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头回过头,叹了一口气,“您仁义,狗可以卖给你。我卖给狗肉馆600,你看着给吧。”
老唐当着他的面点给他700块钱,老头高高兴兴地收着了。
元风蹲下来抱着十四,十四的狗脸又笑开了花。
唐会明:“这小狗还挺干净。”
元风心里想,那可是我的功劳!
唐会明:“风儿,你给这小狗起个名字吧,它现在也是我门三仓货栈的一员了。”
元风又故技重施,“今天是中秋节,八月十五,要不就叫它‘十五’吧?”
唐会明:“这个名字好,有意义,还很吉利。十五,你觉得呢?”
可怜十四也不会说话,叼着羊蹄骨,憨头憨脑地又站起来作揖。它永远不会明白,刚过了半天的功夫,自己的名字怎么又涨了一个数。
“就这么定了!”元风高兴地一拍手。
按照原计划,爷俩去了金江路的超市。
今天过节,月饼、葡萄、螃蟹……还给“十五”买了一大袋狗粮、零食和玩具,堆了满满一推车。
爷俩儿回程的路上经过酱园街的“凯迪”宠物店,顺道给十五也收拾了一下。在宠物店里,老板告诉他们,十五是只纯种的边牧,可不是什么串儿。
三仓货栈里最喜欢狗的却是石小林,自家的阳阳留在薛家畈,这会看见十五喜出望外。他也一眼认出这是一只不到一岁的纯种边牧。他对养狗很有心得,每个阶段怎么喂养,怎么训练,什么时候打针……把唐会明和元风唬得一愣一愣的。
……
中秋节这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放假休息。
下午四点,付文芳还在办公桌上的电脑前忙碌着。
前天的取款机失窃案,让她发现镇上很多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和公共场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监控死角。这些问题对治安防控与打击犯罪等工作严重不利。
这两天,她把镇上的边边角角都转到了,结合自己长期的工作经验和这两天的书面记录,一个有关庆山镇的完整的治安监控系统已在她的脑海中完成。
这个月底,县里就要召开一次治安工作的专题会议,她便开始准备一份名叫《关于加强庆山县城镇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办公室的门被敲了三声,袁莆走了进来。
袁莆把一份打印文件放在了她的办公桌上,“所长,前天建设银行取款机的案子虽然撤案了,我还是写了一份调查备忘录。”
付文芳翻了几页,袁莆是花了功夫的。眼前这个小伙子是离山山里的娃,在警校里成绩很不错,在派出所工作也有三年了。三年前还是个说话不过脑子,做事毛手毛脚的年轻人,如今已经蜕变为一名称职的基层民警了。
付文芳:“为什么要做成正式的备忘录?”
袁莆:“你那天说得没错,这个案子的结案偶然性太强。我做份备忘录,如果那些人再动手,我们的反应就能快得多。”
付文芳:“嗯,辛苦了。今天中秋节,上午不和你说让你回去吗?再晚进山可没车了。这一段你也没修过假,回去呆俩天吧,我和其它同志值班就好。”
袁莆:“我弟妹刚生完孩子,在我家坐月子。我爸妈现在都忙孙子的事,没空管我这个儿子。今晚我和几个家在外地的同事在食堂过节。您可别值班了,啥时候值班都有您,赶紧回去吧,和老太太、江厂长还有江夏好好聚聚。”
付文芳:“那我晚上也和你们过中秋。老江中秋节在矿上,家里有我妹妹一家来陪老太太,不用我操心。”
……
中秋之夜,唐会明和元风正在院子里对酌。
老唐做了一桌子菜,当然还少不了摆上月饼和各种水果。十五也在“新家”里前前后后地溜达。
下午,唐会明就给石小林放了假,让他回薛家畈和家人过中秋。石小林离开时,用一个旧木柜给十五在门廊里搭了一个豪华版的狗窝。
两人坐上桌子,唐会明开了一瓶白酒。
一边喝着酒,老唐一边地给元风讲各种关于中秋节的典故,从嫦娥和玉兔到吴刚和桂花酒;从广式月饼到苏式月饼,从有关中秋节月亮的京剧名段到诗词名句……每讲到高兴的时候,两人就碰一杯。
元风现在可以陪他喝白酒了,唐会明认为这才是最中国最浪漫最幸福的爷俩儿之间的交流方式。他的酒量并不大,但他喜欢那种微醺的状态。
在元风出现之前,微醺的他月下独酌,自消苦楚;在元风出现之后,微醺的他笑逐颜开,意气风发。
唐会明有些醉了,“风儿,那天从潘家园出来后,我俩去了老麻河的岸边。那会儿你还生气呢,发脾气呢,没忘记吧?”
元风摇了摇头,“那事儿翻篇儿了。我不是闲人,在你身边不是,在小林哥哥身边不是。我不仅仅在三仓货栈不是闲人,在这条街上,这个镇上也不是个闲人。我更不是傻子,傻子领不回来这么好的狗。”
唐会明哈哈大笑,元风解开这个心结的同时也拨散了笼罩在他头顶的那层愁云。
唐会明突然起身,“你在这等我。”
他上了二楼,从书房柜子里取出一只蓝色的长条锦盒。当他回身经过二楼的小客厅时,往条桌上谢宁的遗像看了一眼。这时他才发现,元风在遗像前摆满了月饼、石榴、葡萄和一支插着桂花的梅瓶。
唐会明看了看谢宁的照片,摸了摸那些贡品,对着遗像说道:“媳妇儿,不枉我疼他。风儿这孩子对我们的心啊烫着呢!”
他坐回桌边,从锦盒里面拿出一个红布包,又从包里抽出一个年代久远的宣纸挂轴来。
唐会明把挂轴拉开,挂在院子里石榴树的树杈上。
元风看见挂轴上写着八个楷体大字: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元风:“老唐,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唐会明:“这是我们唐家的家训。这八个字出自《尚书·商书·太甲中》,意思就是,能够看得长远的,便是明智;能够听从德教的,便是聪敏。这句话作为我们家族的训词,就是要求所有的子孙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一生的功业可以低微,但绝不能放弃操守;我们一生的身份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失去道德。不管是你是不是唐家的人,我都真心希望你从今天起,在心里牢牢记住这句话。”
元风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唐在他面前如此严肃,如此气冲云霄。
元风:“老唐,这比仓库里的那些东西都贵吗?”
唐会明:“傻孩子,再记住两句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唐会明今晚兴致极好,多喝了几杯。元风第二次从厨房里热菜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怀抱着那个装挂轴的锦盒,靠在椅背上睡着了。
元风搀着他进了卧室,小心地给他盖好被子,看见老唐睡梦中还带着微笑。
他把院子里收拾干净之后,又换上那身跑酷的行头开始热身,对于这件事,他想认认真真地坚持下去。他心里攒着一股劲,我不但不是闲人,我还得练成一个超人。
十五好像也做好了准备,要随他一起出门。元风捧着它的脑袋说道:“今晚你不能和我一起去了,不过你放心,我再也不把坠子摘下来了。我回来的时候你可千万别叫,别把老唐吵醒了。”
元风在院里助跑,一个蹬墙接一个“懒人跳”就上了房顶……
……
万顷波涛的水库岸边,一片竹海之后的那个小院子里,万海峰和杜凯山、木笙、刘大爷正在一起赏月。
万海峰的家乡在省城附近的一座县城。因为职业原因,他每年也只能在清明和春节前后抽空回去呆几天。中秋节他早早给父母打了电话,寄了一堆孝敬二老的礼物。
今晚,徐小山本来叫他参加警队的中秋节聚餐,被他挡回去了。相比警队里的同事,他觉得更需要陪伴的是“山里的战友”。
罗兰也来电问他晚上的安排,他对这种关心,既陌生又感动。
小院的主人刘大爷是本地人,也是个老工程兵,因为年轻时受过一次重伤,一辈子没有结婚。刘大爷有一手难得的好厨艺,今晚他烹饪的几个“硬菜”,让万海峰他们仨赞不绝口。
万海峰傍晚到了小院之后,就立即向刘大爷打听“吊灯金蘑”。但得到的回复却让他很泄气。刘大爷告诉他,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吃过两次,是邻居一个药农几十年前从杨桃岭的猴耳洞里采来的,后来库区蓄水时就把猴耳洞给淹了。
刘大爷的这段描述和连志鹏的资料倒是完全一致。
两年前拿‘魁菇子’给他们做过菜这事刘大爷也还记得。他说那次的“魁菇子”是从庆山一个亲戚那儿弄来的干货。当时这位亲戚家里有老人去世了,他们收拾老房子时找出来这些干菇子,也不知道放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