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01000000001

第1章

理想与现实的唯一选择——以甘肃省博物馆的建设为例

上篇: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俄军

一、甘肃省博物馆的建设过程简述

甘肃省博物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设的甘肃省“十大建筑”之一。典型的苏、欧建筑风格和绿荫环绕的环境,异常珍贵的文物和浓郁、厚重的文化氛围在国内外影响甚大。甘肃位于祖国的西部,黄河的上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何发挥馆藏文物优势,抓住老馆建设和改造契机,利用富有浓郁西北特色的人文资源,走出一条甘肃省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子,一直是我们认真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更是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1958年,国家投入180万元建成18500平方米的甘肃省博物馆。限于当时的设计思路,建设标准和条件,博物馆的设计着重在展览功能上考虑很多,建设了工业展览大厅、农业展览大厅、文物展览厅。建筑结构为自然采光、通风、高窗,展览大厅为长方型。这样的建筑形式基本上不能满足博物馆防尘、限光、控温的使用要求,更谈不上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览、服务观众功能的需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反复要求下,省建委抗震办公室于1993年6月对大楼的钢筋混凝土、砖和砂浆强度及地基进行了检测、鉴定,并将此工程列为甘肃省抗震加固的重点工程,进行全面抗震加固和维修。1994年8月,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中央有关领导到博物馆参观时,十分赞赏甘肃省博物馆的藏品,提出支持甘肃博物馆的维修改造。在国务院的协调下,从1998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省博物馆的加固改建工程列为全省重点工程,省政府领导先后多次现场办公,听取专家的论证和汇报,最后确定将整个大楼全部拆除重建,工程总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总投资1512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500万元,省上投资10621万元。由此,甘肃省博物馆的建设历经七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一个抗震加固项目发展成为国家投资的新建项目。在甘肃经济相对落后的省情情况下,用如此之大的投资,建设一个公益项目,新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博物馆,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的高瞻远瞩。

二、甘肃省博物馆的建设实践

毫无疑问,21世纪新建的甘肃省博物馆应当是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建筑,它应能鲜明地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能够满足现代化博物馆功能需求。建设的过程,重要的是,既要准确把握现代化而不是简单的“西方化”,“本地化”也不是表层的对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搬用,两者的结合是必要的,但必须是无形的,内在的。要寓地域文化的精神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取向之中,这才会赋予甘肃博物馆以新的、特殊的气质。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交通便利,场地开阔,环境幽静,是难得的闹中取静之地。展览大楼占地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10米,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高差1米左右。展览大楼东西两翼新建展厅,既与中路的文物展厅相配套,又可独立举办一般性展览和临时性展览,新建展厅分东西两翼,对称布置,东西两翼北端中部与新建展览大楼中路中厅层层相通,大楼正立面北临西津西路,楼前为长58米,宽160米,面积为9280平方米的广场,楼东西两侧和后方环绕4.5—6米宽的道路,中路展厅文物库房楼及西翼展楼楼体中间留有东、西两块内院。

大楼在建筑立面及造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尽量保留这座近半个世纪历史的建筑风格,是具有相当重要历史意义的,兰州市民和全省人民对其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博展览大楼,应体现出庄重、典雅、质朴以及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在立面设计上,尊重历史及城市文脉,对原有博物馆的体量及外立面格局未做太大改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立面风格,更换陈旧的外墙材料及外窗材料,采用烧毛花岗岩作为建筑主体部分外墙饰材,配以灰白玻璃幕墙,挺拔的石材竖柱与落地玻璃幕墙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为达到端庄、沉稳的效果,同时考虑到泛光照明的夜景效果,外墙饰面材料采用了浅色调的米黄色系列。对原馆立面细部线脚和节点图案纹饰加以保留、创新。大楼外立面及从大厅到展室的装修庄重、典雅、美观、大方。

大楼内部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共有大小展厅19个、接待厅4个、电教厅1个、学习报告厅1个。展厅总面积8390平方米。中楼7个展厅为全封闭式,配置中央空调系统和先进的消防、安防设施,用人工采光以满足精品文物陈列展览的功能和需求;东西两翼12个展厅为普通展厅,半封闭、自然和人工采光相结合。博物馆的主入口位于城市主要干道西津西路南侧,门前留有面积9280平方米的广场,有充足的场地利于人流集散。每翼展楼出入口设在北侧,东西两翼南侧也设有观众出入口,两翼南侧休息厅留有通向内院的内部出入口,便于内部人员与物品的使用。参观人流可以根据展厅开放情况,利用道路和分设的各出入口进行分流。建成的展览大楼平面呈“中”字型,东西长160米,南北宽31.9米,其中路和南侧“十”形部分为新建成大楼,中路部分为全封闭配设中央空调系统的现代化文物展楼;两翼新建部分,配置必要的消防、安防设施,为一般性展览和临时性展览使用的普通展厅,其既与中路的文物展厅(固定展厅)相协调、配套,又可以独立发挥其普通展厅的功能,举办自然标本和一般性展览及临时展览。两翼展厅每层分北侧展厅与方形展厅,两个展厅之间设有楼梯及休息服务等公共空间,方便观众参观中的停顿、休息,也利于展厅分别利用,个别开放。同时以中部已建展览大楼为轴线,形成有序的参观人流,也便于人流的集散。北侧展厅与方形展厅外侧设有内廊,各展厅通过内廊相互联系,而不互相穿越,保持了展厅的独立完整且便于管理。

内廊轴线宽3.6米,尺度宽裕,可兼做休息、集散之用。南侧休息厅处设有楼梯、休息处及2000kg货梯一部。参观人流根据展厅开放情况可分别由中路门厅出入口、方厅出入口、两翼南侧出入口进入,可经过内廊到达各个展厅,通过入口、公共空间处设置的楼梯到达地下或地上其它楼层进行参观。未开放的展厅可以独立关闭,而不影响其它展厅的展览与参观展览人流的安全疏散。展品也可以从内院西北角、东北角电梯厅处分设的出入口进入大楼,展品可由货梯搬运到参展的各楼层。平面布局中各出入口的分设,各展厅的相对独立,避免了人流的交叉干扰,提高了管理的简易性及展览大楼的安全性。

两翼三层展厅分别为马门溪龙及黄河古象化石的固定展厅,展厅上部屋顶为采光保温天棚。除以上两个固定展厅外,其余展厅均为普通展厅。普通展厅既可作为集中式的观众服务设施使用,集教育、传播为一体,同时管理上也可单独指定出入口,在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前提下,用上滑门与其他各层、各部分隔离开,以便独立开放使用。

两翼展厅在一、二、三层与中路展厅一、二、三层及文物库房楼一、三、五层相通,故其一、二层层高与中路展厅相同,层高为5.6米,展厅部分吊顶后净高为4.2米。三层展厅考虑到展出古生物化石的高度,其层高定为7.2米。展厅中部为采光天棚,既满足展览高度的要求,同时又为展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地下一层层高6米,设备管道安装完毕后吊顶高度为4.2米。

整个建筑将本着“庄重、典雅、美观、人性化”的原则,是一座综和性智能系统集成建筑。

室外环境的规划建设与博物馆大楼整体相协调,相配套,对大门、警卫室、展览大楼周围场地绿化(修建草坪、花坛等)、停车场及观众休息设施进行全新的改造和建设,以崭新的面貌,体现出高层次的文化品味,与博物馆的功能、风格相协调。

三、甘肃省博物馆的“灵魂工程”的探索

用现代技术装备博物馆是博物馆现代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手段。物质文明的进步表现为技术化水平的提高,博物馆的现代化也应体现技术的现代化,也应拥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技术装备。博物馆的行政管理、藏品管理、公共关系、运用现代技术并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方向。2001年底,甘肃省博物馆已经完成了中路的拆除重建,然而,“数字化”和“信息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设计完全没有考虑,用通俗的话说,有了骨骼和皮肤,却没有神经中枢。我们及时统一思路,学习、借鉴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国内先进博物馆的经验,组织专家反复论证,依据甘肃省博物馆的建筑和功能需求,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实现对博物馆管理过程和文物资源的研究、保护、展示、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资源优化。其基础是计算机和局域网,实质是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展示和管理平台。

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是一个“工”字形的建筑群,分别由普通展厅、珍品展厅、临时展厅、学术报告厅、电化教育室、文物鉴赏室、贵宾接待室、文物库房、办公区等区域组成,楼外还设有大门、售票室、警卫室、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因此,必须立足于信息化的现代化建设,来保证博物馆基本功能的实现。

甘肃省博物馆信息化工程由两大系统集成组成:

一是楼宇智能化系统,由八个子系统集成:

1.综合布线系统。此系统在主干线采用了光纤传输,分支线采用六类双绞线,数据传输量达桌面100兆,整个布线与多媒体信息传输拓扑相匹配,从技术结构上防止了信息瓶颈的发生;

2.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周界防范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更子系统以及系统通信端口。监控采用门磁开关、远红外线监测、红外——微波监测和电视摄像四种方式。各系统和监控在中心机房可进行二级控制,实现全方位安全防范综合管理体系,以确保馆藏文物的绝对安全;

3.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此系统设计了系统集成通信端口,中心计算机可实现其二级控制。珍品展厅、总控制室、变配电室、中心机房等重要位置配设为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普通展厅、大厅、观众通道则采用水喷淋灭火系统,两种灭火系统均采用自动报警灭火控制装置;

4.背景音乐、紧急广播及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紧急广播系统达到甲级标准并实现以下几种功能:

(1)多音源背景音乐;

(2)报警时,可实现报警层与相关层的报警广播;

(3)用软件程序控制播音;

(4)有广播、背景音乐及扬声器线路检测功能;

(5)提供任何事件的报警联动广播;

5.通信自动化系统。此系统通过对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声讯服务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的集成,实现通信自动化;

6.门票系统。此系统具有自动售票、验票并做出相应记录、统计的功能;

7.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包括:空调设备控制管理系统;给排水设备控制管理系统;变配电设备控制管理系统;照明设备控制管理系统;电梯设备控制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通过对这些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有效管理,达到节省能源和人力资源的目的;

8.信息中心机房工程。包括计算机中心机房和网络中心机房。以上8个子系统集成的智能建筑系统,使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得到自动控制,实现文物的科学保护;也将使文物安全防范实现智能化,火灾防灾实现自动化,供电设备实现自动化控制,使博物馆真正实现管理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二是业务信息系统运用,目前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成熟的软件支持,对馆藏文物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主要由七个子系统集成:

1.藏品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此系统设计时按照《中国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规范》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软硬件先进,功能完善,兼容性强,具有可扩展性。系统也有足够的信息量存贮空间,能实现文物的二维平面图像、三维立体图像功能,达到电子出版级标准。并采用磁盘陈列和光盘塔存贮信息;检索等待时间不大于8秒;对系统藏品数据库的访问设置为4级访问权限;采用硬件防火墙技术和软件技术确保系统安全。

2.讲解、导览及模拟系统。讲解系统具有中、英、俄、日四种语言,采用计算机控制、感应式、遥控式、触摸式四种不同的控制模式,同时实现对珍品文物的灯光、模拟背景与语言讲解同步控制;常设陈列展览应配备数量合适的语言讲解机,对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要实现语言芯片讲解功能。导览系统要满足展览介绍、展览分布、参观路线的声、像及多媒体播放的需要,其导览机可实现脱机工作,并用光盘实现信息备份。展览模拟系统采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声、光、电实现一体化控制并展览陈列,珍品文物实现三维展示,古生物化石、生物标本实现仿生功能,达到动作、声音及环境的部分再现,以上三个系统还可实现流媒体播放功能。

3.博物馆网站。网站是博物馆在信息时代为观众、社会乃至全球范围内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方式,具备搜集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发布信息功能。甘肃省博物馆网站主干采用了多模光纤,网络结构采用了ATM组网方式;操作系统采用了主流操作系统;局域网到桌面保证100Mbit/s传输速率,具有有限与微波无限多种方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确保2Mbit/s以上速率接入英特网,按每日5000人次访问本网站,确保网站运转正常。

4.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升华,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全球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主要以信息的捕捉、组织,信息的搜索、浏览和网络信息的利用为主题,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库和检索浏览技术为基础,构建客观信息资源共享的“环球图书馆”。

5.办公自动化系统。博物馆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业务流转为核心,以综合信息服务为基础,以电子邮件、信息查询、工作流程及日常事务等内容为综合办公平台,提高博物馆内部的办公效率、决策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达到“无纸化”和“移动办公”的工作模式,整个系统由办公和服务管理、决策支持两个子系统组成,具有领导决策支持、个人事务处理以及各办公部门的办公事务处理功能。

6.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

(1)藏品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此系统应具有对藏品数据库信息的采集、装库、检查、查询、引导等功能。

(2)智能建筑综合管理子系统,由该系统实现集中监控、控制和管理;信息集成和综合管理;全局事件的管理;一体化的公共通讯网络的管理。

(3)综合档案管理子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上下级机关及归档部门的文书信息,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组卷、编目,处理案卷变动情况,提供案卷服务。

(4)物业营运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对建筑物内各类设备的资料、运行状况及维修进行管理;

7.各系统的软硬件集成。主要实现除信息中心机房工程以外的13个子系统的软硬件集成。

系统集成后的信息系统,为甘肃省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提供先进和科学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实现文物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达到现代化博物馆陈列、收藏、保护研究和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四、创造陈列展览精品,全面展示甘肃的文物资源

博物馆的陈列展品是博物馆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精神产品,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强化以“人”为本的精品意识,不断提高陈列展览的水平,是博物馆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要求。

甘肃位于祖国的西部、黄河的上游,地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黄河从中部穿过,东部和中部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西部则为戈壁、绿洲和荒漠并存的千里走廊。甘肃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给甘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何发挥区域文物资源的优势,举办为观众喜闻乐见、富有浓郁西北特色的陈列展览就是新馆建成后的崇高使命。

从2003年开始,为了搞好新馆的基本陈列,我们多次召开由馆内外领导、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会,广泛征求意见,进行陈列主题的可行性研究。在甘肃自然富源、古生物化石、历史文物、馆藏书画、佛教艺术、甘肃民族民俗等十多个陈列主题中,反复筛选、论证,并根据甘肃省的经济能力,最终选取了最能体现甘肃古代灿烂文化的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以及甘肃古生物化石三个展示主题,作为新馆基本陈列。

1.甘肃古生物化石展

甘肃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极其丰富,埋藏量大,种类繁多。尤其在新生代第三纪这一时期临夏地区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与内蒙通古尔和山西保德并列中国之最。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区划,揭示其地质历史时期的多变、复杂环境,古生物化石就是这些变化的见证。在甘肃迄今所发现的丰富而门类庞杂的古生物化石,出土了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世界保存最完整的黄河剑齿象(黄河古象),完整的古鳄鱼化石,还有许多已灭绝了的远古珍稀罕见的古动物,如鱼类、铲齿象、剑齿虎、巨犀、古长颈鹿、大唇犀、库班猪、巨鬣狗等。古生物化石展对普及科学知识,认识甘肃史前生物与环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甘肃远古彩陶展

甘肃的远古先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距今八千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彩陶、黍。仰韶文化晚期出现的原始殿堂式建筑,标志着甘肃东部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考古成果表明,甘肃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及青铜文化。这些文化大多含有多彩多姿的彩陶,这是数千年来甘肃绵延不绝的独特文化传统。随着制陶工艺的日趋成熟,彩陶优美的造型、缤纷的色彩、绚丽的图案融汇一体,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又体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彩陶的使用最初仅局限于甘肃东南部,继而扩展到中部及青海东部,随之传入河西走廊乃至新疆。开始的彩陶是单色红彩,尔后被光亮的黑彩代替,进而发展到红黑、黑白复彩共用。肇始阶段彩绘仅施于钵盆等饮食器具,接下来延及到瓮、壶等大型储藏器,后期扩展到大部分陶器种类。甘肃彩陶历经五千多年漫长的发展岁月,其数量与种类、制作水平与艺术成就,都是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甘肃彩陶谱写了精彩华美的篇章,展示出我国古老、绚丽的彩陶文化,反映出甘肃东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甘肃古丝绸之路文明展

地处丝绸之路东段的甘肃,是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也是东西方交往的主干道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谱写出辉煌的古代文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经通道。东西方的交往由来已久,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一直进行着接触与交往。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并开通西域之后,在古代长安和罗马之间形成了一条以丝绸贸易为特色,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中国与遥远的西方世界之间冲破地域的束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极大地丰富并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先将其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车轮的主轴”、“世界文化的母胎”、“世界文化的大运河”。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开始了由国家力量组织的对丝绸之路的开拓和保障,从此西方的宗教、艺术、技术源源不断传入甘肃,经过消化、吸收,推广到内地,内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也通过甘肃源源不断地远播亚欧,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保持了一千多年的繁荣。

甘肃省博物馆现有藏品8万多件,其中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彩陶、丝绸之路汉唐文物和佛教文物以及古生物化石标本是馆藏主要特色,也代表了甘肃文物藏品的品位和优势,充足的藏品是举办这三个基本陈列坚实的物质基础。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在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要趋势的时候,举办一个关于丝绸之路文明的陈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的恐龙热以及文明起源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也正方兴未艾。甘肃省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多年来通过与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联合进行考古发掘和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广河地巴坪和兰州花寨子半山墓地,永昌鸳鸯池马厂墓地,永靖大何庄、秦魏家和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以及四坝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揭示了甘肃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诸文化的基本面貌;武威《仪礼》简、《医药简》和《王杖十简》都是重要的汉代文献;1972-1976年居延汉代烽燧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简牍19000多枚,全面反映了汉代西北边塞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1978年-1984年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在原始农业的起源、建筑成就、彩陶艺术以及文明起源等专题上都取得显着的成果。我们无论在陈列框架结构的搭建、展品的选择,还是在多媒体、场景和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都充分吸收甘肃五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的成果。

五、结语

博物馆的建设,事实上在实践中会遇到项目论证、方案设计、资金运筹、建设规范、功能需求等诸多问题。建设一流的、现代化的博物馆,不仅在现在,在将来,都是博物馆建设者永远的理想与追求。

当您能够参与一个博物馆的建设,那么,最大的努力是让遗憾少点,再少一点……

同类推荐
  • 狄唐实录

    狄唐实录

    拨开层层迷雾才能看见历史中的真实自己:狄瑞回到元咸享670年四月,回到老祖宗身边运用二十一世纪侦查学,协助办理各种扑朔迷离的案件……
  • 我在汉朝卖煎饼

    我在汉朝卖煎饼

    一个现代人带着自己的小吃店穿越到汉武帝年间,虽说与正史有所出入,但这里同样是一个美女如云、硝烟弥漫的时代。这里到处充满了杀戮、阴谋、权利和背叛……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于阗王国传奇

    于阗王国传奇

    中亚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和草原,居民只能散居在小片绿洲上生存。这里也是世界的脊梁,从东、西方杀来的各路英豪无一不想体验站在世界屋顶俯视万邦的快感,于是,这片看似不适合生存的地方反而成了群雄逐鹿的舞台,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粟特人、大月氏人、匈奴人……各路英豪都曾在这里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 大汉枭臣

    大汉枭臣

    霍去病笑咪咪的看着李敢在床上挣扎,过了一会,才认真的说道:“你掴我舅舅一掌,我射你一箭,从今之后,恩怨两讫。”李敢正想答应,突然胸膛一阵撕裂般的痛疼,不由怒骂:“你下的是死手,休想说完就完。”“行,我等着。”霍去病哈哈大笑,潇洒的转身离去。刘彻鹰视狼顾的扫了众位大臣一眼,大声说道:“拟旨,封李敢为列候,食万户!”李敢恭敬的行了一礼,心中却是冷笑连连,“让我当棋子?休想!”亚朵把手中的小竹鞭甩得“叭叭”响,大声的训斥道:“丑人,公主对你有救命之恩,当好好报答,懂吗?”李敢一阵心惊肉跳,连连点头。————一天两更,只多不少,从不断更,跪求各种支持。————我在(727046605)等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寡妇柳枝儿

    寡妇柳枝儿

    你穿越了!好吧!你变成了一个哑巴!!好吧!你变成了一个哑巴寡妇!!!好吧!你要给人家当后娘了!有完没完了?还能好好玩穿越不?你会成为商业大亨?哎?这个可以有!
  • 朝暮不弃并相思

    朝暮不弃并相思

    当你活了很久之后,对人对事都已失去了热情。沧海桑田,数千年的岁月,朝晞流连世间,只为等那个人。“思卿朝暮,白首不离。”这是他曾对她的承诺。慕闻殇爱朝晞,但这份爱一直都深藏于心,从不言于口。他们吵过、闹过、打过,可以说是最了解对方的人。可一次偏差却让他们再一次错过。她只留下一句:“我不能再等你了。”后便毅然将一半生命交附于慕闻殇。一句承诺,两世纠缠。“你等我千年,这次换我来等你。”他会等直到她归来。
  • 熊王托尔

    熊王托尔

    《熊王托尔》是一部描写北美荒原动物的小说。故事中,熊王托尔是加拿大北部山谷中的王者,后来遇到并接纳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熊。一大一小两只熊相依为命。猎人兰登和布鲁斯来到山谷,小熊被活捉。在追杀与逃避中,托尔与猎人兰登相遇了。托尔咆哮着恐吓兰登,最终却饶恕了这个看起来苍白弱小的人类。兰登幸存下来后顿悟生命,放弃了猎杀,将小熊放生。
  • 重回20岁,boss的专宠

    重回20岁,boss的专宠

    活了一世,倾尽一生来报复这个害死哥哥的男人,结果非但没有报得了仇,倒是把自己搭了进去。好在上帝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回到了哥哥被害前,用尽浑身解数,解救哥哥。不料,这一世还是掉入了“狼口”。前世,她用尽浑身解数,只为接近他,各种卖萌,装乖。今生,她冷若冰霜,对帅气多金的他不屑一顾。想要成为他枕边人的女人数不胜数,可是唯独对她情有独钟。恨不得把绳子把她拴住,好让她一辈子都逃离不了他手掌心。
  • 清穿之头号宠妃

    清穿之头号宠妃

    一场权谋搅动着所有人的命运。现代白领若雪,某天莫名穿越回大清朝,她撞进了胤禛的视线里,从此两人的命运便系在一起。与潜邸后院女人们斗智斗勇,小菜一碟!四爷登基的完美贤内助!有颜有才,看一个底层宫女,一路如何劈荆斩棘,成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枕边人。PS宫斗、甜文
  • 排骨归你你归我

    排骨归你你归我

    祁安没想到自己会被陆程戈一碗糖醋排骨给锁死。陆程戈人生信条:死皮赖脸追妻(祁)
  • 陆长风

    陆长风

    穿越二十载,一事无成,绑定最强外卖系统,咸鱼翻身。
  • 我将会一直走下去

    我将会一直走下去

    从一个富二代到阶下囚,被对手放逐于祖国之外,他一步一步崛起,当得知入狱真相之后,他会选择如何做?(本书没有装逼打脸,没有各种逆天,有的只是一个为了梦想努力奋斗拼搏的人。不喜勿入!谢谢!)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