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林的父母住在薛家渡一个阔气的四合院里,内院的面积比三仓货栈大得多。只要天一放晴,院里变堆满了各色中药和山货。
每次元风和老唐到薛家渡,都会受到石金祥的热情招待。元风特别喜欢石金祥家里养的那只德国牧羊犬“阳阳”。这只纯种德牧,身形高大,聪明异常,和元风一见面就自来熟。
元风一想到这些,蹬着三轮摩托在山道上飙得更得劲了。
……
到了薛家畈,三轮车往靠山的村子里开了约十分钟,到了一户大宅院的门口。
石金祥夫妇走出来招呼着众人进院。“阳阳”从两人身后窜出来,一下扑到元风身上。程挺吓了一跳,虽然他也喜欢狗,但突然看见一只壮年的德牧那满嘴锋利的牙齿和半尺长的狗舌头在元风脑袋边飞舞,身子也禁不住往后退。
元风和“阳阳”闹完才把程挺叫了过来。此时的“阳阳”一点儿也不兴奋,规规矩矩地坐在地上。程挺壮着胆子拍了拍“阳阳”的脑袋,算是打了招呼。
众人进了院,老唐和老石整理药材,石小林帮着母亲做饭,元风便带着程挺和“阳阳”出了门。他给“阳阳”买了几根火腿肠,便往河边的“三合渡”走去。
虽然这里离庆山镇不过五十多里山路,但程挺从来没来过。他俩儿坐在渡口的老石凳上,面前是滔滔不尽的河水和绵延的青山。
元风立刻口若悬河,把老唐之前告诉他的那些话又给程挺现卖了一通。
薛家畈建埠时,离山山脉里还没有修建这么多的水利设置。那时的离山还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群山之中水脉众多,其中水量最丰的就是历河。这条河从离山深处的山涧中蜿蜒而出,向北与淮河相汇。今天的老麻河就是历河的一条支流。
历河古道流经薛家畈时与商溪与潢溪合水。从此处起,历河水道变宽,再无巨大落差。
因此地利,薛家畈成为离山与淮河间的一处水运枢纽,人口开始聚集。最初一批船户中薛姓较多,在河东的一片天然山谷中修屋造舍,开荒种地。此地便被命名“薛家畈”。
到了明代,历河上的航运业务趋于成熟。官方便在详细勘测后,在历河薛家畈流域的最宽处修建了一个渡口,取名“三合渡”。
……
坐在薛家畈三合渡渡口的石凳上,元风说得滔滔不绝,程挺听得津津有味,连趴在地上的阳阳的脸上,仿佛都写满了敬佩之情。
程挺看着元风,这个大半个月前自己在医院病房里惊醒的同龄人,这些天来正经历着惊人的变化。他一度取笑元风是“傻子”,总拿他的失忆来开玩笑,可元风从没在意过。
在老师眼里,程挺是个好学生,尊师重教,思维敏捷,以他的天分,将来一定是上名牌大学的材料。但作为少年,他始终缺乏生活中的自信,对自己校园之外的生活倍感乏味。他一直认为,除了考试成绩,自己没有一样能在同龄人中拿得出手的能力。
他佩服班上有些男生个子高,长得帅,虽然成绩一般,但在同龄人的社交中照样吃得开。还有那些运动能力强的,在田径场上或者球类比赛中总能崭露头角,瞬间收获女性同学们倾慕的眼光。更别说那些有才艺的同学,学武术的,弹吉他的,会唱歌跳舞的,赶上学校组织的各种晚会,立刻名声大噪风靡一时。
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像洪湛他们那样,虽然经常挨老师批评,但是出了校门立刻可以聚集一帮“兄弟”,吹着口哨叼着烟,泡妞打架,百事不忌。
从初二开始,他的青春里出现了一根感情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体育课上,他暗恋上了同班的柯美玲。他喜欢的不只是柯美玲曼妙的身段,最重要的是,她身上那种傲气,那种谁也瞧不上的自信。那可是他一直渴望拥有的气质啊!
他寻找一切可以和她同行或者交谈的机会,可柯美玲的反应总是充满了不耐烦。他也曾气馁,但是不管当天他有多么威风扫地,第二天又会重新充满热情与渴望。
异性朋友他已经不敢奢望,可同性的铁哥们他也没有。在学校的男生圈子里,他是“隐形”的。因为爸爸耳朵有点儿背,他还背负着一个“聋的传人”的侮辱性绰号。
每次散学回家,写完作业的他总是自己一个人打发业余时光。他喜欢看书,喜欢看电视、电影,喜欢做手工,喜欢研究很多小玩意儿……但从没有一个可以随时分享的朋友。
直到元风的出现,他发现自己生活里多出了很多色彩。完成功课之后,他总是往三仓货栈里跑。他和元风无话不说。元风是个愿意倾听的人,对自己讲述的所有观点都深信不疑,对自己提出的所有“行动计划”都忠实配合。
今天之前,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元风的“人生导师”。
但是,元风这哥们成长得太快了。这小子会拉吊环,会玩石锁,身上的肌肉跟打了气似地疯长。这小子还越来越帅,越来越机灵,越来越有学问。半个月前他还是自己的小弟和学生,如今已经成了自己大哥和老师了!
此刻,元风向自己侃侃而谈,介绍着薛家渡的历史,自己竟有点崇拜他了。
对于离山的历史,程挺知之甚少。自己和很多小镇上的少年一样,最大的心愿是走出大山,去城市里生活。平时在学校里卖弄地理知识,自己没去过的地方都如数家珍,甚至对月球、金星、土卫二都能讲上几段,唯独不愿去了解身后的大山。
如今,他站在这千年渡口之上,静观长河,对坐群山,让他心底不由得对这片土地生出几分敬畏之情。
远处传来石小林的呼唤,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他俩和“阳阳”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三合渡上的怀古时光。
……
中饭的丰富自不必说,山珍河鲜,时令瓜果摆了满满一张八仙桌。唐会明和石金祥喝了白酒,石小林作陪。程挺食指大动,吃得不亦乐乎。但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元风说过的饭后要带他“转村”的事儿,暗暗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这“转村”本是走方的郎中和小贩们窜村走巷招揽生意的工作方式,如今像唐会明这样下乡收货的商人还在沿用。看过几回之后,元风已得其中三昧。
长辈们吃完饭略作休息,元风便和老唐说要带程挺去转村。唐会明觉得让元风自个历练历练也好,便把家伙什和钱包给了他,自己在躺椅上眯着了。
元风换了件旧外套,口袋里装了一个帆布文具包,左肩扛着一条蛇皮口袋,右肩挎着一只水壶。他把阳阳拴在大门口,带着程挺就出门了。
程挺觉得奇怪,这小子干嘛整得这么寒酸,旧衣服、破口袋,活像一捡破烂的。他把心里话说了出来,元风答道:“寒酸就对了。”
元风:“转村收东西,就得这样。四乡八镇的老百姓如果见你衣着光鲜地来收东西,什么玩意都跟你坐地起价。我就得扮上,这样生意才好谈。这里面窍门多着呢,一时半会和你说不清楚。你离我远点,看你跟个小少爷似的。”
程挺头一回被元风这么数落,不过听他的意思却也在理,就往后撤了一步,紧紧跟着。
出了门,元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环状的响器,套在右手上。这东西一摇起来“呛啷啷”直响,动静还挺大。
程挺立刻跟了上来,抢过来要看,拿在手里才发现还是个铜物件。这物件和面包圈似的,两个环上下套在一起,中间点卯上了,边上开着一圈敞口,里面放着铜制的弹丸,摇晃起来就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声音。
元风给他解释道:“这个叫‘虎撑’,走方的郎中专用的。因为有些转村的生意可以吆喝,有些不能吆喝,郎中总不能喊‘谁有病啊’,‘有病的出来喽’。还有我们收破烂的,你喊收破烂,谁听了心里都不舒服,所以就得打响器,以响为号,心照不宣,这叫‘报君知’。以前挑担子剃头的,手里就有唤头;还有粘扇子的,也有挎铃。我们什么都收,以前用什么不知道。但是老唐就用这个‘虎撑’,我按他的来。再说了,这玩意还能吓唬狗呢。”
程挺觉得这个太神气了,心里骂道:这个S收破烂的,还一套一套的。他觉得手里空空的不得劲,就从路边拔了几根五节芒握在手里瞎晃悠。
他们转了一会儿,村里大中午的都关门闭户。
程挺:“你挑错时辰了,这时候都在屋里头睡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