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6400000007

第7章

晚上,江太史将谭瑑青引进书房,一起喝茶聊天。江孔殷就任时,老佛爷特赐兰花一百二十盆,所以太史公的书斋取名为“百二兰斋”,又名兰斋。

谭瑑青和江太史说起此行进京入职的事,江太史说:“朝中多一位岭南人,是岭南人的福气。咱岭南离朝廷远,不如天子脚下,占尽天时地利。往后家乡的人事,还望贤弟多加关照。”

谭瑑青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抬手作揖:“太史公如此言重,祖任决不敢辜负太史公的重托。”江太史虽只比他长十岁,但论地位与才学,辈分则远在他之上。现在,太史公与他以兄弟相称,让谭瑑青十分汗颜和感动。

是夜,两人就着灯光,品着江家上好的乌龙茶,不觉就谈了大半个时辰。及至午夜,江太史邀谭瑑青去花园里散步。两人行至屋外,适逢月圆夜,一群太太们聚在江家的院子里,围在榕树下的石桌边喝茶。院子里不时传来女人们欢快的说笑声。下人们不时给太太们端来茶点与小食。这些茶点与小食,都是江家的厨子们精心制作的,样样都是有名的精品。

谭瑑青知道,江家除了大厨子外,还有西厨子、点心厨子,江家的几位祖母因为吃素,厨房里还备有专门的素厨娘。隔着月光,谭瑑青猜测此刻下人们为太太们上的一定是点心厨子的几样拿手小食。果然,待两人走到院子里的月光下,太太们便招呼他们过去吃点心。

都是些口果。有蜜饯、腌菜,也有酥炸。蜜饯有四季仔红番薯、蜜栗子,腌菜有细萝卜条、椰菜花、大芥菜片。酥炸有酥炸核桃、薯仔饼、老婆饼、鸡仔饼之类,很多种。月光下看得不是很真切。这些口果无疑都是江府的厨子们特制的,与外面吃到的很是不同。谭瑑青拿了一小块放进嘴里,一股果仁的奇香混着酥制的蜜糖的香甜在他的唇齿间漾开来。是蜜制的酥炸核桃。比他过去在天津吃到的那些有名的老字号酥炸要好吃许多。

谭瑑青不禁笑起来,说:“女人们最爱这些零嘴儿了。”想起小时候在京城居住,他母亲和庶母们也总是差他去王府井的糕点店买这些零食。他小时候也喜欢吃这些零食,长大了就不爱了。

江孔殷指着那些盛口果的盘子,对谭瑑青说:“这些口果,女人们爱吃,江家的小孩子们更爱吃,连蛇羹他们也不稀罕。不过就是些零食。”

江孔殷的一位太太道:“别小看这些零嘴,这些口果比家里桌上的菜还花功夫呢!真要做得好吃,那也是一级大厨的手艺。”说着端过一只盘子递给谭瑑青,说:“谭先生你尝尝这个。”

谭瑑青随手拈了一点放入口中,味道果然十分奇特:甜中带咸,咸中带甜。不那么甜,却有甜味;不那么咸,又有咸味,味道有些似他家的饭后甜点酥合子。

“味道怎样?”那位江太太问。

“好吃。”谭瑑青说,“这个是什么点心?”

“一会儿让荔凤告诉你,她也说好吃,刚才还向我讨教来着。”江太太说着揽住了谭瑑青的三姨太赵荔凤。

两人见一群女人聊得欢,也不多做理会,径直沿着花园往前走了。

两家的太太们坐在江家的花园里,叽叽喳喳的,早已讲成一团。赵荔凤是头一次出远门,遇上太史公一群美艳如花、活泼有趣的太太们,便很兴奋地融进去和她们一起聊着天。谭瑑青的二姨太路上来了月事,人早已累了,聊了一会儿就先回房间休息了。只剩下三姨太赵荔凤,兴致很高地和江家的太太们聊着。

江孔殷的一群姨太太逗弄着赵荔凤。荔凤年纪小,长相和说话的样子都还像个孩子。太史公的一位姨太太打趣她说:“荔凤,说说你是怎么成了谭家的老三的?是你的嘴巧呢,手巧呢,还是身子巧呢?不然他怎么会这么宠着你,不带大太太却偏带你去京城?要知道要打动风流倜傥的谭公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呢。”

赵荔凤刚要辩说是大太太自己不想去,却被江家另一位姨太太抢了口风:“我看八成是手巧吧?荔凤你明天就把你的拿手戏跟我们露一手。要说这些男人谁不是吃货,不把他们的嘴伺候好,他们也是不会把你喂好的——他们不高兴了,可以几个月不进你房间呢!”这位太太估计是在太史公那里失过宠,话语里分明带了些怨气。一位年长些的姨太太便笑着抢白:“我看你是恨不得太史天天进你房间才好呢!”谁知对方也不嘴软,回道:“姐姐这是说的哪里话,太史想进哪个房间还由得着我吗?人家谭公子也有三房太太,你问问荔凤,他是不是天天只进她的房间?”

赵荔凤没见过这阵势,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江家的姨太太们争风吃醋惯了,也不管赵荔凤的尴尬,其中的一位干脆冲她问道:“荔凤,你说说,谭公子几天去一次你房间?”

赵荔凤被问得张口结舌,脸也热起来。

见赵荔凤害羞,江家的太太们却又大声笑起来。一个说:“人家荔凤没我们脸皮厚,都饶了她吧。”

赵荔凤寡不敌众,只得向江家姨太太们耍起孩子气:“你们再欺负我,我要向江太史告状了。”

江太太们齐声笑了。于是大家便转了话题,又探讨起做菜的经验来。江家的女人们都乐得向赵荔凤传授,荔凤听了也一一记在心中。江家的女人们是不用为生活所忧的,除了争风吃醋,就是吃喝玩乐。茶桌上摆放着的新鲜瓜果,在月色下散发着恬静柔和的光泽,上等的托盘里盛放着各种制作精巧的点心。瓜果的甜香和着女人身上的脂粉味,在院子里聚集、飘散,像女人的呼吸一样令人陶醉。女人们嘴里嚼着、咬着、吸着、说着、品着,根本就是一幅热气腾腾的红尘图。男人们若不虑及家国时事与事业前途,这样的日子又该是何等幸福?然男人们是不甘于堂前枕边的琐事的,他们心里总要想着屋檐之外的世界。

谭瑑青与江太史公彻夜谈着的便是这屋檐之外的世界。由于睡得晚,第二日也起得晚。早茶是连着午餐一块儿吃的。江太史照例让他的十二位姨太太各露了一手,每人又都上了一道拿手好菜。谭瑑青也让老二和老三进入江家的厨间,特意做了太史公喜欢的柴把鸭子和清汤燕菜——清汤燕菜一素一荤,素的盛在大碗里,荤的每人一小碗,盛放在各人的面前。

两道谭家菜博得主人的大赞。江家太太们更是热情相夸,说两位谭太太都应该得个“女易牙”。近年,岭南豪门中嗜吃成风,年年都要举办一次女子厨艺大赛,得到冠军的便被封为“女易牙”。在座的江太太中就有一两位女易牙。谭瑑青的姐姐谭祖佩也是一位女易牙。她的夫家是南海县的陈氏望族,夫君便是岭南大儒陈沣的孙子陈公穆(即陈公睦),其子陈之迈日后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一员写入中国近代史中,他将与蒋廷黻等人一道成为国民政府重要的外交家,甚至部分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历史走向——有心者可自行查阅,在此不做赘述。

谭瑑青谦虚道:“蒙太太们夸奖,她俩还要多跟各位太太学习才是!”

江太史便指着谭家二姨太做的柴把鸭子,说:“这柴把鸭子,我十多年前去京城应试,在谭府里吃过,至今不忘。敢问弟媳是如何做成的?”

老二便抿了嘴微微一笑,看一眼谭瑑青,轻声细语道:“这道菜是我家大姐手把手教我的。大姐说鸭子原来用的是北京的填鸭。回岭南后,只好改用本地的土鸭取代,先将鸭子自脊背部开膛,掏去内脏洗净,放入盆内,上屉蒸至七成熟。取出来滗去汤,晾凉后剔去鸭骨,鸭皮不能弄破。”老二顿了下,见江太史正专注地望着她,便笑问:“太史公是真的想听吗?”

江太史说:“太太只管说仔细些。”

老二笑笑,又道:“再将整鸭放在砧板上,把鸭皮朝上,竖切两刀改成宽度一致的三条。然后再横切成四分长一分宽的小条。把发好的冬菇、冬笋、熟火腿也都切成长度相同的细条,冬笋、冬菇用开水烫一下,捞出,用水冲凉。最后把细菜薹用温水泡软,用清水洗净,横放在砧板上,把一条鸭肉皮朝下横放在菜薹上,将冬菇条、冬笋条、火腿条依次放在鸭肉上,压紧,用菜薹捆成柴把状。所有的鸭肉条、冬菇条、冬笋条、火腿条都照这样子捆成柴把状。捆好后,将多余的菜薹切断,码好,放进盘子内,加鸡汤、鸡油、盐、糖各一半,加一点绍兴黄酒,再上屉蒸二十分钟,再将盘内的汤滗入炒菜锅内,加味勾芡,浇汁。我是不是说得啰唆了些?”

老二说得细,声音也细,那语调十分温柔,仪态娴静,仿佛细声慢语地读着一篇烹饪美文,让江孔殷的众位姨太太们自愧不如。

江太史感慨道:“真不愧是‘榜眼菜’,做得如此精细,堪比做文章了。难怪名震京城,传扬天下了!还记得我头一回吃这道菜,还是令堂亲自下的厨。如今又品尝到如夫人亲手做的,江某人真是有幸啊!”

谭瑑青说:“太史公见笑了。说实话,家父去世后,谭家的‘榜眼菜’在京城里就是有名无实了。我虽有心传扬,奈何时局动荡,让人不得安生哪!”又指着自己面前小碗里的清汤燕窝说,“这道清汤燕菜,原是一道鲁菜,它如今也是谭家的重头菜。说起来,还是家母跟家中的厨子学来的,那时,我父亲在京城里专门请了一个做鲁菜的厨子,最拿手就是这道清汤燕菜。这厨子能做荤素两种不同的清汤燕菜。”说着指着席中一只大白汤碗道,“这个是素做的,是用萝卜丝为原料,萝卜去皮后切成整齐的粗丝,每根大概有七分长,三分半厚,二分宽,每根粗丝上切五刀,用刀轻拍一下,粘上干淀粉,上笼蒸熟后取出,泡入沸水中,燕菜就制成了。辅料是胡萝卜和香菜。胡萝卜切丝。香菜洗净去叶留梗,切寸段,用沸水氽烫捞出。将葱丝、姜丝放在炒锅里加油煸炒,出香味后,放入胡萝卜丝、香菜段、清汤、精盐、胡椒粉,汤汁滚沸后,下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再将蒸好的燕菜放入汤碗内,就成了素的清汤燕菜。你们大家尝尝。”

一席人尝后直点头,说:“真美味,完全吃不出这是一道素菜。”

江太史说:“这个要让我家的素厨娘好好地学一学。”

谭瑑青说:“这道素燕菜也是我母亲她们的家常菜。但家中待客的做法多半是荤做——别人家做燕窝,常常要加碱泡发,谭家的燕窝是绝不能加碱泡的。要用七成热的温水泡开,漂洗,加温水再泡,再漂洗,反复泡洗三个小时,再用镊子摘去燕窝内的绒毛杂质,用清水洗净。燕窝泡发好后,放在一个大汤碗内,注入半斤鸡汤,上笼蒸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取出分装在小汤碗内,再把用鸡、鸭、肘子、干贝、火腿等料熬成的清汤,加少量的料酒、白糖、盐,盛入装燕窝的小汤碗里,每碗撒上几根切得很细的火腿丝,就是桌上的这道菜了。这个菜的汤色要呈米黄色,清澈晶莹,燕窝要色白如雪,质地软滑。其实,这道鲁菜也是经过谭家改良过的,尤其是清汤的熬制方法,跟鲁菜已完全不一样。”

听到这里,二姨太补充道:“其实,谭家的菜最关键的还是吊汤,鸡、鸭都要是整只的,要上等的土养鸡和鸭。汤要用洗净的羊肚巾过滤去油去渣才行。”

谭瑑青说:“这吊汤的方法又是我们粤菜所特有的了。”说完示意大家在品尝各自小碗里的清汤燕窝之前,先用清水漱漱口。

“漱过口后再品尝,才能充分体会到其中的鲜味。”大家于是皆用清水漱口,再去尝那小碗里的清汤燕窝。

果然鲜香无比,正是江太史怀念多年的正宗谭家“榜眼菜”的味道!江家的太太们尝过后也啧啧称奇。

江太史感叹道:“这才是天下第一菜呀!”

谭瑑青说:“太史公过誉了。作为正宗的粤菜,‘太史菜’才真正当得起此誉。”说完,身体转向太史公,举起酒杯。两人一同站起,举杯互敬。

江太史对谭瑑青说:“论年龄,我长你几岁,可是论家学,我要敬贤弟一杯!你们谭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你祖父的学问,整个岭南无出其右。你父亲自不必说,年少得志,名噪京城,是我们南海人的骄傲!今贤弟重返京师,振兴家门,我在这里预祝贤弟在京师旗开得胜,步步高升!”说罢先将杯中的酒一口饮了。

谭瑑青感佩不已,也一口干了杯中的酒,说:“谢太史公祝福!在太史公面前,小弟实在惭愧。太史公乃我岭南文坛‘四大金刚’之一,又是最后一届的科考进士,太史公的事迹是要写进历史的。”谭瑑青的话并非恭维,时江孔殷以文才著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广东文界的“四大金刚”。

江太史感慨道:“这科考是老祖宗们坚持了一千多年的选拔制度,经历了多少朝代,如今是说没有就没有了。可见人心思变哪!”

谭瑑青更感世事难料,命运难测,他说:“现在新皇登基,朝廷局势总算稍作稳定,我这次打道回府,前途未卜,太史公乃朝廷精英,还望对小弟多加指点哪!”

江太史说:“回去就好。回去了先把府上的私房菜开起来,好好勾勾那些京城老爷们肚里的馋虫!人这一世,最难抗拒的就是一张嘴,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王公贵族——肚子若是伺候舒服了,那顶戴花翎又算什么呢?贤弟你说是不是?”说完意味深长地一笑,道,“让朝廷那些老爷们睇睇,这天下最美味的,还是我们南粤官府人家的私房菜。哈哈!”

谭瑑青会意,两人谈及当下朝廷的形势,不觉又说到那些活跃在岭南的各个革命党人,以及几位戏曲界的名伶和文化界的名流,又是一番议论与感慨。

同类推荐
  • 高小九题

    高小九题

    我父亲1944年从应县老家下马峪村出来,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大同的北三区跟小日本打游击。当时的北三区也就是现在的大同市新荣区。解放后的肃反运动一结束,我父亲就被选送到太原的省委党校去住校学习。学了三年毕业后,领导没有让我父亲回新荣区,而是安排在了大同县民政局工作。后来大同县和怀仁县合并在了一起,叫大仁县。可合并了不久又分开了,又分成了大同县和怀仁县。按说我父亲理所当然地应该是还回到大同县工作,但情况并不是这样。原来是怀仁小县城的那些人,只要是会活动会钻营,就乘机到了大同工作。我父亲没有活动,一个心眼儿等待着听从组织的安排。
  • 诡案罪3

    诡案罪3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死亡剧组命案”“网络作家杀人案”“深山分尸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高校推理笔记

    高校推理笔记

    是校园推理小天后秦纤纤再揿高校神秘面纱,与你一起聆听那些离奇的故事。校园的角落里,到底还有多少人不为知道的怪事发生着,当警笛声响起时,鬼屋竟然开始闹鬼,究竟这一切是动机未知的谋杀,还是一场没有真相的局。
  • 麦芒的夏天

    麦芒的夏天

    上了车便觉得累,拉着扶手,思想也累。天热,人多,公车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还弥漫着一种烂梨子的味道,让人难以隐忍。窗外,阳光下的街道刷刷地向后退去,没有别的选择,我闭上了眼睛。闭上眼,家乡便近了。近来,只要一闭上眼睛,家乡便会清晰地映现在脑海里。这是怎么了?没有答案。总觉得有一只手,一直在那儿扯呀扯的,许多旧事,也被一件件地扯了出来,更多的时候,我甚至能嗅到家乡那带着甜味的阳光。
  • 白骷髅

    白骷髅

    这是一个寒冬的早晨,天色十分阴晦。虽在辰已之交,那一轮寒日还未露面,大地上阴沉沉的,空中愁云漠漠。遥望天边,尘昏雾涌,一片混茫,只影绰绰隐现着几所村舍土墙,极少见到一个人影。道旁孤零零矗立着一株两三抱粗的古树,吃那阵阵朔风吹得呼呼乱响。地上尘沙被狂风卷起,满天飞舞,打在人的脸上,宛如中了一把碎铁沙,风力又猛,逼得人透不过气来。
热门推荐
  • 游戏

    游戏

    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终结?在我身上发生了十分荒唐的事,起初看起来像是个意外,后来又像个玩笑,但最后我发现这事情其实非常严肃。第一次发生,是在地铁上。晚上10点40分,从天台路开往仁义广场的末班地铁驶出。车厢里空荡荡的,加上我一共七个人,镶嵌在天花板上的灯管奢侈地照亮了整个车厢,人们脚底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大家仿佛都不乐意群聚,分散在车厢里的各个部位。两个看样子是刚下班的中年男人隔开一米的距离坐在我对面,一个扭头望着窗外,一个在专心发短信。一对年轻情侣紧靠在车厢尽头,互相之间做些小动作。
  • 将军嫁到:夫君请盛宠

    将军嫁到:夫君请盛宠

    凤雅柔战败于天圣王朝战神沈言手中,归来,便被卸下兵权,送以和亲,如若她不愿意,谁能奈她何?然而,看到城楼上站立的心上人,陡然心寒,转身披上嫁衣,她未曾想到所嫁之人竟是……阴谋,算计,接踵而至,他握住她的手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棋局,我陪你走下去,这天下,我陪你俯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蘑菇圈

    蘑菇圈

    《蘑菇圈》里的斯炯,从政治荒诞的年代走到当下,经历了诸多人事的变迁,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小说沿袭着阿来一贯的对于藏区的“人”的观照,用笔极具诗意,将现实融进空灵的时间,以平凡的生命包容一个民族的历史,表露出阿来对于藏区的人的“生根之爱”。
  • 帝凰:邪帝的顽妃

    帝凰:邪帝的顽妃

    身为本世纪权威考古学家的她,意外穿越到大燕国的小婴儿公主身上……从小长大,才发现公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家兄妹都要欺负她,最后连好不容易挑中的夫婿也要嫌弃她……什么?给她带来无妄之灾的,竟是这个男人……额,第一次见面打破她的头,三番两次伤害她的他竟然喜欢她,她才不要如此霸道的宠爱……“宠,我就要宠你!这是宿命,我在劫难逃”---燕飏帝****哈哈,这次要送给亲们的是怎样一位男主呢,喜欢霸道宠的亲们勇敢跳坑吧,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男主配得上我们的穿越女……吼吼,收藏收藏,你们的支持才是风写文的动力!
  • 换个姿势

    换个姿势

    李治邦,1953年5月出生于天津,河北省安平县人。1970年入伍,1978年转业到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出版长篇小说三部《逃出孤独》《城市猎人》《繁花落尽》,散文随笔集一部《我所喜欢的美丽女人》。中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100多部。2002年获得天津青年作家大奖的提名奖,与人合作的电视连续剧《苍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无场次话剧《希望之歌》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银奖;四幕话剧《下一站幸福》;三集广播剧《咱们工人》获得全国广播剧"政府奖"银奖。所创作的小品《邂逅》获得全国戏剧小品比赛银奖。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作家文摘》等选载。省日报要闻部主任张马来不到四十岁,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有人说他长的极像瞿秋白,架着一副眼睛,白净的脸,颧骨比较高,把文人的酸气陡然表现出来。
  • 扫雷战车科技知识(下)(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扫雷战车科技知识(下)(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荟萃卖的智慧,探究卖的学问,传授卖的真谛,是每一位产品销售员,每一个卖场营业员,每一位职业经理人,每一位正在打拼的老板的好帮手。
  • 绘事微言

    绘事微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好小个

    你好小个

    2018全智宏希望找到自己的爱情要不然,,,全妈真的会把他打死!!!全智宏版限定委屈.jpg
  • 东宫之我不是赵瑟瑟

    东宫之我不是赵瑟瑟

    本文主人公赵如意,穿越到了《东宫》剧本里,成为了赵瑟瑟。深知瘟神李承鄞的心狠手辣和虚情假意,赵瑟瑟再也不恋慕李承鄞。然而,赵瑟瑟能不能抵抗住强大的剧本呢?为赵瑟瑟的命运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