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7年上的小学,就在我们自己村里,老师多是半农半师的民办老师,也多是本村人。别看那时候的老师既没有正式的编制,也没有大学的文凭,但是村民们对他们可是十分的尊重和信任的,经常会听到有家长跟老师态度坚定地说:“老师,麻烦你操心了,俺家那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狠揍,没事,狠揍!
每当这个时候,就见做老师的,或者是中年的汉子,或者是年少的后生,又或者是年轻的女娃,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朝着态度坚定的家长善意地笑笑,说:“俺叔(或者是俺爷爷甚至是俺大侄子),你放心好了,我会尽心的!
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与老师也不隔心,比起父母我们更愿意听老师的话,觉得老师是那么的了不起,他们的脑子里装着一个我们没有涉足过的外面的世界,这个外面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充满诱惑的,这就足够了,对吧?对老师,我们是怀着崇拜的!
有时候,有老师生病或者女老师生孩子什么的,学校里就缺了老师,乡里也会从其他村临时调老师来教我们。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我们这些孩子很少接触外面的人,对于外面来的老师,我们是极其有好感的,似乎他们身上有着比本村老师更多的关于外面世界的能量。
遇到外村的老师来村里教课,因为老师们住得离我们村远近不同,而且老师们所拥有的交通工具也参差不一,每当这个时候,学校就安排全校的学生中午轮流给老师送饭。全校人多,一个学期也就轮个个把回,也不是个什么大事。
对于学校的安排,别人家是怎么对待的我不知道,但是俺娘对此是极其重视的。那时候生活水平不高,但是俺娘还是去割了瘦猪肉,把瘦猪肉切成片,先放油里炒熟,然后淋一点点酱油,等肉熟了再把韭菜放进去那么一搅拌。俺站在锅台旁边看,那韭菜的香味是如此诱惑俺,馋得俺直流口水,但是俺娘只给俺尝了一块肉,就把菜和几个大白面饽饽一起用包袱包好放进提篮里,打发俺给老师送去,说等老师吃完我就可以吃了,对此,我充满了期待。
饭提到老师办公室,我就到自己的教室里去等着,老师在办公室吃完了,自会招呼我过去把餐具送回家。
那天,几个老师吃完饭,一个男老师,好像是河北村的吧,招呼我过去拿提篮,我高兴地说:“老师,你们吃好了?
“吃好了,你娘做的饭太好吃了,差点把盆子都吃了呢!冶他逗我道。
我听他夸俺娘手艺好,挺高兴,可是差点把盆子都吃了,那是吃了个精光的意思啊。我有些失望,怎么不留点给我回去解馋啊!俺娘可是许下俺的,老师吃完我就可以吃了啊,我失落极了。
可是我到家一看,菜只吃了有1/4左右吧,当时就觉得挺感动的。他们就如同那些来家里做客却体谅主人不易的不轻易动筷子的客人一样,那个时候,肉炒韭菜也算个好菜,对人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可是做老师的却能体谅农人的不易,不肯轻易下筷子,这种矜持也维护了他们在我们这些孩子心目中良好的为人师的形象,让我们有了榜样。
那时候教我们的老师虽然都还是半个农民,但是他们踏实而认真,善良而淳朴,让我们做学生的感受到了来自长辈的温暖,让我们至今都不曾忘怀。
(2015.6.30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