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3600000006

第6章 转战华北 誓死报国

8月18日,戴安澜接上级电报,由145团团长升任73旅(本旅)旅长。别人都为他庆贺。戴安澜对这一升职却有自己的感受,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其实当此危急存亡之际,只有加重责任,所谓荣誉,在我们心理上尚毫无感觉,唯有益自奋勉,以期毋添厥职耳。”

9月中旬,日本华北方面军基本完成了集结,第一军的主力开始南进。戴安澜的73旅在守卫保定的战役中,守备大栅河南岸(大栅河下游为漕河),日寇飞机编队飞行在南岸阵地上空,由早至晚十余次地进行轰炸,制空权完全掌握在敌人手中。此时,敌人又组织了汉奸队,夜晚对戴安澜的阵地进行袭击、干扰。戴安澜率部进入河北以后的第一次战役就在这里打响了。

9月21日,敌人向前推进,逐渐接近73旅漕河阵地。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强行渡河,但越过大栅河的日军,都遇我军猛烈抵抗而退至河边。日军凭借他们空中与炮火掩护和手中武器的优势,不断向73旅的阵地进攻,阵地几次被敌人突破,又被我军夺回来,敌军从73旅右翼友军的阵地突破,对73旅形成了包围的态势。此时戴安澜看到沿河阵地恢复无望,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命令各部队收缩,将力量集中,给敌人以打击。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敌我双方损失惨重。师部命令73旅撤至保定东南一带集结,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遂告终止。在这次战斗中,73旅伤亡官兵无数,为此,戴安澜专门写了《慰劳七十三旅之受伤官兵书》,派人前去慰问。他在信中写道:“对日抗战以来,倭寇挟其数十年勉强积聚之实力,侵战我土地,杀戮我人民,毁我文化机关,炸我非战区域,其意直使我灭亡而后已!但我黄帝子孙,怎甘为野蛮民族之奴隶?我莽莽神州,怎忍沦于异域?”“历次战役,虽以武器悬殊,未达到完全胜利的目的,但在数倍于我之猛烈敌人炮火下,你们英勇壮烈,那种动天地泣鬼神之牺牲精神,实足以寒敌胆!倭寇在人力、物力上,已经受到巨大的创伤,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争取得最后胜利。”“同志们,起来,起来,裹创再战。”

为阻止日军沿平汉线继续南侵,中国军队决定在漳河与日军进行会战。戴安澜所在部队接到会战命令,一天之内急行军120里,赶至观台镇,19日晨,戴安澜到前沿阵地侦察,发现敌人部队,军长命令73旅145团派出一营部队迎战敌人。

战斗打响,戴安澜上山观察敌情,由于日军的拼命抵抗,戴安澜决定将146团预备队归145团指挥,对敌人继续攻击,双方对峙,战况空前激烈。不久师长及参谋长也到了旅指挥所,了解战况,并决定翌日的攻击由戴安澜部署。

战斗仍在继续之中,枪声彻夜未停。21日晨4时,激烈战斗又开始,戴安澜沉着指挥,战至7时,日军从两翼突破中国守军,中部145团被围,戴安澜已无预备队,戴安澜心急如焚,只得组织后撤士兵迎战。

正在此时,师长也赶来督战,激战至11时,阵地恢复,阵脚稳定下来。这时增援部队赶到,从右翼向敌人发动攻击。日军不断反扑,炮声震天。73旅所守阵地的左翼部队的团长一死一伤,指挥系统已不能再行职事,中部守军伤亡惨重,无力出击。中午12时,友军增援部队攻击失利而溃退,73旅中部的145团受敌压迫更甚,在全团官兵的坚决抵抗下,敌人未能前进一步。战斗至黄昏,戴安澜带领剩余的部队向敌人发起攻击,以期将丢失的阵地夺回,由于部队伤亡过大,战斗力大大减弱,攻击未能奏效,全体官兵悲愤之至。在这样的情况下,师长在下山之前与戴安澜约定,第二天将73旅撤下整理,由其他部队接防。

漕河战役失利以后,戴安澜率部经过晋县、内邱、彰德、卫辉等地,连续向南行军,到达河南汤阴县,十几天行程一千多里。在内邱城北,有一座汉武帝庙。戴安澜到达内邱那天,前去拜谒,缅怀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击溃入侵的匈奴主力,保障北方经济文化发展,成就中兴大业的历史功勋。在岳飞的家乡汤阴,戴安澜拜谒了岳武穆庙,面对岳飞的高大塑像,他为这位南宋抗金名将的浩然正气所深深感动,岳飞名作《满江红》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千古名句,使他热血沸腾。他决心学习岳飞的英勇气概,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收拾旧山河,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1937年11月初,戴安澜得悉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形势均处不利态势:山西局势危急,太原、上海、南京即将陷于日军之手,国民党中央政府将西迁重庆,他心如刀绞,在11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为中日战争以来之第四月,默念失地之广,丧师之众,不禁泪盈眶睫,愤不欲生。又闻安阳于四日陷落,更焦急不已,似此下去,国何从堪!我食禄之袍泽,曷不奋起雄飞,而自甘没落耶?!回头反攻,今其时矣!余惟勉励自己,奋勇杀敌,以尽吾之责任,不希冀他人也。”

戴安澜深知,欲取得战斗的胜利,必须依靠部属的努力,要有旺盛的士气。他回顾保定漕河战役和彰德漳河战役,认定战役的失利,“非器之罪,乃人之罪”。从此以后,他着力抓紧所属部队思想的教育、纪律的培养和军事技术的训练。

为鼓舞官兵的斗志,戴安澜特录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和岳飞《满江红》词,印发各级官兵熟读,以文天祥、岳武穆精忠报国的精神来激励大家的爱国热忱。他提醒大家尤要深刻理解文天祥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他要求官兵们,读不通这些诗词的,可以请人领读;不理解意思的,可以请人讲解。读懂了就要这样去做,以必死的决心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祖国。戴安澜还经常通过给官兵讲故事,来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越来越疯狂,各地形势更加紧张。面对着亡国的危险,戴安澜忧心忡忡,思绪万千。他暗下决心:如果目前的军事颓势不能改变,一旦华北全部沦陷,则以不渡黄河之决心,潜伏在黄河北岸,保卫我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河北。开展游击活动,誓死同敌人周旋到底,予敌以威胁,以示中国不亡。到那时候,为免父母家人受累,他打算改名换姓叫“戈挥日”,“戈”系“戴”字的边旁,保留“戴”字之意,“挥日”为他历来要逐出日寇的志向,表达他对日作战的决心和勇气。取这个名字表示了他用武力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去的决心。他还表示,开展游击活动,除了衣食以外,一钱不要;如果有什么所得,则全部分给所属官兵。他把这种安排函告了家人,嘱咐家人在南京失陷时,由家人发丧,宣称他已阵亡,用以掩人耳目。他打算从此以后便用“戈挥日”的化名,游击于黄河北岸,纵横驰聘在华北平原。后因奉命转进,这种愿望未能实现。

同类推荐
  • 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

    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通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革命故事,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宽大胸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 傅斯年研究

    傅斯年研究

    傅斯年学贯中西,博学多识,一生出入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始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关注学术与教育,关注社会与民生,关注民族与国家,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精神。本书以此为立足点,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傅斯年的人格特质、人生关怀、社会批判与改造意识、高等教育理念等进行深入论析,以期从个案研究层面,展现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及其价值取向。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约翰·牛顿传:真正福乐,永久财宝

    本书是约翰·牛顿的同事理查德·塞西尔根据他的书信编写,是其它牛顿传记的资料来源。前半部分是牛顿的自述,讲述了他前半生的传奇经历;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据各方资料以及自己对牛顿的了解撰写,讲述了他成为国教牧师之后事业,尤其是他协助废奴运动的事迹。约翰·牛顿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回头的表率。他曾是无赖一样的人物,不学无术,放荡形骸,后去非洲闯荡,吃尽了苦头。父亲派人将他找回,但回国的船遇险,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国。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自己从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 班超传

    班超传

    这是一本传记体小说。班超是个豪强世家子弟,少有大志,誓效张骞立功异域,但在年过不惑之前,一直混迹市井,籍籍无名,借给人抄书写信维持一家生计。后来得到世交显亲侯窦固的破格超拔,参军出使西域,一跃成为中华历史上难出其右的纵横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其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才能、成熟的政治见解和艺术的领导能力,使他在缺乏庙堂持续支持的情况下,南征北战20年,稳定建设10年,逐步驱逐了匈奴势力,恢复了西汉时期朝廷对西域36国的统治,重新建设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葬情示爱

    葬情示爱

    他是一个自幼失去双亲的孤儿,受尽人们的嘲讽与白眼。他把那些磨难当成了养料,那些磨不但没有压弯他的脊梁,反而使他这棵苍天大树的幼苗茁壮的成长……当他被爱包围时,青春的燥动,对异性的渴望使他有过迷失,有过徘徊。经过短暂的伤痛后,他能理智分析自已未来的路应该怎样去争取……他凭借着自己聪明的才智,对商业有敏锐的嗅觉,他一次又一次拼搏后,最终成为了一位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巨头……这是一部以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个创业创新,此故意是一个慢热,但能带动读者进入人性喜乐哀愁的故事,为了让读者能在故事情节能感受其中的喜乐哀愁,作者每次写到重要情节时都要像一个疯子似的……
  • 绝世魅颜:丽妃传奇

    绝世魅颜:丽妃传奇

    她是江南旺族宁家的三小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哥姐争相疼爱的小妹,“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生得倾世容颜的她却养在深闺人未知。无忧无虑地在宁家生活了十几个年头的她,命运却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替二姐入宫选秀,她无意间听到了父母的争吵。原来她是身负着国耻家仇,天真无邪又有些顽劣的少女一夜间长大。为了复仇,她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恢宏无比,金碧辉煌的天宙国的皇城——轩宇城。成了待选的无数绣女中的一员,然而当她踏进这无比尊贵无比庄严的皇城的那一刻,她的命运之轮开始转动,传奇般的一生从这里书写。
  • 交际心理学

    交际心理学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不可能离开社会独自一人生活,这使得我们少不了与他人交往。所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软技能,但它绝不等同于“善于交往”“成功”“招人喜欢”这么简单。可以这么说,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高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际心理学》无疑是一本社交问题应急必备手册,内容涉及社交所需技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待你的社会关系,从交朋友到找伴侣,从发表个人观点到说服他人,从学会怎样适时说话到解决日常社交冲突问题……可以说,《交际心理学》能教会你如何带着自信和勇气、充满魅力、坦然无惧地应对每一个你身处的情形,并轻松地获得任何你想要获得的新工作、新朋友、新客户或新恋情。
  • 海琼传道集

    海琼传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年轻人,你急什么

    年轻人,你急什么

    全书体例编排独特,结构清晰完整,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阐述了心急的危害。心急会让人变得急功近利,焦虑不堪。下篇则阐述了耐得住性子的好处。耐得住性子,就能忍得了寂寞,守得住繁华。由此可见,人生这条路,慢慢走,会走得更精彩。所以,年轻人,你还有什么可急的?
  • 快穿之天才大小姐

    快穿之天才大小姐

    她是沐念,曾是高贵无比的神女,却因为情这一字失去所有,在浩瀚中遗失千万年后再次世为人,再次被情伤。这次,她失去了记忆,也……遇见了会一辈子爱护她的人。‘叮~’“检测到纯洁灵魂,请签订契约,正在生成……签订成功!”“宿主……"“你好,我是沐念,我……”“沐念,我是你的爱人,你记得我吗?”“我,该记得你吗?”“没关系,这次,我再不会放弃接近你。”可,沐念她,还会接受爱情吗?PS:简介无能,不喜勿入坑。
  •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对尼采及其哲学的全新解读。全书围绕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展开,即反对神权及一切“旧社会的权力产物”,伸张自主权力,激励人们摆脱奴性,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焕发生命的璀璨光华。全书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多方面系统介绍尼采的学说,客观点评其观点论断。它名为哲学,实则旁及方方面面,涉及不少学科和知识领域。它还将尼采的思想观点加以演绎,并且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掌故和逸闻,既反观历史,也针砭时弊。因此,它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叫父亲太沉重

    叫父亲太沉重

    父亲说,你们放心吧,我肯定会给你们留下一笔遗产的。父亲是在和子女们吃年夜饭时说这句话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两个儿子正在喝酒,两个儿媳刚刚煮熟了饺子正准备往桌上端,一双十几岁的孙子还在户外放鞭炮,谁也没和老爷子打话,老爷子突然间就冒出了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简直让人无法琢磨。孙坚、孙强刚刚碰了杯,酒都举到嘴边了,又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用两双充满醉意的疑惑眼睛看着父亲。孙坚哥俩经常坐在一起喝酒,几乎总是一喝就醉,今儿是大年三十,从中午就喝,早就有些醉了,这时居然也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