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时候,酱园街也热闹起来。
大清河西边这一条的堤岸自明代就有。岸边的这片沙地向阳面宽,挨着桥,靠着水,以民国时几十间制作酱菜的手工作坊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河运交易的集市。
挣了钱的商贩沿着河堤置办起前店后院的家业,街坊连接起来之后就圈定了酱园街的格局。
现在的酱园街,规模不及鼎盛时的三分之一。
最古老的建筑就是西边街口的老菜市场和邮电局。整条街仅存三十六间商铺,都做着生活服务类的生意。南边多是副食、烟酒、小吃、大排档;北边则是茶叶、山货、影楼、渔具店居多。这两年老铺子转让频繁,新兴的服装店、电脑店、手机店、精品店、花店也开了几间。
时代变了,但这些老房子青砖黑瓦的外壳还没变。街面还是三丈宽,老石条铺的路已经改成青砖铺面的“仿古”路了,妆点着花圃、长椅与路灯。
这条街上,大柳树和白塔桥交界的地方最热闹。
程太平的“大柳树包子”店就处于这个中心点。这个时候,等着买包子、馒头的客人已经排起了队。
这些客人里,就有江夏的爸爸江玉昆。
他国字脸,头发三七分,皮肤细白,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典型的知识分子模样。江玉昆正和几个熟人打着招呼,衬衫袖子挽着,手里拿着两本书。
程太平一边忙活,一边和他打着招呼:“江厂长,您可是稀客。这都多久没见着您了。”江玉昆:“哎,真有些日子了,最近矿上忙。刚到家,老太太就差我来买馒头,她就惦
记这一口。”
程太平:“馒头适合老人家吃,不沉胃,好消化。您又去三仓货栈了吧?”
“什么都瞒不了程老板”,江玉昆:“刚才顺路就先去老唐那里挑了几本旧书。山里没啥娱乐,闲了就靠看书打发时间。”
程太平:“江厂长,昨天一大早有道绿光从山里面窜出来,您看见了吗?”
江玉昆:“看见了。我们选矿厂东边的林场里有几个电工最近搞副业,专门给各种庆典做灯光秀。他们刚买了几个最新型的激光射灯,光是绿的,能一直照到云层上。您以后保准还会见到。只要有活动,他们早上出发前都会调试。”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程太平心想,还是唐会明有见识,昨儿个他就猜中了。
江玉昆买完馒头,在酱园街慢悠悠地逛着。
过去的一天里,他激动的心情始终未能平息。此刻,走在这座小镇的热闹街头,他又走神了,思绪瞬间回到昨天凌晨那些紧张的时刻……
……
坪峰,地处离山中心位置,海拔1686米,是离山境内的第三高峰。离山境内最高的两座山峰均建成了4A级风景区,只有这里,仍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生态。
坪峰周围20公里半径内均为无人类居住的原始森林,离庆山镇直线距离48公里。
“坪峰”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山顶是一片自然形成的平地,布满了高山草甸。整个山体形似一座高大的平顶花岗岩纪念碑。从古至今,还没有任何一条道路可以到达山顶。
离山里只有一条简易公路经过坪峰。从公路拐上一条岔路,经过一个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业林场”,再往后三公里便到了“华东地矿局离山稀有金属勘察选矿厂”。
对外界而言,这里是一个位于深山的金属矿藏勘测、采选机构。而实际上,他是一处拥有最高保密级别的前沿科学研究基地——须弥秘子科学研究中心,内部称为“551研究所”。
2001年,基地建设前的正式地质勘测秘密启动。两年后,山脚处的“选矿厂”生活区、生产区建设完成,同时秘密延伸至山体内部的1代研究中心完成建设。
6年前,以江玉昆为代表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开始进驻须弥基地,投身大山深处,潜心秘子科学研究。他们来自秘子科学、基础物理、电子传输、地质勘测、超高压电力、装备制造、自动化和军事保卫、后勤保障等众多领域。
第一批进驻的地质、工程专家已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八个年头。
2009年,须弥基地在坪峰山体内部已建成以总高1500米,地下300米的核心筒构造为主体的27层建筑群,提前两年完成了一期规划。
……
2009年9月10日,凌晨四点四十分,离山,坪峰,须弥基地。
此刻,下了一夜的暴雨刚刚停歇。选矿厂厂区内像往常一样亮着路灯,厂房和宿舍里一片漆黑。在选矿厂西北方向的一座山峰上,一个二十来岁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和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正走出一间碉堡式的控制室。
年轻人:“杜队,今晚你怎么把作训服穿上了?”
杜凯山:“木笙啊,你要记住,今晚是我们作为陆战军人的光荣时刻。”
杜凯山三十来岁,浓眉大眼,鼻梁挺正。他吸着烟,昂头望向大雨后晴朗的夜空。
他正想说点什么,手里的军用对讲机传来了流程调度员的声音:“杜凯山,杜凯山,请复述第016号应急安保预案,请复述第016号应急安保预案!”杜凯山扔了烟头,一脚踩灭,拿着对讲机重新返回控制室。木笙跟在后面,关上了那扇厚厚的铁门。
在选矿厂地面以下300米的深处,须弥基地地下17层的总控室里此刻正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画面。数控中心近百名穿着蓝色大褂的工程人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流程监督员正在通过麦克风与各流程负责人顺序对照试验流程。数百台计算器屏幕上正在闪动着海量的数据信息。
总控室正面巨大的高清屏幕上,几十个联动部门的监控画面正在播放。大屏幕上方挂着一面红底黄字的巨大条幅:每分每秒,全员全力,确保量天计划一期取得圆满成功!而在大屏幕的下方,面向工作人员放置着三个边长1米的LED方形灯牌。
科研中心主任工程师江玉昆和几位数控工程师交流结束后,顺着楼梯上了总控室二楼的终端控制塔台。塔台面向控制室的一面是总指挥台,前面安置了一块落地玻璃,像舰船的驾驶室一样。指挥台前有一排设备,其中一张桌子上放置了橙、红、蓝3部有线固定电话。
在这个面积300多平米的玻璃房子里的圆型会议桌前,坐着几位正在互相交流的中年人。这些人中有研究所书记吴晓恩、基地总负责人柯易洲、工程总工常根林、装备总工向龙浩、科研中心的两名副主任李勇毅和孙斯妤,还有几位一周前赶到基地的院士级别的科研专家。
会议桌中心放了一个带有三角支架的方形音箱,每个坐席面前都有一套语音多媒体设备。桌子对面的墙上有六面显示屏。就在十分钟前,柯易洲与基地核心管理团队刚刚利用这些设备与上级主管部门完成了实验前的最后一次远程视频会议。
江玉昆正站在柯易洲身边,把平板电脑上的各类不断更新的信息向大家做着说明。作为本次实验总负责人的柯易洲,此刻异常镇静。
在总指挥台前的落地玻璃上方,有一个区域显示着投影电子钟的数字,此刻已是凌晨4:50分。
会议桌上的音箱内不断传来流程监督员的播报:
十兆瓦级整流发电机准备完毕!
配电电量调控系统准备完毕!
“昆仑1号”秘子加速器准备完毕!
“盘古”超强激光发射系统准备完毕!
“精灵”秘子分离系统准备完毕!
坪峰发射井架自动化系统准备完毕!
“魔方”卫星光路反射系统准备完毕!
“天鹤”卫星观测系统准备完毕!
930研究所秘子接收系统准备完毕!
目前室外天气达到实验需求等级!
总控塔台上的众人此刻都站在了总指挥台前。
那部蓝色电话突然响起。吴晓恩拿起电话,十几秒钟后挂了电话,对柯易洲说道:“省电网调度中心打来的,全省调电准备完成!”
柯易洲点了点头,和塔台上所有人都快速地对视了一下。他转过身,拿起红色电话机的听筒……
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里,“魔方”卫星已在离山正上方就位,它正缓缓打开一组硕大的平面镜板。
坪峰山顶中心一块圆形区域的地表正在缓缓移动,中心逐渐现出一个直达发射井台的巨大空腔。
离山东边十几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同时停电,整个大地漆黑一片。
须弥基地设备通道全部自动封闭。在核心动力输出区域的一角,巨大、超长的管状设备突然启动。通道内发出低沉的巨响,强大的电磁力吸引下,设备外围的管线在强固定前提下仍在向设备中心方向开始剧烈地抖动。
设备已经运行至极限,通道内上有上百盏金卤灯瞬间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