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66400000006

第6章 关于《幻想交响曲》的二三事

《幻想交响曲》这首曲子,人们已经听了快要有两个世纪了,还有什么可谈的?

凭我自己的狭隘经验,凡是真正经得起世纪与千万双耳朵考验的作品,都是人参果,不能像猪八戒那样一口囫囵吞下便知其异味的。不但要细嚼慢咽,而且要多多了解些同它有关的事情,这才会有品之不尽的受用。

时下的听官们好像都满足于浏览泛读,而不耐倾听。有些谈家,评说一首曲子,喜欢用中国文人作画、论画那一套,以虚代实,空话多而实感渺然。如此读乐,实在是可惜!

这个有关修炼“听功”(《后汉书》作者范晔语)的好话题,在此只好一笔带过,且让我以《幻想交响曲》为例,说几件同它有关的事,看看是否能为同好者读乐助兴。

“服毒”的疑案

先出个“正大综艺”式的题目测验一下:人所共知,此曲本事中有条情节线,是主人公服药自杀而未遂,等等。然而,到底是一开头便进入此一规定情景呢,还是并非如此?

其说不一。这首标题音乐的“标题”竟然有两三种“文本”。

一种“标题”是直到《赴刑》一章:“……他便吞服鸦片自杀……梦见他杀死了所爱的女人……”(请看罗曼·罗兰:《柏辽兹》中译本附录二,《幻想交响曲》说明书。这是1832年12月9日作曲家为此作首场演奏会节目单写的说明书。)

在《幻想交响曲》的管弦乐总谱(中国有人民音乐出版社版)中,附了一篇《交响曲说明》,署名者同样是作曲家自己(吴祖强译),此文一开头便是:“一个过分敏感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为失恋,在绝望中吞服鸦片自杀……”云云。

可见,全曲整个是一场恶梦。

事情真妙,为了此一“标题”文字中的关键情节有出入,笔下从不肯饶人的萧伯纳,曾经写过一篇乐评文字,嘲弄了一个叫巴纳特的英国人,顺带着也说了舒曼一句。

那是因为伦敦的水晶宫演出《幻想交响曲》,放着现成的作曲家提供的说明不用,却另烦这位巴纳特搞了一份,文字不行,且有错误。更不该的是,萧认为:“巴先生将关键性的服鸦片自杀这件事推迟到了第四乐章。他重犯了舒曼的错误。后者在评介此作的文章中说是只有最后两乐章才是服毒后的幻觉。”

舒曼会搞错?令人难信。翻出他那篇长文(人民音乐出版社《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中收了这篇文字)来对对看,果然如此:“第四章……艺术家相信他的爱不会得到回报,于是,他吞服鸦片……”

这事似乎有点蹊跷。也许,巴、舒两位都被萧错怪了?是否柏辽兹自己写的“标题”有两种版本?

考证要让乐史家去做。但如认为反正是荒唐一梦,何必认真,那也辜负了这部动了真情用了实感写成的也比较成功的标题交响曲。

一个诚心诚意愿意设身处地去体验一下曲中意境的听者,就会觉得,前三个乐章到底是一个尚未进入梦魇者的所思所感,还是已经入梦后的梦呓,显然是不好马马虎虎混为一谈的吧?

情杀喜剧的排练

男主角自杀未遂,却在幻梦之中把女主角害了,这是《幻想交响曲》中的重要关节,这也为浪漫荒诞的情节找到了一个自圆其说的借口。设想之奇,在音乐作品中好像尚无前例。

五十多年前,每当我听这套唱片时,觉得最好懂也最迷人的是《赴刑》这一章,总好像自己已成了尾随着被押赴刑场的死囚的人群之一分子。其中,在突然冷场之中忽听得一记击钹,我听得毛骨悚然,认出那是死囚的一声干咳。

每听总禁不住要猜想,作者怎地能将一个走向断头台的人的心境揣摩得恁地逼真,难不成他当真有亲身体验,上过法场而又幸免作刀下之鬼?

考其生平事迹,此公并没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种临刑遇赦的经历。但可以推测,在他内心的舞台上,什么样的悲喜剧都是排演过的。岂但如此,就在《幻想交响曲》已经完成初稿并且已在音乐学院初演以后,他还竟想来一场假戏真做哩。

不过他真想谋杀的并不是那个英国女演员斯密孙小姐,而是他的未婚妻钢琴家莫克。且来看看他在《回忆录》中的坦白交代。

当时他已经拿到了罗马大奖,去了罗马。忽然从巴黎来信中响起个晴空霹雳。女钢琴家居然去同另一个男人缔婚了。痛心疾首,泪流满面,他当即横下一条心,要马上赶回巴黎去干掉那两个婆娘,一个男的(前者是莫克与其母亲,后者是取代了他的那个人,有名的钢琴厂老板普雷叶尔);然后自杀。

不久前他抱病修改了交响曲中《舞会》那一乐章,差不多就要完工了。大事当前,顾不上这个了,但他仍然在管弦总谱上匆匆留下了对乐队指挥的嘱托:“我没时间完成它了。但如果巴黎音乐协会在我缺席时乐意将该作品付诸演出的话,我请求哈贝耐克将其中那段长笛吹的一段加配上单簧管与圆号的八度低音……”这份手稿后来保存在他友人手中。

把总谱付邮之后,他找出两把手枪,都是双筒的,仔细地装上了子弹。两小瓶毒药,一瓶是鸦片酊,一瓶是番木鳖素,也小心收放在行囊之中。为仇人和自己的下场都准备停当,稍微定了定神,就到大街上去乱走,惶惶然像条丧家之犬。但是对于即将在巴黎演出的那场戏(他称之为“小喜剧”),他已经在心里作了精心排演:

“下午六时到那里,正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刻。”

“叫佣人进去禀报,M伯爵夫人家的使女急等要传递一封要紧的信件。”

“于是我(早已男扮女装)进了客厅,交出信件。”

“趁着她看信的时候,掏出枪来,打穿脑袋,先干掉第一号冤家。”

“接着是第二号。”

“一把揪住第三号的头发,同时抛掉自己的假发,干掉那个女人,不管她怎样尖声嚎叫。”

“不等这场既有人声也有器乐的音乐会引起左邻右舍的注意,迅即将枪膛中剩下的子弹灌进自己右脑门。万一瞎火卡壳,那就立刻把毒药用上。”

“好一出小喜剧!没机会将它搬上真的剧场舞台,才是件憾事!”

“排练”是在去巴黎的夜行车上进行的。其中的犹疑、动摇、坚定决心……种种心情,《回忆录》中交代得情文并茂,是现成的电影脚本。这出小喜剧的反高潮是他在半路上退了烧。未完成的作品和创作腹稿起了清凉剂的作用。

很有真实感的一个细节;从翡冷翠[1]出发,一路来无心饮食,此刻虚火下降,忽地便感到了肚子饿。他感谢那慈悲的自然法则终于让自己恢复了常态。

他长吁一声,心里说:“她们也得救了!”

如果柏辽兹真的演出了这出情杀剧,我们听《幻想交响曲》,肯定会更多些联想,更多些共鸣。其实,虽然没真动手而仅有“排练”,那么,《幻想交响曲》不也是一种提前的“排练”?

没有英国管的第三章

有些“叶公”或“差不多先生”,听起音乐来概念化。比如对配器,不求具体感受,听出几个浮泛的形容词便自以为得趣了。这就太辜负了配器大师柏辽兹的苦心。

谈个例子,看看能否说明这“具体”。

几十年前买唱片,就同今日小股民选购股票一般,煞费思量。当时我何以暂不买别的片子,下狠心先买一套《幻想交响曲》,主要的考虑除了要听标题交响曲之外,就是渴想见识一下英国管、竖琴和定音鼓。那前两种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是碰不到的。

英国管的特殊风味,我心领神会而难以言传,不如让管弦乐器的知心人柏辽兹自己来说:

它的声音不如双簧管锋利,但比较含蓄、厚重,……它是忧郁的,梦幻和高贵的……假如要描绘温柔的回忆,没有其他乐器能像它那样唤起对旧日的形象和感情的回忆了。(引自他的名著《配器法》中译本,“人音”版。)

上文中最后一句是最关重要的,正好拿来解释《幻想交响曲》中《田野景色》那一章他为什么把角色分配给了英国管。

还是听听作曲家自己的话:“英国管同双簧管好像是在田园风的对话里少年回答少女。乐章结尾处,主题片断地再现,但此时只有四架定音鼓用深沉的声音为之伴奏,一切其他乐器保持沉默……不少听众心上产生了空虚、茫然和难忍的孤独感。假如不是由英国管而是由其他乐器演奏的话,上述感觉就远不能这样深入了。”(引自《配器法》)

柏辽兹有两支妙笔,一支用来作曲,一支写文章,双管齐下,都是妙笔生花。但我要提醒,像以上这段描摹,绝不能代替他另一支笔下的音乐,同倾听者自己获得的感受仍然是无法比拟的。如果满足于文词所云而懒于运用耳朵去寻得亲身感受,那不但像嵇康所说,是“闻乐”而非“听乐”,而且是以目代耳了。

重读他上文所云的“假如不是由英国管……”,我不禁要为这位如此执着于艺术的大师难过,我要把他《回忆录》中与此有关的话题引出来,说明他在磊奇坎坷的一生中所遭受的种种苦痛之一,而这种苦痛也许是人们并不以为意的。

可为叹恨的就是“假如”竟成了真的!

那是在魏玛的一场演出,那儿有一支相当不错的乐队。何况他的一群知音(可怪者,异邦的知音远远超过他的故土!)还尽其所能地加强了那乐队中的弦乐,达到了小提二十二,中提、大提、低音大提各七的规模,管乐中也拥有很棒的单簧管,还有强有力的小号。

要命,独缺一把英国管!

万般无耐,只得让单簧管来顶替。

找不到弹竖琴的(在《舞会》一章中它绝不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那就以钢琴代之,虽然这两种乐器是貌似而神殊的。作曲家指挥家而不会弹钢琴的,柏辽兹恐怕是可入“无双谱”的一例。幸好有个年轻的热心人,也是个当之无愧的音乐家,毛遂自荐,将总谱上为两架竖琴写的音乐并在一架钢琴上来奏。

不难想见,作者自己听这场演出,心里头不可能不是甜酸苦辣交响。听着那变了色也变了味的配器效果,对于他极其敏感的听神经想必如同我们听一个木匠锉一把锯子上变钝了的锯齿。

这滋味,不知何故《回忆录》中没谈,有可能是他太感激异邦同行给予的温暖而不想再提了。同行们对于他作品的那种真赏、默契,是在母国享受不到的。一腔感激之情倒是真挚地作了披露。其中一段正可以导引我们于倾听中去印证:

《田野景色》一章把听众吸引得屏气凝神而听,一直到最后。遥相酬唱的伊人已渺,被遗弃者的牧笛,定音鼓上的轻雷,都已消歇,原先沉默良久的弦乐、圆号,此时又进场,深情地吐出了一声长叹,万籁归于寂灭。

坐在台下听排练的柏辽兹,这时也听到了邻座听众的叹息声。

【注释】

[1]即佛罗伦萨。

同类推荐
  •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大导演李翰祥1948至1979两岸三地回忆录 一字未删,完整本内地首次出版!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 舞思(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思(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舞思》分为四编:评论、论文、人物追思、文化观察与思考。前三编是以舞蹈为核心,第四编包括跨学科的文化思考,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舞蹈思想。文集中的论文、评论,是对“舞蹈生态学”方法论的运用与发展,文集中回忆的人物都是教导、帮助、感动过作者的已故恩师益友,文体接近于散文、随笔,却蕴涵着较多的舞蹈理念,记录了她(他)们在作者成长中的引领、启迪与促进作用。文化观察与思考是作者在舞蹈专业之外的社会实践所引发的对许多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其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居多。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论文17篇,对戏曲与戏曲文学的性质和特征、戏曲塑造形象的方法、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戏曲的抒情性、戏曲语言的特点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其中,《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发表于1980年,首次提出戏曲的“点线结合的结构形式”。认为中国戏曲与中国的绘画、建筑一样,运用的都是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法,在情节布局上,“以一条主线作为整个剧情的中轴线,并且围绕这条中轴线安排容量不同的场子”,“形成纵向发展的点线分明的组合形式”。这与欧洲写实话剧的团块组合结构形式是大异其趣的。此文相继被收入《戏剧美学论文集》、《戏曲美学论文集》。
热门推荐
  • 洞天(卫斯理珍藏版)

    洞天(卫斯理珍藏版)

    攀山专家布平相约宾客到他家叙旧,分享他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圣母峰的经历。席间,布平向卫斯理提出一个普通但甚具意味的问题:「当我们不看着的时候,一个瓶子是什么样子?」这引申至布平在阿玛达布兰峰上桑伯奇喇嘛庙内的一段奇遇。一块奇石带来来自灵界的信息,可惜集合多个教派的高级上师仍未能领悟当中信息。那块奇石究竟有什么与别不同之处?那块奇石在不被看着的时候,仍然是石头的模样吗?著名天文学家李天范委托布平帮忙寻找他失踪的儿子,李一心。经了解,李一心失踪前到达的地方便是桑伯奇喇嘛庙。
  • 独步天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中卷)

    独步天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中卷)

    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之旅中离奇穿越,成为历史上传奇的女真第一美女东哥。这位自出生便被预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女子,究竟兴的是谁家天下,亡的又是谁家天下?拥有着现代灵魂的她,该如何面对在“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一谶语的利益驱逐下,那一段段趋之若鹜的情感纠葛?这注定不凡的传奇人生为她带来的是幸运,还是灾难?大清王朝建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历史的走向,会因为她的介入发生怎样的改变?当一切尘埃落定时,那抹跨越四百年时空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
  • 第七执政官

    第七执政官

    穿越了!成为了三大帝国之一的皇子!可是这怎么不是皇朝争霸的情节……他看着面前随时会爆炸的核弹女友陷入了沉思。哦,对了,我也是一颗核弹。非日常的日常系幽默文。疯狂撒糖,完全不虐。(笑)
  • 快穿之主角试图拉拢我

    快穿之主角试图拉拢我

    弘七,自认是个温柔娴静的人,为了复活青梅竹马,毅然决定接下系列任务。任务要求很简单,但在任务期间,弘七发现她总是会被卷入纷争中心。对此,她表示,真爽。无CP慢热文
  • 岁月的坚果

    岁月的坚果

    “端上一盘岁月的坚果/轻轻敲开一颗,蓦然发现/青翠翠的色彩和记忆/亮晶晶的幽默和基因。”像我们这个年龄段写诗的人,一颗心已经被岁月的风霜磨砺成为一颗坚果,外表是坚硬的,内在仍然是柔软的,甚至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如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渣女进行时

    渣女进行时

    第三章刚到公司就死人‘巣装饰公司’,1998年请来了国外著名的楼房设计师黛咪.劳瑞,设……
  •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希腊谚语说:“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雨果也告诫我们:“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和丰富的知识相比,机智显得更重要。编辑精心选取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的小故事,汇成了这本可以边读边思考的故事书。书中有趣的益智故事,就像夜晚在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它带给孩子的,除了智慧,还有无尽的快乐。
  • 无敌疯狂兑换系统

    无敌疯狂兑换系统

    “叮!恭喜宿主开启无敌疯狂兑换系统!”什么?升级太慢太难了?兑换神级丹药,吃到你吐,一天狂升十级!啥?仇敌人多势众,实力太强?神器、神兽、神技应有尽有,助你干趴对手!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本书帮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简便快捷、生动形象地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全书用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本书将为那些希望轻松学习经济学的读者提供愉快、轻松的阅读体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