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300000002

第2章 理想照耀友谊(1949年之前)(2)

对中国了解越深,斯诺对中国的感情也就越深,他曾在1931年的日记中写道:“今后,我必须重新适应美国的生活。然而,无论适应得有多好,我的青春,生命中最好的年华,毕竟留在了东方。青春应该充满富有挑战性的探险,激动人心的经历和不寻常的刺激。”

但同时,在中国的斯诺也越来越绝望。本来,他只不过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年轻人,并不准备在这里久留。选择中国,也不过是因为渴望到世界上最遥远而渺无人迹的地方去寻求新奇和刺激。但是,在上海以及后来在萨拉齐灾区等地的见闻,让这个活泼、开朗、浪漫的年轻人,变得心事重重而又老练成熟。

“可怜的中国,它的悲剧简直看不到头!”1932年初,斯诺在写给父亲的新年信件中说。

斯诺、蒋介石与毛泽东

如果孙中山能够活到现在,“他肯定早就和现在的政府公开决裂了”。

本来,斯诺曾是国民政府的座上宾,他所乘坐的VIP车厢即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这位没有带任何政治目的、偶然来到中国的美国年轻人,拥有一个坚定反对日本侵略、支持国民党的老板——《密勒氏评论报》主编和发行人鲍威尔(John Bill Powell)。在鲍威尔眼中,孙中山的民族解放事业非常伟大,而蒋介石的南京政权则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

南京方面自然对这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洋报人予以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支持。当时在上海英文报纸《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Post and Mercury)任编辑的兰德尔·古尔德曾透露,20世纪30年代,南京政府是《密勒氏评论报》的大客户,每期大批购进,寄往海内外。

在经验丰富、业务娴熟而又诚实正直的鲍威尔影响下,斯诺也成为“亲华派”,支持国民政府,认为它能带领中国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由于《密勒氏评论报》与南京当局的特殊关系,在这家报社供职的斯诺也获得了令其他记者羡慕的机会。1928年10月,他到南京采访,见到了蒋介石及其他高官。那时,他还没有想到,八年之后,自己将获得另一个足以令其他记者嫉妒至死的机会,采访蒋介石的终生对手——毛泽东。

第二年,斯诺又获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也就是本部分开头所提及的,促成他与路易·艾黎首次相遇的铁路沿线采访。

这次采访对斯诺的触动很大。随着对中国的了解渐趋深入,斯诺不再信任国民政府,也彻底放弃了对国民党及其领导人蒋介石的幻想。那位陪伴斯诺旅行、拒绝艾黎共同乘坐VIP车厢的交通部胡姓官员即是南京当局腐败昏庸的一个例证。他凭借裙带关系谋得职位,对铁路事物一窍不通,但却傲慢自大,认为当官的职责就是吃喝玩乐、养尊处优。

深入中国内地,目睹了官员与百姓生活的巨大差异之后,斯诺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逆转。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他甚至对蒋介石能够继续执政感到惊讶。在他看来,蒋介石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人格魅力,目光短浅,无恶不作”。这位不称职的领导人之所以还能够掌权,是因为他的敌人没有同心协力地反对他。

他日记中记载的这样一件事充分显示了他的失望——有个准备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美国人,和中国人一起讨论在哪里修铁路。

但是,他提出的每一个地点都遭到了否决,因为他所提到的地方,不是俄国、日本的“势力范围”,就是法国、英国的“势力范围”。最后,他勃然大怒道:“那么,中国究竟在什么地方?”

不过,斯诺和鲍威尔并未因为对国民党的不同态度而决裂。他认为,自己和鲍威尔依然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都出生于美国中西部,都同情和支持中国人的民族解放事业。

两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都推崇孙中山。但不同之处在于,斯诺认为,蒋介石掌权的国民党已经违背了孙中山的主张,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狂热的个人崇拜——这种反感或许是斯诺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天性使然,很多年后,他也跟后来手握大权的毛泽东谈论过“个人崇拜”的话题。此乃后话。

当时,斯诺还认为,孙中山的“训政”思想被蒋介石政府用做挡箭牌,以避免真正实行宪政民主。

“谁能领导政府,领导人民,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和其他军阀知道什么是民主政府吗?我想他们不知道。”胡适的这段话深得斯诺之心。

在广州——那里曾是孙中山革命的大本营——目睹国民政府统治下令人触目惊心的腐败状况之后,斯诺沉思,如果孙中山能够活到现在,“他肯定早就和现在的政府公开决裂了”。

实际上,对国民党从寄予希望到彻底失望,正是不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们的共同特征。也正因为此,他们转而关注在当时还相当弱小的共产党,并将希望寄托在这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身上。

甚至,当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林伯渠等人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方面的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等人进行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准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斯诺还曾私下里担心共产党“准备投降”。

见证国民政府的腐败

“你是一个外国人,你永远不可能了解中国。中国一向喜欢闹洪水,而且还要一直闹下去。你看,中国人这么多,淹死一些不要紧。”

国民政府的腐败生生将许多支持者和中立者推向了它的对立面。

1932年末,路易·艾黎认识了比他大5岁的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艾黎称她为“天生的鼓动家”。史沫特莱的性格从她的衣着就可以看出一二:“你要是见到她,无论在盛夏或严冬,她的穿戴都离不了一点红色——深蓝衣服上的一朵康乃馨,帽子上的一只红鸟,红色的运动衫。这似乎是艾格妮丝的颜色,她格外喜爱这颜色。”艾黎曾如此描写。

不过,艾黎和史沫特莱刚相识的那会儿,艾黎也没少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来“鼓动”史沫特莱。

认识史沫特莱之前,艾黎曾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湖北省参与赈灾修堤工作。在那里,他亲眼见证了国民政府的腐败。艾黎曾要求一位基层官员带自己去看他所负责的堤坝,但这位官员甚至在下属的协助下都找不到堤在哪里。

腐败已经到了根子里,国民政府的官员们对民众的生死漠不关心,官民矛盾十分严重。艾黎清楚地记得,当洪水冲决谌家矶的堤坝时,国民党的省主席正同一些朋友在电力公司经理家吃饭和赌博。“当他们听说决堤的消息后,只是笑笑,说还有铁路的路基可以挡水嘛,接着继续玩乐。”

愤怒的艾黎曾向负责赈灾的领导人何键反映问题,要求他协助制止贪腐现象,但他的反应很冷漠。“你是一个外国人,你永远不可能了解中国。中国一向喜欢闹洪水,而且还要一直闹下去。你看,中国人这么多,淹死一些不要紧。”何对艾黎说。

当然,国民党当局并非全然不关心灾情,但他们关心的点令人心寒。

对于基层政府而言,他们关心的是怎样依靠水灾捞钱,怎样虚报救灾预算再将大部分款项鲸吞。

对于高层而言,他们关心的是怎样在已经建立了共产党政权的洪湖地区与之作战。何键甚至亲口对艾黎说: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赈灾、修堤之类,而是维稳——“如何镇压共产党,拥护蒋委员长,扩充军队,使国家安全,好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这里做生意。”

“我知道在城里较穷地方的居民中,一定有共产党,所以,我的士兵把他们统统赶进阴沟里,像老鼠一样把他们杀死。”何键向艾黎描述他领导的镇压活动,“当然,有些好人也和坏人一起被杀了,但我们这里干得彻底,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艾黎愤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史沫特莱,还带她去参观了上海“模范租界”里的血汗工厂。

耳濡目染之下,史沫特莱看到了中国社会内部的严重不公。1930年4月,她在给老朋友的一封信件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现在是为一种思想活着,这比什么都令我吃惊。我变得越来越政治化了,越来越理智化了……在这里我每天工作18小时,即使不干活,也不得安宁,因为亚洲的贫困……从四面八方向你扑来……有一小撮阔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就同难以描述的近在他窗下的贫穷毗邻而居——许多国家的大战舰 在江中停泊,许多国家的持枪的士兵和水兵‘保卫’着一小撮最富裕的外国人。这儿,有阔绰又有贫穷,还有一个干间谍的、搞暗杀的、搞拐骗的、处死理想主义的以及干其他各种罪恶勾当的庞大的网。……我总想在我死去以前,我一定要再写一本书——多少年以后我将在书中揭露资本主义制度,连同从它发展出来的帝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它怎样把人变成了狼。只有已变成了狼的非人动物才会愿意让这个制度永存下去,正是这个使亚洲落到了今天的地步。”

艾黎对史沫特莱说,他对旧制度下进行改革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只有根本的变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番话令史沫特莱十分激动,她的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艾黎,然后倾过身来抓住他的手腕。

“那就让我们投身到这场变革中去吧!”史沫特莱说。

这位鼓动家的鼓动显然奏效了。之后,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场变革,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实,在那个时候,艾黎已经思考成熟,史沫特莱的鼓动想不成功都不太可能。通过与共产党及马克思学说的几次接触,他已经被深深吸引。

也是那一次在湖北洪湖的赈灾过程中,艾黎第一次见识了共产党人的“洪湖精神”。他看到,在红军领袖贺龙的领导下,人民正奋力重筑大堤,以免武汉再遭洪水淹没——而这正是国民政府的官员们不屑于去干的事情。

“一幅鼓舞动人的画面在我面前,男女老少在被洪水冲毁的旧堤废墟上努力修建新堤,工程进度之快是我从没见过的。”艾黎被眼前的场景深深触动。尤其是与国民政府的昏庸腐败对比之下,更衬托出共产党人的高大。天生亲近底层民众的艾黎觉得,只有共产党人才是真的和广大民众在一起。

爱憎分明的艾黎决定支持洪湖人民的救灾行动,他不顾南京方面的阻挠,冒险亲自运送大批救灾物资到洪湖革命根据地。

直到31年后,贺龙与艾黎再次见面时,还再三感谢他当年的“雪中送炭”。

洪湖人民也为之写下歌谣:

辛未洪湖闹水荒,艾黎送来衣和粮,腥风血雨同舟济,红缨所向势无挡。

来自西方的革命者

亲近马克思主义,并亲近声称要在中国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便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

“逮捕、拷打、监禁和处死的厄运,威胁着每一个人,他们从浅粉色到深红色,即从普通老百姓到真正的共产党员。”

这段话出自斯诺1935年发表的一篇严厉抨击国民党政权“***化”的文章,他生动地描述了红色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开来的一项重要原因。

对那些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来到中国的老朋友们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不至于被逮捕、拷打、监禁、处死,但他们的所见所闻,依然令国民政府渐渐失去吸引力。与此同时,许多人接触到了正暗流涌动的红色浪潮。

1932年圣诞节,埃德加·斯诺和第一任夫人海伦·斯诺结婚。当时,海伦的工作是给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埃德温·S·克宁翰当私人秘书。她热衷旅行和写作,乘船蜜月旅行时,这对新婚夫妇轮流读书给对方听,他们随身携带着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和剧作家萧伯纳的不少书——前者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自称“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后者曾认真研读过《资本 论》,公开声言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

不过,他们对于这两位同属“费边社”(Fabian Society)成员的作家提出的观点却不尽认同。费边社是19世纪末出现在英国的一个社会主义派别,主张务实的社会建设,倡导建立互助互爱的社会服务,通过渐进温和的改良主义方式来走向社会主义,而非通过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阶级革命,并强调通过教育的途径让权力回到知识精英的手中。

“我们认为,那是典型的英国方式,进展太缓慢了,就像12月份的冷糖浆。”海伦评价说。

于是,亲近马克思主义,并亲近声称要在中国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便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

另一些外国人的思想也正逐渐从“浅粉”变成“深红”。

路易·艾黎是在1929年接触到马克思和列宁的着作的。理论的滋养,再加上他在工作中对工人悲惨命运的所见所闻,使得他越来越相信旧的世界制度的罪恶——所谓“旧的世界制度”,就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是一个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回答。

后来,志同道合的外国人们开始聚在一起讨论政治。聚会的发起者是德国人海因茨·希普,《太平洋事务》

杂志的撰稿人。参加者还包括“鼓动家”史沫特莱、奥地利女青年鲁斯·韦斯(中文名“魏璐诗”)、英籍电气工程师亚力克·坎普林(中文名“甘普霖”)、左翼时代精神书店的荷兰籍经理艾琳·魏德迈等等。

参与讨论的还有一位名为乔治·海德姆的美国医生,他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听说上海流行一种疫病,就跨越重洋来到中国开设诊所。但他到 了上海才知道,这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东方热病”,只是因为天热,有些人生了皮肤病而已。这种病也并不像他之前担心的那样可怕。不过,海德姆发现当时上海的性工作者特别多,性病一度泛滥成灾,因此他决定把性病作为那一时期研究的主要疾病,并给予了很多人免费的治疗。

后来,海德姆的诊所还为地下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方便。

乔治·海德姆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马海德。1937年,他跟随周恩来到宁夏工作,看当地大多数回族兄弟姓马,便依此取了自己的中文名。

“我们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以及其他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土地所有制问题、社会发展史、亚细亚社会革命道路的论述。我们讨论中国及国外时事,特别是上海的形势。这类聚会,根据各成员的意见,不定期地在不同地点举行。每当使用史沫特莱在法租界的小套房时,我们就找另一个人进入伯尔尼公寓,先上屋顶,再下楼梯进屋。她完全相信她家的大门是被人监视的。有时,也使用其他人不大知道的房子。”艾黎在自传中回忆说。

必须指出的是,这群人并不是彼时在华外国人的主流,大多数人将“亲华”“亲共”视为贬义词,甚至有《赤祸》这样的册子在流传——这也是为什么这批老朋友被中共如此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伦·斯诺就曾遭到警告:“你可千万不要同斯诺这样的人来往,他是亲华分子。”斯诺还上了日本人开列的外国记者“黑名单”。不过,这并没有吓倒海伦。

这个圈子的外国人还有一位德国朋友叫王安娜。她的本名是安娜·利泽,因为嫁给了赴德留学的共产党员王炳南而改姓王。王安娜是柏林大学的博士,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在 校期间就积极参加反对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两次被捕入狱,与王炳南志同道合,并于1936年随丈夫来到中国。

同类推荐
  • 未竟的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未竟的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极端化的左派或者右派的声音,都只能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经济改革行进的三十多年里,我们听到了林林总总的经济学家的声音,现在,是到了该认真倾听政治学家声音的时候了!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想象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运动、思潮在变化,它在欧风美雨的家族天下之间摇摆挣扎,国家机器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获求统治的正当性,而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器对于“中国”的理解,也左右着我们普通人对国家、对个人的认同。 《家国天下》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最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怎样在机关工作

    怎样在机关工作

    作者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派和群团组织工作几十年,从一名科员逐级晋升为副市级领导。作者以自己和身边同事的切身事例,具体生动地讲述了如何做好机关工作,提高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化解各种人际矛盾;如何确定个人目标,把握晋升机会;如何修养官德,做到防微杜渐;如何提升人生境界,实现快乐生活等等。 书中讲述的很多经验教训事例,是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先睹这部书稿的人,都感到深受启发,认为这部著作是良师益友,可作为自己的枕边书。
  • 普京当政时的俄罗斯

    普京当政时的俄罗斯

    俄罗斯是我国北边最大的一个邻国,从各方面来讲,都算得上是一个实力比较强的国家。研究俄罗斯一方面对我们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俄罗斯这个国家本身也具有研究的价值。俄罗斯这个民族是个很优秀的民族,大家回顾一下,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艺术家、文学家,任何一个领域,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能够从俄罗斯找到一批。基于此,我研究俄罗斯几十年。它与我国的关系很复杂,侵略过我国,占领过我国的领土;也有过蜜月,也给我们提供过很多援助;同时我们两国还翻过脸,吵过架,甚至还打过仗;现在又开始和平发展。普京前不久说过一句话:目前的中俄关系是处在历史发展的最高水平上。我是同意这个判断的。今天我们主要不是谈中俄关系,但是作为一个引子,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在我国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就更应该对俄罗斯有个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也是我今天的讲座的题目叫做“今日俄罗斯”的原因。
热门推荐
  • 咬定萌夫

    咬定萌夫

    某女无事献殷勤,“来,胖胖,多吃点。” 胖子警觉:“你怎么不吃?” “伦家等着吃你啊亲……啊不是,不是,等着吃你剩下的!” “你是猪啊?” “哦呵呵呵,被你发现了呢~”某女掩嘴偷笑……伦家不是猪,伦家是在养猪!! 某女面含春风,心里磨刀霍霍——要不是等着养肥吃肉,老娘还真不伺候! 吸血鬼搞不定自己的牙齿,难道还搞不定你个死胖子?!
  • 萌爱勋章,帝少的隐秘会长

    萌爱勋章,帝少的隐秘会长

    我们彼此走在不同的道上,究竟谁负了谁的光年?初次的预感在胸口,被吸入其中。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是永远,但找到了你离不开传达热量嘶哑的声音。他说,“不要妄想偷走本少的心,因为你,不配——”她笑靥如花,“可以,记得别回头就好…”家族迁变她被残忍抛弃,荒落在外直至八年受尽折磨。黎明前回归,她执掌神秘势力“M.e光影社”,担任会长首席。无人知晓“M.e光影社”究竟执掌何事,它并不属于黑道也不属于白道,既是善类也非善类。可相传寻求帮忙只要理由充分得当,那么只需动摇小部分便可以解决一切疑难。这里面的神秘势力,究竟隐藏着多少谜点?她一面伪装,一面却又泄露着真实的自我。恶少好奇了,坏笑捏起她的下巴:“你还真是有趣,在呆萌可爱和冷静睿智中随意切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你,说,昨晚你鬼鬼祟祟的干什么去了?”终有一日,她伫立在雨中望着那抹远去的身影,绝望的痛刺入眼帘和内心。“世上总是存在那么多身不由己,若离,请别回头。”当我们反方向直行,是否可以奢望恰逢?【你与我之间,是由萌发逐步走向前方的爱,当它历经了风霜雨雪和源源不断的毁灭,将会涅槃重生为勋章,象征一生的箴言。
  • 妙骨芳华

    妙骨芳华

    这是一个不太平的时代,江湖中有邪教越烛殿,王朝有暴君,当他坐上皇位后,她来了,她是亡国公主,但是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不是幸运。一群人的斗智斗勇,为利益作战,谁能走到最后……
  • 魅影

    魅影

    荞儿的儿子随着划动的龙船,不知划到了什么地方。这场热热闹闹的赛龙舟,酿成了一场大祸。杂姓湾因此而多了个女疯子。送子事件也就此草草地收场。没缓几年,一场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开始了,开始得家家过关,开始得无处躲藏。忠兴大伯的那面墙上,又被刷了一层又一层的标语:基本国策,不可动摇。最上层的一条标语骇然写着:一胎刮,二胎扎,三胎四胎永不发。
  • 誓要休夫

    誓要休夫

    【已完结】穿成傻子小姐,她被迫赐给丑陋又有隐疾的八王爷。说好的丑又有隐疾呢,那这个帅到人神共愤的男人是谁?
  • 逆世仙枭

    逆世仙枭

    剑道圣尊,重活一世,以凡人资质,再登颠顶白衣长剑谪仙狂,谈笑醉月斩瑶光*********(非爽文,不虐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支持~求各种票票)
  • 倾世毒医:绝世废柴九公主

    倾世毒医:绝世废柴九公主

    她,千离雪,21世纪的金牌神医,兼王牌杀手等等神秘身份,却因装逼从19楼跳下去摔死,还好死不死的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还偏偏穿到了一个奇丑无比又不受宠的圣羽皇朝废材九公主身上,贼老天!你丫的再坑点试试?!唉~,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千雪悲催的认命了敢说姐姐是废材?姐分分钟完虐你们这些所谓的“天才”骂姐有娘生没娘养,给姐站出来!分分钟揍到你亲妈都认不出来!他——真的是那个说这货高冷的?出来走走?这丫的明明就是个不要脸的逗逼好吗?——新书发布,还请各位多多支持哦~不喜勿喷!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落殇不解

    落殇不解

    陆遥前16年风光无限,少年英雄,一战成名!可他爹死后,他就光认钱了,用大家的话说,只要皇帝不问,这天下的东西没有他不敢卖的…
  • 世界级阴谋漩涡:X密码

    世界级阴谋漩涡:X密码

    肖克在病床上惊醒,发现自己记忆全失,身边的线索只剩下一张火车票和一串密码。在密码的指引下,肖克意外卷入一场世界级的阴谋漩涡,而他的真实身份,正是事件症结所在!面对各国间谍、特工、甚至整个军队的追杀,肖克必须在24小时内解开所有谜团,否则世界将再次进入失序的状态……时间分秒流逝,肖克能否寻回失去的记忆,挽救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