺序性、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空间的形式则展现着社会发展向外所具有的伸张性或扩张性及在社会内部所具有的累积性、传承性等的特点。

作为社会发展形式的时间和空间,是和社会系统的运动——主要是指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一方面,社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离不开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发展时间要以人的实践活动在空间上的运动(递进、伸张、累积等)来度量,我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时代、时期、阶段等的划分,就是依据人的实践活动在空间中的运动演变来确定的;社会发展的空间也要以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运动演变来度量。当人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时候,人类就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当人的足迹踏上茫茫的宇宙太空时,人类又迎来了太空时代。所谓“全球化时代”、“太空时代”,明显表征着人的实践活动、社会的时间、空间是有机而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大体上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另一方面,支撑着社会系统存在和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了发展时间和空间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有机体是不可理解的,也是无法存在的。

2.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社会系统的运动发展,和事物的其他运动形式具有诸多共同之处,如具有方向性——凡发展在总体上都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前进的运动态势(当然不排除向下的、衰退的运动态势,但这只能是支流),客观现实性——发展的要素、过程、结果和发展所固有的规律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及新颖性、复杂化等特点。除此之外,社会发展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

(1)自为性。发展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自在过程和自为过程。列宁就曾明确指出:“客观过程的两个形式:自然界(机械的和化学的)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34]自然运动是自在过程,其运动发展具有自在性。所谓自在性,指自然界以一种自发的、无目的的方式存在和运动着,自然发展的必然性就是通过一种自发的、无目的的活动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社会运动是一种自为过程,其运动发展具有自为性的特征。所谓自为性,是指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核心,社会发展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交叉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人的发展目的、发展愿望积极地现实化、对象化的过程。在社会领域,人们总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从事社会发展活动,任何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因而,社会发展才表现出了浓厚的自为性的色彩。自为性是社会发展区别于自然运动的一种最为重要的特征,社会发展的许多特征都要通过自为性来加以说明。

(2)整体性。在社会领域,各种因素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彼此形成一种稳固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秩序,从而使社会系统成为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这表明,社会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不仅“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35],而且社会本身还“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6]。列宁就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配搭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37]这样,社会的有机整体性,使得社会发展也具有了整体性的特征。所谓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是指社会发展是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及其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全面、协调、持续的生成、改善、优化、演进的过程。社会发展这一概念本身就表明,社会发展或社会内部的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发展,应当是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既有人的进步,还有物的进化;更有人与物、人与人、人的物质和精神之间关系的改善、优化。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既包括横向的关系,又包括纵向的关系。横向关系要求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纵向关系要求社会持续发展。整体性的存在不仅使社会文明呈现为一种“整体文明”,而且使社会发展获得了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它制约着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存在和发展。

当然,整体性更多的是一种“未来时态”的理想化的东西。作为一种发展的目标要求,整体性需要经过人们长期不懈的主观奋斗才能逐步实现。须知,迄今为止的社会发展,基本上呈现的是一种“片面”发展的客观态势,即每个时期或每个阶段的发展总有其主要的目标或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或问题。人类不可能在一个早上就通过发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实现所有的目标,因为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粗野到文明、从片面到全面的逐步演进的动态过程。

(3)社会历史性。作为发展主体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诚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38]人的“合群性”就使得社会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的人所从事的社会性的活动。这是发展的社会性含义。在当代,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发达与合作的日益密切,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出现,使得“小小寰球”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发展的社会性越来越突出。与发展的社会性相联系,发展还具有历史性。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螺旋式或波浪式演进的过程。现实的发展实践的进行,必定要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根据差异性原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内容、水平、规模等都是不相同的。

(4)合理性。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既然是社会有机体的积极的、向上的变化,它就必然具有合理性的特征。合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合人之理”,二是“合天之理”,即它是主观尺度和客观尺度的有机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理解的“合理”或“不合理”,既是一个事实判断,又是一个价值判断。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把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含义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合理性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发展,即合理性发展首先应是对社会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或必然趋势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必须符合人的目的和要求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幸福的原则”。第二,合理性发展是社会的整体性、协同性发展,它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全面进步。第三,合理性发展是代价最小、进步最大的发展,或是以尽可能少的代价来实现最大进步的发展。第四,合理性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总之,合理性发展是一种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理想发展、科学发展。

(5)辩证性。社会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矛盾集合体,社会发展也是一个各种矛盾关系不断生成和解决的过程。社会发展中各因素间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构成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性特征。社会发展的辩证性主要是指社会发展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是进步与代价的统一。

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是具体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此时代是进步的东西,在彼时代就可能会变为落后或反动的东西。如武松打虎在古代是一种英雄壮举,但在今天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了。因此,对于“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39],而要作辩证的理解,赋予它以具体的历史的含义。社会发展具体性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每一历史时代的进步都具有相对和绝对两重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社会发展,总是同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历史特点相联系的,社会发展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地区也只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水平,只能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一定程度的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相对性的一面。然而,每一特定时代的社会发展、进步又是整个社会进步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它本身就是整个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通过前后相继的特定时代的进步体现出来的,特定时代的进步都体现着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在社会发展中,尽管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停滞和倒退,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40]人类发展、进步的总趋势是无法逆转的。这样,社会发展又表现出了绝对性的一面。

“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41]所谓合规律性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既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般规律以及在整个阶级社会都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又有发展哲学所研究的较为具体、现实和具有一定断代性的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虽然具有客观性,但它又是人的发展活动的规律,只能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发展活动中形成和实现,这样社会发展又具有了合目的性的一面。

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又分别使社会发展具有了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内容主要是指社会系统内部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性和普遍的因果关系,表达的是人的发展活动的每一个结果以及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内在原因的道理。社会运动中的主要因果关系是受历史必然性支配的,而历史必然性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规律及社会发展条件对人类历史行程的制约性。正是在历史必然性的制约下,社会运动过程才大致呈现出了相对稳定的轨迹和趋势。所谓社会发展的选择性是发展主体在既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道路、目标、方式和重大战略决策等有意识选择的性能。在某一发展主体所处的具体的“发展场”中,其内部的矛盾运动与外部的各种因素、条件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是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该发展主体的发展实践提供了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在这种“可能性空间”中,发展主体总是基于自身的价值需要和认知情况,在发展的内容、方向、目标、手段等方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选择性是发展主体创新性的重要体现。

从历时性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所谓连续性,是指承前启后的持续性、代际相传性。由于社会历史是世世代代的人们连续不断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因而,社会发展就如同那滔滔不息、日夜奔流的大江大河一样,也呈现出了绵延不绝、永远向前的趋势。但是,由于人们创造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的,并且这种实践活动总是要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因而,社会发展又具有了非连续性即阶段性的特点。非连续性使得社会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或时期,具有了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社会发展既然具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这就决定了社会发展过程的重复性、常规性即统一性。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表现在:社会发展总是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表现为采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由人的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构成的“整体文明”的前后相继;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表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个人全面发展”的前后相继;在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每一个相同的社会制度,都有其共同的最本质特征;社会发展的水平主要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并在根本上是通过人的发展的程度来衡量的。社会发展虽然具有统一性,但这种统一性又是通过现实的多样性或差异性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表现为:发展观和发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具体模式是多样的;社会文明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等等。

社会发展还具有鲜明的代价性。一部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代价史。“虽然人类社会历史在内在必然性与人类活动的矛盾运动的支配下,从总体上是呈不断进步的趋势,但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实际上它总是要以付出代价并扬弃代价的方式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或者总是以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方式来实现发展和进步。”[42]法国社会学家艾德加?莫兰也明确指出:“我们关于发展的概念是简单化的、歪曲事实的、机械的、线性的,把事情都归于合理化,让人盲目乐观。然而,与生物发展所不同的是,一切社会发展本身都必然包含着倒退、损失、破坏。通常为取得一种新的性能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损失一种原有的能力。”“科学、理智、进步、发展所带来的,不仅是福利、幸福、自由、生命,也能够带来苦恼、痛苦、奴役、破坏。”[43]人类文明从来就是在无数悲哀中展示着辉煌,在无数对抗中实现着进步,在无数代价中换取着发展。当我们深刻揭示和分析发展与代价的内在关系时.就会看到社会发展是进步与代价的高度统一。

3.社会发展的五大功能

所谓社会发展的功能问题,其实是一个有关人的功能的问题,即人通过社会发展究竟能干什么的问题。总体上讲,社会发展具有五大功能——这些功能是社会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基本功能,而正因为社会发展具有这些基本功能,所以社会只能在发展中存在,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历史现象。

(1)改造变革的功能。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是人们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变革的社会性活动。这样,社会发展也就具有了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塑造人的基本功能。“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44]事实上,社会发展的过程,正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及自身不断进行改造和变革的过程。“只有人能够做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迁移动植物,而且也改变了他们的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还改变了动植物本身。”[45]在改造变革中,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及人本身都发生着人们所希望的、并能良好地满足人自身需要的变化。“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46]而这种变化,就是一种建设,是一种进步,是人的发展目的和愿望的现实化、物化的过程。可见,改造和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实践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功能。

(2)满足维护的功能。如果说社会发展的改造变革功能是指向客体的话,那么,社会发展的满足维护功能则是指向主体的,即社会发展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利益、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这种功能表征的是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追求。社会领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我们只能将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大多数人有益即具有满足多数人的根本需要和维护多数人的长远利益作用的变化称为社会发展。前已所述,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是由人所认识、所从事、所享受、所观赏的历史性活动,一定的发展主体在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其需要和利益得到了良好的满足与维护,而且这种满足与维护具有持续的演进性,这当然也是一种进步。可见,满足和维护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性功能。

(3)调节控制的功能。发展实践的“改造变革”、“满足维护”等的功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场”中实现的,这意味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为了优化协调这种相互作用、这种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就必须具有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是社会发展的协调规律的作用表现。一般来说,关系越不协调,表明对社会的平衡协调发展所造成的阻碍、损害甚至破坏作用也就越严重,这样,为了克服和消除发展问题,就必须加强社会发展的调控功能。如果说,发展问题是固有的、内生的话,那么,调控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的一环。如同汽车等交通工具不能没有刹车装置一样,社会这辆“历史列车”在行进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没有调控机制或平衡机制,不存在内在调控机制的社会机体是无法运转的,其发展进步也是无法实现的。调控机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清洗剂”、“刹制器”、“整合器”等的作用。

(4)创新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条重要的规律,即创新规律。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破旧立新即不断开拓进取的过程。创新功能使社会发展获得了积极的、持续不断向前演进的能力。社会系统不可能维持原状,不可能总是在原地踏步不前,其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演变性,本身就反映了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创新性力量。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人的需要不可能是水平运动的甚至是静止不变的。当原有的发展实践、发展结果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时,人们就要不断地去变革、去建设、去创新。通过创造性实践,建设出新的物体、新的关系,即新的发展成果,以满足人的新生的需要,从而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5)美化功能。遵循着创美规律的发展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使得社会发展具有了日益鲜明的美学色彩。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一般美的产生源于人们的劳动实践,因为“劳动生产了美”[47],没有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就不会有美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在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也必定会产生发展美。其次,就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而言,社会发展的过程,总是呈现出一种由不美、少美到有美、多美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在发展实践中,其追求的主流内容是求真、求善而很少求美。而当求真和求善达到一定的水平或求真与求善完美结合之后,人们的发展活动才会表现出明显的求美趋势。再次,社会发展对美的追求正在当代人类的发展实践中日益鲜明地体现出来。这种对美的广泛而执着的追求恰恰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美化趋势。最后,我们说社会发展具有改造变革的功能,其实这种改造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美化功能。换言之,美化功能已内在地包含于社会发展的改造变革功能之中了。人们总是积极地投身到改造客观世界、发展客观世界、美化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去,从而不断地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美化自己,一部人类文明史,正是一部发展的主客体双方不断得到改造、发展、美化的历史。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热门推荐
  • 氪能

    氪能

    天命者与绝命者—仙人与凡人。云天与其他人—富人与穷人。仙人代表了天命者。凡人代表了绝命者。云天代表了富人。其他人代表了穷人。在这个充满激情(矛盾)的世界里,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法医手记之证词

    法医手记之证词

    一名女游客半夜死于度假区农家院,凶案现场发现一排奇特的血脚印。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终于锁定嫌疑人,眼见案情即将尘埃落定,却又被推翻……所谓的异睡症杀人,到底是真是假?匿名电话分别打到刑警队和刑侦局,举报已被派出所认定为心脏病发作致死的案件为他杀。三个地点接连出现三具尸体,死状、死因全部相同,凶案情节与一部探案小说高度吻合。在这些表象的背后,究竟有何恩怨纠葛?每一个案件都让人惊心动魄,每一个案件都让人唏嘘不已。对于法医来说,尸体就是最好的证词。在人性的天平两端,正义与邪恶上演着最胶着的较量。让一位神秘的女法医,用科学的方法带你与血腥、变态、恐怖正面交手,抽丝剥茧,寻找罪恶之源,为死者找回公道。
  • 四巧工传

    四巧工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相思听得见

    如果相思听得见

    十八岁前,她是被他宠上天的小流氓;十八岁后,她是被他改造了的小绵羊。沈boss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成功把一只野猫训成了听话的宠物猫。
  • 文学武侯

    文学武侯

    武侯,是一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散发着浓烈的区域文化气息的诗意名字。在这个名字背后默默矗立的人和事,像时间长河中一坛窖藏的老酒,我们路过酒窖,就能闻到历史的瓶塞边流溢而出的醇香,不同的人还会品出不同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跨越时空,对话历史,我们乐意成为文化的朝圣者。与历史对话不是为了单纯地触摸、延续,而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血脉。如今,我们身边活跃着这么一群文化的守望者、探索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岗位,用文字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用真心的投入丈量着生命的里程,凝聚、聚集、沉淀着武侯作家群落的内涵。
  • 智慧人生选择(人生高起点)

    智慧人生选择(人生高起点)

    人生是个万花筒,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独具个性的色彩与姿态。如果缺少了智慧,就会使自己的人生黯然失色。也许我们一次不理智的拖延,却错过了春天的季节;也许我们一次不留神的冲动,却夭折了未成熟的果实;也许我们一次不聪明的放弃,却失去了与成功牵手的机会。因此,感悟成功人生的经验,激活自我的智慧能量,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少走些弯路,少犯些错误,更快些与阳光拥抱,与成功交汇。
  • 威武正气的故事

    威武正气的故事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好学、谦虚礼貌、艰苦朴素、自立自强、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等,都是我们的后代应该发扬光大的。《威武正气的故事》收录了历史上的正气故事和正气人物。《威武正气的故事》这些精品故事展现了我国很好人物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使青少年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快穿女帝之黑化boss别撩我

    快穿女帝之黑化boss别撩我

    夕颜作为失忆人士,答应了他的请求。去位界里搜集天道之力,可是为什么出现了--一个小屁孩,还叫自己娘亲好吧!就当作收了个便宜儿子算了!可是为什么在自己背后出现了一个替自己遮风挡雨的人了!婚后:“媳妇,人家今晚想和你睡。”一脸谄媚的讨好眼前的人。“不行,不行,娘亲今晚和我睡的,你给我自己一个人睡吧!”团子赶紧抱住了夕颜,一本正经的对自己的便宜老爹说道。看来今晚又是睡不得好觉了。看着他们父子俩再为睡觉的事情争论着。夕颜的心头像是抹了蜜一样甜。原来幸福就是那么简单啊。
  • 正法眼藏

    正法眼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凌然天上

    凌然天上

    20岁的肥宅黄凌然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回到了12年前的黄凌然能否通过自己对未来的了解改变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