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繁老师的《花儿开的黑土地》即将出版,作为这部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我感到十分高兴,衷心地向刘老师表示祝贺。
我称刘繁老人为老师,并非我们之间是师生关系,刘繁本人没进过高等学府,也没从事过教育事业,客观地讲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是,她的生活经历和她本人那种为国家和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图名利的精神境界却给了我极深刻的教育,尤其是晚年带病从事文学创作,其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诚实的工作作风更让我钦佩和敬重,因此,我认为用其他称谓都不合适,只能以老师称呼她。
人言“文章千古事,名利一时荣”。文学创作在一般人看来是神秘的,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绝不敢涉足。
刘繁老师只读过两年小学,十六岁就参加了工作,可以说,她并不具备从事文学创作的条件。然而,她却有勇气拿起笔来写自己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情怀,这应是她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值得人们学习之处。
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恐怕是一般老人的唯一生活追求。刘繁老师完全具备这种生活条件,其子女中不乏事业有成者,她完全可以享清福。
可是,当她看到如今有些年轻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为名利不择手段,极少有人愿意艰苦奋斗,不禁生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是,她想到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教育后来人。
有志者,事竟成。刘老师卧床创作一年有余,终使这部展示老一代无私奉献的历史画卷绘制完毕。
2006年11月,经著名作家赵云生先生推荐,刘繁老师将刚刚完成的初稿拿给我看,我只翻看了几个章节就被作品中的人物事迹和精神深深的感动,一气读完,忍不住对赵云生先生说:“这是一部史诗式的好作品,我定把它推荐给出版社出版,让现在的青年看看老一代是如何拼搏创业的,看看老一代是如何对待名利的!”
我是一个编辑出身的作家,深知创作的艰难,能够想象得到刘繁老师创作这部作品所经受的艰辛,若不能使其问世,实现其价值,我好似工作失职一般。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刘老师的作品确实达到了出版水平,当时代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四季先生看过这部作品后,也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立即表示同意出版。
刘繁老师闻讯,即请我为其作品写序。若说给晚辈写序,我自会毫不犹豫,让我给长者作序实感不敢当。怎奈刘老师一再坚持,只好冒昧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吧。
但愿刘老师教育晚辈、怀念老战友的心愿能由此书出版得到满足!
姚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