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00400000001

第1章 黎明

第一节 深信不疑

江流滚滚,声震屋后。从天亮的时候起,雨水就不停地打在玻璃窗上。蒙蒙的雾气凝成了水珠,涓涓不息地顺着玻璃的裂缝往下流。昏黄的天暗下来了。房子里又闷又热。

新生的婴儿在摇篮里动来动去。母亲把身子伸到床外,想让他不要哭;老祖父摸摸索索点着了灯,免得孩子怕暗。灯光照亮了约翰·米歇尔通红的老脸,又粗又硬的白胡子。他走到摇篮旁边。路易莎做了个手势,叫他不要过来。她的淡黄头发几乎白了;她的面目消瘦,绵羊般温顺的脸上有些雀斑;她的嘴唇很厚,但是没有血色,并且老合不拢,即使微微一笑,也显得畏畏缩缩;她怎么也看不够似的盯着孩子——她的眼睛很蓝,迷迷糊糊,眼珠只是小小的一个圆点,却深藏着无限的脉脉温情。

孩子醒过来又哭了。他模糊不清的眼睛东溜西转。多么可怕!一团漆黑,突然而来的耀眼灯光,头脑里乱七八糟的错觉,周围的熙熙攘攘、压得他透不出气的黑夜,高深莫测的阴影,影子里恍惚射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线一般,蹦出了尖锐的感觉、痛苦、梦幻……他没有气力叫喊;恐惧把他钉在摇篮里,一动不动,他睁大了眼睛,张开了嘴,喉咙里直喘气。

“老天爷!他长得多难看!”祖父用深信不疑的口气说。

他把灯放在桌子上。

路易莎像挨了骂的小姑娘似的撅起了嘴。约翰·米歇尔瞟了她一眼,笑了。

“你总不会要我说他长得好看吧?我就是说了你也不会相信。得了,这也不能怪你。娃娃都是这副长相。”

灯光和老爷爷的眼光把孩子吓呆了,好不容易才脱离了一动不动的状态。他又哭了起来。路易莎伸出手臂对爷爷说:“让我抱抱。”

爷爷照例先发一通议论:

“孩子一哭,可不应该迁就。叫就让他叫去。”

但他还是走了过来,抱起孩子,唠唠叨叨地说:

“从没见过这么难看的。”

路易莎用发烧的双手接过孩子,抱在怀里。她不知所措地笑了一笑,却心醉神迷地瞅着他。

“哦!我的小宝宝,”她不好意思地说,“你多么难看,你多么难看,我多么爱你啊!”

约翰·米歇尔转过身来,走到壁炉旁边;他板着脸拨了拨火;但他一本正经、闷闷不乐的面孔掩盖不住内心的微笑。

“好媳妇,”他说,“得了,不要难过,他的日子还长着呢,会变好的。再说,难看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他做个好人,我们也就别无所求了。”

孩子一接触到母亲温暖的身体,立刻安静下来。听得见他扑哧扑哧咕噜咕噜地吃奶。约翰·米歇尔在椅子上稍微把头往后一仰,又郑重其事地说了一遍:“做个正派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

她本来是个女用人,居然嫁了约翰·米歇尔的儿子梅希奥·克拉夫特,使每个人,尤其是她自己,都觉得大出意外。克拉夫特父子虽然不是有钱人家,但在莱茵河畔的小镇还是大家看得起的人物。父子两人是世代相传的乐师,是科隆到曼海姆这一带音乐界的知名人士。梅希奥是宫廷剧院的提琴手;约翰·米歇尔从前还在大公爵的宫廷音乐会上当过指挥。老爷爷觉得梅希奥的婚事有辱门庭,辜负了他对儿子的莫大期望,原来他自己没有成名,所以把成名的厚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不料儿子一时冲动,却使他的奢望全落了空。因此,他先是大发雷霆,把铺天盖地的咒骂都泼在梅希奥和路易莎身上。但他到底是个好人,等到了解媳妇之后,就又原谅了她;甚至自以为对她有了慈父般的感情,不过他的感情一发作,却老叫人下不了台。

天完全黑了下来。老约翰·米歇尔正坐在壁炉前想着过去和现在不称心的事,想得迷糊了,路易莎的声音使他醒了过来。

“父亲,时间已经晚了,”年轻的媳妇亲切地说,“你该回去了吧,你要走的路还不近呢。”

“我要等梅希奥。”老爷爷答道。

“不,我求你了,我看还是不等的好。”

“为什么?”

老爷爷抬起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她不回答。他又接着说了:“你说你害怕,怎么又不要我等他?”

“唉!我怕是怕,但你在这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你自己也会生气,那何苦呢?我求你还是回去吧!”

老爷爷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说:“也好,那我走了。”

在床上,在母亲身边,孩子又乱动了。一种说不出的痛苦从小生命的内部向外迸发了。他使劲顶住。他扭着身子,捏着拳头,皱着眉毛。于是他难过地哭了起来。母亲温柔地用手抚摩他。痛苦立刻不那么厉害了。但他还是在哭;觉得痛苦总是在他身边,在他体内。痛苦就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漫无边际。

母亲紧紧把他抱在怀里,用小孩的话说:“好了,好了,不要哭了,我的小宝贝,我的小金鱼……”

他老是断断续续地哭哭啼啼。人家会以为这一堆既无意识、又没成形的可怜巴巴的肉体,已经预感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坎坷生涯。因此,无论怎样他也静不下来。

时光的洪流慢慢地滚滚向前。白日和黑夜永恒地此起彼伏,宛如汪洋大海中的潮汐涨落。一周,一月,旧的才去,新的又来……每一天都像是同一天。

漫长的、沉默的日子,只看得见光和暗的循环交替,只听得见摇篮中浑浑噩噩的小生命在睡梦中呼吸的均匀节奏——每一天、每一夜都带来了小生命的迫切需要,痛苦的或欢乐的,来得这样及时,似乎是他的需要带来了白天和黑夜。

岁月流过去了……回忆的岛屿开始在生命的长河中升起。先是一些若隐若现的小岛,一些昙花一现、浮出水面的岩礁。周围,在熹微的晨光中,平铺着波平浪静的一片汪洋。然后,又是一些阳光染成金色的新岛。

从灵魂的深渊里,浮现了一些形象,清楚得令人惊奇。漫无边际的日子周而复始,节奏单调而有力,其中有些日子开始手牵着手,前后衔接起来了;有的笑容满面,有的愁眉苦脸。但时光的连环图画经常中断,而回忆却能超岁月,把往事连成一片……

江流滚滚……钟声当当……只要他有记忆——无论时间过去了多久,无论现在是什么时刻——他一回忆,总会听到深深印刻在心里、熟悉而又亲切的江声、钟声……

夜里……他半睡半醒……一道暗淡的光线照白了窗玻璃……江流滔滔。在一片寂静中,江水的声音越来越大,似乎无所不在地统治着万物。有时,江声抚摩得万物入睡,连江本身也在波浪的安眠曲声中,几乎昏昏欲睡了。有时,江中怒涛澎湃,好像一头要咬人的疯狗。等咆哮一停,那时又是无限温柔的潺潺水声,像银铃般嘹亮,像铜钟般清脆,像儿童的欢笑,像轻歌曼舞的音乐。伟大的母亲的声音,是永远不会入睡的!

钟又响了……天破晓了!钟声互相呼应,如怨如诉,友好平静。每天早晨醒来在床上看到的一切,是他费了吃奶的气力才开始认得清、叫得出、用得上的东西。每天,他都要去发现他的新大陆。这些面孔、手势、动作、响声,永远在他周围旋来转去……他看累了,闭上眼睛,就睡着了。甜蜜的酣睡会突然降临到他身上,随时随地,不管他在哪里,在母亲的膝头,或是在他喜欢藏躲的桌子底下!……多好啊!多舒服……

这些最初的日子在他头脑里闹哄哄的,好像一块大风吹动、云影掠过的麦田。

阴影消失,太阳升起。克里斯托夫又开始在白天的迷宫中找到了路。

早晨……父母还在睡觉。他仰面躺在小床上。他瞧着在天花板上跳舞的光线,真是乐趣无穷。有时,他高声笑了起来。孩子的憨笑听得叫人开心。母亲伸出上半身来问他:“你怎么啦,小淘气?”那时他笑得更厉害了,也许正是因为有人听,本来不笑也得勉强笑笑呢。于是妈妈装出认真的神气,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叫他不要吵醒了父亲;不过,她疲倦的眼睛不由得也笑了。母子俩悄悄说着话……忽然听到父亲生气的抱怨声。他们俩都吓了一跳。妈妈赶快转过身去,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姑娘,假装睡了。克里斯托夫也钻进他的小被窝,不敢出气……死一般的寂静。

过不了多久,缩进了被窝的小脸又伸了出来。屋顶上,定风针转得吱吱响。屋檐在滴水。早祷钟响了。东风一吹,河对岸村子里的钟声还会遥相呼应。麻雀成群,在长满了常春藤的墙头上唧唧喳喳叫,叫得人心烦,就像一伙孩子在闹着玩一样。一只鸽子在烟囱顶上咕咕叫。孩子仿佛听到了摇篮曲,摇着摇着,他也轻轻哼了起来。不料他哼的声音由低到高,越来越响,最后气得他的父亲骂道:“这只小驴驹子老是不肯安静!等我来扭你的耳朵!”于是孩子又钻进被窝,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他吓怕了,但叫他做“小驴驹子”,又使他要扑哧笑出来。他就在被窝里学驴子叫。这一下他可挨了打。他肚子里的眼泪都要哭出来了。他做了什么错事呢?只不过是想笑、想动而已!但偏偏不许他动。

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听见街上有只猫,有只狗,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他溜了下来,光着小脚丫踢踢踏踏地在砖地上走,他想下楼去看一看;但房门是关着的。他要开门,就爬上椅子;椅子倒了,他跌得很痛,哭了起来;更倒霉的是,他又挨了一顿打。他总是挨打的……

他在家里,坐在地上,双手扳住双脚。他刚刚决定了把草地毯当条船,把方砖地当条河。他相信一走出地毯就会淹死。别人不理会他那一套,随便在砖地上走来走去,他觉得很奇怪,并且有点恼火。他拉住母亲的裙角说:“你看,这里是水。应该从桥上走。”——他说的桥是指两排红色方砖之间的一道沟。——母亲没有理他,还在砖地上走。他生气了,就像一个剧作家在作品演出时看见观众谈天一样。

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忘了。砖地不再是海水,他伸手伸脚躺在上面,下巴搁在砖上,哼着自己编的调子,一面流着口水,一面吮大拇指,吮得挺带劲的。他出神地瞧着砖地上的一条裂缝。方砖裂得像个鬼脸。有个看不清的小洞也变大了,变得像个山谷;周围的泥土却成了山。一条百足虫爬过来,大得像一只象。天上即使打雷,孩子恐怕也听不见了。

没有人管他,他也用不着别人。甚至草地毯做的船,方砖上的洞穴和奇禽怪兽,有没有都不要紧。他自己的身体就够好玩的了!他可以花几个钟头瞧着指甲,发出笑声。指甲也都面貌不同,像他见过的人。他要指甲互相谈话,跳舞,打架。——身上还有别的呢!……他继续察看属于他的一切,多少令人惊奇的东西啊!有些东西真古怪,他瞧得忘记了一切。

有时,他冷不防给逮住了,那就有他好看的。

父亲拉起小提琴来,高音划破夜空,如怨如诉。但最大的幸福是妈妈来了,握住昏昏欲睡的克里斯托夫的小手,俯在他的身上,依着他的话,低声唱一支没有意义的老歌曲。父亲说这是傻瓜才听的音乐;但克里斯托夫却听不厌。他连大气都不出一口;又想笑,又想哭;他的心陶醉了。他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沉浸在脉脉的温情中;他把小胳臂搂住母亲的脖子,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抱住她。母亲笑着对他说:“你扼得我透不过气来了!”

他却把她搂得更紧。他多么爱她,多么爱一切!一切的人,一切东西!一切都好,一切都美……他睡着了。蟋蟀在灶里叫。祖父的故事,英雄的面孔,都浮现在幸福的夜里……要像他们那样做个英雄!……是的,要做英雄!……啊!活着多么好啊!……

这个小家伙全身洋溢着力量,欢乐,骄傲!生命力太旺盛了!他的身体和心灵一直在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转得上气不接下气。像一条小火蛇,日日夜夜都在火焰中飞舞。奔放的热情永远不会疲倦,吸收一切营养。如狂如痴的梦幻,泡沫四溅的喷泉,无穷希望的宝库,欢笑,歌舞,没完没了的陶醉。生命还没站稳脚跟,随时可以溜掉;他在无限希望中游泳。他多么幸福!他是为幸福而生的!他身上没有一点一滴不相信幸福,不全心全力追求幸福!

但是生活很快会使他懂事的。

第二节 约翰·米歇尔

克拉夫特家原籍是安特卫普。老约翰·米歇尔那时少年气盛,好斗成性,一句话不对头,就打起来,结果出了乱子,只好离乡背井。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他来到亲王管辖的这个小城,看到红瓦尖顶的房屋,浓荫蔽日的花园,星罗棋布在蜿蜒起伏的山坡上,俯视着浅绿的莱茵河水,就住下来了。他是乐师中的佼佼者,来到这个音乐之乡,自然很快就得到了赏识。他在这里扎下了根,四十年前,和亲王府乐队指挥的女儿克拉拉·萨多罗斯结了婚并且接了他岳父的班。克拉拉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德国姑娘,一生只有两种爱好,就是烹调和音乐。她对丈夫像对父亲一样崇拜。约翰·米歇尔对他的妻子也是同样赞美。他们相亲相爱,过了十五年,生了四个孩子。后来克拉拉死了;约翰·米歇尔难过得痛哭流泪;五个月后,他又娶了二十岁的奥蒂丽·苏兹,她是个两颊绯红,身体结实,满面笑容的姑娘。奥蒂丽的人品和克拉拉不相上下,约翰·米歇尔对她的爱也一如既往。结婚八年之后,她也死了,但又给他生了七个孩子。总共生了十一个,只有一个活下来。他虽然很爱孩子,但他们接二连三地死去给他的打击,却没有改变他快活好强的脾气。最沉痛的打击还是奥蒂丽之死,离现在三年了,到了那一把年纪,他已经不容易再建立新家庭,再过上新生活了。不过心情紊乱了一阵之后,老约翰·米歇尔又恢复了精神上的平衡,看来灾难也对他无能为力了。

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但他更加看重健康。他天生的气质不喜欢忧愁,需要像佛兰德人那样快活热闹,笑起来漫无节制,憨得像个孩子。在他指挥之下,王府乐队在莱茵河地区已经小有名声,约翰·米歇尔像运动员一般的身躯,动不动就发作的脾气,也是有口皆碑的了。一天,他又大发雷霆,几乎引起乐队总罢工,于是他只好提出辞职。他本来自以为劳苦功高,料想人家难以照准,甚至会挽留他的;不料事与愿违,而他又放不下架子,好马不吃回头草,就只好硬着头皮走了,同时责怪人家忘恩负义。

他已经过了七十岁,精力还照样旺盛;他实在闲不下来,从早到晚在城里跑上跑下,教音乐课,争论问题,夸夸其谈,多管闲事。他心灵手巧,想方设法来打发日子:他开始修理乐器;出主意,做试验,有时还能补旧如新。他也作曲,拼命要搞出点名堂。他以前写过一部《弥撒祭乐》,一谈起来就引以为荣,说是家族之光。他自欺欺人,说《弥撒祭乐》是了不起的作品;其实,他心里明白,作曲的时候思想多么空虚;他甚至不敢再看原稿,因为一看就会发现:他原以为是独出心裁的乐句,不过是把别人的零星片断生拼硬凑合成的。这可叫他伤心透顶。

约翰·米歇尔只好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寄托在儿子身上;而梅希奥起初看来也大有前途。他从小对音乐就有天赋。他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很早就成了拉小提琴的高手,长期以来他成了王府音乐会上的红人,几乎成了偶像。他演奏钢琴和其他乐器也很讨人喜欢。老约翰·米歇尔对儿子的成就津津乐道;看见他的演艺高超,不禁大喜若狂。梅希奥想到什么,就能表达什么,没有一点困难,真是得心应手。不幸的是他没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满不在乎。他在灵魂深处只是一个平凡的喜剧演员,关心的是自己声调的抑扬高低,而不是声音表达的内容,他出于虚荣,急于知道他的声音对观众产生了什么效果。

他荒唐地结婚之后(开头是大家认为荒唐,结果他自己也就承认),越来越沉醉于酒中。他放松了演奏,自恃艺高无恐,不久老本就吃光了。后来居上的好手立刻取而代之,又在乐坛走俏。这使他很痛苦;但是失败并没有使他重新振作精神,反使他更加灰心丧气。他要报仇雪恨,但是只同小酒店里不三不四的伙伴,把对手骂个狗血淋头。靠了老克拉夫特的面子,他在乐队里才保证了小提琴手的位置;但渐渐地城里人都不请他做音乐教师了。如果说这个打击沉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那对他的经济状况,影响就更沉重。几年以来,由于时转运背,他的家庭收入已经大大减少。过了宽裕的日子之后,却要过拮据的生活,而且一天不如一天,梅希奥只是视而不见;穿着打扮,吃喝玩乐,一个钱也不少花正是在家庭情况最困难的时候,小约翰·克里斯托夫才开始懂得周围发生的事情。

他已经不再是独生子了。梅希奥每年要妻子生一个孩子,却不管将来怎么办。两个孩子夭折了。剩下两个只有三四岁。梅希奥从来不管他们的事。路易莎不得不出去的时候,就把他们交给克里斯托夫,他现在已经六岁了。

这要他作出牺牲:为了照顾弟弟,他不得不放弃下午到野外去玩的大好时光。两个弟弟老要人抱,一抱就放不下来;克里斯托夫实在抱不动,他们就哭个没完没了。恩斯特会无理取闹,顿足跺脚,气得打滚;他是个神经质的孩子,路易莎叮嘱过克里斯托夫,不要和他对着干。至于罗多夫,他却像猴子一般淘气,只要克里斯托夫怀里抱着恩斯特,他就乘机在背后调皮捣乱,砸烂玩具,倒翻水杯,弄脏衣服,搞乱碗橱,打破碟子。

等到路易莎回来,虽然没有责怪克里斯托夫,但也没有夸奖他,只是愁眉苦脸地瞧着这乱七八糟的烂摊子说:“可怜的孩子,你不太能干。”

克里斯托夫受了委屈,心里很难过。

家里有时日子过得很紧。这种日子越来越多。大家只好节吃省用。克里斯托夫看在眼里。父亲却是视而不见。

唉!克里斯托夫多么恨他的父亲,恨他从来不为他们着想,恨他想也不想就吃掉了他们那一份!他越饿越恨,恨不得要对他说出来;但反过来一想:他还没有挣钱,没有权利这样说。父亲多吃的面包是他自己挣的。他还不能自立,是家庭的负担,还没有发言权。将来再说吧——只要能活到那一天。唉!可别先饿死了!……

他忍饥挨饿,受的痛苦比别的孩子都多。需要狼吞虎咽的空肚子在受煎熬;有时他饿得浑身发抖,头晕脑转,胸口仿佛有个螺旋钻在往下打洞,越往下转,洞就越大。但他不叫饿;他感觉得到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母亲的眼睛,所以他就装出没事的样子。路易莎心里很难受,她模模糊糊猜得到:儿子少吃一口,是让别人多吃一口;这个想法才压下去,又会涌上心头。她也不敢寻根问底,要克里斯托夫说出真相;因为说了真话,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自己也是从小挨饿,成了习惯。既然没法填饱肚子,埋怨有什么用?的确,她自己身子弱,吃得少,哪里猜得到:儿子挨饿的痛苦要大得多啊!她什么也没对他说;有一两回,两个小儿子上街了,梅希奥出去工作了,她要大儿子留下来帮她干活。克里斯托夫拿着毛线团,她在放线。忽然一下,她把毛线丢开,情不由己地把他拉了过来,虽然他已经很重了,还是把他放在膝盖上,紧紧地抱着他。他也拼命箍住她的脖子,两个苦命人互相拥抱,哭了起来。

“我可怜的孩子!”

“妈妈,亲爱的妈妈!……”

他们不再说话;心灵却沟通了。

克里斯托夫过了相当长时间才看出来:他的父亲经常喝酒。梅希奥喝酒并不是漫无节制的,至少开始并不酗酒。即使醉了,也不会闹酒疯。他父亲的一举一动并不太符合孩子本能不可缺少的正直感,但他还是佩服父亲。一个人自豪地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时候,爱心和私心就这样刚柔结合起来,令人心醉神迷。于是克里斯托夫忘记了对父亲的一切怨恨,竭力寻找钦佩他的理由:羡慕他的身材、结实的胳膊、声音、笑容、快活的样子;听见人家称赞父亲演奏的技巧,或者父亲夸大人家对他的称赞,他也容光焕发,得意扬扬。他相信父亲吹的牛皮,把他看成天才,是祖父讲过的一个英雄人物。

一天晚上,还不到七点钟,他一个人待在家里。两个弟弟跟着约翰·米歇尔散步去了。路易莎在河边洗衣服。忽然门一打开,梅希奥闯了进来。他没戴帽子,衣衫不整,进门时一跌一撞的,一下倒在桌子边上的一把椅子上。克里斯托夫愣住了,起先还以为父亲在搞什么鬼;但看见他动也不动,就吓怕了。

“爸爸!爸爸!”他叫了起来。

梅希奥一直像只母鸡一样,嘴里咕噜咕噜地响。克里斯托夫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拼命抓住他的胳臂,推呀,摇呀!

“爸爸,好爸爸,回答我呀!我求你了!”

梅希奥的身子像没有骨头似的摇来晃去,几乎要倒下了;他的头倒向克里斯托夫的头;瞪着眼睛,嘴里说些前言不搭后语、气嘟嘟的话。克里斯托夫的眼睛一碰上父亲浑浊无神的眼光,不由得大吃一惊。他赶快跑到房间里,在床前跪下,把脸埋在被子里。克里斯托夫塞住耳朵,免得听见,他在发抖。他的心情简直难以表达:真是一片混乱、恐怖、痛苦,仿佛有人死了,而且是他尊敬的亲人。

梅希奥把他拉了过来,抱在膝盖上。他开始揪他的耳朵,用黏黏糊糊、嘟嘟哝哝的声音,教训他一个孩子应该怎样尊敬父亲。而后,他忽然换了个主意,一面胡言乱语,一面把孩子抛上抛下,笑得直不起腰来。再后,他的思想忽然来了个急转弯,愁眉苦脸地怜悯孩子,怜悯自己;他紧紧抱着孩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吻他;最后,他哼着《深祷》歌给孩子催眠。克里斯托夫不敢挣开父亲的怀抱;他吓得浑身冰凉。他闷死了,闻到一股酒味扑面而来,听到醉汉打嗝的声音,感到眼泪和亲吻浸湿了他的脸颊,他觉得又讨厌又害怕。他想喊叫,但嘴里喊不出声音。他仿佛在这种可怕的状态中待了一百年——好不容易总算等到门打开了,路易莎手里提着一篮子衣服,走了进来。她发出了一声叫喊,让篮子掉在地上,朝着克里斯托夫冲过去,谁也想不到她会有那么大的狠劲,她把孩子从梅希奥怀里抢了出来。

“啊!该死的酒鬼!”她喊道。

她气得眼睛里发出了火光。

路易莎转过身去不理他,把克里斯托夫抱到隔壁房里,摸他亲他,要他放心。孩子还在发抖,没有回答母亲的话;后又抽抽噎噎哭起来。路易莎给他洗脸,拥抱他,说好话,陪着他哭。他们两个到底心平气和了。她跪下来,要孩子跪在旁边。他们一同祈祷上帝治好父亲的坏习惯,希望梅希奥重新做个好人,恢复从前的老样子。路易莎安顿孩子睡下。他要母亲拉着他的手,坐在床旁边。那一夜,克里斯托夫发烧了,路易莎坐在他床头坐了好久。酒鬼却在地上打鼾。

克里斯托夫能吃苦耐劳。他从父亲和祖父两代人继承了强健的体格。家里人都不娇气,不管生病不生病,从来没有人怨天尤人,也从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克拉夫特两代人的习惯。他们不管天气如何都要外出,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不管风吹雨打太阳晒,他们在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粗心大意,有时争强好胜,还不戴帽子,敞开衣服,一口气走几里路也不叫累,看见路易莎走不动就怜惜她,又瞧她不起。她不说话,不得不走走停停,脸色苍白,两腿浮肿,心跳得打鼓似的。克里斯托夫几乎也要像他们一样瞧不起母亲了:他不懂得人为什么会生病;他跌了一跤,碰了一下,割了一刀,或烫了什么地方,是从来不哭的,只是恨伤害了他的东西。父亲和小伙伴对他都很粗暴,街上的野孩子和他打架,把他磨炼得扎扎实实。他不怕打;回家的时候,不止一次给人打得鼻子流血,头上起包。有一天,在一场激烈的混战中,对方把他压在身子底下,野蛮地拿他的脑袋去撞铺路的石块,若不是有人来救,他几乎要窒息死了。但他却认为这不算什么,自己吃过的苦头,还准备叫别人也尝尝滋味。

在这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中,在这令人窒息的深夜里,每一个小时似乎都比前一个小时更黑,忽然出现了一线光明,就像一颗流星突然划破了阴沉沉的夜空,光辉灿烂,将要照亮他的一生:那就是神圣的音乐……

祖父刚送孩子们一架旧钢琴,那是一个主顾拜托他处理掉,而他却耐心细致地整旧如新,使钢琴几乎还能派上用场。这件礼物并不太受欢迎。只有小克里斯托夫一个人喜欢这件新的乐器。克里斯托夫老是围着乐器转;只要大人转过身去,他就揭开琴盖按一下琴键,仿佛要把甲虫从绿色的壳里放出来似的。

他最喜欢母亲进城买东西或帮佣的日子。他听着她下楼,上街,走远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于是他打开钢琴盖,拖把椅子过来骑在上面,肩头刚和键盘一般高……克里斯托夫大气也不敢出,怕破坏了这平静的气氛,心里紧张得有点像要开大炮似的。手指一按琴键,心就跳了;有时一个琴键按到一半,他又换一个。谁知道哪个键好听呢?……一下声音高了,一下低了,一下尖了,一下叮叮响,一下轰轰响。孩子每个声音都听好久,听到声音小了,没了;琴音好像在田野里随风飘来飘去的钟声;如果竖起耳朵,还可以听到遥远的余音缭绕,和杂音共鸣,有如昆虫飞舞的嗡嗡之声,仿佛在呼唤你到远方去,越去越远……去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下沉了……消失了!

孩子在音响的森林中漫游,感到周围有无名的力量在偷看,在呼吸,要抚摸他或吞掉他。

有一天,梅希奥发现了他的秘密。父亲的粗嗓子吓了他一跳。克里斯托夫以为自己做错了事,双手抱头,准备狠狠地挨一个耳光。不料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梅希奥不但不怪他,反而和颜悦色地笑起来。

“好玩吗,小鬼?”他问时和气地拍拍孩子的头,“要不要我教你?”

那还消说!……他喜出望外,低声说要。于是父子两个人坐在钢琴前,这一回克里斯托夫是骑在厚厚的一堆书上;他上第一课很用心。倒是父亲的耐心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梅希奥也不觉得累;他要儿子把同样的功课重来复去做上十遍。克里斯托夫也不明白:父亲怎么肯花这么大的工夫?难道是爱他吗?那可太好了!孩子更加用功,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从这一天开始,梅希奥把孩子带到邻居家里,参加每星期举行三次的室内音乐会。梅希奥是第一小提琴手,约翰·米歇尔演奏大提琴。还有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库勒街的老钟表匠。有时,药剂师也带了笛子来参加。大家五点钟来,一直待到九点。奏完一曲,大家都喝啤酒。街坊邻居随意进出,靠墙一站,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听着,有时摇头顿脚,打着拍子,一边吞云吐雾,搞得室里烟雾腾腾。一页接着一页,一支曲子接着一支曲子,演奏的人真有耐心,毫无倦意。他们一言不发,精力集中,双眉紧锁,偶尔高兴得哼两声,他们非但不能表达音乐的美,甚至自己也感觉不到。他们演奏既不太准确,也不太合拍;但是从不离谱,对标出来的音符一点都不放过。他们掌握音乐轻而易举,不太费劲就取得了平凡的成就,他们也满足了。

克里斯托夫缩在钢琴后面的角落里,那是他的小天地。没有人打扰他,因为那个角落要爬着才能进得去。那里半明半暗;孩子刚有个容身之地,还得蜷成一团,坐在地板上。他对演奏的曲子并不全部喜欢,但也没有一支讨厌的,他从没想到要提意见,因为他知道自己还太小,什么也不懂得。——其实,这些安分守己的小职员只会磨出支协奏曲来,如果告诉他们,在场的人当中,只有这个孩子才真有音乐感,他们怕要惊讶得目瞪口呆的。

一天,梅希奥踮着脚走进来,没想到发现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他注视了一会儿,一个念头闪过心上:“这是个小神童!……怎么早没想到!……那我们家要走运了!……瞧!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吗?将来可以带他走遍德国,甚至到国外去。那日子就过得又快活,又高雅了。”——梅希奥无论做什么,总想在平凡中发现出隐藏的高雅来;而他很少有落空的时候。

有了这个坚强的信念,他一吃过晚餐,刚咽下最后一口,就把孩子又摆到钢琴凳上,要他温习白天的功课,不累得他闭上眼睛不罢休。然后,第二天又是三次。第三天还是一样。从此以后,天天不变。克里斯托夫很快就累坏了;后来,他厌烦得要死;最后,他受不了,想要反抗。

从下一课开始,弹琴时不是存心弹偏,正打歪着,就是故意乱弹一气。梅希奥气得大叫大喊,打起人来像天下雨。他有一把坚硬的戒尺。孩子每弹错一个音,他就打一下手指,同时对着孩子的耳朵破口大骂,把耳朵都要震聋了。

“爸爸,我不想再弹了。”

梅希奥气坏了:“什么!……什么!……”他叫了起来。

他抓住孩子的胳臂,摇来晃去,几乎要折断了。克里斯托夫抖得越来越厉害,一面用肘腕遮住头,一面接着说:“我不想再弹了。第一,因为我怕挨打。再说……”

他话还没说完,一个大巴掌就打得他透不过气来。梅希奥高声吼叫:“你怕挨打?你怕?……”

拳头像一阵冰雹似的落了下来。克里斯托夫在呜咽中放声叫道:“再说……我不喜欢音乐!……我不喜欢音乐!……”

他从钢琴凳上溜了下来,梅希奥粗暴地把他拉回原位,抓住他的手腕在键盘上乱撞,并且叫道:“你一定要弹!”

克里斯托夫也叫道:“不弹!不弹!就是不弹!”

梅希奥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推到门口,说是一天不弹,一天不给吃的;一个月不弹,一个月不给吃的,而且不准弹错一个音符。然后一脚把他踢到门外,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莱茵河在房子墙脚下流过。从楼梯的窗口向下一看,人好像悬在半空中。克里斯托夫平常一瘸一拐地下楼的时候,总免不了要对河瞧上一眼;但他从来没有看到河像这样。悲伤使他感觉更加敏锐;眼泪洗净了往事遗留的暗影,一切都在他眼中刻下了新鲜的印象。在孩子看来,河似乎有了生命——不可理解,但“他”的生命力比别的生物要强多少啊!克里斯托夫要看清楚,身子往前靠,嘴贴在玻璃上,鼻子都压扁了。“他”要到哪里去?去做什么?“他”的神气好像认识路……什么也不能阻挡“他”,无论什么时候,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天晴还是下雨,家里人高兴还是难过,“他”总是一往无前;使人觉得“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他”从来没有痛苦,只享受“他”的生命力。要能像“他”一样,那多么快活!像“他”一样穿过草场,穿过柳枝,流过晶莹的鹅卵石,流过起皱的小沙滩,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那多么自由!……

孩子贪恋地瞧着,听着,仿佛身不由己,随水而去……他闭上眼睛,看到五颜六色:蓝绿黄红,光影追逐,珠帘卷雨……形象慢慢地清晰了。瞧!一片广大的平原,芦苇和庄稼起伏,和风吹来了青草和薄荷的清香。四面都是鲜花,矢车菊、罂粟花、紫罗兰。多么美丽!空气多么清爽!躺在厚厚的、软软的草上该有多舒服!克里斯托夫感到很快活,但又有一点迷迷糊糊,就像在过节的日子,喝了他父亲的大玻璃杯里一个指头深的莱茵美酒一样……河往前流……景色变了……现在看到的是树枝在水上钓着倒影,锯齿状的树叶像小手一般浸在水里,来回摆动。绿树丛中有个村落,仿佛在河中揽镜自照。还看得见柏树森森、十字架累累,耸立在墓地上,流水却在舐着公墓白色的墙脚。然后是悬崖削壁,关山险阻,葡萄满坡,松树成林,还有古堡的断壁残垣。然后又是平原、庄稼、飞鸟、阳光……

河水是一匹绿色的锦缎,无忧无虑地向前流,像无忧无虑的思想,没有波浪,没有皱褶,只发出波纹的闪光。克里斯托夫看不见河水了;他把眼睛闭上,好听清楚河声。浩荡连绵的水声萦回在他脑际,使他眼花缭乱;他仿佛融入了这个永恒的、君临一切的美梦。深水的湍流节奏急促,热情洋溢,兴高采烈,一往无前。音乐随着节奏升起,就像葡萄藤顺着葡萄架子往上爬:银色键盘上的琶音,凄凄切切的琴声,如怨如诉的笛声……景色消失了。河流消失了。浮现出来的是一片温情脉脉、暮色茫茫的气氛。克里斯托夫心情激动得颤抖了。他这时看见的是什么?啊!都是些令人神魂颠倒的面孔……而最可爱的是那张对他微笑的脸,明亮的灰色眼睛,微微张开的嘴唇,闪闪发光的小牙齿……啊!美丽的、爱的微笑!似水的柔情溶化了他的心!滋润了他的灵魂,他多么爱这个笑容!啊!再笑一笑!再对我笑一笑吧!不要离开我呀!……唉!笑容消失了!但在心里留下了永不消失的温情。他不再有痛苦,也不再有悲伤,什么也没有了……就只剩下了轻飘飘的梦,宁静的音乐,融化在一线光明中,若隐若现,犹如夏天晴空中的几根游丝。

现在,一切又都烟消云散,一切形象又都化为乌有……然而,仿佛人在遨游太空,最后一次,穿过一层云雾的面纱,又看到了在下面泛滥的河流,淹没了田野,滚滚向前,庄严肃穆,四平八稳,简直像是不动的死水,在遥远的天边,有一道灰白的铁光,一片辽阔的水原,一线颤抖的波涛——那是大海。河向着海跑去。海也似乎向着河跑来。海吸收河。河需要海。河要消失在海中……音乐回旋了,舞曲美妙的节奏摇摇摆摆,如醉如狂;胜利的旋风横扫一切!……自由的心灵划破长空,有如陶醉在空气中的飞燕,用尖锐的歌声穿过青天……欢乐!欢乐!只有欢乐,没有别的!……啊!没有边际的幸福!……

时间过得很快,夜晚已经来临,楼梯沉浸在黑暗中。雨点打在河身的锦缎上,刚刚画上圆圈,就给回旋起舞的波浪吞没了。有时一根树枝,几块黑色树皮,不声不响地漂了过去。吃饱了小虫的蜘蛛缩回到阴暗的角落。——小克里斯托夫一直缩在通风窗边上的一个角落里,脸色苍白,肮里肮脏,却闪烁着幸福的光辉。他睡着了。

第三节 倔犟的脾气

他到底还是屈服了。无论多么英勇顽强的抵抗,多么倔犟的脾气,也招架不住戒尺的打击。每天上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克里斯托夫不得不坐在折磨人的乐器前面,又紧张,又厌倦,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和鼻子流下来。他以为自己恨音乐。然而他又专心致志地学弹琴。祖父有几句话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爷爷看见孙子哭,就认真地对他说:为了人类最美好、最高尚的艺术,为了给人类带来安慰,带来光荣,吃吃苦也是划得来的。克里斯托夫感激祖父像对大人一般对他说话,他的内心因为这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穷人家孩子吃苦耐劳、发愤图强的精神不谋而合,深深受到感动。

其实,理智并不是情感的对手,他口口声声地厌恶音乐,甚至一举手、一投足,也妄图摆脱这种艺术,但他的记忆深处却保留了音乐感,使他身不由己地留恋音乐,终身献身艺术。

音乐界的一件大事搞得克里斯托夫情绪沸腾。弗朗索瓦·玛丽·哈斯莱,就是第一个使他心情激动的歌剧作者,要到本地来了。他要指挥自己作品的演奏会。

哈斯莱住在公爵府,受到公爵的盛情款待。他不大出门,出门就去戏院指挥排演,而排演时是不准克里斯托夫进去的;音乐家又懒得走路,进出都坐公爵的车。因此,克里斯托夫难得一瞻风采。

最后,克里斯托夫总算见到了他的英雄。那是开音乐会的日子。大公爵和他府里的人占了王家包厢,包厢高处挂着冠冕,还雕塑了两个胖脸圆腿的小天使,把冠冕举在空中。戏院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台上装饰了橡树枝和开花的桂枝。有点身份的音乐家引以为荣的,是在乐池中占有一席之地。梅希奥坐在老位子上,约翰·米歇尔指挥着合唱团。

哈斯莱一出现,立刻掌声四起,女士们都站起来,想要看个清楚。克里斯托夫如饥似渴的眼光,恨不得把他吞下去。哈斯莱的面孔显得年轻、机灵,但是疲倦,有点浮肿;额角上的头发已经掉了,在金色的鬈发中间,露出了早秃的头顶。他的蓝眼睛投射出朦胧的光辉。他指挥时,灵活中带有任性,高大笨拙的身体随着音乐摇来摆去,手势有时像在抚摸,有时像在打击。可以看出,他的神经紧张得出奇,而他的音乐是他性格的反映。克里斯托夫的呼吸急促,音乐给了他如此强烈、如此意外的震动,他不得不摇头晃脑,舞手顿足。到后来,响起了暴风雨般的鼓掌声和欢呼声,加上乐队根据德国的习惯,吹响了凯旋的喇叭,来向胜利的音乐家致敬。他非常喜欢看到哈斯莱容光焕发,像孩子一般的得意扬扬。女看客向他扔鲜花,男看客对他挥动帽子,观众像潮水般涌向舞台。每个人都要握音乐大师的手。孩子也想挤到台前,但是这么多裙子和大腿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只得像头小羊似的低着头乱钻。——他太小了,挤不过去。

幸亏祖父在音乐会演出后找到了他,要把他带去参加小夜曲的演奏,向哈斯莱表示敬意。在一片寂静的黑夜里,大家开始演奏哈斯莱的几支名曲。哈斯莱同公爵在窗口露面了,大家对他们欢呼致敬。他们两人也向大家致意。一个仆人奉了公爵之命,来请乐师们进公爵府去。

哈斯莱走到乐师面前,向他们表示谢意。他认出了祖父,对他说了几句客气话;他记得约翰·米歇尔是最早演奏他作品的人之一,还说他常听到一个朋友谈起他的成就,那个朋友原是祖父的学生。祖父不知如何表示感谢才好;他说了几句恭维得过头的话。哈斯莱对克里斯托夫微微一笑,随便摸了摸他的头;一听说孩子喜欢他作的乐曲,为了见他已经有好几夜睡不着了,他就把孩子抱在怀里,亲热地向他问这问那。很快,他和哈斯莱完全搞熟了,回答问题也不再难为情;甚至主动咬耳朵谈自己的小打算,好像他们已经是老朋友一般;他打算像哈斯莱一样做一个音乐家,写一些好作品,做一个大人物。哈斯莱听他谈个没完,笑着说:“等你大了,等你成了音乐家,到柏林来看我吧,我会帮你忙的。”

克里斯托夫快活得说不出话来。哈斯莱就开玩笑说:“你不愿来吗?”

克里斯托夫使劲点了五六次头,表示愿来。

“那就说定了?”

克里斯托夫又点了点头。

“起码也该亲我一下呀!”

克里斯托夫拿出全身的力气,用胳膊紧紧箍住哈斯莱的脖子。

“哎呀,小鬼,你的鼻涕流到我的脸上了!放开我吧!快去擤擤鼻子!”

哈斯莱笑了,他自己给又怕羞、又快活的孩子擤鼻涕。他把孩子放下,再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到一张桌子旁边,用糕点塞满了他的口袋,对他说道:

“再见!记住你答应了的事。”

有一天,他在祖父的房间里转来转去,顿着脚后跟打拍子,头往后仰,肚子挺出,转来转去转个没完,口里哼着自己作的一支曲子,简直要晕头转向了。——老爷爷正在刮胡子,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忽然停了下来,脸也不刮,瞧着他问道:“你在唱什么呀,小鬼?”

克里斯托夫回答说,他自己也不知道。

“再唱一遍!”约翰·米歇尔说。

克里斯托夫试了试,却再也记不起他唱的调子。祖父对他的关心使他开心,他要显示一下他的好嗓子,就自以为是地唱了一段歌剧;哪里知道这并不是老爷爷要他唱的。约翰·米歇尔不说什么,好像不管他了。不过,当孩子一个人在隔壁房里自得其乐的时候,他却不把房门关上。

一个星期以后,他已经忘了这回事,祖父却神秘地对他说,有点东西要给他看。祖父打开书桌,拿出一本乐谱,放在钢琴架上,叫孩子弹弹看。克里斯托夫摸不着头脑,好歹按着乐谱弹了起来。乐谱是手写的,爷爷的笔迹很粗,唯恐孩子看不清楚。第一个字母写的还是花体。——祖父坐在克里斯托夫旁边,给他一页一页地翻乐谱,过了一会儿,他问孩子这是什么乐曲。克里斯托夫心无二用,只顾得上弹琴,反而不知道弹的是什么,所以回答不出。

老爷爷喜洋洋地对他讲解乐谱:“瞧:《咏叹调》。这是你星期二躺在地上唱的。——《进行曲》。这是我上星期要你再唱一遍,你却想不起来的。——《小步舞曲》。就是你在我的椅子前跳的那一支……瞧!”

在乐谱封面上,用令人赞叹的花体字写着:童年喜作:咏叹调,小步舞曲,圆舞曲,进行曲。

约翰·克里斯托夫·克拉夫特作品第一号克里斯托夫心花怒放了。看见自己的名字,漂亮的标题,大本的乐谱,居然是他的作品!……他模模糊糊地接着说:“噢!爷爷!……”

老爷爷把他拉到身边。克里斯托夫扑倒在祖父膝盖上,把头藏在约翰·米歇尔的怀里。他快活得脸都红了。老爷爷比孙子还快活,却装着用满不在乎的口气说:

“当然,我给人我加上了伴奏和声。——还有,我在小步舞曲后面加上了一段三重奏。”

他就把三重奏弹了一遍。——克里斯托夫能和祖父合作,觉得很高兴:“那么,爷爷,也应该加上你的名字。”

“那犯不着。只要你一个人知道就够了。只是将来,等到我不在人世了,这段三重奏会使你想起你的老祖父,是不是?你不会忘了老爷爷吧?”

克里斯托夫感动极了,拼命吻祖父的老脸。祖父也越来越动情感,只是吻他的头发。

“是不是,你会记住的?将来,等你成了一个音乐家,一个大艺术家,为家庭、为艺术、为国家争了光,成了名的时候,你会记得是你的老爷爷第一个发现你,料到你会有成就的?”

祖父听着自己说话,眼泪都流出来了。但他不愿让人看见自己感情脆弱的表现,于是,他就大大地咳了一阵子,露出失了格的神气,把乐谱珍藏起来,叫孙子回去了。

这样把他捧到天上,简直要把他惯坏了。幸亏他生来不是不通情理的孩子,再加上有一个普通人对他起了好作用,其实,这个人并不打算对任何人起任何作用的,在普通人眼里看来,他不过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而已——这个人就是路易莎的哥哥。

他和路易莎一样又瘦又小;还有点驼背。他可能还不到四十岁,但看起来却有五十,甚至更老。他的脸盘很小,皱纹很多,脸色红润,眼睛淡蓝。他出外都戴着他的鸭舌帽,害怕着凉,但一脱帽,就会露出一个秃顶的小脑袋。他是个流动的小商贩,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背上背着一个大包,里面什么都有:杂货,文具,糖果,手帕,头巾,鞋子,罐头,日历,歌谱,药品。克里斯托夫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瞧他不起,老挖苦他。

克里斯托夫在不懂事的幼年时代,随随便便就跟父亲、祖父一样瞧不起这个小商贩。其实,克里斯托夫不知道为什么却喜欢上舅舅了。他年纪还太小,不知道老实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在孩子的语言中,老实几乎等于愚蠢;而高弗烈特舅舅似乎正是一个活生生的老实人。

有一天晚上,克里斯托夫心血来潮,想到把自己费了不少劲、感到很得意地作出来的一支小曲子唱给他听。他想表现一下自己艺术家的才能。高弗烈特静静地听着,然后说道:“多不好听啊!可怜的克里斯托夫!”

克里斯托夫挨了当头一棒,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高弗烈特又怜悯地说:“为什么作这个曲子?多不好听!又没人硬要你作曲。”

克里斯托夫脸都气红了,就顶了一句:“爷爷说我的音乐顶好。”他叫了起来。

“啊!”高弗烈特面不改色地说,“他当然有道理。他很有学问。他又懂音乐。我呢,我一点也不懂……”

克里斯托夫以为别的曲子会改变头一支的印象,就都唱了一遍。高弗烈特一句话也没说,等他唱完。然后,他摇摇头,毫无疑问地说:“这些曲子更不好听。”

克里斯托夫咬咬嘴唇,下巴发抖,真要哭出来了。高弗烈特仿佛自己也很灰心丧气。

“说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要说曲子不好听呢?”

高弗烈特用老实得不会说谎的眼睛看着孩子说:“为什么?……我也不晓得……等一等……这不好听……第一,因为说的都是蠢话……对了……都是蠢话,说了等于没说……这下说对了。你作曲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要说的。你为什么要写下来呢?”

“我也不晓得。”克里斯托夫用可怜巴巴的声音说,“我只是想写好听的。”

“瞧!你是为写而写。你写,是要做一个大音乐家,是要人家叫好。音乐需要谦虚、老实。”

他看出了孩子很难过,想拥抱拥抱他。但克里斯托夫气得扭过头去;有好几天,他都在赌气。但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还是舅舅说得对;于是高弗烈特的话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他因为说了假话而觉得惭愧。

因此,他虽然心里老是积怨难消,愤愤不平,但现在写乐曲的时候,总会想起舅舅来;一想到高弗烈特看了会怎么说,他往往脸红得把写好的东西撕掉。

为了不服气,他也会搞鬼,把大艺术家的作品说成是他自己的。要是高弗烈特说他不喜欢,他就高兴得不得了。但高弗烈特并不觉得心虚理亏。他老是说:“你瞧,孩子,你在屋子里写的都不是音乐。屋子里的音乐好比房间里的太阳。要到野外去呼吸好上帝的新鲜空气,才听得到音乐。”

一天晚上,克里斯托夫大为意外地听说,他,克里斯托夫,把他的《童年喜作》献给莱奥波德大公爵殿下了。原来梅希奥打听过公爵是否乐意接受这微薄的敬意,公爵欣然俯允了。于是梅希奥得意扬扬地宣布,不能错过片刻时间,马上动手:第一,正式呈请公爵殿下接受献礼;第二,出版作品;第三,组织音乐会,使作品为人所知。

伟大的日子就要到了,理发匠来负责给他化妆,要把他不听话的头发收拾得像卷曲的羊毛一般,才肯罢手。全家人一个接一个在他面前走过,说他好得不得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对这身打扮应该得意还是害羞。他的本能告诉他:这很尴尬。开音乐会时,他觉得更尴尬了:在这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可能就是他压倒一切的感觉。

音乐会就要开始了,大厅里还有一半座位是空的。大公爵没有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得到可靠消息的好心朋友来告诉他们说:“亲王府在开会,大公爵不来了。”

然而,音乐会也不能不开始,听众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于是高级音乐院的乐队奏起了贝多芬的《科里奥朗序曲》。贝多芬的英雄气魄喷射出了不可抗拒的热情,使克里斯托夫的血液汹涌澎湃。他卷入了烈焰的洪流中。忽然,乐队演奏《序曲》戛然中断;肃静了片刻之后,铜管乐队大张旗鼓地奏起轰隆隆的军乐来。原来是亲王驾到,乐队奏起国歌来向他致敬。

《序曲》重新开始,这一次演奏到了底。然后轮到克里斯托夫。梅希奥费尽心机安排节目,使父子两人能各显神通:他们要合奏一首莫扎特的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为了逐步提高效果,决定先让克里斯托夫一个人出场。观众一见这个长头发的顽童,皮肤颜色深得像个小茨冈人,却穿着一身正派绅士的晚礼服,畏畏缩缩地走着小步子,不禁放声大笑。琴凳太高,没有父亲帮助他坐不上去;但他迫不及待,慌慌张张,却一个人爬上去了。这一下台下笑得更厉害。

梅希奥上了场;他沾了儿子的光,听众乘兴头上给了他相当热烈的掌声。奏鸣曲立刻开始。小家伙不慌不忙,弹得很准确,他全神贯注,抿紧了嘴巴,眼睛盯着琴键,两条小腿悬空吊着,还够不着地面呢。琴音像高山流水滚滚而来,他感到得其所哉,仿佛回到了熟人中间。低低的赞扬声传到他耳朵里;他一想到大家一声不响,听他弹琴,欣赏他的演奏,不免心中暗喜,头脑如入五里雾中,得意扬扬。琴一弹完,梅希奥牵着他的手,同他走到台前,向观众行礼致谢。

他又给抱上了琴凳,一个人演奏他的《童年喜作》。这一下全场可轰动了。每弹完一支曲子,大家都热烈叫好,要他再来一遍。最后,全场起立欢呼,大公爵带头鼓掌。这次只有克里斯托夫一个人在台上,他就动也不动,不敢离开琴凳。掌声越来越响。他的头却越来越低,满脸通红,神气很窘,拼命扭过头去,不看台下。梅希奥刚把他放下,他拔腿就往后台跑去。一个女看客把一小束紫罗兰向他抛来。他吓了一跳,跑得更快,路上还撞倒了一张椅子。但他越跑,人家越笑;人家越笑,他又越跑。

祖父兴高采烈,满口祝福。乐队的人也都大笑,祝贺孩子,他却不看他们一眼,也不和他们握手。

在亲王包厢的接待室里,他见到了一位穿短上装的先生,脸像小哈巴狗,上唇的胡子翘起,下巴的胡子又短又尖,个子矮小,脸色红润,有点浮肿,随随便便、半开玩笑地招呼他,用他的胖手摸他的脸,说他是“莫扎特再世!”这位先生就是大公爵。——然后,他见过了公爵夫人,她的女儿,还有其他人等。他坐在年轻的公主膝头,不敢乱动,也不敢出大气。公主问他一些问题,都由梅希奥恭恭敬敬、用陈词滥调作了平平淡淡的回答,但公主不听他的,只管逗孩子玩。孩子觉得脸越来越红,以为人家都注意到了,想要解释一下,就叹了一口气说:“我脸红了,因为我热。”

年轻的公主听了大笑起来。但克里斯托夫并不怪她,不像刚才怪听众笑他那样,因为她笑得好听;她还拥抱了他,他也不觉得讨厌。

这时,他一眼看见了祖父站在过道上,在包厢的入口处,容光焕发,却有几分惭愧。克里斯托夫忽然感情冲动,觉得对不起可怜的老爷爷。他伸长了脖子,在他新认识的公主耳边悄悄地说:“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

她笑着问:“什么秘密呀?”

“你记得,”他接着说,“我刚才弹的小步舞曲里,有一段好听的三重奏?……你记得吗?(他低声哼着三重奏)……咳!那是祖父作的曲子,不是我作的。别的调子都是我的。但只有这一支最美。那是祖父作的。祖父不愿意说出去。你不会对人说吧?——他指着老爷爷——瞧,那就是祖父。我很爱他。他对我非常好。”

话说到这里,年轻的公主笑得更厉害了,说他真是可爱,劈头盖脸地吻他,但使克里斯托夫和祖父都大为意外的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跟着她笑;大公爵向老爷爷表示祝贺,爷爷局促不安,想要解释又讲不清,结结巴巴,仿佛犯了罪似的。而克里斯托夫却不再对公主讲一句话;虽然她还逗他,他却板着脸,不开口;因为她说话不算数,他甚至瞧她不起了。甚至亲王笑着称他为宫廷钢琴家,“高级音乐家”,他也置若罔闻。

他同家人出来后,从戏院的走廊起,一直到大街上,他都给人围着,大家夸奖他,拥抱他,使他恼火透了:他不喜欢人家亲他,也不答应人家未经同意,就随便摆弄他。

最后,他们回到家里,门刚关上,梅希奥就骂他是“小笨蛋”,因为他不该说三重奏不是他作的。孩子非常明白他做的是好事,应该受到夸奖,不该挨骂,就顶撞了几句。梅希奥发火了,说若不念他刚才弹得还不错,真要打他几个耳光;但他说的蠢话已经使音乐会的效果大为减色。克里斯托夫内心深处富有正义感;他就躲到角落里去生闷气;他把父亲、公主、听众,都归入不屑与之为伍的一流。邻居来向他的父亲道贺,他也忍受不了,他们有说有笑,仿佛琴是他父母弹的,而他只是他们大家的玩物。

晚上,他听见父母同朋友们在一起吃晚餐。晚餐为了庆祝音乐会,已经准备了一个星期,非常丰盛。天下居然有这样不公平的事,他在床上气得要命。别人却在高声大笑,碰杯痛饮。父母对客人说孩子累了,就再也没有人来问他一声。直到晚餐后,客人要散了,才有拖拖沓沓的脚步声溜到他房间里来。来的不是别人,只是老约翰·米歇尔,他在床前弯下了身子,真正动了感情地拥抱他,对他说:“我的好小子,克里斯托夫!……”然后,仿佛不好意思似的,他什么话也不再说,就溜走了,但走之前把藏在衣袋里的几块糖偷偷地给了他。

这对克里斯托夫真是温存体贴。不过他的情绪紧张了一天,疲倦得要命,甚至没有劲来摸祖父给他的好东西。他简直累得浑身无力,差不多马上就睡着了。

但是他睡得并不稳。神经突然放松,就像触电一般,全身颤抖。狂暴的音乐在梦中折磨他。他在半夜时醒过来。音乐会上听到的贝多芬序曲在他耳边轰鸣。乐曲急迫的节拍充塞了房间。他在床上坐了起来,擦擦眼睛,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不,他不是在做梦。他记得这支乐曲,记得这愤怒的呼啸,这疯狂的吼叫,他听见无法控制的心在胸膛中蹦跳,血液在奔腾咆哮,他感到脸上有狂风在吹,在打,在摧毁,但风忽然被巨人的意志摧毁了。这个巨人的灵魂进入了他的肉体,扩张了他的心灵和四肢,使他扩大了无数倍。他在世界上大步前进。他是一座大山,狂风暴雨就是他的呼吸。愤怒的风暴!痛苦的风暴!……啊!多大的痛苦!……不过这算什么!他觉得自己强大了!……受苦吧!受难吧!啊!强大多么好!强大得不怕痛苦更是多么好!……

他笑了。笑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父亲惊醒了,喊道:“谁呀?”

母亲轻轻地说:“嘘!是孩子在做梦!”

他们三个都不做声。周围又是一片寂静。音乐消失了。只听见均匀的呼吸,他们是共患难的伴侣,同舟共济,一股旋转天地的力量把他们的一叶扁舟推进了无边的黑夜。

同类推荐
  • 假若夏天不再纯白

    假若夏天不再纯白

    她对她说:“其实蔚辰是一个很好的男生。”她对她说,“真害怕失去他。”她对她说,“我一定要跟他永远在一起的。”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坚定。想必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哪怕洪水决堤也阻隔不了吧。伊子清觉得长期跟一个人接触,那么那个人一定会有所改变的,那是一种会被传染的关系,时间久了,都会觉得当初怎么没想到,就这样继承着另一种人身上的某些东西,慢慢竟变成了自然习惯。像她,像卡卡。
  • 马营村

    马营村

    陈家桥1972年生于安徽六安,1993年毕业于南京某高校,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写诗,从1994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发表出版小说作品约五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有《坍塌》《化妆时代》《男虚》《永远爱你》《女疼》《阿P》《南京爱情》《刘行远》《北京爱情》《成都爱情》《1956》《一个女人的五故事》《云南往事》《少年王》《别动》《长安行》《法国女友》等十几部,中短篇小说约一百多篇,有小说集《危险的金鱼》《中如珠宝店》《见爸爸去》《暗香》等。
  • 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

    小说通过一位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种种遭遇及他周围各类人物的活动,以谑而不虐,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之中的绝妙手法,将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其一切丑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 黑骑士

    黑骑士

    本书是一部奇幻小说,讲述了贵族兄弟亚瑟与凯尔,以及由他们招募到的冒险同行者托尔、班代福、丹尼尔、兰斯和格温,一起前往阿尔比恩城寻找并铲除黑骑士的故事。行途中,这支除暴安良的队伍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他们到达阿尔比恩城后与当地的军队陷入混战。混战中,他们发现无恶不作的黑骑士竟然是同伴的姐姐,而亚瑟也在无意中拔出了相传只有国王才能拥有的石中剑。
  • 饮罪者

    饮罪者

    一桩发生在公共广场的无差别杀人案,简单明晰的作案过程背后,却是迷雾重重的作案动机。一个看似是随机报复社会的杀人犯,一个要写一个大新闻的记者,一个想找出真相的警察,一个被欺负的少年。这桩杀人案让他们的命运编织到了一起。四散的线索渐渐聚拢,十年前的尘案再度被翻开,被卷入到跨越十年的案中案里,他们各有各的执念……生死之交的友情分崩离析,彼此相爱的爱人却形同陌路,一切的一切都被颠覆,真正的秘密从此消失……罪恶,到底有没有原因?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真相?所有可见的是否都被伪装?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你总该相信自己,就算世界与你背离

    你总该相信自己,就算世界与你背离

    这是一本送给每个奔波在路上的年轻人的温暖笔记。亲爱的,你可以不迷茫,不彷徨,不纠结,那些关于梦想的话,都可以是真的,那些关于青春的回忆,你可以一直演绎,那些关于爱情的追求,可以永不停滞,慢慢来,不要着急,你想要的一切,光阴都会给。
  • 夏倍上校:傅雷译讽刺小说集

    夏倍上校:傅雷译讽刺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三篇讽刺小说,著名翻译家傅雷译,行文流畅,文笔传神。在《夏倍上校》中,妻子为了虚荣、金钱、地位,不惜指丈夫为冒名顶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奥诺丽纳》中,奥诺丽纳因为追求想入非非的爱情,对人生抱着不可能的奢望,终于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亚尔培·萨伐龙》则描写了一位年轻律师在湖边爱上已婚意大利公主的故事。每则小说都有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正人君子与牛鬼蛇神杂然并列,令人读后有啼笑皆非之感。
  • 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

    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

    《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从阿巴斯的三部英译诗集精选500余首优秀诗作,由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先生倾心翻译,是迄今为止最全的阿巴斯诗集中译本。阿巴斯的诗承接悠久深厚的波斯诗歌传统,精妙,优美,神秘。他的诗句短小精悍而优美天真;他不写宏大的命题,只书写平凡生命的真与爱;他也从不给每一首诗歌确定标题,仿佛信手拈来,却自在自如,每一首都自成一个世界。他的诗句既迅疾又永恒,既抽象又细微,折射出诗人对充满微妙差别的世界的专注凝视与哲学冥思。
  • 殇国遗乱(完)

    殇国遗乱(完)

    “我曾以为,你会是我生命中的一抹绚丽,不想到头来,竟让自己的心彻底失去了色彩。”女子自嘲的声音,充斥着悲戚和苍凉,她凄然一笑,嘴角缓缓溢出的鲜血,滴落至雪白的衣衫上,妖娆而艳丽,却深深刺痛了男子的双眼。那一天,大雪纷然而落,覆盖了苍茫的大地,也掩埋了过往的一切,让爱与恨,都从此消弭。————————————————————————曾经,她是倾国倾城的美丽女子,她的美惊为天人,她的美出尘脱俗……曾经,她亦是武艺高强、聪慧睿智的奇女子,顷刻间便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可惜,优秀如她,最终也没能逃过情爱的束缚,在有心人阴谋算计下,输掉了一切……心已死,爱已殇,自此,她的世界失去了光明。春去秋来,四季轮回,在本以为时过境迁后,奈何命运仍是不愿放过她,刻意的逃避,也是无济于事。————————————————————————上辈之间的久远恩怨,造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场错乱……国仇家恨,阴谋野心,成全了人性丑陋的贪嗔痴癫,也葬送了爱与被爱的资格……在经历过相遇和相爱,误会与分离之后,爱情,是否还能够得到善终?而当真相最终被揭开,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本文正文已完结,关于前传,可能会在以后重新连载一本新书,所以大家看正文就好,前传部分的章节先不要订阅,多谢支持,(*__*)……)
  • 台长大人你好

    台长大人你好

    萧毓:“我能许她万丈光芒。”洛少辰:“我能给她天下美食。”陆铭盛:“护她陪伴她是我能给她的最长情的告白。”慕景宸:“你们能给的,我都能给。”众人:“……”电视台被收购,新台长竟然是她曾经调戏过的人,徐一冉立马不淡定了。想和新台长套近乎,却被无情鄙视,还被发配去野外跑新闻。原本以为她的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没曾想新台长又拿美食勾引她,用肥猫卖萌,还奉送上逼格老高的人物给她做嘉宾,简直要把她宠上天。当她最终决定放下旧爱和他在一起,却发现他对别人更宠更纵容,她发现,自己的心无法平静了。
  •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本书以中国意象为主题,以时间为轴心,在分秒间不停追赶,在流逝的光阴里惋叹,烘托出中国文人对时间的一种敬畏,一种反思。
  • 争霸异界之召唤猛将

    争霸异界之召唤猛将

    群雄割据,战乱四起。乱世造英雄?那个英雄就是我秦天。我即将召唤将士重建规则。什么?召唤将士得打钱?我堂堂未来的天下共主,要先赚钱?
  • 云罄曲终

    云罄曲终

    凛胜年间,女帝治下,将领季望鸿不甘为臣,谋数十年,经役,终称帝。独子季宸八年征战,覆女尊维男权。此后不足两载,季望鸿病重,不久,宸承帝位,而宸暴政,引天下共愤。两年后,权贵屡遇害,伴黑令牌,浮骷髅利爪、血色鬼字,称之鬼手令。江湖传言,此乃邪教,仍奉女尊,乃前朝余党;另言之,嫉恶如仇,不死不休。世人皆称——鬼手阁!
  • 神明道

    神明道

    神州世界,大周镇世六百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子高坐九重宫,镇压万道,独尊人道,气运如烈火烹油,正所谓圣人当道,其鬼不神。一异界来客,却想以神道,镇压诸天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