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002

第2章 运河边的小村庄

第一季 暗夜之光

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人变成农民,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从农村回到城市,从农民变回工人,“农转非”之路,足足走了13年!

“我的生命为他们而生,也是为他们死。没有人逼着我去做,可是似乎有一股力量,势不可挡的力量,推着我一步步向前。我的使命就是拯救世界,我的世界就是我的家。”官金仙说。

办身份证时的一个小失误,管金仙的名字从此变成了“官金仙”。

夏天,稻穗扬花的季节,田野绿油油一片。一块块的农田看似随意的布局,却又有紧密的关联,大小稀疏,方圆短长,衔接得恰到好处,韵律灵动。纵横交错的河道,蜿蜒在田野之间,那河水不急不缓,与田野相依相偎。蓝天碧水绿色的田野,清新质朴,鸟语花香。

一群鹭鸟从河边的草丛中飞起,无声地掠过田野。河道上一前一后出现了两条小木船,桨声咿咿呀呀地响着,打破了江南清秋的寂静。前头那条小木船,船头一个红点,好像是什么装饰品,小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个花衣裳的女孩。

女孩短头发,大眼睛,圆脸盘,清秀可人。她站在船头,好奇地张望着。女孩子一忽儿喊:“看哪,好多小鱼,彩色的小鱼呢!”一忽儿又叫:“水鸭子,这里有水鸭子。”

船篷里传来妈妈的声音:“金仙,别摔水里了。你都看了好久了,来,快进来,太阳大着呢!”金仙回头冲妈妈说:“妈妈你看,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妈妈走上前,轻轻揽住女儿的肩膀。金仙拉住妈妈的手,指着水鸭子问:“妈妈,小鸭子也跟着妈妈搬家吗?”

妈妈的眉头不经意地动了一下,停顿片刻回答:“是的吧。”妈妈说完沉默了。金仙觉得妈妈有些不高兴,好像跟这次搬家有关。金仙心里也害怕,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个人都不认识。她问妈妈什么时候再回去,妈妈没有回答。

二哥发话了:“吵什么吵!我们不回去了!”二哥人没有出现,嗓门大得吓人。金仙的目光越过妈妈的臂膀,去看那船篷。也不知怎么啦,眼泪抑制不住地涌出眼眶,止也止不住。

小船顺着河道继续前行,金仙没有了看风景的兴致,跟随妈妈船上坐好,闷声不响。阳光炽热,风儿悠悠,比起城里来,乡村更显宽阔辽远,也更令人觉得无所适从。

这是1962年,国家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要求大量精减城市人口。作为职工精减对象,金仙家举家返乡。父亲开始有点犹豫,金仙的母亲铁了心要回乡。在城里填不饱肚子,她的孩子们嗷嗷待哺,她不能眼看着亲生骨肉饿死,她要到乡下去,无论如何,乡下有田地,有田地就可以种粮食,就有饭吃。

跟天下的母亲一样,金仙的母亲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孩子们,犹如老鹰护着雏鹰,哪怕天塌地陷,也要以血肉之躯换得孩子的平安。政策说的一旦国家经济情况好转,将优先把他们召回去。她没有想那么多,以后的事情,没有谁能预测。眼下最要紧最现实的,就是解决孩子们的吃饭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南部,与杭州市接壤之处,有一个雷甸乡。甸,古时称郊外,可见此地就在城郭不远处。雷甸之名因人名而来,相传元代神霄派高道潘洞雷真人在此地创建“玉枢观”,故后人取名雷甸。

出了雷甸乡的老街,再往南走,京杭大运河遥遥在望时,阡陌纵横之中,大同村就在那儿了。大同村紧挨着京杭大运河,顺着大运河而去,几里之外,就是杭州市的塘栖镇。大同村距离湖州市将近80公里,倒是与塘栖镇一脉相承,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大同村人赶集凑热闹都是到塘栖镇,跟湖州市或者德清县城,反而远了。

平原上的大同村一小片人家,典型的江浙风格,房屋依水而建,白墙灰瓦,小船在村中穿梭而行。屋后春种秋收,门前小河流水;人们或种桑养蚕,或插秧栽菜,地里收获五谷杂粮,水中捕捞水产鱼虾。自古以来,这片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土地就以富庶闻名。

金仙一家下放的目的地大同村,那时候叫大同大队。说起来也不是金仙父亲或者母亲的老家,只是有点渊源而已。父亲的老家在温岭,除了爷爷,好像已经没有什么人了。金仙父亲的大名管小歪,有着温岭人不甘命运的基因,14岁出外打工闯荡,在德清县雷甸乡一带的砖瓦厂打工多年。

京杭大运河边上的武林头,是他和金仙妈妈罗阿头结识的地方,或许这正是他们选择下放在此的缘故吧。罗阿头和他同在一间砖瓦厂打工,由此相识,组成了家庭。罗阿头家住余杭县,再往上追溯,老一辈也是从温岭过来的,这让他们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温暖。管小歪多年在雷甸打工,熟悉了这方水土的人和事。从地理位置讲,雷甸得天独厚。到县城近,和繁华的余杭县相连,京杭大运河直通杭州城。

职工下放农村是国家的政策,大同村作为接收方,为他们家提供一间平房,还派出两条小木船到县城帮忙搬家。

两条小船带着他们家全部家当,带着母亲求生的渴望,带着金仙的忐忑不安,一步步靠近大同村。那时候城关镇是德清县的县城,到大同村只有二十几里地,水网四通八达,水路交通远远比公路方便,每天有固定的班船往返。

“看,前面就是武林头了。”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金仙看见了一座桥,河边有竖着大烟囱的楼房。河面宽阔了,有好几条河道在这里交错汇合,许多船来来往往,很是热闹。父亲说:“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杭州城。”金仙看着浩浩荡荡的大运河,眼里满是神往。

“武林头,是练武功的吗?”二哥好奇地问父亲。

“不是,只是个叫法。”父亲简短地回答。

小船在武林头拐弯,通过一个水闸,进入大同村的河道。水闸的水很急,水面宽阔,小船摇晃了几下,金仙有点害怕,紧紧抓住船边。她怕水,因为三岁时发生的那次意外,爸爸妈妈也不让她玩水。

小船在岸边停稳,一家人齐心协力,把家当搬了下来。回头看去,码头边上是一栋与众不同的大楼房,堂皇而气派。有厂房、花园,还有店铺,一派繁华热闹景象。几个打扮时髦的男女,在店铺前说笑着,神情里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清高。妈妈告诉金仙,那是武林头丝厂。

金仙和弟弟到家时,饿得前胸贴着后背。弟弟哭得力气已经没有了,倒在床板上睡去。比金仙大两岁的二哥,狼一样翻箱倒柜找吃的。妈妈淘米做饭,父亲在摆放行李,呵斥二哥:“去,一边去!”二哥身子一闪,到灶台帮母亲烧火去了。金仙看看周围,一间平房,泥土地面,角落里一个灶台,另一边一张床架,简陋得寒酸。屋前一条小河,通往小河的石阶布满了青苔,石阶的尽处,一条两头尖梭子一样的小船。一丛黄色的野菊花,在河边静静地开着,闪烁出奇妙的光。金仙走下石阶,水边坐了,对着野菊花看,看得入神。

一只黄色的蝴蝶飞了来,在金仙的头上转几圈,歇落在野菊花上。金仙对着蝴蝶挥挥手,嘴巴发出“嘘嘘”声。蝴蝶也不走,翅膀轻轻抖动,花瓣一般。金仙对蝴蝶说:“你怎么自己在这儿呀?你叫什么名字?”蝴蝶不动。太阳光落在水面上,照见了水里游弋的鱼,还有河底下的水草。那些水草茂密,随着水流漂来漂去,像极了长头发。蝴蝶飞起来,围着金仙飞,似乎逗她玩。金仙站起身,伸出双手,提高了音量再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你叫什么名字呀?”谁在接话?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怯怯的,犹疑不定的。金仙回头看,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孩,红裤子,蓝色碎花衣裳,也是一头短发,女孩手里拿着半截熟玉米。两个女孩子对看了好一会儿,陌生的女孩说:“我知道了,你是新搬来的这家。”

“你怎么知道呀?”金仙从石阶走上来,与女孩子面对面站着。金仙觉得这个女孩长得虽然不是很好看,脸上还有一小块黑灰,但说话和神情都很亲切,这让她感到舒服。初来乍到,有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同伴,金仙对这个陌生之地的恐惧感减去了大半。

“我妈妈告诉我了,有一家人要从城里搬来我们这儿。”女孩开始像个小主人,打开了话匣子。金仙知道了女孩名叫玉梅,就住在他们家的隔壁。

“我叫金仙。”金仙对着玉梅笑。

“金仙,到我家来玩。”玉梅拉起金仙的手,要玉梅跟着到她家去。金仙走了两步,停下了。她饿了,她要先回家吃饭。玉梅把半截玉米递过来:“吃。”金仙瞄了一眼自己家门口,估摸着妈妈应该还没有做好饭,接过玉米,大口啃起来。

“你是老虎呀?”玉梅逗趣。

金仙认真地说:“我不是老虎,我是鸡。咯咯咯,鸡。我今年五岁了。”金仙俏皮地学鸡叫的样子。

玉梅两只手竖起四根手指,举到头顶,摇晃着脑袋说:“咩咩咩,我是小羊。我今年七岁了,比你大两岁。”

金仙和玉梅笑个不停,笑声在正午的阳光下荡漾开去,洒落田野。

这一年,1962年,金仙五岁。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也是她生命中永不磨灭的印记。她的记忆正是从这一年这一天开始的,五岁之前,她的记忆库一片空白。她的出生地城关镇是什么样子,见过谁,发生过什么事,她懵懂不清。到雷甸乡大同村的那一天,她的脑子忽然开窍,对世界的感知从此鲜活具体。大运河、武林头、丝厂、瓦房、小河、野花、玉梅,还有野鸭子和彩色的小鱼,那些散发出清香的金色稻田,成为组合元素,占据了她心灵的一角。

很快,金仙和玉梅成了好姐妹。只要有机会,她们就会待在一起。金仙伶俐,嘴巴甜,人又聪明,点子总比别人多,没多久就和村里其他小姐妹熟悉了,大家都接纳并喜欢跟她一起玩。马建芳、马富英、马建梅、马凤南,她们都一个姓,玉梅也叫马玉梅。金仙的全名叫管金仙,村里只有她一家是姓管的。

管小歪原来是德清砖瓦厂的烧窑大师傅,技术好,名声响,下放到大同村没多久,就被一家砖瓦厂请去了。那时候,德清县城关镇周边有好多家砖瓦厂,管小歪这样一技傍身的,不愁没人请。管小歪去的砖瓦厂也不近,好像在城关镇附近,差不多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把工资、口粮和日用杂货送回家里,通常,他还会带一些肉回家让孩子们开开荤。

每个月父亲回家的日子,金仙和哥哥弟弟就特别开心,因为,有荤菜吃了。管小歪下班后坐晚上9点钟城关镇开往塘栖的班船,这班船在武林头不停,他要在塘栖下船后,往回走个把小时,到家已经是凌晨两点。他总是在后门拍门,啪啪啪,所有人都醒了,金仙和哥哥一骨碌从床上蹦起,争着去给父亲开门。

管小歪的工资高,在大同村,他们家日子算过得去,还能偶尔吃上一顿肉,金仙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大同村大大小小几百户人家,分成几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百十户,金仙家在木桥头队。木桥头这个名称,来源于一座小木桥。小木桥在金仙家旁边,桥下是清凌凌的河水。

下放了,一家大小户口全在木桥头,作为木桥头的社员,当然得劳动挣工分。管小歪每个月能挣一百来块,但是大部分的钱上交给生产队了,一部分是用来买工分,还有一部分也不知道什么名堂,总之队里要交的。最后剩下的也就十几二十块了。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就靠这些钱了。这在当时算是不错了,农村家庭,有的根本没有收入。

苦的是金仙母亲。罗阿头毅然决然申请下放时,一门心思只想着孩子们的温饱,也许没有多想乡村农活的艰辛。砖瓦厂的工人虽然也是体力活,但是总有个下班的时候,而且干好分内工作就行。当一个农民却大不相同,尤其是作为一家之主顶梁柱。

生产队按劳动计工分,工分最后折算成粮食。挣的工分多,分到的粮食也多。四个孩子,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大的十来岁,小的两岁,四张嘴一日三餐不能少。她就像一只老母鸡,两只爪子拼命地刨,不能让孩子们饿着。

罗阿头是农活的生手,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劳动强度远远超出她的承受力,但是罗阿头扛着。人是环境的产物,适应环境并被环境改造,是生存之道。罗阿头有一颗倔强的心,手脚也麻利,她干的活没有别人干得灵巧,但是她的速度不落后。正赶上秋收,一年一度最苦的活,太阳一团火球一样,熊熊的火焰能把人烤焦了。这天晌午,收工哨子吹过,罗阿头挑一担谷子,在田埂上走得有点吃力。

“会不会太重了?挑得起吗?”有个社员问。

“不重,行。”罗阿头回答,故作轻松的样子。

罗阿头中等身材,面容清雅,有着江南女子的韵致。柔弱的外表下,她有着刚强柔韧的心。她天性好强,不服输,人活一世,不就是争口气吗?为了活得像个人样,为了她的孩子们,拼了命也在所不辞。

天气闷热难当,没有一丝儿风,野鸟们也不知道躲到哪儿了,天地寂寂,悄无声息,人的影子被太阳压缩,重叠一起了。罗阿头的衣衫被汗水浸泡,湿了干,干了湿,潮乎乎黏在身上,极不舒服。惦记着孩子们,不知道她们有没有饭吃。她的脚步加快了。

金仙在炉灶前帮忙烧火,大哥做饭。金仙懂事,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她抢着做。扫地,喂鸡,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有板有眼。番薯饭,素炒白菜,等着妈妈回家一起吃。弟弟嚷着饿,伸手抓灶台上的菜。大哥叫金仙盛饭,弟弟先吃。

二哥手上拎着一条鱼,一阵风一样卷进来:“吃鱼咯!吃鱼咯!”边喊边把鱼放落水盆。金仙过来看,二哥说:“咦,又哭啦?泪包!”听大哥说了金仙哭的由头,原来金仙让村里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欺负了。二哥胸脯一拍,响亮地说:“不用怕,有哥!谁敢欺负你,看我把他揍扁!看,看,就这样。”夸张地左右开弓挥舞了几下拳头。

金仙笑了。

门外突然传来吵闹声,有人在惊慌地说话,好像发生了什么紧急事情。金仙她们侧耳听,正想出门去看,“哐当”一下子,门被撞开,玉梅的妈妈和生产队另外几个人,半搀半抬着他们的母亲。母亲浑身瘫软,由他们放倒床上,也没有说出话来。金仙扑上前,喊着妈妈,小脸瞬间惊吓得煞白。

“妈!妈!”金仙见母亲没有说话,以为她要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弟弟在一旁也哭,饭碗打翻,一地碎片。

玉梅妈妈说:“别哭别哭,你妈妈生病,躺一下就好了。”端一碗水,给金仙妈妈喝了。金仙一只手揽住弟弟的肩膀,一只手去摸妈妈的手。妈妈的手好凉,而且还在轻轻地颤抖。“妈,妈!”金仙嘴巴一撇,哭得凄惨。妈妈的样子让她很害怕,妈妈要是死了可怎么办?好一会儿,妈妈坐起身,靠在床头,看着她的孩子们,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个场景深刻在金仙的脑子里,以致她后来一想起来心里还控制不住地悸动。虽然妈妈只是中暑累倒加上血压高晕倒了,第二天又下地干活,没事人一般。可是金仙总听见自己对自己说:妈妈不能死,我要看着妈妈,让她好好的。这个想法深深在她的心里生根。

罗阿头有高血压病,这事金仙听说过好几次。可是她不明白高血压是怎么一回事。她只知道,妈妈容易晕倒,所以要特别看着妈妈,万一妈妈晕倒了她可以赶紧叫人帮忙。

“妈,你饿了吧?我拿饭给你吃。”金仙小大人一般,搬了张小凳子放在灶台前,踩在上面,踮起脚尖,用勺子一点点把饭盛在碗里。罗阿头看着女儿,嘴角漾起了一丝笑意。

同类推荐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的文学编辑实践,在与作家深入的交往交流中,创作的一本既有“文”也有“人”、既有“情”也有“识”、既有历史也有当下的散文集。书中的文章深情凝重,以绵密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在文学界的行走,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的历史记忆。
  • 纸上交响

    纸上交响

    陈子善以发掘新文学史料著称,擅长版本考证,逸文辑校。《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显示了陈子善另一方面的修养——古典音乐,所收文章多是短小精致之篇,初步梳理了20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的各种因缘,重点论述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刘荣恩、张爱玲、赵萝蕤、傅雷等与古典音乐的关系,文笔活泼,说文谈史,给人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本书讲述了一个马来西亚人的生平故事。该书作者由一个华人商贩发展成为马来西亚现代企业家的经过,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角度说,象征着马来西亚在过去的80年里,从一个封建殖民社会发展成为如今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的成功历程。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热门推荐
  • 她身着龙袍

    她身着龙袍

    七年前,她卑若蝼蚁,一步一磕头,于众目睽睽之下,爬过层层阶梯。七年后,她归来了,盛京。她注定了要倾覆沧澜。她将成为名垂千古的帝王。
  • 青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

    青青的兄嫂强逼她嫁给一个老头儿做妾;小草的舅妈对她百般刁难。两个女孩儿不甘受缚于既定的命运,就在青青的婚礼之中相偕逃走,远赴杨州的傅家庄投靠海爷爷。路上巧遇同样离家出走,愤世妒俗的富家青年何世伟,种种缘由令三人结伴同行,途中,青青对世伟不禁暗生情愫……
  • 安平度

    安平度

    21世纪青年康平无意间转生到异世大陆,开创一代盛世,小人物也能开天辟地.
  • 江湖黑杀令

    江湖黑杀令

    年青武客身负亲仇下山,第一战便挑战武林盟主,第一杀便挚出惊恐武林四十年的黑杀令,第一招便将仇人开膛破肚,血腥当场,从而江湖掀起了一波波复仇大浪,暴龙烈火复出江湖,鬼斧黑令神首无尾,三僧六俗蠕蠕欲动,天籁鸿泽鬼魔出洞,菩提莲下佛死寂空,谁可拯救乾坤,初稚小生,芸芸花魁?一章章武侠传说传奇,一场场法魔玄幻演绎,一道道天机地符的轮回,一回回灵魂练狱的生死,我自论剑笑骂,无魂时流人妖狂,悲哀草溅弱骨梁,于无声处唤惊雷,慧智不开魔为猖。
  • 轮回修炼指南之猫妖篇

    轮回修炼指南之猫妖篇

    今世,她是一只喵,为修复这个世界而来……
  • 紫砂记

    紫砂记

    公元1937年3月,正是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时节,上海“紫瓯轩”壶庄的老板古镜愚来到了宜兴丁蜀镇,从一个破落的名门之后手中买下了清代道光年间一代壶艺大师邵大亨的掇球壶,价格是1万2千大洋。这笔钱是怎样一个概念?当时1块大洋可买25斤左右的猪肉,3块大洋可买1克黄金,一个4口之家的正常月开销在8至10块大洋左右。而在古镜愚之前,一位东南亚富商愿出8千大洋收下此壶,随后苏富比派人专程追到宜兴,愿出1万大洋……
  • 逐鹿仙途

    逐鹿仙途

    周栖以一颗青龙珠,勇闯仙魔两界,如何成就新一代伏仙王。落雁宝葫芦在手,白鹿金刚斧开路,精灵王一杆长枪亮月,一行人逐鹿仙魔大帝国。这世界,前伏仙王的第一帝国已成往事,第二帝国中,女臣狐姬大权在握,步步紧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但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周栖和朋友们在磨难中成长,在逆境中自强,就此踏上诛仙降魔之旅……
  • 一世神皇

    一世神皇

    轮回战帝——秦峰,渡天劫时遭人偷袭,带神器重生少年时代,不用修炼,读秒提升,以战养战,八方惊动!弥补前世缺憾,踏平仙界九重,终成一世神皇,横亘万古永生!
  • 佛说马有三相经

    佛说马有三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敌强化系统

    无敌强化系统

    新书都市之主角大乱斗已上传,请多多支持!普通屌丝叶秋,被骗了一千元后,手机上多出了一款强化系统,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通剃须刀,强化成为了超静音高性能剃须刀。简版形意拳,强化成为无敌形意神拳,拳打九州。普通牛肉卷,强化成为了五色神牛肉,吃一片能洗筋伐髓。这棍子看着不错,以后就叫金箍棒了!本书群号:184769790,更新稳定,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